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居士受菩薩戒儀規,受了在家菩薩戒可不可以結婚

2021-04-19 05:58:36 字數 5848 閱讀 5438

1樓:青竹遺風

菩薩戒授戒儀規,寺院裡有這個律本,儀規的操作實施是僧團比丘**的事,在家居士沒有必要提前知曉,若要向僧團求授菩薩戒,應一切聽從**安排。

受了在家菩薩戒可不可以結婚

2樓:劉錦棠

可以抄的。菩薩戒不同於七眾別

解脫戒bai,七眾別du解脫戒,未受戒,不得學戒。菩薩戒,zhi

要在發菩提心後,dao學習菩薩難行苦行,為救怙眾生,呵護如來聖擔,非為他勸,非為勝他,是則名為堅固菩薩,而後受戒。備三衣是28輕戒一種,最好還是準備吧,更圓滿,也可以供養獲福的。現在很多寺院給居士傳梵網菩薩戒,要求持不邪淫戒,或者是不受不淫戒,這個是有爭議的,建議有夫妻生活的,不受梵網菩薩戒。

梵網戒本是不淫,持不邪淫,就要改戒,戒是佛說的,改戒不是凡夫有的資格。不受不淫戒,也就是象五戒一樣,只受幾條,這種說法,只在瓔珞經中有說,瓔珞經菩薩戒有10重戒,8萬威儀戒。梵網經中,沒有選擇受戒的說法。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中說「又此經中莫問在家出家菩薩俱絕婬欲。是故文中不簡邪正一切皆斷」。所以,居士受梵網,慎之。

學菩薩戒,要是發菩提心人,沒有發菩提心前,也是不可以學習的。

3樓:翔宇智慧

菩薩戒有《菩薩優婆塞經戒本》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616531《瑜伽菩薩戒》《梵網經戒目》

在家居士一般都受菩薩優婆塞戒。

阿彌陀佛

菩薩戒簡介

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聲聞所受持之戒律,稱小乘聲聞戒。

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三項,亦即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等三大門之一切佛法,作為禁戒以持守之。說菩薩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綜合為梵網與瑜伽二類律典。梵網戒本受戒之作法出於梵網經律藏品,其戒相為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

不論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於瑜伽師地論卷四

十、卷四十一,以三聚淨戒、四種他勝處法為基準。雖亦道俗通攝,然必先受小乘七眾戒而久已成就無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為主,今則盛行梵網戒。

天台宗之圓頓戒,即為梵網戒。編輯本段五種利益

據梵網經卷下所載,受持菩薩戒有五種利益:(一)十方諸佛愍念守護。(二)臨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所生之處與諸菩薩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後世性戒福慧圓滿。

菩薩戒乃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眾戒外之波羅提木叉(別解脫戒),菩薩之身份可在七眾之中,亦可在七眾之外,其尊貴處,乃由於涵蓋而又超勝一切戒之故。梵網經謂,菩薩戒為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諸佛子之根本。菩薩戒之性質,相似於八戒(八關齋戒),八戒亦為七眾戒外之一種別解脫戒。

但菩薩戒中,有些相似於八戒,故為『頓立戒』;有些則不同於八戒,而相似於七眾戒之『漸次戒』,故菩薩戒之種類可分為二:(一)頓立而可單受之菩薩戒,(二)漸次而須先受三歸五戒等之後再受的菩薩戒。 漢譯藏經中較受重視之菩薩戒本或菩薩戒經有菩薩瓔珞本業經、梵網經菩薩戒本、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本、菩薩地持經戒本、菩薩善戒經戒本、優婆塞戒經戒本等六種。

若以頓漸二類分之,瓔珞與梵網屬於頓立,其餘之瑜伽、地持、善戒、優婆塞等戒經則屬於漸次戒。 又我國菩薩戒之弘傳始於鳩摩羅什(344~413),於敦煌寫本中有羅什撰之受菩薩戒儀軌一卷。至於受戒之作法則以曇無讖(385~433)於姑臧(甘肅武威)授與道進等十餘人菩薩戒為嚆矢。

南朝梁、陳二代,受菩薩戒風氣盛行。梁武帝、陳文帝均為菩薩戒**。梁武帝曾造立戒壇,詔請慧超授菩薩戒。

復於天監十八年(519)自發弘誓,於等覺殿從慧約受菩薩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從受者四萬八千人。一說武帝從智藏受菩薩戒。至隋代,文帝從曇延受菩薩戒,煬帝從智顗受菩薩戒,均稱菩薩戒**。

由此可窺知受菩薩戒風氣盛行於我國之一斑。[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菩薩善戒經卷

四、菩薩善戒經(一卷)、優婆塞戒經卷

三、菩薩戒本、授菩薩戒儀(湛然)、大智度論卷四十

六、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

一、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捲上、八宗綱要捲上、續高僧傳卷五智藏傳、卷六慧超傳、慧約傳、廣弘明集卷二十二](參閱『三聚淨戒』665、『戒』2896、『傳戒』5387、『圓頓戒』5411) 菩薩戒涵蓋了七眾戒,而又超勝一切戒。因此,凡是發菩提心的佛**,不論出家、在家,均可受持。《梵網經》雲,菩薩戒為諸佛的本源、菩薩的根本,是諸佛子的根本。

所謂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略稱,意譯為「覺有情」。指以智慧上求無上菩提,以慈悲下化一切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期於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由此可知,實踐菩薩道為成佛的正因,如能立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願心,則人人皆可成為「菩薩」。

編輯本段菩薩道的精神

達摩一心戒

【心戒】 (一)大乘戒之通義,謂制止心念**不正之戒。而南山四分律宗於制戒立深防、分限二者,其中分限即為心戒。 (二)又作一心戒、達磨一心戒。

系將一切戒法歸結攝入於一己之心上而觀之戒法觀。((參見:禪戒)6454)p1401 from:

【《佛光大辭典》(第三版)】

三聚淨戒

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發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薩戒不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即: 1.

攝律儀戒: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攝護之,使斷絕一切諸惡。 2.

攝善法戒:總攝一切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 3.

攝眾生戒:又名饒益有情戒。廣度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此三戒稱「三聚淨戒」,在《唯識論》中對此亦有所說明:「戒學有三:

一、攝律儀戒,正遠離所應離法;

二、攝善法戒,正證應修證法;

三、饒益有情戒,正利樂於一切之有情。」三戒當中,以攝律儀戒為基礎,能善攝律儀,即能總攝善法,才能饒益一切有情眾生。

十重四十八輕戒

所謂菩薩律儀,根據《梵網經》記載的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戒: 1.十重戒:

殺、盜、淫、妄語、售酒、說四眾過、自贊毀他、慳惜加毀、瞋不受悔、誹謗三寶等。此十重戒為大乘戒的最重過患,若大乘菩薩犯此法,則構成波羅夷罪。 2.

四十八輕戒:相對於十重戒,四十八輕戒乃屬輕垢罪,內容包括不敬師友戒、飲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條。 菩薩戒雖有此十重四十八輕戒等戒相,但是其根本精神是發菩提心,以菩提心為戒體。

倘若忘失菩提心,也就違反菩薩的根本精神。

大、小乘戒

此外,「三聚淨戒」具有積極向善的力量,小乘七聚戒中,造惡是有罪的,不積極修善是無罪的;而菩薩戒則既要「止惡」,也要積極「行善」。再者,小乘戒中,意業造惡,若不付諸行動,不算有罪。但是在菩薩戒中,惡念一生,即是犯罪,因而嚴格收攝六根,成為菩薩的「心地戒」。

儘管戒法有大小乘之分,但是在行持上,大小二乘是互相成就,不能分開的。小乘戒為趨入大乘戒法的基石,大乘戒則能含容一切小乘戒律;小乘戒是以自修自度、涅盤解脫為主,大乘戒則是以慈悲入世,廣利眾生為目標。因此,大乘菩薩道所攝受的眾生,廣及六道;所修德澤,普被三根。

4樓:

隨喜一樓。

抄菩薩戒解釋

〔邪淫〕:

淫,bai分正淫、邪淫二種。正淫即是合

du法正式夫妻行淫,受菩zhi薩戒佛dao**仍可行,但八關齋日不得行淫。邪淫是指與夫妻以外之第三人行淫。即夫不得與妻以外之女子、妻不得與夫以外之男子行淫。

如果行淫即犯了邪淫戒。

若遇非夫妻關係之男女,強迫求邪淫,雖犧牲身命,亦不得與淫。受戒之優婆塞、優婆夷,既不得行邪淫,更不得強迫第三者行邪淫。

【旨意】

萬惡淫為首,淫慾為煩惱的根本,繫縛結纏不得出離。故佛制此戒,凡受菩薩戒的佛**犯了此戒,其所受的惡果,與第一重戒者然。

5樓:蘇寧電囂

受了戒就不要結婚了來 ,因為源你已經準備修梵行了。

不要有顛倒想了

。不能有慾念。楞嚴經說的 淫心不除 紅塵不出。

出家人不近女色就是為了這個,明白嗎。

修行就是要心行 口行。為了 了生死 出輪迴,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一定要在理論方面下功夫 不要事相上做功夫道理明白了。 自然是實相般若。內外相行。

6樓:木繹

這個問題在在家菩薩戒裡有講,不要輕易受持菩薩戒。破戒後果很嚴

內重

仔細研讀。容

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的,10月1日廣東佛母寺住持聖空法師將為要受在家菩薩戒的大眾開示在家菩薩戒,您可以去聽一聽。

8樓:孔法力

可以結婚,菩薩戒是俗家**的最高戒了,不知道這位師兄受五戒了嗎?

在家居士如何受菩薩戒?受菩薩戒需要什麼條件

9樓:匿名使用者

在行遲家居士,如果想受菩薩戒,先對照《在家菩薩戒本》,如果感覺可以受持,就到寺院登記,寺院舉行菩薩檔輪李戒法會時按時去參加受戒。

受菩薩戒的條件,一般寺院要求居桐攜士要先受五戒。·五戒能受持後,再受菩薩戒。

10樓:海印放光

在家居士,復如果想受菩薩戒,先學習一制下《在家菩薩戒豎滾本》,如果感覺可以受持,就到春枝寺院登記扒纖敏,寺院舉行菩薩戒法會時按時去參加受戒。

受菩薩戒的條件,一般寺院要求居士要先受五戒。·五戒能受持後,再受菩薩戒。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家菩薩

抄戒有兩種,一是襲

梵網經握缺菩薩戒,屬bai頓戒。二是瑜伽

du菩薩戒本。梵網戒通zhi在家出家,現dao身不作七遮罪,均可受戒。七逆者:

出佛身血,弒父,弒蠢悶母,弒和尚,弒阿闍黎,破羯磨僧,弒聖人段檔辯。東林寺每年五月和十月分別兩次授梵網菩薩戒。具體日期請登陸東林寺官網查詢。

一般菩薩戒都是三百元戒費

12樓:小貴妮女好巨集蘭

菩薩戒是自己發願求授的,只有這一個條件。

13樓:袁鬆爐

受菩薩戒。就得守戒。以戒為師

什麼是菩薩戒啊?在家居士可以受菩薩戒嗎?想了解相關的內容,需要看哪部經啊?

14樓:一生一個乖雨飛

菩薩戒是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聲聞所受持之戒律,稱小乘聲聞戒。

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三項,亦即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等三大門之一切佛法,作為禁戒以持守之。說菩薩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綜合為梵網與瑜伽二類律典。

菩薩戒有《菩薩優婆塞經戒本》《瑜伽菩薩戒》《梵網經戒目》,在家居士一般都受菩薩優婆塞戒,菩薩戒不是誰想受都可以的,至少得修禪定到一定的功夫才可以。

擴充套件資料:

菩薩戒的精神

達摩一心戒

(一)大乘戒之通義,謂制止心念**不正之戒。而南山四分律宗於制戒立深防、分限二者,其中分限即為心戒。

(二)又作一心戒、達磨一心戒。系將一切戒法歸結攝入於一己之心上而觀之戒法觀。

三聚淨戒

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發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薩戒不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即:

1、攝律儀戒: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攝護之,使斷絕一切諸惡。

2、攝善法戒:總攝一切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

3、攝眾生戒:又名饒益有情戒。廣度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此三戒稱「三聚淨戒」,

十重四十八輕戒

所謂菩薩律儀,根據《梵網經》記載的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戒:

1、十重戒:殺、盜、淫、妄語、售酒、說四眾過、自贊毀他、慳惜加毀、瞋不受悔、誹謗三寶等。此十重戒為大乘戒的最重過患,若大乘菩薩犯此法,則構成波羅夷罪。

2、四十八輕戒:相對於十重戒,四十八輕戒乃屬輕垢罪,內容包括不敬師友戒、飲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條。

菩薩戒雖有此十重四十八輕戒等戒相,但是其根本精神是發菩提心,以菩提心為戒體。倘若忘失菩提心,也就違反菩薩的根根本精神。

受菩薩戒與不受菩薩戒行善有什麼區別

從名相上來說是有區別的。佛 可以受更多菩薩加持護持。等等好處。內 而從宗門中了義角度看關鍵還容在當下內心修持的境界狀態。即便是受了戒如果心內沒有行持,也是沒意義的。行善也是內修的一種方式,放棄一切相也是學佛的宗旨。所以不必更多注重一些表象的文章。關鍵還是看自己。如果你的心內修持到了,自然會有菩薩加持...

13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饋贈嗎,居士管理寺院合適嗎

如果是寺院的供品,一時吃不完就會壞掉的那種,可以接受。可以長期儲存的,不能接受,接受了就等於犯了盜戒。居士管理寺院合適嗎 寺院的功用是用來搞佛教教學的,居士有這個能力教化大眾,本地又沒有合適的出家法師,居士也應該擔當起弘法使命,管理好寺院,利用好弘法場所。這個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是寺院理由僧團管...

居士可以在寺院當家作主嗎,居士可以在寺院當家做主嗎

依法不依人。真有德高望重,有修有學的居士受信眾禮請住持寺院教化大眾沒有什麼不如法的。寺院是弘法的道場,為四眾 共有,不專屬出家眾的。有點不敬,喧賓奪主之嫌。一般傳法的應該是法師為主。當然有些大居士是菩薩再來。如果寺院大眾請他 也是如法的。我覺得不可以!如果這居士真有佛的行持?一定會顯出家相 嚴持戒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