前赤壁賦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赤壁賦的 一文的主要寫作手法

2021-04-27 18:36:18 字數 3672 閱讀 8232

1樓:匿名使用者

《前赤壁賦》一文采用主客問答這種表現手法。 作者剛剛開始對人生持悲觀態度(客的態度),但是後來以變和不變兩方面給自己說理,最終由憂愁、悲觀走向了歡喜、樂觀,是對人生看法的一次突破。全文表現的人生觀是

<赤壁賦的>一文的主要寫作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手法,表現作者的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情景理交融和語言的妙用也值得學習。

《前赤壁賦》借主客問答表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親,你好!

《前赤壁賦》通過主客問答,主要為了表現蘇東坡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希望對你有幫助!

4樓:匿名使用者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其次,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

5樓:正康三年

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

《前赤壁賦》,寫於2023年壬戌,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貶黃州期間的作品。在該作品中,蘇軾的感情經歷了三次變化:「樂——悲——樂」,其思想也經歷了一個由平靜到苦悶,再由苦悶而得到解脫的發展過程。

可看出蘇軾豁達淡然的人生態度。

6樓:知天意而順之

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求答案:簡要說明《前赤壁賦》中主客問答、抑客伸主表現手法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客,不必

確指某人,主客雙方,其實是作者為展開辯論而虛設的兩個思回想對立方面,主客駁答難就是作者內心矛盾鬥爭的獨白。最終主說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處積極一面戰勝了消極一面,也就是瀟灑超脫、返歸自然的情懷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無常的苦悶。

wwww偷來的

概括《前赤壁賦》的各段大意!

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段: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明月讓他們有了飄然欲仙的感覺。

第二段:作者飲酒放歌的快樂和客人簫聲的悲涼。

第三段:客感慨人生無常,自我渺小。

第四段:集中表現蘇軾豁達心胸的一段,全文重點闡釋變與不變、短暫與永恆的關係,表達了自己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第五段:客轉悲為喜,開懷暢飲,興盡而眠。

前後赤壁賦的異同點

9樓:匿名使用者

前後《赤壁賦》是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後,於宋神宗元豐五年所寫。

《前赤壁賦》描繪了赤壁秋夜清幽曠渺的優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飄逸興致,以主客問答的方式,發表對宇宙人生的見解,特別是通過對明月與江水變與不變的議論,表現了開朗的胸襟和達觀的生活態度。

《後赤壁賦》描繪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氣氛,寫出了獨自登高引起的悲慼心情,最後以白鶴道士的虛幻夢境作結,於空靈奇幻中寄託超塵絕俗之想,筆調迷離惝恍,逗人遐思。

一、兩文的相似點

1、文章都採用以文為賦。

前後《赤壁賦》都屬於賦體,而且都採用了「以文為賦」的形式。

2、 蘊含的情感一致。

兩篇賦都以遊樂為主題,一遊後再遊,都能歸結到享受江山美景的樂趣,表現曠達開朗的胸襟和生活態度。

3、詩情與哲理的完美結合。

兩文在藝術上的高品位,主要體現在景、情、理的高度融合,詩情到哲理的昇華和凝聚,文學與哲學的完美結合。

二、兩文的不同點

1、描寫的時令景色不同。

蘇軾於元豐五年七月遊覽黃州赤壁,寫下前《赤壁賦》,三月後重遊寫下後《赤壁賦》。

2、內容側重點不同。

前《赤壁賦》開頭便描繪出一幅安謐、寧靜的自然畫面,接著以主客問答的手法,抒寫自己內心的情懷。

後《赤壁賦》寫在月明風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

3、心境追求上不同。

前《赤壁賦》借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了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縱情山水、及時行樂的思想情緒和生活態度。

後《赤壁賦》略為虛無縹緲,更多流露出遺棄塵世的思想。

前赤壁賦與荷塘月色在寫法上有何異同

10樓:雨幕腦袋

1. 《前赤壁賦》與《荷塘月色》的寫作手法異同:

相同之處都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描寫景色之餘,兼之引用古人詩詞曲賦,抒發作者心意。不同之處則在於《荷塘月色》更接近於白描手法,直接寫景多而議論的詞句較少;而《前赤壁賦》則是直接寫景較少,人物對話、議論較多。

2. 詳細分析

(1) 相同之處。

* 兩文都是借描寫月夜景色抒發作者情感,並且都在直接寫景的同時引用古人的詩詞曲賦藉以烘托自己寫景抒情的需要。

* 蘇軾的《前赤壁賦》借江水的流逝、月的圓缺感嘆時光易逝,天地萬物無窮盡而人生短暫,感慨與其憂愁韶華易逝、還不如珍惜眼前的機會與友人共享美景。蘇軾在描寫的過程中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詞句並借之抒發古人生前即使是睥睨一時的梟雄,死後卻再也無跡可尋。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則也在描繪月夜下荷塘美景的過程中表露出一個亂世文人在現實之下的無奈與對兒時的懷念。朱自清文中有類似「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以及「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等句子,都是在寫景的同時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對以往寧靜祥和的生活景象的留戀。同樣的,《荷塘月色》在文末也引用了前人的《採蓮賦》及《西洲曲》等作品中的詞句。

(2) 不同之處。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在篇首在寫景中夾有少量直接敘述心情的句子,並在篇尾引用前人曲賦中的原文,卻用了大量的筆墨篇幅寫景。全文的寫作更趨向於白描的手法,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其情感的表達顯得隱晦而委婉。

* 蘇軾的《前赤壁賦》則與《荷塘月色》不同。《前赤壁賦》只在篇首小段直接描寫月夜景色,後有少量筆墨寫友人**的樂音,而用大部分的篇幅寫了作者與友人的對話,在對話中引經據典、直抒胸臆,表達一種人生無常的悵然之感。這種寫法可能和宋時重文、當時三蘇名重一時而蘇軾又自負才名因而狂放豪爽不拘一格有關。

3. 總結

《荷塘月色》和《前赤壁賦》都是借月夜景色抒情的經典佳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顯得自然清新、委婉柔和,是婉約的紅牙板。而蘇軾的《前赤壁賦》則豪放大氣、直抒胸臆,是執銅琵琶、鐵綽板的關西大漢。

11樓:喜歡甜甜微笑

前赤壁賦寫作特點

(1)「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2)「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念。

(3)意象連貫,結構嚴謹。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

荷塘月色寫作特點

(1) 藉助修辭,使形象更為傳神

(2) 巧用對比,使情感更為強烈

(3) 注入**,使意境更為和諧

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中的名句,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的名句

1 2011 年四川 卷 舉酒屬客,蘇軾 赤壁賦 2 2012 年全國大綱卷 月出於東山之上,白露橫 江,凌萬頃之茫然。蘇軾 赤壁賦 3 2012 年山東卷 臣自其不變者而觀之,而又何羨乎!蘇軾 赤 壁賦 4 2011 年遼寧卷 且夫天地之間,苟非吾之所有,蘇軾 赤壁賦 5 2011 年湖南卷 清風...

《前赤壁賦》的作者是,《前赤壁賦》的作者是誰?

從三個方面描寫 一是直接描述簫聲的淒涼哀怨 二是描述簫聲餘音悠遠綿長 三是描述簫聲的感人力量.蘇軾藉助於誇張 想象,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把洞簫那種悲咽低迴的哀音表現得十分形象 真切,使人如聞其聲,幾乎也要潸然下淚.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前赤壁賦》中的客是誰,赤壁賦中客人是誰

這 客 到底是誰,歷來研究者卻持有不同見解。第一種說法來自於蘇軾本人的記載。在 蘇軾集 補遺 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 今日李委秀才來相別,因以小舟載酒飲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湧,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 公瑾,如昨日耳。這則小品中所描述的情景與 前赤壁賦 有頗多相似之處。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