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的古今異義並解釋!謝謝

2021-03-04 06:13:25 字數 5252 閱讀 5940

1樓:加侖寶寶

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隊來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應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鄉親們說:

「有權位的人自會謀劃此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有權位的人目光太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於是他進宮廷拜見魯莊公。 曹劌問魯莊公:「您憑藉什麼作戰?

」魯莊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

「(這種)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器和絲織品,我從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神說實話。

」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

「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據實情合理判決。」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

可以憑此打一仗。如果作戰的話,請允許我跟隨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兩軍在長勺交戰。

魯莊公將要擊鼓進軍。曹劌說:「不可以擊鼓進軍。

」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

」齊軍大敗。魯莊公準備駕車追趕齊軍。曹劌說:

「不可以。」他下車看齊軍車輪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遠看齊軍的撤退情況,說:

「可以追擊了。」於是魯莊公就下令追擊齊軍。 已經戰勝了齊軍,魯莊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便衰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了。

對方的士氣耗盡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戰勝齊軍。齊國這種大國,難以**,我恐怕他們在那兒有伏兵。我看到他們車輪的印子雜亂,戰旗倒下,所以下令追擊齊軍。

」古今異義

1.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隔開不連線) 2.小大之《獄》 (古義:

案件 今義:監獄 ) 3.弗敢《加》也 (古義:虛報誇大 今義:

增加) 4。必以《信》(古義:言語真實 今義:

誠信) 5.《犧牲》玉帛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今義:為正義獻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古義:

目光短淺 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戰 (古義:可以憑藉 今義:

能,行) 8.《再》而衰(古義:第二次 今義:事情進行重複,再一次) 9..

必以《情》(古義:實情 今義:感情) 10.

《忠》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義:忠誠、忠心) 11.

忠之《屬》也 (古義:類 今義:同一家族的人) 12.

衣食所《安》(古義:養 今義:安穩) 13.

弗敢《專》也(古義:個人專有 今義:獨自掌握和佔有) 14.

神弗《福》也(古義:賜福,保佑 今義:幸運) 15.

齊師《伐》我 {古義:討伐 今義:砍) 16.

《雖》不能察(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一詞多義

1.故:原因,緣故 (公問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

從:聽 (民弗從) 跟隨 (戰則請從) 3.其:

代他的,這裡指曹劌 (其鄉人曰) 他們,指齊軍 (吾視其轍亂) 4.以:憑藉 (何以戰) 按照 (必以信) 5.

請:請求 (曹劌請見) 請允許我 (戰則請從) 6.之:

助詞,的 (小大之獄) 代詞,代曹劌 (公與之乘)

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詞用為動詞。

例句:賜福,保佑。 2.

公將鼓之: 名詞用為動詞。 例句:

擊鼓。 3.忠之屬也:

形容詞用作名詞,盡力做好份內的事 4.公與之乘: 名詞作動詞,乘戰車,坐戰車 5.

下視其轍 :名詞作狀語,俯下 6.齊師敗績:

名詞用作動詞,

判斷句夫戰,勇氣也。 「也」,表判斷語氣。 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

倒裝句1、賓語前置: 何以戰? 「何」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 譯文:您憑藉什麼作戰呢?

2、狀語後置: 戰於長勺。 「於長勺」,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正常語序應為「於長勺戰」。 譯文:在長勺交戰。

省略句1、省略主語: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 省略了主語「曹劌」。 譯文:曹劌回答說:

「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2、省略賓語: 必以分人。

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必以之分人。」 譯文,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3、省略動詞: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後面省略了動詞「鼓」。「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譯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

2樓:︶ㄣ想莋鎝

原文《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

「未可。」齊人三鼓。劌曰:

「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註釋

註釋春秋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

」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現在一般認為《左傳》非一時一人所作,成書時間大約在戰國中期(前4世紀中葉),是由戰國時的一些學者編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寫。

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戰國時人編寫。

【 1】《左傳》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注:選自《左傳·莊公十年》。標題是編者加的。

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本文所寫的戰爭是齊魯之間的一次戰爭,因戰場在長勺(shao),故又稱「長勺之戰」。

【 2】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師:軍隊。

【 4】 伐(fá):討伐,攻打。我,指魯國。魯,在今山東西南部。《左傳》根據魯史《春秋左氏傳》而寫,故稱魯國為「我」。

【 5】

公:諸侯的統稱,這裡指魯莊公。

【 6】曹劌(guì):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 7】肉食者:吃肉的人,這裡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 8】間(jiàn):參與。

【 9】鄙:鄙陋。這裡指目光短淺

【10】乃:於是,就。見:拜見。

【11】何以戰:即「以何戰」,賓語前置。憑什麼作戰。以:介詞,用,憑,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衣服食物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這裡是「養」的意思。弗,不。 專,獨自專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於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14】對:應答。一般用於下對上的回答。

【15】徧:通「遍」遍及、普及。

【16】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用來祭祀的豬、牛、羊等。玉帛,玉器和絲織品。

【17】加:虛誇誇大,這裡是說以少報多。

【18】必以信:一定憑藉實情(稟告神)。信,信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

【19】小信未孚(fú):(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孚,為人所信服。

【20】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1】獄:訴訟案件。

【22】雖:即使。

【23】察:弄清楚。

【24】情:(以)實情判斷。

【25】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事情。忠,盡力竭力。屬,一類事。

【26】可以一戰:可以與之一戰,可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

【27】戰則請從:(如果)打仗,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28】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同乘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9】於:在。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東。

【30】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之,湊足音節,無實在意義。

【31】敗績:大敗。

【32】馳之:駕車馬追逐。

【33】轍(zhé):車輪在地上軋出的痕跡。

【34】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此指車前的橫木。

【35】逐:追趕、追擊。

【36】既克:已經戰勝。既,已經。 克,戰勝,攻下。

【37】故:原因,緣故。

【38】夫(fú)戰,勇氣也:作戰是靠勇氣的。

【39】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作,振作。鼓,擊鼓進軍。

【40】再:第二次。

【41】竭:(士氣)竭盡。盈:充滿。這裡指士氣正旺盛。

【42】測:估計,推測。

【43】伏:埋伏。

【44】轍:車轍,車輪滾過地面的痕跡

【45】靡(mǐ):倒下。

3樓:愛遠抽抽組°影

古今異義

1.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隔開不連線) 2.小大之《獄》 (古義:

案件 今義:監獄 ) 3.弗敢《加》也 (古義:虛報誇大 今義:

增加) 4。必以《信》(古義:言語真實 今義:

誠信) 5.《犧牲》玉帛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今義:為正義獻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古義:

目光短淺 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戰 (古義:可以憑藉 今義:

能,行) 8.《再》而衰(古義:第二次 今義:事情進行重複,再一次) 9..

必以《情》(古義:實情 今義:感情) 10.

《忠》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義:忠誠、忠心) 11.

忠之《屬》也 (古義:類 今義:同一家族的人) 12.

衣食所《安》(古義:養 今義:安穩) 13.

弗敢《專》也(古義:個人專有 今義:獨自掌握和佔有) 14.

神弗《福》也(古義:賜福,保佑 今義:幸運) 15.

齊師《伐》我 {古義:討伐 今義:砍) 16.

《雖》不能察(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曹劌論戰的寫作背景,《曹劌論戰》作者背景

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公元 前697年,齊襄公即位,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第三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稍後,魯莊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八月魯與齊師戰於乾...

曹劌論戰的啟示 正確,曹劌論戰的主要由內容

我們要像魯莊公一樣謙虛,善於聽取他人建議。像曹劌一樣思考問題應該周密,深謀遠慮,善於提出意見。我們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應建立在仔細觀察。周密分析的基礎上。言之成理即可 曹劌論戰的主要由內容 曹劌論戰 出自 左傳 莊公十年 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

曹劌論戰中曹的表現有何啟示,曹劌論戰的啟示

啟示 政治上要有遠見卓識,敢於進諫,善於進諫,以民為本來決策戰爭,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有強烈的責任心與愛國熱情 而在軍事上,指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面對不利局面,冷靜與睿智,善於把握戰機,詳查敵情,計謀出眾,做事謹慎,對戰場形勢的判斷洞若觀火 憑藉智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取大.傳統的軍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