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帶給我的人生感悟論述蘇軾的詞帶給你的人生啟示

2021-03-05 09:18:19 字數 5013 閱讀 7309

1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所謂「大丈夫當以天下 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佔上風,而道家講的是無為,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要逃離這個社會。

曠達——頓悟——感傷,是蘇軾文學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種情感模式。他一生屢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但內心深處的感傷卻總是難以排遣。這種感傷有時很濃,有時又很淡,並常常隱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聲的背後。

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而已。

我認為我們要學習他那種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的豁達精神,儘管我們只是一介凡人,儘管對一些事情或壓力無法釋懷,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從容面對之。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憶裡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後來瞭解原來他是飽讀史書是首屈一指的大文學家,有人拿他與康熙,李世民秦始皇相提並論。我想這必有其因。後來知道他的性格是悅樂的。

他的處事原則,他的才華,他的哲學觀,在這些方面有學者指出他很值得研究。

我對他的崇敬是源於他對生活的達觀。作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詩他的政績更令我另眼相看。據史料記載蘇東坡是當官的,他這輩子不是官運亨通,而是官運越當越小,不是他能力不及其他官吏,而是懷才不遇更是奸臣排擠,他們如一丘之貉使當時有相當口碑政績斐然的蘇東坡貶了又貶。

當初貶到黃州(湖北省某一地名)寫下赤壁賦之千古絕唱,然後再貶到杭州,在那裡他依舊活得瀟灑因為他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湖寫了又有相當的膾炙人口的:水光瀲豔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施,無論化濃妝還是淡妝總是那麼美麗,人們說遊西湖要遊兩次,雨中要享受,晴天更要去慢慢體會咀嚼!他所表達的意境和審美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

我感覺自己在這些年來有點收穫唯一讓我高興的是我還在以自己還小的臉蛋去學習。今天我25了,我還在期望男人到了30歲,試試30而立的滋味,我只有在20多歲的日子裡寫滿奮鬥和感悟!去理解去向往的真的成功人士所經歷的苦難和挫折。

這樣我的生活才不會趨於平庸。

今天我25了,在年輕的歲月裡我依舊躑躅在現代社會。。。的苦悶裡,我不明白人類淨化到這個地步思想卻要被社會潮流吞噬,比如金錢至上的膚淺價值觀,比如盲目的攀比物質富有

而失去一個真正的為理想而拼搏的動機取向,還有在我們周圍的少數**貪婪的吸食著勞動人們的血汗,這些都在構成著現代社會的痼疾。能真正釜底抽薪只有人們的思想覺悟。

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偶像,不要求他外表和地位多麼華麗和尊貴,也不要他多麼偉大,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他是強者,在落魄的時候有自己的追求,在困苦和鬱悶的時候有自己的理想,在別人隨波逐流和眾口鑠金的時候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在一個歷史的長河裡有一個孤獨的身影在執著的等待匯入勞動人民的靈魂大海深處。其實當他躺在靈柩的時候,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早已在後人的心裡流下了深深烙印,他就是今天我寫是主人公-蘇軾,我的偶像!

我在期待自身的成熟,也期待社會的進步,期待民主的寬鬆的政治環境,更期待有追求真,善,美的大批新青年……

論述蘇軾的詞帶給你的人生啟示

3樓:匿名使用者

1.要有不畏懼困難的精神。

2.要有坦蕩和輕視困難的態度。

3.要有心境恬淡的胸襟。

4樓:明陽

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的依附性,是蘇軾為後代詞人指出的向上一路。

宋南渡詞人和辛派詞人就是沿著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展的。

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後來的學詞者十分重要,蘇軾給我們的啟示也正在於此。

5樓:雷利小七

赤壁賦,給了我很多啟示

蘇軾《定風波》反映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感悟和人生態度?對你有什麼啟示?

6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所謂「大丈夫當以天下 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佔上風,而道家講的是無為,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要逃離這個社會。

曠達——頓悟——感傷,是蘇軾文學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種情感模式。他一生屢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但內心深處的感傷卻總是難以排遣。這種感傷有時很濃,有時又很淡,並常常隱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聲的背後。

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而已。

我認為我們要學習他那種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的豁達精神,儘管我們只是一介凡人,儘管對一些事情或壓力無法釋懷,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從容面對之。

7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蘇軾的人生態度對後人的啟發

8樓:來自藥王廟

蘇軾對於人生的看法,表現在其詩中,最為警策的是如下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其意即在表達人生行蹤之無定猶如雪泥鴻爪;如往深層發掘,也就是一種「人生飄忽」之感。

而在詞中,最為著名的則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一作「人間如夢」)四字。但比起詩中的人生如「飛鴻踏雪泥」來,詞中的「人生如夢」卻似乎顯得更加透徹和格外沉重,它已融入了他大半生的人生體驗和覃思深慮。

不妨先看其人生體驗:蘇軾才氣橫溢,青年得志,剛中進士就獲得了歐陽修「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和「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的美譽,由此看來「平步青雲」似非難事。豈料世路多艱,風波迭起,他的大半輩子卻是在宦海中跌翻了兩大跟斗(一次是被貶黃州,另一次更遠貶嶺南),差一點窮老送終於天涯海角的海南島。

命運對他的這番捉弄,生活遭遇的榮悴劇變,自然會引發他「人生如夢」的心理反響。對這種因身世際遇產生強烈反差而引起「人生如夢」感觸的情況,熟悉古典文學的讀者一點也不會感到詫異。早在唐人**《枕中記》和《南柯太守傳》中。

主人公盧生和淳于棼不就因經歷過一番由**顯爵而衰老病薨或削職回鄉的人生變幻,從而創造了「黃粱一夢」和「南柯一夢」的成語嗎?因此,蘇軾的「人生如夢」的人生感悟,並非泛泛而發,實際融入了他自身的人生體驗。

東坡先生這種對於人生的困境或者順境都淡然面對的處世態度值得後人學習。

9樓:聞人平卉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緻。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緻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

「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悽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汙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

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

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10樓:匿名使用者

豁達的人生態度,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雖遭貶謫,蘇軾並沒有把自己封閉起來,他常常登山臨水,懷古憑弔,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麗,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在苦悶中尋求超越和解脫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一開始就從巨集大的時空環境中,寫得雄渾豪放,氣勢磅礴。面對奔騰不息的長江水,詩人心潮澎湃:遙想當年,雄姿英發的周瑜在這裡談笑間殲滅了強大的敵軍,何等的風神瀟灑,何等的豪氣沖天!

作者自己也不禁欣然神往,想象他那樣開創一番事業。可是想想自己空有滿腔抱負,卻英雄無用武之地,直落得「早生華髮」,又不禁茫然。但是作者並沒有沉湎於此,而是跳出了個人狹小的圈子,超脫地看待這一切:

人生如夢,世事無常,又何必在意一時的榮辱得失,是非成敗呢?

在千古傳誦的《前赤壁賦》中,作者運用了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政治失意和人生無常的苦悶,從而消解內心的痛苦。自不變者觀:盈虛、消長、榮辱、得失,一切事物在不斷變化;自不變者觀:

水、月、人、我,一切都無增減,沒有變化。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自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即使在逆境中,有為的生命仍其永恆的價值。況且,大自然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那麼慷慨,饋贈給你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無窮無盡,任你享用。

寫感悟蘇軾的文章,急急急寫一篇感悟蘇軾的文章500字,急急急!

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所謂 大丈夫當以天下 為己任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佔上風,而...

烏臺詩案與蘇軾人生命運,蘇軾烏臺詩案相關的詩是?

有才但是其實歷史上的人品有待完善 蘇軾烏臺詩案相關的詩是?王復秀才所居bai雙檜 雲 du凜然相對zhi 敢相欺,直幹凌雲dao未要奇。根內到九泉無曲處容,世間惟有蟄龍知。差一點讓蘇軾死於非命的詩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需中 是誣衊青苗法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取斥鹵變桑田 是反對水利法 豈是聞韶解...

蘇軾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著稱,在他的作品中是如何體現的

樂觀曠達 精神是蘇軾的精神核心是堅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運屈服的鬥爭精神,所以蘇軾在逆境中的詩作依然是筆勢飛騰,詞采壯麗,並無衰敗頹廢之病。如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首聯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通過寫無論經歷多少風雨坎坷但最後 也解晴 頸聯 雲散月明 本是規律性的,天容海色 喻人生經歷坎坷本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