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的發展史,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史

2021-03-30 15:30:51 字數 5634 閱讀 6723

1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以石器作為兵器為主。

奴隸社會:夏朝-春秋戰國,青銅時代,以青銅作為兵器。

封建社會:秦朝-清朝,鐵器時代,以鐵器作為兵器。

**-共和國:熱兵器時代

2樓:歧章竇曦

宋代為了對付遊牧民族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藥**,也是火藥**第一次大規模用於實戰,但是宋代的管狀火器應該算做銃而不是槍因為它發射的是類似散彈的鐵砂而不是可以遠端射擊的彈丸。

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史?

3樓:百度使用者

劍:中國古代用於近戰刺殺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劍身和劍柄兩部分,劍身細長,兩側有刃,頂端尖而成鋒。

劍柄短,便於手握。劍常配有劍鞘。中國最早的劍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劍。

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劍和鋼劍。

矛:中國古代用於直刺,扎挑格鬥的冷兵器。由矛頭和矛柄組成。

矛頭多以金屬製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製作,也有用金屬材料的。矛長通常為1.8-2.

7米,有的達4米多。矛頭一般長40釐米,有的達80多釐米。早期的矛頭為石頭或獸骨,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製矛頭。

戟:中國古代將矛和戈攻能合為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頭和戟柄組成。

戟頭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

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

刀:中國古代用於近距離砍和劈的單兵格鬥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兩部分組成。

刀身狹長,刃薄脊厚。刀柄或長或短。其種類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環首刀等,是中國古代軍隊裝備的主要兵器。

早期為石刀,後來發展為青銅刀、鐵刀和鋼刀。

匕首:一種短小似劍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兩部分組成。長20-30釐米,有單刃和雙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從古至今一直是軍隊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戈:中國古代用於鉤殺和啄擊的冷兵器。由戈頭和柄組成。

戈頭多為青銅鑄造。柄多為竹、木製作,長度通常為1米左右,最長超過3米。戈盛行於商代至戰國時期。

戰國晚期,鐵兵器使用漸多,逐漸淘汰了青銅戈,至西漢後期已絕跡。

弓箭:中國古代以弓發射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射兵器。弓由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

箭頭為銅或鐵製,杆為竹或木質,羽為雕或鷹的羽毛。是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之一。

盾: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手持防護兵器。形狀有長方形、梯形或圓形。材料為皮革、木材、藤或金屬等。大盾高約1米,寬約60-80釐米。小盾高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

鎧甲:中國古代軍隊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兵器。由3部分組成:

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縮,便於作戰。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製造,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製鎧甲,可以用效地防禦青銅和鐵製兵器的攻擊。

火銃:中國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屬管狀射擊火器。由前膛、藥室和尾[上「鞏」下「金」]組成。

使用時點燃由藥室引出的藥線,引燃藥室內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預裝入前膛內的石彈或鐵彈射出,殺傷敵人。火銃是中國元古代第一代金屬管狀射擊火器,以銅和鐵鑄造,至遲出現於元代(約公元14世紀初),後普遍用於海戰和陸戰。戰時使用的火銃有:

單管手銃、多管三眼銃、五排銃、七星銃、十眼銃和大口徑碗口銃(口徑為100-120毫米)等。

佛朗機:中國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銃和子銃構成。

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配有準星、照門,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銃身兩側有炮耳,可將銃身置於支架上,能俯仰調整射擊角度。銃身後部較粗,開有長形孔槽,用以裝填子銃。

子銃類似小火銃,每一母銃備有5至9個子銃,可預先裝填好彈藥備用,戰鬥時輪流裝入母銃發射,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佛朗機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2023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嘉靖三年(2023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

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鳥銃:中國明朝後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等組成。

使用時通過預燃的火繩釦動槍機,帶動火繩點燃火藥池內壓實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槍管內**射出,殺傷敵人。鳥銃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年間由魯密(今譯魯姆,位於今土耳其)傳入中國,明廷遂仿製。最初仿製的鳥銃為前裝、滑膛、火繩槍機,為近代步槍雛形。

口徑約為9-13毫米,槍管長1-1.5米,全槍長1.3-2米,重2-4千克。

彈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為明、清軍隊的主要輕型火器裝備之一。

世界**發展史。詳細

4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2023年,為了適應陣地戰的需要,義大利人b·a·列維裡設計了一種發射9mm手槍彈的雙管連發槍,從而奠定了現代衝鋒槍的基礎。2023年,德國人h·斯邁塞爾設計的第一支適於單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衝鋒槍問世,同年,其改進型mp18i式衝鋒槍正式裝備德國陸軍使用。

20~30年代是衝鋒槍初步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許多國家對衝鋒槍的戰術作用認識不足,因而產品型號不多。有代表性的衝鋒槍包括義大利的維拉· 佩羅薩和伯萊塔m1938a式,德國的伯格曼mp18i式和***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mo,美國的湯普森m1928a1式及蘇聯的ппд1934/38式。

這些衝鋒槍因其結構複雜、成本較高,體積、質量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產的數量和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40年代是衝鋒槍發展的全盛時期,包括品種、效能、數量和裝備範圍都有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時期衝鋒槍的主要特點是:①普遍採用衝壓、焊接和鉚接工藝,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成本;② 多數槍設有專門的保險機構,以改善安全性,如義大利的tz衝鋒槍不僅採用快慢機保險,還最早採用了握把保險;③廣泛採用摺疊式或伸縮式槍托,以改善**的便攜性,如德國的***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摺疊式金屬託衝鋒槍,法國的e·t·v·s是第一支摺疊式木託衝鋒槍;④除了蘇聯採用7.62mm手槍彈和美國採用11.43mm手槍彈外,其他國家普遍採用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這種槍彈可與大多數手槍通用。

50年代出現了結構新穎的衝鋒槍,效能也不斷改善。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k476式,不僅首先採用包絡式槍機,而且是第一支將彈匣裝在握把內的衝鋒槍。又如,以色列的烏齊衝鋒槍為了增強安全性,採用了雙保險或三重保險;為減小槍的質量,發射機座、護木和握把等開始採用高強度塑料件。

60年代,為了滿足特種部隊和保安部隊在特殊環境下作戰需要,發展了短小輕便,且可單手射擊的輕型、微型衝鋒槍。有的衝鋒槍還裝有可分離的消聲器,或與衝鋒槍固接的消聲器,前者如英國的英格拉姆m10式和德國的mp5sd式,後者如英國的l34a1式微聲衝鋒槍。

70年代,一些國家在**系列化、彈藥通用化和小口徑化的思想指導下,開始以小的短槍管自動步槍作為衝鋒槍,如美國斯通納槍族中63式、柯爾特car-15式(其改進型為xm177e2式)、德國hk53式、蘇聯akcу-74式等,以更好地完成常規衝鋒槍的戰鬥使命。

80年代至今,使***彈的常規衝鋒槍進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發展。美國的卡利科系列衝鋒槍充分應用螺旋式彈匣的設計特點,使全槍結構緊湊、平衡性好,且彈匣容彈量大。美國的韋弗pks超輕型衝鋒槍採用持久潤滑設計,使**無需塗油,且不用工具也能在戰地快速拆卸修理。

另外通過給衝鋒槍配用各種光學瞄準鏡、消聲器,使其具備有多種功能。同時,一些國家還先後研製了集手槍、衝鋒槍和短管自動步槍三者效能於一身的個人自衛**,如比利時的fnp90式、英國的布什曼、德國的mp5k式、法國的giat-pdw等。這類**均有結構緊湊、操作輕便、人機工程效能好和火力密集等共同特點。

**發展簡史

5樓:匿名使用者

劍:中國古代用於近戰刺殺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劍身和劍柄兩部分,劍身細長,兩側有刃,頂端尖而成鋒。

劍柄短,便於手握。劍常配有劍鞘。中國最早的劍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劍。

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劍和鋼劍。

矛:中國古代用於直刺,扎挑格鬥的冷兵器。由矛頭和矛柄組成。

矛頭多以金屬製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製作,也有用金屬材料的。矛長通常為1.8-2.

7米,有的達4米多。矛頭一般長40釐米,有的達80多釐米。早期的矛頭為石頭或獸骨,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製矛頭。

戟:中國古代將矛和戈攻能合為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頭和戟柄組成。

戟頭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

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

刀:中國古代用於近距離砍和劈的單兵格鬥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兩部分組成。

刀身狹長,刃薄脊厚。刀柄或長或短。其種類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環首刀等,是中國古代軍隊裝備的主要兵器。

早期為石刀,後來發展為青銅刀、鐵刀和鋼刀。

匕首:一種短小似劍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兩部分組成。長20-30釐米,有單刃和雙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從古至今一直是軍隊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戈:中國古代用於鉤殺和啄擊的冷兵器。由戈頭和柄組成。

戈頭多為青銅鑄造。柄多為竹、木製作,長度通常為1米左右,最長超過3米。戈盛行於商代至戰國時期。

戰國晚期,鐵兵器使用漸多,逐漸淘汰了青銅戈,至西漢後期已絕跡。

弓箭:中國古代以弓發射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射兵器。弓由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

箭頭為銅或鐵製,杆為竹或木質,羽為雕或鷹的羽毛。是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之一。

盾: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手持防護兵器。形狀有長方形、梯形或圓形。材料為皮革、木材、藤或金屬等。大盾高約1米,寬約60-80釐米。小盾高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

鎧甲:中國古代軍隊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兵器。由3部分組成:

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縮,便於作戰。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製造,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製鎧甲,可以用效地防禦青銅和鐵製兵器的攻擊。

火銃:中國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屬管狀射擊火器。由前膛、藥室和尾[上「鞏」下「金」]組成。

使用時點燃由藥室引出的藥線,引燃藥室內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預裝入前膛內的石彈或鐵彈射出,殺傷敵人。火銃是中國元古代第一代金屬管狀射擊火器,以銅和鐵鑄造,至遲出現於元代(約公元14世紀初),後普遍用於海戰和陸戰。戰時使用的火銃有:

單管手銃、多管三眼銃、五排銃、七星銃、十眼銃和大口徑碗口銃(口徑為100-120毫米)等。

佛朗機:中國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銃和子銃構成。

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配有準星、照門,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銃身兩側有炮耳,可將銃身置於支架上,能俯仰調整射擊角度。銃身後部較粗,開有長形孔槽,用以裝填子銃。

子銃類似小火銃,每一母銃備有5至9個子銃,可預先裝填好彈藥備用,戰鬥時輪流裝入母銃發射,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佛朗機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2023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嘉靖三年(2023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

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鳥銃:中國明朝後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等組成。

使用時通過預燃的火繩釦動槍機,帶動火繩點燃火藥池內壓實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槍管內**射出,殺傷敵人。鳥銃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年間由魯密(今譯魯姆,位於今土耳其)傳入中國,明廷遂仿製。最初仿製的鳥銃為前裝、滑膛、火繩槍機,為近代步槍雛形。

口徑約為9-13毫米,槍管長1-1.5米,全槍長1.3-2米,重2-4千克。

彈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為明、清軍隊的主要輕型火器裝備之一。

中國古代有哪些知名的兵器?冷兵器

方天畫戢,青龍偃月刀,雙股劍,七劍。夜叉 大關刀,方天畫戢,蛇形槍,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冷兵器 0 軒轅劍 黃帝所鑄。首山之銅,天文古字。廣黃帝東行紀 雲 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1 騰空 顓頊所有。拾遺記 曰 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

中國古代遠端兵器的演變和,中國古代遠端兵器的演變和資料

這麼專業的題目,給的分不多啊!9999字太少了說不完,60分太少不想說。最早的遠端兵器應該是那種原始的標槍 能遠投的尖裝木棍。演變過程大致是 老標槍 正規標槍 木箭 弓箭 弩 機弩 弩車 投石車 突火槍 火繩槍 燧發槍 後裝槍 清朝後的就不再說了。其中木箭慢慢演變為弓箭時期還有一些遠端 比如 彈弓 ...

中國古代兵器圖,中國古代兵器有哪些?最好附帶圖片

中國古代 架 滿意請採納。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33031 這個我沒有對不起了我不知道我記得一個 有 中國古代非常奇異的兵器 附圖 我這裡倒是有幾張中國古代比較奇異的兵器 這些 叫什麼有的我都不知道 希望可以幫到你吧 軒轅劍1 軒轅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