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關於現代名人寫蓮花的文章和賞析急需

2021-03-24 21:50:06 字數 6828 閱讀 2805

1樓:劉鬆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臺」;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淨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唸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

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

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

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

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

「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汙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當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開發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強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擾,還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這聽起來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濃,其實只是較高的一種思想境界層次。

一切事理通達了,參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開,不再貪婪、恐嚇、焦慮、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擺脫了苦境,變得輕鬆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蓮花,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

「是菩薩(觀音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世界不染煩惱。」《大藏經影象》第六卷載《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

『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祕藏記》雲:

蓮花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餘花耶?

』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汙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裡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佛教的各個宗派,又以淨土宗與蓮花的關係更密切。東晉時,高僧道安讀了《彌勒下生經》後,嚮往彌勒淨土,於是在彌勒佛像前唸佛立誓,發願來世往生彌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這種思想,又影響了他的高足**慧遠。

慧遠繼承與發揚了**的核心思想,更加熱心於西方極樂淨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彌勒淨土改為彌陀淨土。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入廬山,建東林寺,倡導

2樓:匿名使用者

愛 蓮 說周敦頤

關於蓮花的著名現代詩(帶賞析)急!!!!!!!!!!!!

3樓:梨雲飄雪

現代詩--------------

一朵藍蓮

來花自這是我今生bai收到的一朵藍蓮花,

du從一個怯生生的男zhi孩手中接過。dao在一個九月上旬與中旬交替的早晨,

一抹清澈幽藍,透過晨風

帶來一股別緻的清涼。

他的眼裡閃著狡狤的笑意,

一轉身便從我的身邊消失。

另一個比他矮一些的男孩

趕忙把他尋了回來。

他站在講臺的側角,

緋紅漾在圓臉上,收斂了

剛才狡狤的神態,露出了

靦腆的笑容。

黝黑的額頭滲出了細汗,

兩顆兔牙,從緊抿的脣裡

調皮的探了出來。

只見他的褲腿,沾了

星星點點的塘泥。是不是

輕快的腳步,搖醒了

一夜的露珠?

一群鳥兒吱吱喳喳從窗外飛過,

一群孩童嘻嘻哈哈從我身邊走過,

感激的情愫從心頭掠過。

案頭上盛放的花朵,

那是一顆純真的心譜寫的

一首無字的歌。

4樓:長樂未央

《錯誤》

鄭愁予(臺灣)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賞析

鄭愁予的《錯誤》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

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

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絕對

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著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

故事。因此,這首詩的外殼雖標榜著學習西方技巧的現代派,但它

所傳達出的更深一層的中國傳統意識是不可置疑的。

《錯誤》一詩,承受的可說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

傳統。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

以繼夜地等待著、盼望著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卻換

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

有"東風"為她傳遞訊息,沒有滿天飛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著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

也不揭開,去看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

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長深遠。終於"我"回來了,達達的馬蹄聲對她而言是美麗

的,因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歸來了,但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

無限的失望。因為"我"只不過是過路罷了,而不是"歸人"。這"美

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或許,有些人會把詩中的"我"理解為浪子無家可歸的悲哀,

而這種理解是未嘗不可的。處在那個動盪時代的臺灣人的心態是一

種漂泊,等待著一天能夠有個定位,他們在臺灣島上僅是一個過

客,想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然而,由於政治緣故,

他們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產生出失落惆悵之感。不過,如果嘗試

把鄭愁予的其他詩作與《錯誤》相對比的話,不難找出有力的旁

證。如鄭愁予《**》中"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種人"兩行,皆表現出女子深守閨中,等

待主人公歸來的主題。另一首詩《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著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長歲月中,空等著男子歸來的淒涼心

境。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

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

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

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

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後落墨

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

推向高潮。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

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

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裡詩人用了

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

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

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

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

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

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若與此詩的中國性

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

意境。 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

"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

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

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楊牧在《鄭愁予傳

奇》的長篇文章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

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

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

文字純淨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

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

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淨

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遊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

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

《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絃,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

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欣賞《錯誤》

1.解題

現代詩社主要成員鄭愁予的詩歌以婉約見長,他的愛情詩更是清新婉約。《錯誤》以江南的小城為中心意象,寫思婦盼歸人的情思,意境優美深婉,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楊牧:「自從現代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

鄭詩大都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裡,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的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

」(仁俠精神與浪子情懷的結合)他的詩歌在臺灣傳唱的程度,恐怕不亞於李後主、李商隱。他的詩歌,一種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酷似李白;一種則是曲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宛若李商隱。兩種氣質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

正是這種修養使他避免了臺灣現代派詩歌的缺點,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結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的中國詩人」。

關於現代名人靈魂高貴的事例,關於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還有哪些名人的事例?

丹麥的卡羅琳 瑪蒂爾德女王身陷獄中時,在她的窗戶上這樣寫著 哦 保持我的純潔吧 讓其他人幸福吧 這也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祈禱.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歷史上曾發生過無數次民族戰爭,各民族都湧現過許多自己的民族英雄,如漢族的岳飛 文天祥,藏族的格薩爾王 松贊干布,蒙古的成吉思汗,滿族的努爾哈赤等.但是,我想,...

現代名人有關文明的事例兩個要短的

林語堂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後,不慌不忙地開啟皮包,只見裡面竟是滿滿一包...

提供關於美國工會的文章,誰有關於美國工人工會成立的原因分析呀??

用簡單易懂得話來說就是,工人之間的組織,換句話來說就是 你找了箇中間商來安排你的工人的工作,而這個中間安排的是你全部工人的工作,包括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等。如果工會那天覺的工人待遇不好了 工會就罷工 他一手管著工人 一手管著廠 就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工會不會管你企業掙不掙錢 他只管工會會員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