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說的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具體指什麼

2021-03-26 10:54:37 字數 4967 閱讀 2079

1樓:南屏晚鐘

所謂「無人相,

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執。

《金剛經》中所說四相之義

把五蘊的假合執著為我是我相;

依同一相續生存的補特伽羅,依有漏的身蘊住於有漏世間是人相;

以業和煩惱轉生三界輪迴是眾生相;

同一時間中,異熟果相同,可以保持相續的壽命為壽者相。希求長壽或怕死也是一種粗大的執著,實相中壽命相是不存在之故,亦不應有壽者相。

實有執著是解脫中最大的障礙,如果有四相實執則不可能獲得真實的佛果。

所有相,包括佛相,都是虛妄的,見法身如來的條件就是「見諸相非相」,也就是慧眼所見的空相,或者是法眼所見的「色即是空」,它的意思就是「見一切相如同見空空寂寂的相」。

佛的相是什麼呢?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不住相生念」,

《金剛經》是肯定善法的,人是應當做善事的,菩薩亦如此,但前提是心不住相,這樣的行善就沒有善業了.惡業對菩薩來說是染汙,善業對菩薩來說也是染汙,所以菩薩應當行善而不要有善業。

阿彌陀佛,善願合十!

2樓:木繹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眾生佛性無有異。緣有四相。不入無餘涅盤。

有四相即是眾生。無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眾生。

悟即眾生是佛。迷人恃有財寶學問族姓。輕慢一切人。

名我相。雖行仁義禮智信。而意高自負。

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義禮智信。不合敬爾。

名人相。好事歸己。惡事施於人。

名眾生相。對境取捨分別。名壽者相。

是謂凡夫人四相。修行人亦有四相。心有能所。

輕慢眾生。名我相。恃持戒。

輕破戒者。名人相。厭三塗苦。

願生諸天。是眾生相。心愛長年。

而勤修福業。諸執不忘。是壽者相。

有四相即是眾生。無四相即是佛也。

----《金剛經六祖口訣》 這麼好的問題一定要高人為你解答

3樓:寒燈客

阿彌陀佛,「無」就是看破,放下的意思。

看破假我,假人,假眾生,假壽命,然後放下對於這些假象的執著。

放下之後,你會發現,有個放下也存在的,不放下也存在,那個是真實不虛的。叫它是佛,是菩薩、般若、實相,叫哈不隆冬也行啊,反正本來就是強行給它起了個名字。

語言上的表述,只能到此為止,不去失修求證的話,說了也白說。

4樓:覺者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指,我們不要有分別心,這樣才能顯現菩提心。

5樓:青山碧水間

這個肉身當然要死的,註定要死、沒的選。

既然要死、你還存它的相做什麼呢?

人我眾生壽者,沒有一個不要死的,所以這些相都不要有。

給樓主參個話頭吧:唸佛是誰:p

6樓:t深深海底行

可以說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為一切相乃是色法所攝,色塵外境為眾生真心所造,並和合諸緣而生;既有形象,亦有生滅,不脫成住壞空;如是之法,本為虛妄。

我,也是如此,生滅變易,流轉生死;眾生、壽者莫不如此,皆是虛妄。

能知有我之意識心,也是如此;合成我之四大,也是如此;是名「我見」,若斷我見,實證三界無我,可入小乘初果(須陀洹)。

心經雲:「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這一段,破盡一切法實有之見解;

而心經也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知「一切法空」是建立在永不生滅,本具涅盤性的真心之上;若否定真心常住不滅,而說「一切法空」,就墜入斷滅見。

知有涅盤本際而證「一切法空」,得小乘菩提;觸證真心,可入大乘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7樓:心如蓮華

呵呵,我相里面就包括了這個軀殼啊,如果把軀殼認為是我了,那就是迷了,是執著我相了。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不執我相,如果不執我相,自然能無人相眾生相,進而無壽者相。

8樓:匿名使用者

此喻:不執著於物的表象,萬物皆是虛無緣和而成,成佛(認知)即與天地大同,自由出入九界......可化任何種類象,如勇士,**,先哲,偉人,乞丐.......

無上之自在! 天地神尊!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9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一)無我相

:不要有貢高我慢,不要有為自己打算的心。

(二)無人相:不要妨礙或障礙他人,凡對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無眾生相:視萬物為一體。

第一種無我相: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第二種「無人相」:

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

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人口眾多,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

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

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擴充套件資料

在《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

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

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

10樓:毗沙王

《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

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

其次,心念的活動給我們存在的感覺。除了身體和心念以外,就沒有「我」的感覺了。事實上,是我們的心使我們經驗到我的存在,身體如果離開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

那麼,什麼是心呢?那是不斷或連續流動的念頭。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再說「無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

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一共有五十億的人口,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

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若從《金剛經》的立場說,如果主觀的「我」不存在,客觀的「眾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說度盡眾生,而實際上並無眾生可度;眾生已經被度了,度眾生者並沒有感覺到他已度了眾生。所以,無眾生相也是無我相的異名。

第四種是「無壽者相」。這是從時間來看「我」的存在。它牽連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眾生相。

假如沒有我相,則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將不重要了;但所有的眾生都執著於壽命,他們希望活得長久,並避免夭折。因此他們尋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們期望現在和將來都有安全感,於是嘗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縱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卻仍執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經無我相的人,不管他們明天死或一萬年以後才死,對於他們都是沒有差別的。

當一個人已經體驗到無我的境界,這些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總而言之,有關無我相的「我」,歸之於個人的不存在;無人相的「人」,則指那些與我們相對待或有關聯的不存在;無眾生相則不止牽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眾生的不存在;最後,第四種無壽者相說明時間的過程,從期望長壽而至不擔心壽命之長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間的無我,第四是時間的無我。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什麼意思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出摘自 金剛經 中一句話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 句意理解為下 無我相 我 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所以並無 我 是名 我 無人相 他人 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與 我 無異,所以並無 他人 是名 他人 無眾生相 眾生 全部...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什麼意思

這是 金剛經 中記載的 四無相 是佛祖指導徒弟們在甚深禪定中感受到的宇宙真相 在這個感覺中,察覺到其實 我 是不存在的,都是因緣聚合而成 人 也是如此,都由因緣聚合而成 同樣地,眾生相也都是因緣聚合,沒有本質的。壽者相 永恆存在 的現象也是不存在的。當學佛者切實感受到世間萬法和 我 都沒有一個永恆不...

佛家與道家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儒家 道家 佛家 相同點與不同點

儒家講的是中庸之道,三綱五常。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倡導天人合一。以 仁 義 禮 智 信 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講氣節,重道義,關心別人,提倡寬忍平和 豁達樂觀 關注國家 人民的整體利益,講求修齊治平,這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保持和諧的社會關係,穩定社會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佛教講的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