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國畫的意象美,什麼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2021-04-09 12:40:44 字數 3740 閱讀 808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執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意存筆九,畫盡意在"一語,出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是他讚揚顧愷之的人物畫所作的評語說明畫者的意圖,包括著主題的構思,形象的刻劃,筆墨的運用,在動筆之光,已經都考慮成熟,這樣在落筆時才可以脫穎而出,畫作完了,畫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圖在畫上也永存下來了。這句話還說明構思一經成熟,下筆後才能「意在筆先」,「不滯於手,不凝戶心一」,"畫盡意在,象應神全"。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是唐代畫家張躁關於畫學的不朽名言。《歷代名畫記》記載說:「初,畢庶子巨集擅名於代,一見驚歎之,異其唯副縣長禿筆,或以手摸絹素,因問躁所受。

躁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畢巨集於是閣筆。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八個字概括了客觀現象——藝術意象——藝術形象的全過程。這就是說,藝術必須來自現實美,必須以現實美為源泉。但是,這種現實美在成為藝術美之前,必須先經過畫家主觀情思的熔鑄與再造。

必須是客觀現實的形神與畫家主觀的情思有機統一了的東西。作品所反映的客觀現實必然帶有畫家主觀情思的烙印。張躁一句話扼要地道破了藝術形象形成的全部祕密,乃至傳誦至今,歷萬古而猶新。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指出藝術家必須向生活學習,向社會學習,向自然學習,方能有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美妙感受,才能領悟藝術的真諦與精髓。對於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來說,讀萬卷書固然重要,行萬里路卻更為重要。

什麼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2樓:匿名使用者

「意境」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它是客觀事物精粹的集中,通過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的美麗境界,同時也是人思想感情的陶冶。

「意境」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可見其最早源於文學作品,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更早的接觸到了這一美學範疇。唐代的王昌齡的《詩格》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

明代朱成爵在《存餘堂詩話》中則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王國維進一步總結了我國古代詩論,並結合西歐美學成果使意境說更加系統和完善。

山水畫自戰國時期出現,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隨著古代畫論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五代至宋元時期,山水畫便開始接觸到「意境」的問題。「意境」的範疇一經誕生,便成為山水畫的最高追求目標之一,從而使山水畫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調。

五代時期的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了「真景」說,他說:「可忘筆墨,而有真景」,主張「畫者,畫也,度物象而取其真」。並闡明「真者氣質具盛。

」其作品《匡廬圖》(傳.現藏臺灣)雖然還帶有早期山水畫刻板、凝滯的特點,但從山石的結構,樹的形態,峰巒的轉折機透視變化上,刻畫得都很具體。表現了「上突危峰,下瞰窮人」的真山真水。

反映了他「貴似得真」的藝術主張。又如關仝的《秋山晚翠圖》(現藏臺灣)山石兀立、氣勢逼人、山泉棧道、流轉有序,有可攀之感。與荊浩相比顯得更為真實自然。

這種真實的空間境象,能使觀者謂之感染,引起共鳴,產生豐富的想象。同時也是意境美的生動體現。

宋代是山水畫的成熟時期,山水畫理論也趨於完善。其中傑出的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開始具體的闡發了「意」的概念。他說:

「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鑑者又當以此意窮之。」「即畫之主意,亦豈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

」其所繪《早春圖》(現藏臺灣)為郭畫之精品。他自出胸臆,以輕重濃淡的筆墨,表現煙樹春梢,小橋曲徑,行旅踏青,使人如面臨春風,引人入勝。由此可以看出郭熙的山水畫已經接觸到意境的問題。

而《林泉高致》則可以視為山水畫論意境說的發端。

元代的山水畫以「元四家」為代表,他們是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元四家」的畫雖然個人風格面貌不同。但以意境表現的傾向來說是基本一致的。

其中都明顯的流露出了主觀意象的表達。他們所創造的那種空間境象的真實已不同於宋代。更多的具備了「意造」的成份,有意識的以意造境,五項與思想達到了充分的統一,使意境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表現于山一帶和富春江一帶的初秋景象。幾十個峰巒,數十棵樹木,筆墨蒼健清潤,雅潔淡逸。王蒙的《具區林屋圖》格局繁密,用筆老辣樸質,樹石雜生,波光粼粼,泛舟垂釣給人以置身世外,重返自然的真實感覺。

與宋人相比,這種真實已成為主觀的真實。從而使物象與思想達到高度的統一。

到了明清時期,整體山水畫的意境仍趨於主觀。而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是山水畫從形式和地域上有了派別之分,也使山水畫的意境傾向發生了變化。「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使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

」(見董其昌《畫眼》)可見董其昌南北宗的劃分是源於中國的禪學。隨著董其昌南北宗論的提出,明代的山水畫從表現形式和意象表達上形成了以禪喻畫的理論觀點。從而使山水畫的意境表現上也有了一定的禪意。

而清代的石濤卻置「南北宗論」於不屑,並說;「畫有南北宗……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是捧腹曰:

我自用我法。」(見《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他大力提倡「筆墨當隨時代。

」石濤極其活躍的思想,使其筆墨的表達無拘無束,使意境的表現具有了多樣性。石濤這種思想超越了當時的時代思潮,以至於到了近、現代同樣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總之,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創造,需要以高度的意匠手段和表現媒介來完成。同時也需要姊妹藝術的廣泛借鑑,使意境的創造達到完美與統一,從而創造出富有新鮮藝術魅力的新時代意境美。

3樓:匿名使用者

汗,樓上在哪複製來介麼多,樓主有耐心看完麼?我來給你言簡意賅的回答。中國山水畫家所追求的,經常是一種比如實描繪自然界的林木山川更加深遠,更加誘人的境界,介就是意境。

4樓:陸亙生布欣

意境即中國山水畫家所追求的,經常是一種比如實描繪自然界的林木山川更加深遠,更加誘人的境界,介就是意境。

談談你對中國畫的感受

5樓:掙錢買玩具

中國畫給我最深印象是寫意,意中寫實,有再好的速寫功底到中國畫上也一無施展之處,除非耐下性子畫工筆。

以前學過中國畫,你無法用毛筆來像油畫那樣畫得真實,但油畫裡大多是重色彩,中國畫給我的感覺大多是清淡和素雅,卻完全不失神韻,同樣的寫生,我用素描或者速寫的可能直接就能下筆,但用中國畫方式來畫,要觀察很久才敢下筆,每一筆輕重都很講究,那時候光學畫竹子和牡丹都畫得要吐了,結果還是畫不出神,只能畫出形,近看是竹子,遠看是草。只有形而無神的畫不是中國畫。

而且要操縱好鉛筆、油畫筆很簡單,想操縱好毛筆不是憑10年功夫就可以了的- -~

中國水墨畫與詩的意境

6樓:匿名使用者

有許多的中國畫都是有題跋的,特別是山水類的,以前的畫作上題跋多是採用古人的詩或詞,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題跋是畫家自己的詩詞,因為對中國畫有研究的畫家,同時對中國古典詩詞研究也頗有心得,而你提到的王維的詩和畫,可能對詩的瞭解要多一些,而尚未聽說王維也是一個畫家,所以不太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就王維的詩而言,的確是詩中有畫,如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就為我們畫了一幅生動的畫作嘛,而且還是有色彩的中國畫,不只是水墨畫了。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同樣是,不僅僅是描寫出了寧靜的畫面,還有意境其實還有很多,都不一一列舉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有詩即有意

而畫是因為寫得太好人的反應啊

8樓:安安的愛

用心去畫 就有體會 雖然我還是正在學畫的高中生 但是我覺的是那樣的

中國畫和油畫有什麼區別,中國畫和油畫的區別是什麼

1 作畫工具不同 油畫作畫工具有顏料 松節油 畫筆 畫刀 畫布 上光油 外框等 中國畫主要是用毛筆 軟筆或手指。2 風格不同 油畫顏色多次覆蓋,普遍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 國畫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題字,講究意境,大多不寫實。3 裝裱不同 油畫有框,沒有玻璃鏡片 國畫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軸,無框無...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異同有哪些,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區別

東方 寫意 歷史悠久bai了 西方 寫實 他們一du直在追求完zhi美的寫實但是近dao現代西方也在往專寫意方面發展屬,因為他們好象發現寫實的路到了頂端了.但是看西方的 寫意 是刺激的 是說不上來.通俗說是靠刺激神經來達到藝術效果.而東方的寫意,講究的 神韻 和 以 傳神 為追求目標 給人 綿長 舒...

中國畫的用色技巧有哪些,中國畫按用色技法可分為幾類?

墨色技巧不在於多不在於快,在於生動,精美。中國畫按用色技法可分為幾類?簡稱 國畫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也是最為複雜 的畫種,內部分類則更是複雜。唐代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分為六門 北宋 宣和畫譜 分為十門 南宋鄧椿 畫繼 分為八類。其根據筆墨技法可分為工筆畫 大寫意畫和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