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短文改錯中的時態語態錯誤(高三研

2021-04-21 11:54:09 字數 1597 閱讀 9427

1樓:匿名使用者

短文改錯是近十年來高考英語測試題中的必考題。是集語法知識於語言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英語試題。其目的是考查學生對語言的評價與校正能力和對詞彙,語法和語篇三要素的把握能力。

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根據上下文找出錯誤,再加以改正。在此過程中,也考查了學生英語語法,詞彙,英語習慣搭配,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然而我們都知道它是學生得分不高,感到困難的一種綜合性題型。

與閱讀理解,書面表達也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在我們農村中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提高短文改錯的得分率,是我們許多英語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要分析改錯題的命題原則及特點;高考短文改錯題的考察設疑方式不外乎:

無錯(1處),多詞或少詞(3到4處)錯詞(5-6處)。而且,沒有單詞拼寫,標點符號或詞序錯誤,只涉及語法和語義邏輯層面。 一,短文改錯考查的主要知識點 短文改錯主要從詞法上,句法上,行文邏輯上考學生。

從詞法上,它主要考查:(1)動詞的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及情態動詞的用法等;名詞,代詞的數,格;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主謂一致及其它的一致關係;連詞,關係詞的使用等;(2)從句法上,它涉及到簡單句否定,疑問,倒裝,省略,替代等變化;(3)從行文邏輯上,它涉及到人物的性別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物主代詞,句義的並列與轉折,時間的順序,數量的增減以及因果關係等。 二,短文改錯的錯誤型別。

1.考生必須熟悉設錯方式:正確、多一詞、缺一詞、錯一詞,而且大多數短文符合「1126」原則(正確一處,多詞一處,缺詞兩處,錯詞六處)或「1225」原則(正確一處,多詞兩處,缺詞兩處,錯詞五處) 2,多詞現象大多出現在冠詞、介詞、助動詞、連詞、語義重複及行文邏輯等方面。

3,缺詞現象主要在冠詞、介詞、副詞、助動詞、不定式符號to、連詞等。 4.錯詞現象主要在冠詞,介詞,名詞單複數,動詞時態,非謂語動詞,主謂一致,代詞,連詞。

2 5.要注意三個問題;(1)單詞拼寫;大小寫;詞序錯誤;標點符號均不改。(2)忠實於原文,一行一錯,一錯一詞;錯誤以改動最少為原則;虛詞以新增或刪除為原則;實詞以改變形式為原則。

(3)解題要規範:要嚴格按照示範規定的符號改錯,不能離開文後的10道橫線在原文裡勾勾畫畫、塗塗改改。切忌用文字說明或用箭頭表示。

務必記住代表準確無誤、錯詞糾正、缺詞填補、多詞刪除的符號。 三.解題技巧 1.

學生應將短文通讀兩遍。第一遍是快速閱讀對短文有大體的瞭解,同時也有發現明顯的錯誤;第二遍應仔細地通讀全文,以瞭解其主要時態、語態、習慣用法、文章結構、因果關係等,確定錯誤,疏通短文。 2.

依據查錯。「題以行出,錯從句生」,必須以句子而不是每行為單位來分析。學生要做到「三查」查特殊詞(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和副詞)、查短語搭配(名詞與介詞、形容詞與介詞、動詞短語)查句法(主謂一致、時態、句子之間的連線、平行結構等)。

3.瞻前顧後。注意行行兼顧,結合常識和上下文。

4.仔細複查。做完一題後要將正確答案帶入短文中複查一遍,最後要重新通讀全文,仔細檢查。

就以上的解題技巧及短文改錯命題特點及其規律,我們分析了2023年6套含「短文改錯」的高考英語試卷不難看出:該題以考查詞法為主,重點考查動詞、名詞、形容詞、代詞和介詞等;同時兼顧對句式、邏輯及搭配等的考查。

高考英語短文改錯總是錯的很多怎麼辦

如何技巧應對高考英語短文改錯,如何應對高考中的短文改錯

我高三,都是有規律的,做幾篇就有感覺了,一個刪一個添,形容詞副詞變換,單複數變換,時態錯誤,人稱代詞錯誤,介詞錯誤,連線代詞和連線副詞 如何應對高考中的短文改錯 短文改錯是近十年來高考英語測試題中的必考題。是集語法知識於語言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英語試題。其目的是考查學生對語言的評價與校正能力和對詞彙,...

都說職場如“戰場”,如何應對職場中的“勾心鬥角”呢

1 遠離對方如果在職場中遇到勾心鬥角的場面的話,那麼還是遠離比較好,畢竟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其實大家都是來工作的,雖說在職場中的競爭是很激烈的,但是如果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的話,還是儘量的遠離這些人比較好。這樣也不會得罪人,同時也不會讓自己遭人算計後,成為人家的靶子。2 胸懷寬廣一些在職場中是一...

如何應對自己在大學中遇到的挫折與困惑,進而完善自我人格

對挫折的不良認知 之前的一帆風順,一旦遭受挫折,則不願承認和接受,採取逃避的方式。有的人往往把挫折對自己可能帶來的影響無限誇大,將暫時的 區域性的損失視為是永久的 全面的喪失。如果過分追求完美應該 1 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 2 樹立合理的評價參照體系和立足點 3 目標合理恰當 4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