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歲左右的女子的稱謂古代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

2021-03-04 07:08:45 字數 5823 閱讀 8995

1樓:金果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十二歲到二十四歲的稱謂:

1、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2、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3、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4、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5、志學:十五歲。

6、及笄:女子十五歲。

7、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

9、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0、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瞭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

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2樓:冷眼觀娛樂圈

一、古代二十歲左右的女子的稱謂是桃李年華。

二、不同時期稱謂:

1、不滿週歲----襁褓;

2、2~3歲-----孩提;

3、女孩7歲-----髫年;

4、男孩8歲-----齠年;

5、幼年泛稱----總角;

6、10歲以下----黃口;

7、13~15歲----舞勺之年;

8、15~20歲----舞象之年;

9、12歲(女)---金釵之年;

10、13歲(女)---豆蔻年華,

11、15歲(女)---及笄之年;

12、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13、20歲(女)---桃李年華;

14、24歲(女)---花信年華;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歲(女)--半老徐娘

17、40歲(女)---不惑之年

18、50歲(女)---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9、60歲(女)---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20、70歲(女)---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21、80歲(女)---杖朝之年

22、90歲(女)---耄耋之年

23、100歲(女)---期頤之年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提 7歲——髫年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4樓:匿名使用者

「夫人」、「玉人」、「璧人」、

「佼人」、「千金」、「令媛」、「女公子」、「麗人」、「淑人」、「玉女」、「嬌娃」、「巾幗」、「西施」、「尤物」、「室人」、「令間」「青娥」等均是古代對女性的稱謂,現將古代對各種女性的稱謂總結於下:

1、「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3、「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4、「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5、「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6、「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后禮儀、典籍、檔案工作**的女子。

7、「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衩。」

《按年齡》

1、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2、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3、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4、及笄:女子十五歲。

5、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6、弱冠:二十歲

7、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8、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女子自稱》

1、女子自稱--「奴家」

2、女子謙稱--「妾」、「賤妾」、「奴婢」

3、老年婦女謙稱--「老身」

4、謙稱自己的丈夫--「拙夫」

5、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稱--「臣妾」

6、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稱--「本宮」

7、寡居皇太后自稱--「哀家」

8、民間女子自稱--「小女子」、「民女」

9、稱對方的年齡(多用於年輕女子)--「芳齡」

10、稱對方的名字(多用於年輕女子)--「芳名」

11、女子謙稱自己容貌--「蒲柳之姿」

一般而言,在古代女性自稱中也可以看出各自的社會身份,王后自稱為「哀家」,一般已婚婦女自稱為「妾」或「妾身」,或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自稱為「賤妾」,未婚女性多稱自己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紀的婦人自稱為「老身」的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稱呼法。當然在一些明清的**中許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這個稱謂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古代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

6樓:金果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十二歲到二十四歲的稱謂:

1、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2、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3、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4、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5、志學:十五歲。

6、及笄:女子十五歲。

7、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

9、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0、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瞭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

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7樓:百度使用者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什麼?

8樓:9點說史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唐代詩人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譯文: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擴充套件資料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瞭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

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

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我國古代男子二十歲稱作什麼,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什麼

弱冠。禮記 曲禮上 記載 二十曰弱,冠。唐 孔穎達 正義 二十 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是說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後來就用 弱冠 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我國古代男子二十歲稱作 弱冠 加冠 禮記 曲禮上 曰 男子 二十...

古代女子的服飾,古代女子服飾描寫

1 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水芙色紗帶曼佻腰際,著了一件紫羅蘭色彩繪芙蓉拖尾拽地對襟收腰振袖的長裙。袖口處繡著的淡雅的蘭花更是襯出如削蔥的十指,粉嫩的嘴脣泛著晶瑩的顏色,輕彎出很好看的弧度。如玉的耳垂上帶著淡藍的纓絡墜,纓絡輕盈,隨著一點風都能慢慢舞動。2 一襲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外罩品月緞繡玉...

古代女子的服飾描寫,古代女子服飾描寫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 r 瑤碧之華琚 j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 xi o 之輕裾 j 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遊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出自洛神賦,可以略加以修改。古代女子服飾描寫 1 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