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

2021-05-14 12:59:02 字數 3458 閱讀 6206

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說他的目光放的很長遠了

他的批判內容不僅適用於那個時代,也適用於我們這個時代他向專國民劣根的原屬因長驅猛進,毫無修飾,真實的可怕說個諷刺點的,要不是他出名了,他的書絕對會被禁因為那太過真實,而我們國家,總喜歡來點掩飾

如何看待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去世幾十年了,但他所思考、所焦慮的問題,有些至今仍然纏繞和警示著我們。據說,英國人寧肯失去英倫三島,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亞,這是形容一種文化象徵的重要性,英國人乃至很多的西方人已經把莎士比亞這樣的經典當作民族精神的依持,當作生生不息的解讀各種基本文化命題的精神源泉。魯迅先生對於我們民族的現代文化,也有著類似於莎士比亞之於西方文化的經典價值,而且魯迅先生對於傳統文化的批判與思考,其影響價值是更為現實的。

現在網上和報刊上不時能看到顛覆魯迅的議論,有的學者也對魯迅持否定性的批評態度。因此對於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的認識上我們每個人應當做到客觀而且深入。

如何看待魯迅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如何看待魯迅在傳統批判中的偏激

3樓:腫麼能夠忘記

參***:

一些指責的觀點:

否定魯迅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地位。認為他貶低中國文化,醜化中國人。

使傳統文化在「五四」斷裂了,傷了元氣。

破壞有餘,建設不足。

(一)魯迅被指責的原因

1、「五四」時期的魯迅對傳統確實是採取全面而徹底的否定態度,是一種「全盤否定」的姿態。

2、今人脫離了魯迅在否定傳統時的「語境」和真正用意,沒看到魯迅對傳統的「價值重估」。

(二)魯迅反傳統的方法和策略

1、有意偏激,以「逆反式的評判去警醒人們」。

2、全盤否定是一種策略。

中國人的性格是總喜歡調和、折衷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魯迅《無聲的中國》,《魯迅全集》第四卷,第13-14頁

(三)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拓展

1、魯迅的態度:批判、繼承、轉化

2、魯迅的工作:

認真整理、研究、分析傳統文化遺產,發掘其中有用成分,整理了22部古籍;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碑帖、拓片;寫出了《中國**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講義。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魯迅堅持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但並不認為自己已經或者可以割斷傳統,而是有選擇的繼承傳統

二、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是帶有一種強烈的歷史轉折時期的時代特徵的三、在對待傳統的問題上,魯迅常才用與慣常思維不同的逆反思維四、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實際上是對美好的一種嚮往,是出於改造國民的目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切實際的偏激批判,註定百年之後也無力改變任何事物!

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現得非常決絕,甚至偏激,應當如何看待魯迅這種態度?請結合具體的作品加以分析. 10

6樓:百度使用者

沒有偏激呀你搞錯了吧。

7樓:匿名使用者

受**某失意文人影響,語出陰霾,初中老師提起過

8樓:孤獨的水手

都錯了 魯迅是有很高的貢獻的 他的文章是一種風格 我認為

魯迅到現在還是有價值的 現在的人反到更應該學習才是,不能說偏激 因為現代人沒有處在那個社會 就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應該這樣說的,他說得很現實。那些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事實!

如何看待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偏激」

10樓:鹽山小夥啊

我認為並不偏激,他只是有著「怒其不爭」的態度和對當時中國人的麻木、冷血的狀態進行批判。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感情。

這並不算偏激,只是他的題材多為此,他是愛國的,他想通過文字激情愛國人士的感情。當時的社會是動盪的,他針對的只是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這不是傳統文化。

他在《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中對私塾,至少是不批判的,更多的是懷念。還有提到他讀《山海經》。這都能看出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支援。至少是不針對的。

魯迅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偏激嗎?

11樓:初夏未涼

我認為並不偏激,他只是有著「怒其不爭」的態度和對當時中國人的麻木、冷血的狀態進行批判。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感情。

這並不算偏激,只是他的題材多為此,他是愛國的,他想通過文字激情愛國人士的感情。當時的社會是動盪的,他針對的只是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這不是傳統文化。

他在《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中對私塾,至少是不批判的,更多的是懷念。還有提到他讀《山海經》。這都能看出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支援。至少是不針對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偏激。比如反漢字。魯迅墮入了西方價值觀原教旨主義,標準的偏激。

13樓:難了放下

魯迅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不是一貫的,開始是偏激的,尤其對中醫。但是魯迅在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逐步深味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針對中國文化的消極的地方針對性的反對,但是他也在深深的為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而努力。所以我們現在接觸到的傳統文化才會那麼好,那麼值得繼承和發揚

魯迅先生的作品大多都是批判什麼的

14樓:

一針見血地在中國現代作家中,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有魯迅這樣深刻而又具體,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有魯迅這樣執著而又犀利。魯迅先生抨擊封建禮教的文字深深吸引了我,這正是他的文章魅力所在。

在《狂人日記》中,讓人看到了一個在封建禮教下人吃人的社會,不禁產生了對先生的敬佩之情。

在《藥》中,讓人感受到了長期遭受封建統治而變得愚昧、麻木之人,更讓人痛惜民眾的無知。

《故鄉》則給人展示了一個天真無邪、誠實勇敢的少年如何變成一個麻木的木偶人,讓人進一步體會到封建統治給人民造成的精神傷害。

魯迅先生對恃強凌弱者更為痛恨,他曾經憤憤地指出,「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15樓:遠方的小亭

魯迅是我國近代著名文人,他棄醫從文,從2023年五四運動開始寫狂人日記,開始闡述自己對中國社會,文化,人世與人心的思考。

他的**大多是帶有諷刺意味的雜文,散文,重點是對當時中國現狀的思考。

16樓:寶寶的梧桐樹

諷刺了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影射人性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等。極具批判性.

如何看待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

17樓:飛躍八十八重天

沒有去深刻了解的一切批判不過是自以為是。適應當時社會的需求時就算是廖論也會當成真知。

對聯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對聯文化

看看這,你就會理解了 中華傳統文化之對聯文化 對聯文化 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 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頭 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的內容可以是寫景狀物,也可以是寫人敘事。對聯的起源 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對聯文化 對聯,漢族傳...

提倡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作文,提倡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作文800字

親愛的同學,敬愛的老師,大家星期一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 關注傳統,繼承民族文化。中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縱觀當今世界,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國已經有三個離我們遠去,埃及人不會講埃及語,印度人不懂得印度文明,巴比倫就連一個統一的國家都沒有了,而中華文明,在西...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如何看待民族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繼承

民族傳統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創新中繼承。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人類文化都是在已有的文化上的繼承和發展以及創新,傳統文化是優秀文化的基礎,優秀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發展,兩者是基礎和發展的關係。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對國家經濟 政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力和影響力。文化資源 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