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歸故山草堂前兩句重在表現什麼,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021-04-25 00:29:42 字數 4746 閱讀 6559

1樓:橘說娛樂

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春殘」(或暮春時節凋零空寂的氣氛)。詩的前兩句用了渲染手法,用「稀」、「盡」、「飛」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暮春歸故山草堂》是一首唐人七絕。此詩記述了詩人在暮春時節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見所感,抒發了暮春大好時光即將逝去所引起的愁緒。全詩前二句寫景,詩中有畫;後二句抒情,意在言外。

詩風質樸自然,意境清幽深沉。

原文:《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2樓:匿名使用者

「谷口」二字,暗示了題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幾句都是「歸」後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謹。谷口的環境是幽美的,詩人曾說過:「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

牛羊下山小,煙火隔雲深。一徑入溪色,數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

」(《題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別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歸來卻是「春殘時節」,眼前已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了。黃鳥,黃鶯(一說黃雀),叫聲婉轉悅耳;辛夷,木蘭樹的花,一稱木筆花,比杏花開得早,所以詩說「辛夷花盡杏花飛」。

一「稀」、一「盡」、一「飛」,烘托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氣氛。然而,在這冷落寂寥的氛圍中,詩人都卻喜地發現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

3樓:dongleilei天蠍

「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

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讚美;

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操的禮讚。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

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陰待我歸。

[賞析] 一個遠離故鄉的人乍還家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有了變化,哪些沒有變化。此詩即寫人回到谷口故居的第一個印象。他對窗前幽竹寄予了深情;表示了由衷的讚頌。

春殘時節,黃鳥稀了,辛夷花開過了,杏花也紛紛飄落,唯有那窗前翠竹,蔥蘢碧綠,不改清蔭。在這裡,他把竹子比作有情之物,同時還讚頌了竹子萬劫不磨的品格。所以宋人謝枋得《唐詩絕句註解》說這兩句「與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同意」。

詩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云云皆稱「歸」後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謹。谷口的環境是幽美的,詩人曾說過:「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

牛羊下山小,煙火隔雲深。一徑入溪色,數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

」(《題玉山村叟屋壁》)可以想見,春到谷口,當更具一番景色。然而,此番歸來卻是「春風三月落花時」,眼前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黃鳥,即黃鶯(一說黃雀),叫聲婉轉悅耳;辛夷,木蘭樹的花,一稱木筆花,比杏花開得早,所以詩說「辛夷花盡杏花飛」。

一「稀」、一「盡」、一「飛」,三字一氣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調零空寂的氣氛。

然而,也正是由於這種景象,才使得詩人欣喜地發現了另一種可貴的美——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這就使詩人以壓抑不住的激情吟誦出:「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憐」者,愛也。愛的就是它「不改清陰」。「不改清陰」,簡煉而準確地概括了翠竹的內美與外美和諧統一的特徵。

「月籠翠葉秋承露,風亞繁梢暝掃煙。知道雪霜終不變,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不都是在謳歌它「不改清陰」的品格嗎!錢起正以春鳥、春花之「改」——「稀、盡、飛」,反襯出翠竹的「不改」。

詩人愛的是「不改」,對於「改」當然就不言而喻了。清人鄭板橋的「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一詩,表現出來的情趣與意境,和錢詩倒十分相似,恰可共吟同賞。

「畫有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詩也可以說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寫法,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這個物我相親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讚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操的禮讚。

所以它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而且它那深刻的蘊涵,令人回味無窮。前人說:「員外(錢起)詩體格新奇,理致清贍。

……文宗右丞(王維)許以高格」(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大概指的就是這一類的詩吧!

4樓:聞人淑珍滑酉

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這首詩用了對比和擬人的手法,用鳥稀、花盡與幽竹依舊做對比,表現了作者對於幽竹不改品行的讚美,「待」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幽竹比作人,等待作者歸來。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讚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節操的禮讚

暮春歸故山草堂 前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暮來春歸故山草堂》源是一首唐人七絕

。全詩如下: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此詩記述了詩人在暮春時節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見所感,抒發了暮春大好時光即將逝去所引起的愁緒。全詩前二句寫景,詩中有畫;後二句抒情,意在言外。詩風質樸自然,意境清幽深沉。

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春殘」(或暮春時節凋零空寂的氣氛)。詩的前兩句用了渲染手法,用「稀」、「盡」、「飛」

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在全篇中起到了寫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黃鳥的鳴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謝。說春色固然美好,但畢竟短暫易改,以此來反襯不改清陰、待「我」始終如一的窗下幽竹。以上供參考。

6樓:隨心欲順自然

版本一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內

始憐幽竹山窗下,

容不改清陰待我歸。

版本二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溪上殘春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全詩前二句寫景,詩中有畫。 此詩開篇點題。「谷口」二字,暗示了題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幾句都是「歸」後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謹。

谷口的環境是幽美的。春到谷口,更是別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歸來卻是「春殘時節」,眼前已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了。

木蘭花比杏花開得早,所以詩說「辛夷花盡杏花飛」。一「稀」、一「盡」、一「飛」,烘托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氣氛。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有bai

憐愛的意思.就如可憐du九月初三夜裡zhi面的憐字一樣.對於暮春時dao節的幽竹,詩人滿懷專

驚喜和喜愛.一個遠屬離故鄉的人乍還家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有了變化,哪些沒有變化.此詩寫出了詩人回到谷口故居的第一印象.

詩人對窗前幽竹寄予了深情,表達了由衷的讚頌.錢起的故山草堂在藍田的谷口,故以「谷口」開篇點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殘」緊扣詩題「暮春」,也為下面的敘寫作了鋪墊.

黃鶯鳥聲稀、辛夷花飛盡、杏花亂紛紛,雖都是在寫春殘景色,但又是在作後兩句的陪襯.正是在暮春時節,鳥語已稀,花香將盡的時候,才會突然間感覺到幽竹以清陰迎我歸來的可愛.這裡詩人用了對比與擬人兩種手法來突出幽竹的讓人憐愛.

錢起正是以我的「憐」和竹的「待」將物我之情貫通起來,創造了一種物我相親的畫意詩境.

《暮春歸故山草堂》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這個物我相親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讚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節操的禮讚。

《暮春歸故山草堂詩》

唐代: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譯文: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9樓:北島無夢丷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以流水對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寫法,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

在這個物我相親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讚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節操的禮讚。所以它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蘊涵又給人無窮的回味。

《暮春歸故山草堂》是唐代詩人錢起所作的一首七絕。

全詩如下: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譯文如下: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10樓:高世騏

。。。。。。嗯,對,嗯,寫的沒錯。

《幕春歸故山草堂》的前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

11樓:怪我話少

"谷口"二字,暗示了題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幾句都是"歸"後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謹,詩中有畫,抒發了暮春大好時光即將逝去所引起的愁緒。

出處:

《暮春歸故山草堂》是由唐代詩人錢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譯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暮春歸故山草堂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暮春歸故山草堂前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詩的前復 兩句重在表現 春殘 制 或暮春時節凋零空bai寂的du氣氛 詩的前兩句用zhi了渲染手法dao,用 稀 盡 飛 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暮春歸故山草堂 是一首唐人七絕。此詩記述了詩人在暮春時節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見所感,抒發了暮春大好時光即將逝去所引起的愁緒。全詩前二句寫景,詩中有畫 後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