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灌溉工具是什麼?怎麼有人說是翻車?翻車不是東漢才有的嗎

2021-03-27 19:57:58 字數 5383 閱讀 8096

1樓:雪琳戀庚

西漢時用的是桔槔和轆轤,

東漢時用的是翻車,又稱龍骨水車,

曹魏時用的是改制的翻車,

唐朝時用的是筒車,

宋朝時用的是利用水力的高轉筒車,

明清時用的是風力水車.

西漢的灌溉工具是什麼?

2樓:天地芳緣

翻車是東漢才出現的,在這之前都用桔槔和轆轤,西周時期就有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時用的是桔槔和轆轤,東漢時用的是翻車,又稱龍骨水車,曹魏時用的是改制的翻車,唐朝時用的是筒車,宋朝時用的是利用水力的高轉筒車,明清時用的是風力水車。

4樓:匿名使用者

要我說 應該是拖拉機

中國古代最早的利用水力灌溉工具是不是翻車

5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最早的汲水用具該是「桔槔」.《莊子.外篇.

天地篇》中,載子貢南遊,反途路過漢陰時,看到一個老丈人辛苦的抱甕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於是告訴老翁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製作方式是:「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掣水若抽,數如沃湯.

」也就是用一條橫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掛著汲水的木桶,一端掛著重物,像槓桿似的,可以節省汲水的力量.從抱甕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說是水車發明的先軀.

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三國志.

魏志》卷二九杜傳裴松之注).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第一階段.

灌溉工具翻車是誰發明的?

6樓:ending煙花

b.三國曹魏馬鈞.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畢嵐創造的「翻車」,據考證就是我國鄉村中一直至現代還使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見王楨《農書》),基本原理與結構並無多大變化。

馬鈞在前人創造用來吸水灑路的翻車的基礎上,設法加以改進,製造了既輕巧又便於操作的翻車。這種翻車,連小孩都能轉動,且能連續提水,可見有很大改進,所以很快流傳民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後來逐漸推廣使用,提高了抗旱能力」,在今天也還有一定的作用。

馬鈞雖「巧思絕世」,但出身貧苦,加之封建統治者對科學技術創造發明的極端不重視,他的革新與創造,往往遭到只會說空話的達官貴人的譏笑和非難,故多不見經傳;畢嵐雖見諸史冊,但卻是宦者,加之東漢的宦官多數橫行不法,故也被世人所不齒。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的馬鈞,可以查到的

翻車最早出現在什麼朝代?

8樓:難受君丶

翻車最早出現在東漢。翻車發明者是畢嵐(?—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

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

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

《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9樓:匿名使用者

本題選d,翻車是在東漢改進的,真正出現是在三國時期,但是那時候的翻車不方便,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翻車,是在東漢發明出來的

關於馬鈞製造翻車的事蹟,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記載很少,只是在《三國志·魏志》卷二九《杜夔傳》的後面,裴松之注云:「(魏明帝)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並附有三國魏末至晉初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的一篇《馬(鈞)先生傳》(後又被清嚴可均編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因此,我們對馬鈞的生平才略知大概。

據《馬先生傳》記載,「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車,令童女兒轉之,而溉水自復,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這大概也就是課本所依據的主要史料。

「其巧百倍於常」(它的功效比平常的翻車超出許多倍)說明在此以前即有舊式翻車,並非「創造」。所以這次教材修訂為「製造」不用「創造」字樣。那麼,翻車究竟是誰「創造」的呢?

據《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張讓》載,漢靈帝時,「讓、忠(趙忠)及……畢嵐……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明年,遂使銘盾令朱典繕修南宮王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懸)於玉堂及臺殿前。

又鑄天祿蝦蟇,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這是我國「翻車」一詞見於史籍之始。

在此以前的任何書籍中均未見記載。畢嵐的「作翻車」才是「始作」(「創造」)。據唐李賢(章懷太子)注云:

「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簡,以氣引水水上也。」所謂「設機車」是說他所創造的翻車上已有輪槽板、齒輪等機械傳動裝置。

畢嵐創造的「翻車」,據考證就是我國鄉村中一直至現代還使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見王楨《農書》),基本原理與結構並無多大變化。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畢嵐不僅負責鑄造了「銅人」、巨「鍾」,會「吐水」的「天祿」(神話傳說中的獸名)、「蝦墓」(即**),還負責製作了「設機車以引水」的「翻車」和「以氣引水」的「渴烏」。況且,東漢早有宦官監工製作器械的先例。所以,畢嵐創制翻車是完全可能的。

誠然,身為宦官的畢嵐是不可能親自去製造翻車的。然而他負責製造的翻車,且能大量引水,開我國水車歷史之先河,這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的偉大發明。畢嵐所創造的翻車,雖未直接運用於農業生產,但「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故對於國計民生也是有一定貢獻的。

我們知道,漢靈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位時宦官繼續專權,**腐化成風,公開實官鬻爵,天下田畝增稅十錢,大建宮室等等。階級矛盾激化,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因而畢嵐的發明創造就只能用於宮廷遊樂,根本不可能用於發展生產力。

到了曹操統一北方後,魏國的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要求當時的科學技術也能夠適應生產的需要而有所發展,這時「發明家馬鈞」便應運而生了。

馬鈞在前人創造用來吸水灑路的翻車的基礎上,設法加以改進,製造了既輕巧又便於操作的翻車。這種翻車,連小孩都能轉動,且能連續提水,可見有很大改進,所以很快流傳民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後來逐漸推廣使用,提高了抗旱能力」,在今天也還有一定的作用。

馬鈞雖「巧思絕世」,但出身貧苦,加之封建統治者對科學技術創造發明的極端不重視,他的革新與創造,往往遭到只會說空話的達官貴人的譏笑和非難,故多不見經傳;畢嵐雖見諸史冊,但卻是宦者,加之東漢的宦官多數橫行不法,故也被世人所不齒。

畢嵐是我國歷史上「翻車」的「創造」者,而三國時的馬鈞,應是翻車技術的「改進」者。

10樓:青少年的紅星

東漢末年馬鈞發明翻車。

11樓:匿名使用者

d翻車最早出現在東漢,由三國時期馬均發明,後代又稱它為龍骨車。

戽斗和翻車是什麼時期的灌溉工具

12樓:匿名使用者

1、戽斗:又名地包天,是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漢族農具,有記載始於元代,

元代王禎於2023年所著《農書》寫道:「戽斗,提水器也。「譯文:戽斗,是取水的器物。

2、翻車:是水車的一種,又名龍骨水車,是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的灌溉工具,是東漢宦官畢嵐創造的。

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13樓:

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鬥,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亦有中間裝把供一人使用的。有記載始於宋代。

翻車: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出現於漢朝。

14樓:匿名使用者

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水車罷踏戽斗藏,家家買酒歌時康。

宋 陸游《喜雨》詩 戽斗,挹水器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車,當旱之際,乃用戽斗。控以雙綆,兩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 明 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七 [龍船]順流而折,謂『打招』。

一招水如濺珠,中置戽斗戽水。 清 李鬥《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 亦可用於形容人的相貌,意思是下巴比一般人略長。也稱地包天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為明嘉靖年間進士段續所造。《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15樓:勤奮的錢

我們歷史老師說是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國的馬均發明的灌溉工具叫什麼

16樓:歌吟鈴子

龍骨水車(翻車)

在以前中國許多地區都廣泛使用著一種龍骨水車。也叫翻車。它應用齒輪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

中國應用水車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在東漢時期,翻車就出現了,據古籍記載,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大抵應該說是中國鄉村歷代通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直到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從而形成了從東漢到三國翻車的正式產生。

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馬鈞在京城洛陽任職時,城內有地,可闢為園。為了能灌溉,他製造了翻車(即龍骨水車)。清代麟慶所著的《河工器具圖說》記載了翻車的構造:

車身用三塊板拼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主動輪;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鍊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迴圈,連續把水送到岸上。馬鈞所制的翻車,輕快省力,可讓兒童運轉,「其巧百倍於常」,即比當時其他提水工具強好多倍,因此,受到社會上的歡迎,被廣泛應用。

直到20世紀,中國有些地區仍使用翻車提水。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闢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閒著。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於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

經過反覆研究、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翻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實現了老百姓的多年願望。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

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髮揮著巨大的作用。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扶風)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

接著馬鈞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馬鈞還改良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灌溉」的近義詞是什麼,灌溉的近義飼

灌溉 的近義詞 澆灌 拼音 gu n g i 釋義 澆灌 滋潤。為地補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術措施。為了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獲取高產穩產,必須供給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條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佈的不均勻,不能滿足作物對水分要求。因此,必須人為地進行灌溉,以補天然降雨之不足。灌溉,即用水澆地。灌溉原則...

這是什麼計時工具,古人的計時工具是什麼?

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宋代蘇頌 韓公廉等人設計製造的一座大型天文儀器,它把觀測天象的渾儀 演示天象的渾象和報時裝置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一項卓越的創造。水運儀象臺高約12米,寬約7米,呈下寬上窄的正方臺形,全部為木建築結構。全臺分為三部分,最上層是一個可以開閉屋頂的木屋,裡面放置一架銅製渾儀...

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為了錢 有人說為了物質 有人說為了女人 有人說為了填飽飢餓感 有人說為

有個富翁,到海邊旅遊,見個漁民躺在沙灘上晒太陽,他就勸漁民多幹活兒多賺錢,漁民就問富翁賺了錢有什麼用,富翁回答說,那就可以躺在沙灘上晒太陽,漁民說,我現在不就躺在沙灘上晒著太陽嗎?以上這個故事,好多人都知道。其中心思想是勸人不要賺錢,而是儘可能地晒太陽。如果富翁讀了這個故事,那的確有點兒好處 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