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歷史中經濟 政治和文化的關係

2021-04-22 14:17:37 字數 1752 閱讀 7562

1樓:silence澤

用馬克思的話來講,生產

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

用生產力,經濟決定政治,政內治反作用於經濟。而容文化服務於經濟政治。體現出當代的經濟與政治狀態。

拿漢代來說,當時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政治必須用罷黜儒家獨尊儒術,**統治制度,專治制度帶來的是經濟繁榮,集合全國力量擊打匈奴。而文化反映了當代的經濟與政治。比如史記的出現。

大一統的思想。

2樓:知之也為智

經濟是基礎,政治和文化都是經濟的產物!一般來說是經濟的發展帶動文化的發展和轉變,從而影響政治走向

3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後兩者相互影響。。

經濟、政治、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 5

4樓:不運動會s星人

經濟是基礎,政治

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1、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源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

2、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就因失去基礎而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3、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

築。經濟是基礎,政治、文化屬於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影響經濟基礎。既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政治和文化反作用於經濟。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上看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政治制度都是社會存在,文化則是社會意識。所以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又反過來影響經濟、政治望採納

6樓:錢百萬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是基礎,政治、文化屬於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影響經濟基礎。既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政治和文化反作用於經濟。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政治制度都是社會存在,文化則是社會意識。所以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又反過來影響經濟、政治。

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的關係

7樓:沉夢之子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①相互影響(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領域)ⅰ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ⅱ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ⅲ一定的文化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

②相互交融

ⅰ文化經濟相互交融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ⅱ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參考高二政治必修三

8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時決定文化形態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

1 自然寂靜逐步解體 2 洋務派引進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近代企業誕生 3 在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具體的表現是 1 外資企業在中國興辦。那時候,外國商人為了 和航運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創辦了一批船舶維修廠 磚茶廠和機器繅...

中國近代政體變化,中國近代政治體制的變化呈現什麼趨勢

清朝 1644 1911 君主制 中華 1912 1949 資本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社會主義 中國近代政治體制的變化呈現什麼趨勢 從人治轉向法治,從 轉向共和 從皇帝走向共和,清朝到現在政體幾無變化 中國的近代政體演變過程 簡述中國近代政體變革的歷程 中國近代的政治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辯證關係,經濟與政治文化的關係?

相互影響 經濟 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領域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 政治所決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 政治,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相互交融 文化經濟相互交融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