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根據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故事創作了名曲巜高山流水》這句話對嗎

2021-04-12 04:16:39 字數 5019 閱讀 3422

1樓:匿名使用者

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故事創作了名曲高山流水。這個是兩個志趣相投的人才能夠彼此欣賞。

《高山流水》描述的是什麼故事?

高山流水中的俞伯牙和鍾子期是兩個什麼身份

2樓:匿名使用者

俞伯牙:

俞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

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相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

他的妻子很讚賞他的琴技,常讓俞伯牙彈給她聽。後來俞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俞伯牙請醫熬藥精心地侍奉,可總不見效。俞伯牙常為此焦急憂慮,便無心思彈琴了。

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體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讓丈夫給她彈琴。

鍾子期:

鍾子期,前387(公元)-前299(公元)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高山流水》的撫琴聲彷彿在耳邊迴盪,流芳千古的「知音」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清光緒十五年漢陽知縣華某立碑,「*****」中被毀。2023年修復,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

3樓:匿名使用者

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

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4樓:睡影望空

故事:有一年,俞伯牙奉晉君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

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

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絃被撥斷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俞伯牙藉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

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歎**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絃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

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5樓:所示無恆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鍾子期,伯牙彈了一首高山屹立、氣勢雄偉的樂曲。

鍾子期讚賞地說:「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彈了一首驚濤駭浪、洶湧澎湃的曲子,鍾子期又說:「洋洋乎志在流水。」鍾子期能深刻地領會伯牙所彈奏樂曲《高山流水》的內涵。

從此,他們倆人結成了知音,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把琴摔爛,終身不再鼓琴。

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最早見於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於伯牙撫琴的故事。經考證,伯牙本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家馮夢龍在**中的杜撰,史志載鍾子期為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為榮,口耳相傳一句俚詞:

「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

擴充套件資料

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上大夫,春秋時著名的琴師,擅彈古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他本姓伯名牙"。至於為什麼後來就便成了俞伯牙。

這還得從明代馮夢龍編撰《警世通言》說起,馮夢龍寫《警世通言》特意到漢陽走訪,"子期遇伯牙"漢陽話中的"遇"和"俞"讀音相同,於是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

"誤聽為"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所以伯牙也就成了馮夢龍筆下的俞伯牙了,就這樣誤傳了這麼許多年,後人也就一直當成俞伯牙。

伯牙生於春秋時期,是楚國著名的**家,伯牙從小天性聰明,很喜歡**,那時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琴師叫成連伯牙就拜在他的名下為師。學習了三年伯牙琴藝雖有長進。

但是在藝術上始終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就對老師講了,老師想了想說:「這樣吧我的老師方子春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把你送到他那裡再學習兩年如何?」

伯牙聽後很高興欣然答應。於是伯牙帶上乾糧在老師的帶領下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連成對伯牙說:「你先在這裡稍等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

說完,連成划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連成也沒回來,伯牙傷心透了,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湧,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

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在這種環境下他的思想與心情不由得就發生了改變,彈出的每一首曲子都充滿了憂傷之情。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並不多。

6樓:愛的味道

伯牙是很有名的奏樂師,碰巧遇到了樵夫鍾子期,鍾子期聽懂了他曲調的意思,兩人一見如故並約定一年後再聚。可是後來鍾子期沒有赴約,赴約的卻是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是鍾子期的父親),伯牙通過老爺爺的講述才知道鍾子期去世了,於是俞伯牙為了表示對祭奠這位知己,把自己演奏的琴砸掉了。

7樓:陶園竹

俞瑞,字伯牙,戰國時的**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

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絃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俞伯牙藉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

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歎**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絃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

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絃,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

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關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俞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擅長彈琴。伯牙有一次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是春秋楚國人,擅長賞析聽琴,感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鍾子期和俞伯牙相遇。

後俞伯牙得知鍾子期不幸病逝,臨終前鍾子期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俞伯牙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完後挑斷了琴絃,把心愛的瑤琴摔了,從此再也不彈琴了,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鍾子期這樣的知音了。

擴充套件資料伯牙絕弦的意義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與伯牙子期有關的成語,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裡出的成語是?

高山流水 g o sh n li shu 釋義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示例 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 曹雪芹 紅樓夢 第八十六回 出處 列子 湯問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

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市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 知音 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 破琴絕弦 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注意 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因鍾子期遇伯牙,後人就...

高山流水鍾子期和伯牙,關於鍾子期與伯牙關於《高山流水》

二人之間的感情應該用 君子之交淡如水 形容。讓我們感受到兩人間 知音情緣 關於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 伯牙 詩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