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典型論中國現當代文學

2021-03-04 02:12:20 字數 5368 閱讀 8334

1樓:匿名使用者

典型論-文學典型

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徵文學典型作為符合人類審美理想的一種範型模式,文學形象的一種高階形態,它是指寫實型作品言語系統中呈現的、顯出特徵的、富於審美魅力的、含有豐厚歷史意蘊的性格,又稱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徵表現為典型的特徵性、典型的豐厚歷史意蘊、典型的藝術魅力。典型的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典型獨特的審美效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文學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現出無窮魅力、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真實性、文學典型的魅力還在於它合乎理想、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新穎性

2樓:匿名使用者

典型論的發展及論爭典型的概念基本上由西方文論創立,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7世紀以前,西方的典型觀基本上是型別說;18世紀後,開始了由重視共性到重視個性的轉變,形成了個性典型觀佔主導的時期;19世紀80年代末,馬克思主義典型觀趨於成熟,把人類的典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謂典型環境,指充分地體現了現實關係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關係總情勢的大環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境。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係,首先表現為相互依存關係,一方面沒有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環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其次表現為互動性關係,一方面典型環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礎,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並非永遠在環境面前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對環境發生反作用

名詞解釋(中國現當代文學): 1.激流三部曲; 2.《傾城之戀》; 3.《紅日》; 4.反思文學。

3樓:匿名使用者

1,《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

2,《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3,《紅日》,吳強所著紅色經典**,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故事以軍長沈振新、政委**善所率領的一支部隊為主線,環繞著山東戰場上著名的萊蕪、孟良崮兩大戰役,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

4,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從政治、社會層面上還原「文革」的荒謬本質,並追溯到此前的歷史,從一般地揭示社會謬誤上升到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上,和傷痕文學相比,其目光更為深邃、清醒,主題更為深刻,帶有更強的理性色彩,被稱為「反思**」。

名詞解釋(中國現當代文學): 1.《彷徨》; 2.《莎菲女士的日記》; 3.《李自成》; 4.《爸

4樓:匿名使用者

1,《彷徨》是魯迅的**作品集,於2023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本書共收入其2023年至2023年所作**十一篇。

2,《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獨特的面貌出現於文壇,猶如「拋下一顆炮彈」,頓時震撼了整個文壇。這是個漂泊在外,對生活抱有美麗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纏身和愛情失意折磨著的孤獨少女。

她集善惡於一身,「多樣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統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讓人捉磨不透而產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歧義。

3,《李自成》是姚雪垠著長篇歷史**,共有五卷,出版於1963—2023年。

4,《爸爸爸》是作家韓少功2023年發表的著名中篇**,最初發表在《人民文學》2023年第6期。《爸爸爸》以一種象徵、寓言的方式,通過描寫一個原始部落雞頭寨的歷史變遷,展示了一種封閉、凝滯、愚昧落後的民族文化形態。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中所有的名詞解釋

5樓:匿名使用者

1傷痕文學:是本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

主要內容':傷痕文學'涉及的內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實、質樸甚至粗糙的形式,無所顧忌地揭開文革給人們造成的傷疤,從而宣洩十年來積鬱心頭的大痛大恨,這恰恰契合了文學最原始的功能:'宣洩'。

歷史意義:傷痕文學的問世標誌著新時期文學的開端。它是覺醒了的一代人對剛剛逝去的噩夢般的反常的苦難年代的強烈控訴。

傷痕文學的作者們以清醒、真誠的態度關注、思考生活的真實,直面慘痛的歷史,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時期的生活圖景。徹底否定「*****」,這就是傷痕文學的精神實質。從社會意義上來說,"傷痕文學"對文革的否定不夠深刻。

在藝術表現上,"傷痕文學"顯得十分幼稚。傷痕文學"作品中雖然重新出現了悲劇意識,但其悲劇精神卻具有表層性的弱點。

2新寫實**就是不同於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於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而是近幾年**創作低谷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傾向。池莉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這類人物的出現表徵著「文學造神時代」的終結,平常人、平常事成為新寫實文學的主角,適應了大眾的文學口味。作家從容不迫地敘述著中國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並將其作為獨特的審美物件並提升至本體性地位,對於文學的發展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新寫實**之「新」,在於更新了傳統的「寫實」觀念,悖離了傳統現實主義的真實觀,改變了**創作中對於「現實」的認識及反映方式。

3新辭賦體又稱「郭小川體」,是當代傑出詩人郭小川的一個獨特創造。 新辭賦體,實質是詩人郭小川創造的新的詩歌體式。為了表達內容的需要,郭小川不拘一格,對詩歌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曾被譽為「革新能手」。

由於詩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人民的忠誠,在詩作中表現了大無畏的堅定性與樂觀主義精神,所以不斷奏出了昂揚的旋律,鼓舞廣大人民感奮起來,推動歷史前進。、《望星空》

4朦朧詩是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甦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 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物,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徵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為朦朧詩。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

北島的《回答》

5是***繁榮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 2023年正式提出雙百方針。在文藝創作上,允許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時存在,自由發展;在學術理論上,提倡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互相爭鳴,自由討論。

「 第一,它鼓舞了一大批來自「五四」新文學傳統下的老作家的創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以來,在五四新文學傳統和戰爭文化規範下的解放區文學傳統間無形中形成的隔閡。

第二,在理論方面提出了反對教條主義,提倡現實主義的「廣闊道路論」,提倡文學寫人性,恢復人道主義傳統。

第三,出現了一批揭示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創作,這標誌著社會主義文學開始成熟。雙百」方針是促進團結的方針。文藝具有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

6尋根文學,以「文化尋根」為主題的文學形式。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文壇上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作家們開始致力於對傳統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的創作被稱為"尋根文學"。首先,尋根文學是一次文學尋找自我的思潮,其特點一是尋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學的自我,二是尋找作家的個性自我。

尋根文學」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上無疑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很多尋根作家在創作時吸收了大量現代主義甚至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方式,在促進中國文學自身的發展上功不可沒。

但"尋根文學"的侷限也是十分明顯的。大多數作家對"文化"概念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他們往往抓住某種民俗、習慣便刻意進行渲染,而忽略了對"民族性"的真正解剖。尤其是一些作家對現代文明的排斥近乎偏執,一味迷戀於挖掘那種凝滯的非常態的傳統人生,缺乏對當代生活的指導意義,而導致作品與當代現實的疏離,這造成了幾年後"尋根文學"的衰微。

王蒙發表於2023年到2023年之間的《在伊犁》系列**。

7. 反思文學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從政治、社會層面上還原「文革」的荒謬本質,並追溯到此前的歷史,從一般地揭示社會謬誤上升到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上,和傷痕文學相比,其目光更為深邃、清醒,主題更為深刻,帶有更強的理性色彩,被稱為「反思**」。 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發展和深化。

茹誌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

社會條件:政治上的撥亂反正;社會性的思想解放運動

作家條件:「右派」作家歸來;青年作家湧現

思想條件:文學不再滿足於暴露揭示傷痕,而試圖對歷史作縱深整體性思考。

反思內容:對共和國初期至「文革」時期歷史、社會、個體命運進行批判性思考。反思物件:

較廣泛,幹部、右派、知青、農村、軍營生活、商人、「內奸」等在文革中命運。思考觸角, 追索從左到極左的深層歷史原因。1.

歷史縱深感和較大思想容量;從文革上溯到四清、大躍進、反右。再現反思社會災難和人生悲劇。

2.反思歷史,同時文學反思,作家主體、文體意識覺醒。

1、現實意義:

從黨和人民關係角度反思歷史教訓,確立「人民是上帝」 的歷史觀念。特徵之一:自我反省。《蝴蝶》、李國文《月食》《冬天裡的春天》,茹誌鵑《剪輯錯了的故事》等。

2、歷史意義:

立足當代歷史程序,揭示從左到極左的轉化,促進現實主義深化。最基本特徵:思考或沉思。《李順大造屋》。

3、文學意義:

藝術上新的變革與探索。中篇**崛起,意識流等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引入。

4、侷限:

a、思考結論簡單化:歸之於放棄優良傳統,因果式的歷史觀。

b、傳 統思維模式:為民請命。

c、基本手法還是回憶和對比。沒有形成全新的審美規範。

8. 2023年4月5日前後,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爆發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群眾性詩歌運動。這是當代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文學自身。

  2023年1月8日,深受人民愛戴的***總理逝世。山嶽低頭萬民同悲,人們以各種方式進行

悼念,但卻遭到了"四人幫"的無理阻撓和壓制。這些詩歌大都言簡意賅、短小精悍,而且眾體兼備,手法多樣,或比興,或誇張,或象徵,或鋪陣,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極富感染力,充分顯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藝術創造力。

天安門詩歌運動是非常歷史時期的特殊文學現象。這種現象再一次昭示出:唯有真情出真詩,唯有正義出真詩。

天安門詩歌不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學價值,也有著極為寶貴的史學意義。它不僅展示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拉開了新時期文學復甦的序幕。[1]

9. 新歷史**是一種產生於90年代,以新歷史主義為其主要歷史觀的文學形式。在文學創作上,新歷史主義反對文學的純形式分析,強調不能孤立地看 ,待歷史和文學史,不能將一個時代的文學與其政治、經濟、歷史截然分開,而應將文學與非文學加以「綜合研究」,力圖達到「文化政治歷史詩學」的「重寫文學史」目的。

強調歷史的審美性和想象性, 打破了以往歷史敘事的時序、 因果、 整體化結構, 採用了回憶、 聯想、 閃回、 蒙太奇、 抒情等多樣敘述手段。它是潛在於敘述者心理中的一種歷史感慨。陳忠實的《白鹿原》,新歷史**在處理歷史題材時,有意識地拒絕政治權力觀念對歷史的**,自覺地從歷史的廢墟中走出,儘可能的凸現民間歷史的本來面目。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幾個時期,中國現當代文學指哪一段時期啊

由陳衡哲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 一日 以 莎菲 的筆名發表於 留美學生季報 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 只不過影響較小。中國大多以魯迅 狂人日記 為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 也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 它發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 新青年 雜誌四卷五號上,後收入 吶喊 中,其內容與形式的現...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相關問題請問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對於家庭倫理問題涉及較多的作家作品有哪些?

餘華的創作以1985年為界,前期以激進的姿態進行先鋒探索,作品主要是中短篇 後期轉向現實主義,作品主要是長篇 其作品評價 80年代 1 為了突破常識和日常經驗的束縛,餘華前期作品選擇了精神病題材。如 一九八六年 寫的是一個自虐型精神病人,四月三日事件 中的少年是一個被 狂 2 將幻覺描寫現實化,這是...

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怎麼複習,19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應該如何複習

就看書,做書上的題,你能把書上的題都搞懂了,就行了,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變化了一點而已,如果還有時間,再拓展難一點的題,高考就是考那幾樣,查查歷屆考試的重點內容是什麼,抓住重點,還有老師說的重點也比較重要,放平心態,高考也只不過是一個考試罷了,什麼決定人生的考試 專業是由跨度,不過文科應該是相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