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與傳說茶的起源與傳說

2021-05-12 00:27:35 字數 6722 閱讀 4365

1樓: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023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

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

2樓:只是近黃昏

烏龍茶的起源

、傳說和發展

烏龍茶起源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龍太子,因觸犯天條被貶,發配到一個叫烏龍潭的地方。有一年,烏龍潭所在的地方出現大旱,烏龍潭快要乾涸,龍太子奄奄一息。恰好有一個美麗善良的村姑路過烏龍潭,把已經奄奄一息的龍太子救活。

可是過了不久,這地方發生了瘟疫,那位村姑及村民因傳染了瘟疫而病危,龍太子為了救活他們,毅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吐出了龍珠化為茶樹,茶葉救活了村姑及一方村民。人們為了表示敬意稱呼龍太子為烏龍太子,所化的茶葉稱為烏龍茶,烏龍茶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

鐵觀音傳說--王說

王說——南軒遺址。西坪鎮是名聞遐邇的鐵觀音發源地。「鐵觀音」的由來有兩種傳說,一是「王說」,相傳,西坪堯陽巖(系西坪鎮南巖村)仕人王士仕,在清乾隆元年(2023年)春,與諸友會於南軒,見南軒之旁層石荒園間有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之圃,悉心培育,採製成品,氣味非尺。

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饋贈侍郎方望溪,方轉獻內庭。深諳茶道的乾隆皇帝飲後,大悅,以其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為「鐵觀音」。現存南軒遺蹟,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曲徑通幽,前臨滾滾蘭溪,後有羊腸小道,沿山遍佈奇石,維妙維肖,有不同天然石洞數處,大者可容三十四人,旁有一古剎名「白石巖」,又名「仙公殿」,善男信女,絡繹

鐵觀音傳說---魏說

還有一優美傳說——魏說。相傳,清雍正年間,西坪鬆巖村松林頭有個老茶農叫魏蔭,信奉觀音,每天敬獻清茶一杯。一夜,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

次日,他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發現一株奇異茶樹,遂挖回種在家中一口破鐵鼎裡,悉心培育,採製後,品質特異,香韻非凡。魏蔭認為是觀音所賜,移植後放在鐵鼎裡,且葉重色澤如鐵。因之名曰「鐵觀音」。

現存在魏蔭發現鐵觀音茶樹遺址——鬆巖打石坑。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

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

安溪,蘊涵著豐富的古老的茶文化。

翻開安溪的歷史,就是一部茶葉的發展史。安溪悠久的產茶歷史,有著豐富的茶樹資源,眾多的茶樹品種,精湛的製茶經驗,獨特的製茶技藝,優良的茶葉品質,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積澱,是我國茶葉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史以來,安溪人以茶為生,茶業生產的興衰與安溪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安溪仍有80%的人的生產、生活與茶相關,30%的人直接從事這一產業,年產茶葉約佔全國烏龍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安溪人,種茶、製茶、品茶、泡茶,賽茶王、吟茶詩、唱茶歌、跳茶舞……因為茶,安溪被譽為飄香的土地。安溪,以鐵觀音而蜚聲海內外。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安溪地處戴雲山東南坡,地表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多山,群山環抱,峰巒疊翠,甘泉潺流,氣候溫和,水量充沛;千年的實踐,總結出了精湛的製茶技藝,選育出了優良的茶樹品種,構成了得天獨厚的「天、地、人、種」四種兼備的古老茶區。

安溪境內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樹。在藍田劍鬥地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冠達3.2米。

據專家論證,已有1000多年的生長曆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斷髮現野生茶樹,表明了安溪具有豐富的茶樹資源。

據考,安溪產茶始於唐末。當時韓林學士韓屋有詩云:「古崖覓芝叟,鄉俗樂茶歌」。

明清時期,是安溪茶葉走向鼎盛的一個重要階段。明代,安溪茶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飲茶、植茶、製茶廣泛傳遍至全縣各地,並迅猛發展成為農村的一大產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安溪茶農樹無性繁殖法的發現與創造。明代以前,我國茶樹均採用種子直播的有性繁殖法,茶樹容易變種。明崇禎十三年(2023年)前後,安溪茶農從茶樹枝條壓在土壤中能生根發芽得到啟發,創造出茶樹整株壓條繁殖法。

因而,使安溪成了中國茶樹無性繁殖的發源地。明末清初,安溪茶農又創制了烏龍茶。烏龍茶即介於紅茶與青茶之間的半發酵的特種茶。

烏龍茶採製工藝的誕生,是對我國傳統制茶工藝又一重大革新。明清雍正三年(1728)前後,安溪茶農又發現了名茶鐵觀音。特別的烏龍茶製作工藝,獨一無二的鐵觀音,奠定了安溪作為中國名茶之鄉的地位。

鐵觀音鐵觀音,茶人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清雍正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發現並開始推廣。 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產量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說。

「紅芽歪尾桃」是純種鐵觀音的特徵之一,是製作烏龍茶的特優品種。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開彩,一年可採制春、夏、暑、秋四季。茶葉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產量最多,約佔年產量的40-45%;秋茶香氣最濃,俗稱「秋香」,產量約佔15-20%。

鮮葉採摘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

二、三葉,並注意做到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片,不帶魚葉和老梗。還應注意不同生產地帶及不同採摘時間的茶葉不能混雜。

鐵觀音的初制工藝要經過 晒青、涼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文火烘乾 十道工序,直至形成毛茶,經挑揀製為成品。

製作優質精品鐵觀音必須具備「天、地、人」三個要素。天,指適宜的氣候環境,在天氣清朗,晝夜溫差較大,刮東南風時製作者最佳;地,指純種鐵觀音茶樹,適應茶樹生長的良好土壤、地理位置和茶雷鋒海拔高程,並得到精心培育,4-10年生茶樹製品尤佳;人,指精湛的採製技術。如在做青階段,要靈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鑑別精品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民觀形聞香即可鑑別茶葉優劣,高者能品斷是茶產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入手,辨別茶葉優劣。

觀形: 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蜒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

聽聲: 精品茶葉較一般茶葉緊結,葉身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噹噹」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

察色: 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後葉底肥厚明亮(鐵觀音茶葉特徵之一葉背外曲),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聞香: 精品鐵觀音茶湯香味鮮溢,啟蓋端杯輕聞,其獨特香氣即芬芳撲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

品韻: 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妙說。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鮮;緩慢下嚥,回甘帶密,韻味無窮。

至於獨特的「觀音韻」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說清楚,只得留待後人品斷,這也正是安溪鐵觀音之魅力所以。

安溪鐵觀音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

**五年(2023年),由王聯丹茶莊配製、天馨茶行經銷的「萬壽桃」牌鐵觀音在臺灣就獲日本金牌一枚、金筆一對;

**三十四年(2023年),王聯丹茶莊的「泰山峰」牌鐵觀音在新加坡獲得一等獎金牌;

2023年,王炳記的「碧天峰」牌鐵觀音在暹羅(今泰國)獲特等金獎;

2023年3月,在商業部於崇縣召開的全國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評為比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名列全國首位;同年6月,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是年,安溪茶廠出品的安溪「風由牌特級鐵觀音」被國家經委授予國家金質獎章的最高榮譽;

2023年,安溪鐵觀音被審定為全國良種;

2023年10月,「新芽牌烏龍茶鐵觀音」(聽裝)在法國巴黎獲「國際美食旅遊協會金桂獎」,被評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是年,在福州召開的名茶評選會上,商業部評定「全國名茶」43種,鐵觀音榜上有名。

2023年,安溪縣鐵觀音茶園面積約8.5萬畝,總產約4500噸,佔全縣茶葉總產量的32.8%。茶葉主產區為西坪、祥華、感德、劍鬥、虎邱等鄉鎮。

本山本山,原產於安溪西坪堯陽。據**二十六年(1937)年莊燦彰撰《安溪茶業調查》稱:「此種茶發現於60年前(約2023年),發現者名圓醒,今號其種曰圓醒種,另名本山種。

蓋堯 陽人指為堯陽由所產者」。香高味醇,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似。該茶於2023年在全國茶樹良種審定會上被認定為全國良種。

在安溪栽培面積達1.6萬多畝,居全縣第三位,為縣內四大當家良種之一。主產於西坪、虎邱、蓬萊、尚卿、長坑、蘆田等鄉鎮,並先後傳播到閩南、閩中等部分烏龍茶區。

大葉烏龍

大葉烏龍,又稱大葉烏,原產安溪長坑珊屏。相傳清雍正九年(2023年),安溪長坑人蘇龍栽於建寧府(今南平市)。**年間,為紀念該品種的發現者蘇龍氏亦稱大葉蘇龍。

該 茶品系較多,有軟技烏、小葉烏龍和尖葉烏龍等。當前,在安溪還可細分為藍田烏龍、紅骨烏龍、紅心烏龍、矮腳烏龍、豎烏龍、早烏龍等品系。在安溪主產區為長坑、西坪等鄉鎮,面積約1萬畝。

並在省內外茶區被廣泛引種。2023年,大葉烏龍被認定為全國良種。

佛手 佛手,又名香櫞、雪梨。相傳為清康熙二十九年(2023年),安溪金榜騎虎巖的一位老和尚,用茶樹枝條嫁接在香櫞上而得(見莊燦彰《安溪茶業調查》)。康熙四十三年(2023年),傳入永春達埔獅峰村。

制烏龍茶,茶條緊結、肥壯、捲曲呈豪幹狀,色澤砂綠烏潤,香高味濃,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綠明亮,獨具風格;制紅茶,湯色紅濃,葉底紅亮,品質甚佳。2023年,佛手被定為福建省茶樹良種。現安溪縣栽培較少,主產區為永春縣,閩中、閩東、閩北有小量引種。

**桂黃旦,茶葉商品名稱為**桂。清咸豐年間(1850-1860)原產於安溪羅巖,該品適宜製作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

黃旦是烏龍茶風格有別於鐵觀音的又一極品。採製工藝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當,才能充分發揮其品種特徵。

由於茶樹品種和製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黃旦獨特的品質。由黃旦品程製成的**桂成品茶,其「貴氣」主要顯示在「一早二奇」上。一早,即萌芽、採製、上市早。

黃旦一般為4月中旬採製,比一般品種早10余天,比鐵觀音早近20天。二奇,即外形「黃、勻、細」,內質「香、奇、鮮」。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

香氣優雅鮮爽,略帶桂花香味,葉底**黃綠,邊緣硃紅,柔軟明亮,素以「一聞香氣而知黃旦」而著稱,古有「未嘗天真味,先聞透天香」之譽。品餘精品**桂,湯色金黃明亮,輕啜滿口生津,滋味醇細甘鮮,令人心曠神怡。**桂正因挾獨特的品格和上市早的優勢,贏得市場,倍受茶人青睞。

**桂早在**二十九年(2023年)就山金泰茶莊經營,主銷漳州再轉香港、新加坡等地。2023年3月,安溪茶廠生產的「特級**桂」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2023年,黃旦在全國茶樹良種評審會被認定為「全國良種」。

2023年**桂被農牧漁業部和中國茶葉學會評為「中國名茶」。2023年又被商業部授予「全國名茶」稱號。

諸多茶葉名家對**桂心寄存受,曾作不少精闢論斷。陳椽在《中國名茶》中論述:「提到**桂,有幸品嚐過的人即刻會想起那種獨特醉人的高香和清醇甘爽的滋味」。

「**桂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良好飲料。香高味美,品質獨特,暢銷國內外,以東南亞僑銷為主,目前已擴銷到日、法、美和西德等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深受喜愛」。張天福在《福建烏龍茶》一書中敘述:

「近年來,黃旦以其奇異『透天香'品質特點和上市早的市場優勢,倍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有各種包裝形式的**桂出口,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享有很高的聲譽」。 至2023年底,安溪**桂的生產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全縣**桂茶園面積達1.2萬多畝,產量達2000多噸,約佔全縣茶總量的16%。茶葉主產區為虎邱鎮的羅巖,以及大坪、金谷、劍鬥等鄉鎮。

**桂的明天將更芳香迷人 。

毛蟹毛蟹,原產於安溪福美大丘化,**時亦稱「毛外」。據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品種志》載:「據萍州村張加協(2023年71)雲:

『清光緒三十三年(2023年)我外出買布,路過福美村大丘侖高響家,他說有一種茶,生長極為迅速,栽後二年即可採摘。我遂順便帶回100多株,栽於自己茶園'。由於產量高,品質好,於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傳開」。

梅佔梅佔原產於安溪蘆田。清道光元年(2023年)前後開始種植。原產區紫雲山常年雲霧緊鎖,山川秀麗,風光旖旎。

清末,林鶴年長住安溪期間,曾標題蘆田八景,(即:蓮洞茶歌、新巖梵響、杯橋泛春、石潭釣雪、邊林山瀑、朵嶺樵雲、魚山嘯月,獅寨品泉)並賦詩八首讚頌。紫雲山風光與內地原始森林構成一線,是觀光、旅遊、度假、休閒、品茶的好去處。

該茶在不同產地適制各種茶類,制烏龍茶香味獨特,品質較佳;制紅、綠茶,香高味醇,具蘭花香味。梅佔主要分佈在龍洞、蘆田、虎邱、西坪等鄉鎮,2023年栽培面積1萬餘畝,在閩南、閩中、閩北一帶有大量引種,並傳播至江蘇、浙江等省。

名茶品種介紹

「鐵觀音」、「**桂」、「本山」、「毛蟹」被譽為安溪「四大名茶」。目前,「四大名茶」約佔全縣茶園總面積的80%。其中,「鐵觀音」茶園約佔38%,「**桂」、「本山」、「毛蟹」約佔42%。

鐵觀音 :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清雍正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發現並開始推廣。

植株為灌木型。葉型橢圓、葉色濃綠,葉厚質脆,葉緣波狀,略向後翻,嫩梢肥壯略帶紫紅,開花多、結實率高,但萌芽率不太高。天性嬌弱,產理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說。

**桂 :又稱黃旦。原產於安溪羅巖。

植株為小喬木型。葉為橢圓型,葉片薄,發芽率高。嫩芽黃綠,毫少。

單產較高,適宜製作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桂」有「二奇」,即外形「黃、勻、細」,內質「香奇、鮮」。成品茶條縈緊細,色澤潤亮金黃。

香氣幽雅鮮爽,略帶桂花香味,葉底**黃綠,邊緣硃紅,素以「一聞香氣而知黃旦」而著稱。

本山 :原產於安溪西坪堯陽。植株為灌木型。

葉型橢圓,葉薄質脆,葉面稍內卷。茶密且梗細長。長勢和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

制烏龍茶品質優良,香高品醇,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似。

毛蟹 :原產於安溪福美大丘侖。**時候稱「毛外」。

植株為灌木型。葉形橢圓,葉背白色茸毛多。適制烏龍茶,為高階「色種」的原料,制紅、綠茶外形美觀,品質上佳。

此茶雖比不得「鐵觀音」的韻味和「**桂」的清香,但有著爆米花般的焦香,韻味獨特,又很耐泡。

喝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和傳說

飲茶的發源時間 神農有個水晶肚,達摩眼皮變茶樹,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 三國 南北朝 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 茶 字,而只有 荼 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 茶 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

奧運火炬的起源與那位神明的傳說有關

長久以來,奧運聖火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象徵,奧運火炬傳遞也是每一屆奧運會中最引人注目和令人期待的一項活動。現代奧運聖火傳遞活動始於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但其歷史可回溯到26個世紀以前。歷史學家在考察奧林匹克火炬傳遞以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由來時,發現在古希臘的八月中旬會有一宗教典禮舉行,在此期間將...

關於茶的歷史及演變過程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從發現利用茶葉發展至現今豐富多彩的茶類,經歷了 二 三千年的歷史演變,這一演變過程大體是 採食鮮葉 生煮羹飲 晒乾磨碎 蒸青造團餅 龍團鳳餅 蒸青散葉茶 綠茶 炒青綠茶 白茶 黃茶 花茶 黑茶 紅茶 烏龍茶 現代再加工茶。1 採食茶樹鮮葉 中國發現與利用茶樹,如從神農時代算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