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畫在唐代的特點和風格,論述唐代中國畫流派及其藝術特點

2021-03-31 21:53:59 字數 6167 閱讀 1779

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執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

論述唐代中國畫流派及其藝術特點

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2樓:純純的我的純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的構思

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有一段關於"六法"的論述:"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

骨氣形似.皆本於大意而歸乎用筆。"他認為立意在完.畫中才能有**、有奇意。

二、以線造型以形傳神的造型規律

"以形寫神"是晉代畫家顧愷之的一句名言,確立了中國藝術神高於形的美學觀。它與純以抽象性為高的近代歐洲美學觀具很大的區別,即畫人不僅僅於形似.還要升高於神似,畫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於外形之模擬,不拘泥於自然之真實,這一論見為藝術家建立起藝術應竭力企求之高度。

三、多點透視、計白當黑的構圖法則

中國傳統繪畫既用焦點透視法,也用散點透視法,既有嚴守真實的畫面空間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實按構圖需要而平列的空間和布白,這樣就使物象在畫面出現時,可以按實物在畫面上的藝術需要。

伸長或縮短變化其形象,更換其位置。一株低於視平線的牡丹花.也可架高於祝平線之上,而取得透視的最佳效果。

四、隨類賦彩色彩相和- -中國畫的色彩法則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侷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五、情景相生氣韻生動的意境

中國傳統繪畫要求筆與墨合,情與景合、現實中無限豐富的景象,繪畫家以強烈的形象感染力。畫家憑藉著這種感受,激起描繪這些景象的激情,於是作品作為情景相生的複寫而重現,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於氣韻生動,即是畫家所創造的藝術靈境,不同於一般的寫生畫,應成為富有生氣,新鮮而活潑,有詩一般的韻味,使觀者神往無窮。

六、詩書畫印紙筆的獨特形式

只有中國傳統繪畫,才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絕之長,即是一般的畫作,也總要題字蓋印,這樣才有傳統藝術的濃厚風味。

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或補充觀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也豐富了構附的變化,起到互相襯映,互為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

中國傳統繪畫的工具和材料之效能,也決定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色。中國傳統繪畫是運用絹和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出現,更加發揮了筆趣和墨彩。宣紙的滲性,毛筆的尖錐,使得筆鋒無窮變化,產生出奇妙的效果。

同時形成了各種效法和描法,畫法和筆法。

擴充套件資料

欣賞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一下幾項是否精美。

畫工畫家作品,可表現出作者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書法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

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印章畫面上常見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閒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鑑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鑑賞家的印鑑,可佐真偽。

裝框中國畫裝裱獨具一格,常見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功力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功力。

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表現,這就是功力。

佈局佈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佈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佈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

亦有讓其空白,故從佈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詩句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

明代畫家張巨集所作的《村徑柴門圖》,畫家自題:「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

描繪松林環抱,崇山拱衛的庭院山莊,高大蔥鬱的蒼松分為兩組,如同兩把開啟的摺扇,掩護著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臨水,田園豐美,正有辛棄疾「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詞意。

印文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閒章出現。所謂閒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

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3樓:環球青藤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的構思

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有一段關於"六法"的論述:"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

骨氣形似.皆本於大意而歸乎用筆。"他認為立意在完.畫中才能有**、有奇意。

二、以線造型以形傳神的造型規律

"以形寫神"是晉代畫家顧愷之的一句名言,確立了中國藝術神高於形的美學觀。它與純以抽象性為高的近代歐洲美學觀具很大的區別,即畫人不僅僅於形似.還要升高於神似,畫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於外形之模擬,不拘泥於自然之真實,這一論見為藝術家建立起藝術應竭力企求之高度。

三、多點透視、計白當黑的構圖法則

中國傳統繪畫既用焦點透視法,也用散點透視法,既有嚴守真實的畫面空間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實按構圖需要而平列的空間和布白,這樣就使物象在畫面出現時,可以按實物在畫面上的藝術需要。

伸長或縮短變化其形象,更換其位置。一株低於視平線的牡丹花.也可架高於祝平線之上,而取得透視的最佳效果。

四、隨類賦彩色彩相和- -中國畫的色彩法則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侷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五、情景相生氣韻生動的意境

中國傳統繪畫要求筆與墨合,情與景合、現實中無限豐富的景象,繪畫家以強烈的形象感染力。畫家憑藉著這種感受,激起描繪這些景象的激情,於是作品作為情景相生的複寫而重現,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於氣韻生動,即是畫家所創造的藝術靈境,不同於一般的寫生畫,應成為富有生氣,新鮮而活潑,有詩一般的韻味,使觀者神往無窮。

六、詩書畫印紙筆的獨特形式

只有中國傳統繪畫,才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絕之長,即是一般的畫作,也總要題字蓋印,這樣才有傳統藝術的濃厚風味。

4樓:藝大如天

中國畫這一藝術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繪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它代表了東方民族特殊的藝術審美觀念。縱觀中國繪畫史,我們會清醒地發現,創新並不是現在才提出的問題。從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等,哪一個不是在創新中崛起、發展、壯大的呢?

藝術貴在創新。對於這一點,中國畫家似乎沒有太大的分岐。但關於中國畫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怎樣把握、如何去創新等問題倒是眾說紛紜,因此,我們很有**的必要。

對於傳統,多數畫家僅把畫史上幾個著名畫派的技巧及風格當做傳統的本質而加以繼承。畫派的技巧和風格是形成與發展傳統的重要因素,是傳統的具體體現,但絕不能代替傳統。所謂傳統,筆者認為,指的是對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觀點、藝術方法、藝術形式、藝術風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質性。

什麼是中國畫的傳統?根據中國畫發展的特點,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五點:

一、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中國畫創作的一個重要原則。中國畫講究氣韻、追求意境。一個畫家應具備「畫得像」的功夫。

但如果作品有形無神,那麼即使畫得再像也不是中國畫所要達到的目的。有形無神的畫是存在的,而有神無形的畫是不存在的。寫形是為了傳神、為了暢神。

形可在「似與不似之間」。我們要知道,「以形寫神」的最終目的是「達意」。蘇軾曾言:

「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沒有「形」的支架,「神」無處依附。相傳五代荊浩為鬆寫生的畫集達幾萬冊,所以用筆能夠「運轉變通」、「如飛如動」,用線既不專以渾樸勝,也不專以娟麗勝,而是達到了所謂「神化」的境地。

中國畫歷來要求以「形」這個支架表現「神」。這個「神」指的是客觀物件的生命力、生動氣韻和本質特徵。「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

現代大家齊白石、黃賓虹都提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畫才算是好畫。也就是說,畫得太像就太俗了;畫得一點兒也不像,更不是中國畫。所謂「意象造型」就是這個道理。

而從西方繪畫史來看,古希臘以及文藝復興以後的繪畫著重於形的逼真再現;發展到現代派,則走上了另一極端。現代派畫家主張繪畫是「自我表現」的憑藉,因此,可以隨意擺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談不上了。

二、中國畫以線、墨為主,講究筆法,追求「筆精墨妙」的藝術效果,講究骨法用筆。這些都是對筆墨內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

它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神情的依憑。畫家以挺勁的筆法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造型過程中,畫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筆力融在一起。

筆所到之處,留下的盡為畫家感情活動的痕跡。

用筆中的「骨法」、「骨力」也是中國畫區別於西方畫的重要特徵。雖然西方畫家也用線條,現代派繪畫更追求曲線美,但西方畫的線條不像中國畫這樣具有豐富的變化,同時又有嚴格的用筆規律和用筆方法。黃賓虹這樣總結中國畫的用筆:

「用筆須平,如錐畫沙;用筆須圓,如折釵股,如金之柔;用筆須留,如屋漏痕;用筆須重,如高山墜石。」這是對中國畫筆法的高度概括。中國畫中雖然有「沒骨法」,但此法在著色過程中仍然很注重筆法。

要知道,點是有體積的,點是力量的積聚,積力而成的線也有內在之骨。

三、中國畫在色彩上以墨為主,強調「墨分五色」、「尚純而戒駁」。中國畫雖也講究隨類賦彩,但最重要的是畫面整體效果。為了整體的需要,物件的色彩可以做大的變動。

在中國畫中,無論是平塗的重色,還是暈染的輕色,都「尚化而戒駁」。墨是中國畫必不可少的基本色。墨分為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種。

每一種墨色若運用得巧妙、適當,則會呈現豐富的變化。

創作中國畫時,如何繼承傳統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繼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創新的前提是繼承前人的寶貴經驗。當然,對傳統繪畫的繼承並不是不加思考地繼承,而是有選擇地繼承,且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關於這一點,「揚州八怪」認為,繪畫「不能死摹、死守古法」,對於前人的繪畫,應該「師其意不跡象間」;或者說,要「學一半,撇一半」。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

四、中國畫的構圖講究氣勢,不受透視規律束縛。畫家取景時,要步步移、面面觀;要善於利用紙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悶。「畫意」是畫家精神感受的傳達。

構思「畫意」是創作的開始。它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畫意」在構思之後並不是不可變化,而是可根據需要在作畫過程中不斷調整。

畫家邊作畫邊改變自己的「畫意」,在逐步完善繪畫中尋找創作的樂趣。因此,作品的「畫意」產生於作畫前,完善於創作中。

構圖是因得勢而稱盡善的,是因所欲得之勢不同而變化的。構圖、佈勢有兩種,一張一斂。張的力量是向外擴散,呈輻射狀,能給人一種畫外有畫的感覺;斂的力量是向內集結,能給人一種畫中有畫的感覺。

一張一斂以求其變、求其勢。宋王微《敘畫》載:「夫言繪畫者,意求容勢而已。

」而西方畫的構圖有嚴格的透視規律,不太講究對畫家情感的抒發。

五、詩書畫印有機結合,是中國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一個特徵。傳統的形成,取決於一個民族獨特的歷史經歷和生活習慣,以及特殊的審美觀念。它是在歷代畫家的不懈努力下演變而成的。

而這種傳統反過來又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越是民族的東西,才越是世界的。中國畫之所以被許多國家的人民所喜愛,也正基於這一點。

若用以上的傳統精神來審視我國繪畫史上的各種流派,我們可以發現,一切優秀流派的畫家都在藝術上既繼承了傳統精神,又有獨特的畫風,正所謂「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家之生面」。而守舊派大多是把前人的技法當做傳統來繼承,以此代替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表現,使藝術失去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正所謂「只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傳統就像大樹的主幹,一切創新的流派是它無數的分枝。這些創新的分枝一方面從主幹獲取水分和養料,另一方面又從外界獲得陽光和空氣,在光合作用下形成更豐富、更充足的養分提供給主幹,使其成為蔥鬱茂盛的參天大樹。因此,當代畫家要創新,不能僅從傳統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出發,而是要結合中國的繪畫理論,緊跟時代步伐,並融入自己的審美追求。

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創新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有什麼特點唐詩的風格有哪幾種?

唐詩特點 唐代 公元618 907年 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 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

冰心的寫作特點是什麼,冰心作品的特點和風格

樓主你好 冰心崇尚 愛的哲學 母愛 童真 自然 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做 最神聖的人 認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應該好好呵護,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讚美。她的小詩被譽為 繁星體 春水格 因為她的代表作有 繁星 春水 繁星 春水 是在印度...

論述波普風格的特點,波普藝術到底有什麼特點?

又稱流行風格,這個詞 pop 來自英語的 大眾化 最早起源於英國。二戰以後出生的新生一代對於風格單調 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現代主義 國際主義設計十分反感,認為是陳舊的 過時的觀念的體現,他們希望有新的設計風格來體現新的消費觀念 新的文化認同立場 新的自我表現中心,於是在英國青年設計家中出現了波普射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