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慶典儀式,我國古代軍隊 出征 前都有什麼樣的儀式,儘可能詳細點

2021-05-20 11:59:23 字數 4722 閱讀 6283

1樓:南瓜蘋果

1、軍誓

軍誓,大家可以按照其字面意思,直接理解為戰前動員大會。這東西並不是明代首創,是對中國古代兵法的良好繼承。雖然夏商周三代軍誓形式有些許差別,但其本意是一樣的。

為的是鼓舞士氣、凝聚人心。從此,軍誓便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戰前準備工作被後世繼承下來,明朝自然也不例外。

2、禁喧

禁喧就是禁止喧譁的意思,在古代軍隊中喧譁可是一件大罪,尤其是在行軍以及作戰的時候。戚繼光又說:「軍中要緊只第一件,不許喧譁說話,凡遇動止進退,自有旗幟金鼓,若無令許說話,但開口者著實重處,夜間尤是切禁。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大家可以想象自己大學軍訓佇列的時候,同學之間相互嬉笑打鬧不整步伐,那肯定是越走越亂的,用教官們的話講就是像放羊一樣。

佇列一亂,這對於依靠排兵佈陣、士兵組成緊密隊形發揮戰鬥力為作戰方式的古代軍隊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所以在古代軍法中對於喧譁的處罰也是最重的一類。

3、整備衣甲器械

這個就更好理解了,就是在戰前對軍隊的裝備糧草進行一次大檢查,看有沒有少的漏的、毀的壞的。有缺少裝備、糧食的就要及時上報補全。盔甲兵器則要仔細檢查,看盔甲是否腐朽鏽爛、戰弓是否裂體缺弦、火器是否光潔足彈、刀槍棍棒是否個個堪用,這些都是重中之重。

規定必須在臨出征三天之前全部整理替換完畢。要是有隱瞞不報,臨戰時卻以裝備不全做理由推脫不戰的,一律軍法處置。

明軍在行軍的時候也是要身穿盔甲、佩戴兵器的,以免路上被伏擊而措手不及無法抵抗,不過要是距離遠且天氣炎熱的話那可以輕鬆行軍。畢竟是要上戰場玩兒命了,這些衣甲器械都是保命的憑仗,自然馬虎不得。

4、官配馬匹

若是行軍距離太遠的時候,為了避免過於浪費人力,就需要馬騾駝獸以及輜重車輛來運送裝備糧食,既能避免浪費人力又能提高運送效率,而且在遭遇下雨天的時候還能遮蔽裝備糧食以免受潮後生鏽、腐壞。

駝獸、車輛的多寡也關係著一支軍隊所能打擊距離的長短以及這支軍隊打擊力度的大小。比如明成祖朱棣北伐大漠,曾一次性徵發驢子六十餘萬匹,規模龐大的駝獸保證了北伐軍後勤的充足,也為明成祖三犁虜庭奠定了基礎。

5、察地利

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地利在戰爭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作為能夠直接決定一方勝負的因素,歷代兵家都為之看重。所以軍法規定「不知山川險阻者不可行軍。

」若是國內交戰,那麼必須要先找好向導,不過也要提防嚮導是否可靠。

若是越境去攻打敵國的話,那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第一等便是要有敵國地圖,瞭解敵國山川道路是否曲直險阻、江河水網是否密集、城池關防是否牢固、駐紮人馬都在何處,其國力強弱積蓄多寡都是要弄明白的事情。

2樓:疜兒

祭祀禮 祭祀神靈、祈求神靈保佑戰勝,是古代軍隊最重要的禮儀。這種莊重的禮儀同時也是用來堅定將士的必勝信念。 儒家經典稱西周時凡出動軍隊都要舉行大規模的祭祀儀式,屠宰牛羊獻祭祖先、社稷(土地與穀物神)。

全體出征將士列隊,屠宰後的牛羊還要在佇列左右轉一圈,號為「殉陣」,並宣佈「不用命者斬之」。統帥親自將牲血淋在軍器上,號為「釁」,象徵性的將作戰使用的旗號、戰鼓、金鐸、兵器等淋上一點牲血。奇怪的是淋過牲血的戰車卻要放回庫中儲存。

祭祀結束後的牛羊煮熟了,即「胙肉」,分給將士們享用。 從《左傳》的記載來看,春秋時期仍然保留這樣的傳統。而且可以知道當時往往是將敵軍的俘虜當場殺了作為祭祀品,並將其鮮血淋在戰鼓上,號為「釁鼓」。

希望採納,謝謝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3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laulink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1【單選題】年代最早的古人類頭骨出土於東非哪個地方?(b)a、烏干達b、肯亞c、盧安達d、蒲隆地2【單選題】距今(d)年左右,古人類開始分化成三大人種。a、8萬b、7萬c、9萬d、4萬3【多選題】世界上三大人種主要分佈在哪幾大洲。

(acd)a、歐洲b、美洲c、非洲d、亞洲4【多選題】文化包括哪幾種類別。(bcd)a、精神文化b、物質文化c、思想文化d、制度文化5【判斷題】民族的四要素分別是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文化。(×)6【判斷題】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    1【單選題】下列關於顧炎武說法錯誤的是(b)。a、所處時代為明末清初b、絕食殉國c、一生致力於反清復明的鬥爭d、是語言學家2【多選題】下列屬於原生文明的國家有(bcd)。a、古羅馬b、中國c、古埃及d、古巴比倫3【判斷題】「無科技不足以強國,無文化則足以亡種」這句話出自梁啟超之口。

(×)4【判斷題】民族文化的消失,民族最終會走向消亡。(√)    1【單選題】「傳統文化是我們實現現代化最大的障礙,我們要把它連根剷除」這句話出自以下哪位大家之口。(c)a、魯迅b、梁啟超c、胡適d、聞一多2【單選題】《國史大綱》是(b)所著。

a、陳寅恪b、錢穆c、王國維d、傅斯年3【判斷題】我國將古代傳統經典分為文、史、哲。()4【判斷題】嚴復認為「無人格謂之非人,無國性謂之非中國人」。(√)5【判斷題】科學技術可以從西方引進,但是民族精神是不可能從西方引進的。

(√)    1【單選題】以下哪位學者被

4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一、中國古代政治禮儀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

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③宗廟之祭

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

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

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

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瀋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

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⑤相見禮

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⑥軍禮包括征伐、徵稅、狩獵、營建等。

二、中國古代生活禮儀

①誕生禮

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誕生禮包括「三朝」、「滿月」、「百日」、「週歲」等。「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

「滿月」在嬰兒滿一個月時剃胎髮。「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週歲」時行抓週禮,以**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

②成年禮

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

魏晉時,加冠開始用**伴奏。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

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髮髻等儀式。

③饗燕飲食禮儀

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

④賓禮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⑤五祀指祭門、戶、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

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

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⑥儺儀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

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 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

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請說出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順序?說出中國古代史上實現統一的王朝

1 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順序 代表更替,中間沒有 表示並存 夏 商 西周 東周 分為春秋和戰國 秦 西漢 新 玄漢 東漢 三國 魏蜀吳三國並立 西晉 東晉十六國並立 南北朝 北朝有 北魏,後 成東魏西魏 北齊北周 隋 唐 五代十國並存 五代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十國並立存在 遼宋夏金並立 元...

中國古代的三軍是哪三軍,中國古代軍隊的「三軍」是哪三軍?有多少人?

提起 三軍 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 海 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 三軍 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 海 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三軍 步 車 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中國古代墓葬風俗中國古代墓葬的方式?

墓葬俗稱山墳,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時代 地方的不同而有差異,有土葬 火葬 水葬等。常見的多是土葬。中國古墓葬墓與葬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兩種事物。墓 是指放置屍體的固定設施,葬 則是指安置屍體的方式。在考古學上,二者常被合稱為 墓葬 在墓葬中 往往還包含著各種隨葬的器物。自古以來,由於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