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樂器的歷史

2021-03-04 07:52:43 字數 5648 閱讀 3809

1樓:忠艾

當古典**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氣中流動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說不出、道不盡的感動,就是中國古典**之美。

中國**是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中葉之前,經歷了遠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種和內涵豐富的體系聞名於世。

人們習慣上將他稱為中國**的「古代期」或「傳統期」,但每個歷史上的時期都有「古」、「今」之分。 古人說:**之所由來者遠矣「呂氏春秋」。

根據20世紀考古發現,中國**的歷史源源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

八、九千年或者更為遙遠,

八、九千年以來,中國**同中國文化一樣,從未間斷,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見的。

1.上古**:偉哉華夏樂 亙古一脈通 擊石百獸舞 簫韶奏九成

在相關的歷史文獻,中國**起源傳說一直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主要體裁是「六代樂舞」。從半坡遺址發現六千年前的半坡壎。在西周重要的**是宮廷雅樂,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鐘。

2.中古**:樂府采詩頌 相和大麴興 鼓吹起代北 清商吳楚聲

這個時期為秦漢隋唐前。樂府始於秦,在漢武帝時代得到高度重視。漢代宮廷最有代表的**是「相和歌」,他是漢代各種民間歌曲的總稱。

相和歌原本是無樂器伴奏的徒歌,一人唱幾人和,經樂府樂工加工整理,加入了琴、瑟、箏、琵琶,笙等絲竹樂器的伴奏,並由歌者敲擊板或擊鼓掌握節奏,史書中的「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著名相和作品」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這首歌曲被認為是相和歌的正聲,葉是傳於後世的最古的一首五言體樂府。

他的前三句是獨唱,後三句當為三人和。

隋唐時期:民族大遷徙 聲情更相融 樂奏十部伎 舞旋絲路風

隋唐燕樂最為光輝燦爛,燕樂是這個時期的主要標誌。燕樂,又稱宴樂。其是統治者享樂需要的彙集宮廷俗樂的總稱。

隋到貞觀,有十部樂:燕樂、清商樂,西涼樂,天竺樂,高昌樂,龜茲樂,琉勒樂,康國樂,安國樂,高麗樂。作為一種傳統**體裁,到唐朝時,中國古代**更豐富,達到前所未有的藝術水平。

船行十里 一曲猶未終 唐人多壯舉 樂舞呈顛峰

也就是這個時期,古代幾種樂譜就形成在隋唐,中國古譜大約有32種,代表:文字譜,減字譜,俗字譜等。敦煌曲譜成為古譜學研究的熱門課題。

3.近古代**:伶工失恩寵 樂自民間興 填詞協樂律 說唱調諸官 歌舞演鼓事 雜劇得繁榮

這一時期包括宋遼金元明清兩宋時普遍流行曲子詞,許多著名詞人的作品被用語演唱,還出現了精通音律的詞家。在宋元,真正作為說唱**品種而登堂入室的事鼓子詞和諸宮調。而宋元最重要的偉大貢獻事雜劇的產生。

「宋人重樂論,著述頗碩豐,樂書卷浩繁,漫志多考證,琴史載琴家,筆談見解精」。著名雜劇「漢宮秋、竇娥冤,西廂記,牆頭馬上,倩女離魂」等永垂史冊。在**理論,從北宋到南宋,先後有四部重要樂學著作留給後人。

最著名的是「樂書」。「四大聲腔起,戲曲漸鼎盛,皮黃與梆子,昆高胡亂燈」,中國戲曲到明清兩代,邁入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有一幅著名圖「清,同光十三絕圖」,這一時期器樂獨奏,合奏藝術特別是琵琶「海青拿天鵝」、「月兒高」、「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潯陽月夜」燈十三大套曲的演奏藝術提高到空前水平,合奏更是品類繁多,百花齊放。

福建南音,西安鼓樂,山西八大套,遼南鼓吹,北京智化寺**,江南絲竹,潮州弦絲,潮北鑼鼓,陝北嗩吶,魯西南鼓吹,冀中笙管樂、絃索樂,廣東**和少數民族的蘆笙,冬不拉**,土家族打溜子**燈。

可以說「明清理遺產,**集大成,長河源流遠,傳統得繼承。」 金聲諧玉振,鐘鼓調管絃。鼓器分八類,樂奏有源源。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器樂藝術十分發達的國家。樂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質材料分為八種類別: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稱為八音。

樂器分為四類:吹,拉,彈,唱。依器成組和 傳播在民間 合奏用儀式 獨奏娛雅間器樂儀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獨奏。

在中國傳統生活中,器樂合奏大多數都用於民間習俗和信仰儀式活動中。獨奏在封建時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簫等自娛,或在民俗場合中由嗩吶,管子,笛演奏者作即興演出,與合奏相比,形式,品種都要少一些。

1. 器樂合奏

傳統的民間器樂合奏,依其不同的組合,可以分六類:鑼鼓樂,嗩吶鑼鼓樂,鼓吹樂,絲竹鑼鼓樂,絲竹樂,絃索樂。

a. 鑼鼓樂:鑼鼓勢磅礴 熱烈且酣暢 十番十樣錦 威風響八面

這種和樂但存,樂隊以單一色的打擊樂器組成,少數情況下,可以加一兩種有音高的樂器,如十面雲鑼等。

b .吹打樂:吹打地域廣 嗩吶笙笛管 鼓為群音長 坐行節奏緩

在這種合奏**中,雖然有明確的主奏樂器,但打擊樂依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c .鼓吹樂:鼓吹薦朝會 僧道有古傳 和笙伴篳篥(音bili) 大麴套十三

一種以吹奏樂器為主,少量打擊樂助奏的民間合奏。他的分佈比任何民間樂種都更加廣泛。

d .絲竹樂:絲竹生水鄉 清雅尚柔婉 幽深得古韻 華麗制新篇

以絲絃與竹管類樂器組成樂隊演奏的**,主要流傳南方各地。樂隊規模不大,少則五人,多則十人。代表有江南絲竹,廣東**,潮州弦詩,福建南音等。

e. 絃索樂:絃索品種少 中洲遺微瀾 潮州箏曲譜 《胡笳》聲久遠

僅用絲絃樂器演奏的**。其品種頗少,流傳也不廣。只有絃索雅樂,中洲古樂和潮州箏譜三類。線索雅樂是指19世紀初蒙古族人榮齋收錄的「絃索備考」。

2 .器樂獨奏

在傳統器樂的演奏活動中,獨奏形式很少見。只介紹古琴,琵琶,箏,笛,二胡等樂器。

a .琴:古琴文人樂 歷經三千年 曲目煙波浩 人文海蘊涵

古琴,在中國**中,常常為了強調某些樂器,樂種才有很長的歷史,都習慣加一個「古」字,如古箏,古樂等。其實,最古老的樂器,都以一個單字稱呼。如琴,笙,壎,瑟,簫,笛等。

關於這件樂器的歷史,曾有很多傳說和文獻記載,太長,不說了。但神農削桐為琴,舜做五絃之琴還是請朋友自己檢視。

b. 琵琶:琵琶馬上鼓 隋唐成大觀 聲器鹹流美 於今更璀璨

最初記載為枇杷或枇杷,彈絃樂器,在古代,琵琶一詞曾做多種彈撥樂器的統稱。「枇杷本出自胡中,馬上所鼓也」-東漢。唐「敦煌琵琶譜,五絃譜現今還在演出。

c. 箏:施弦高且急 名取箏箏然 南北多流派 雅俗同一源

箏的稱呼來自這件樂器的音響效果,古人說:施弦高且急,箏箏然也」,快而目者,真奏之聲。箏最早為竹製的五絃樂器,漢魏演變為十二絃,唐以後為十三絃。

明清至今,先後由十五絃,十六絃增加到二十一弦,二十五絃。代表曲目有「寒鴉戲水,昭君怨,黃鸝詞,柳青娘,鳳求凰」等。

d .二胡:二絃馬尾弓 陽剛陰柔兼 聲名播中外 明月映二泉

二胡是中國拉絃樂器的代表,與琴,箏,琵琶等樂器相比,歷史是最短的,但自明清以來,用途極廣。到20世紀發展也最快,因此,它已經成為中國樂器藝術的代表之一。民間二胡多稱為胡琴,南胡,胡胡等。

二胡音域寬廣,音質音色甜美,左右手技巧多樣,陽剛陰柔兼而得之。

e .笛:流水落梅花 均孔七調翻 北吹五梆子 南奏花六板

笛子為竹製管伸,管身開有吹孔,膜孔,兩個出氣孔及六個按音孔。一律用橫吹姿勢演奏。代表曲目:

五梆子,喜相逢,放風箏,掛紅燈等。 古樂器一般都具有雙重功能——表現性和實用性。即是說這些樂器既是表現**的工具,又是勞動生產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

如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記載有:「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

」文中所說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而「拊石擊石」則是先民們將狩獵的石器,敲擊成聲,以伴奏化裝成百獸的原始舞蹈。又在《漢書·楊惲傳》:

「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這一記載,描述了人們酒後興趣大發,一面敲擊盛酒用的器皿缶,一面仰天歌唱。古時的石磬可能導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工具。

可以這樣設想,先氏們在長期勞動過程中,逐漸發現某種石製片狀工具能夠發聲,可以作為樂器,於是發明了磬。

樂器的實用性不僅表現在某些樂器原來是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器,並且人們用它們來傳遞一些特定的生活資訊。如擊鼓出徵、鳴金收陣、晨鐘暮鼓、打更報時、鳴鑼開道、擊鼓升堂等。在中國有些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以吹奏口弦傳遞愛情的資訊,口弦成了表達愛情的工具和信物。

葫蘆絲

樂器的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發達和提高有著密切的關係。由石磬演變成金屬的磬和出現金屬的鐘,在石器時代是絕無可能,只有當人類掌握了較高的冶煉技術才成。也只有當養蠶業和繅絲業的發明和發展,才可能產生「絲附木上」的琴、瑟、箏。

先秦時期的樂器,見於文獻記載的有近70種。僅在《詩經》一書中提及的即有29種,打擊樂器有鼓、鍾、鉦、磬、缶、鈴等21種,吹奏樂器有簫、管、壎、笙等6種,彈絃樂器有琴、瑟等2種。由於樂器品種的大大增加,於是在周代時產生了根據製作樂器的不同材料而分為:

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作「八音」分類法。

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大墓的地下**殿堂中,儲存了124件古樂器。無論是重達五千多斤的樂器巨人——64件編鐘,或是在造型、製作和彩繪都很精緻的鼓、排簫、笙、瑟等,都向我們揭示了春秋戰國時中國**文化高度發展的狀況,它是中國古代樂器光輝創造的見證。

自秦漢以來,又不斷湧現出新樂器。如秦時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彈絃樂器——「百姓弦鞀而鼓之」。弦鞀是一種圓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後至漢代發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漢琵琶」,又稱「阮咸」。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吸收的民族,自漢以來,廣泛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樂器。如漢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橫吹(亦稱橫笛);漢靈帝時傳入豎箜篌(曾稱胡箜篌;約在公元350年前後的東晉時,從新疆、甘肅一帶傳入了「曲項琵琶」,明代傳入了揚琴和嗩吶等。這些外來樂器,經過不斷地改進,使它們逐漸成為中國民族樂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

在中國樂器發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絃樂器的出現大大晚於打擊樂器、吹管樂器和彈絃樂器。據文獻記載,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現以竹片軋之的「軋箏」和「奚琴」(在宋時作「嵇琴」)。宋時的嵇琴用馬尾弓拉奏,並出現了「胡琴」的名稱。

如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雲:「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如怨單于。」自元代之後,在奚琴、胡琴的基礎上發展成各種型別的拉絃樂器。

中國的「吹、打、彈、拉」四大類樂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新中國成立後,對傳承樂器的音質不純、音律不統

一、音量不平衡、轉調不方便、固定音高樂器之間的音高標準不統

一、在綜合樂隊中缺少中低**器等不足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並湧現了許多成果。 二 我國民族民間樂器的分類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在週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金類:主要是鍾,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

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鐘樂。敲擊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可發兩個頻率音,這兩個音,一般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還有磬、錞於、勾鑃,基本上都是鐘的變形。

嗩吶石類:各種磬,質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異。磬架用銅鑄成,呈單面雙層結構,橫樑為圓管狀。立柱和底座作怪獸狀,龍頭、鶴頸、鳥身、鱉足。

造型奇特,製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兩層懸掛,每層又分為兩組,一組為六件,以

四、五度關係排列;一組為十件,相鄰兩磬為

二、三、四度關係。它們是按不同的律(調)組合的。

絲類:各種絃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弦都是用絲作的。有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竹製吹奏樂器,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匏時葫蘆類的植物果實,用匏作的樂器主要是笙。

土類:就是陶製樂器,壎、陶笛、陶鼓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以懸鼓和建鼓為主。

木類:已經很少見了,有各種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制呈伏虎狀,虎背上有鋸齒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數根莖的竹筒,逆刮其鋸齒髮音,作樂曲的終結。

用於歷代宮廷雅樂。柷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中國傳統樂器舉例 1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撥絃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 鋼繩 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 相 和 品 2 古箏又名漢箏 秦箏 瑤箏 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 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

喜慶的民樂有哪些,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步步高,喜洋洋,趕會,旱天雷,打棗 嗩吶 北京喜訊傳邊寨,春節序曲,鳳陽花鼓,豐收鑼鼓,漁舟凱歌,賽馬 二胡 光明行 二胡 老虎磨牙 打擊樂 很多樂器都可以彈喜慶的 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中國傳統樂器有古琴 瑟 鼓 壎 笛等等。1.古琴 古琴,又稱瑤琴 玉琴 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傳統撥絃樂器,有三千年...

簡要闡述中國傳統村落與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關係

村落造就了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又鞏固了村落 兩者相輔相成 我國保護傳統村落的文化意義 1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透過傳統村落可認識傳統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2 中國文化 於傳統村落,在經濟發達的今天,這種原生態的民俗文化就尤其珍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最根本源泉。3 保護傳統村落對於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