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潔的語言描述體現諸葛亮有勇有謀的性格特徵的故事。大概

2021-03-22 06:00:52 字數 5346 閱讀 6240

1樓:馮水水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想探探諸葛亮,便說自己有降心,和魯肅在一邊爭論,不料諸葛亮冷笑一聲,道魯子敬無謀,要想保得平安,只需用一葉扁舟將兩人送去:大喬和小喬。周瑜怒極,下定了抗曹之心。

(小喬是周瑜老婆,大喬是孫策老婆,這個是常識)勇:敢於挑釁周瑜,謀:通過小喬,激了周瑜一把。

2樓:蘩歶祏

空城計:《三國演義》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

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

3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

諸葛亮的故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事蹟】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諸葛亮的性格:小心謹慎 曠世濟民

2、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

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

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

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諸葛亮遊說東吳聯合抗曹的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突出了一個義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關雲長義釋曹操、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張翼德義釋嚴顏……都突出了一個義字,三國演義也反映了什麼是「智慧」。三國演義中有許多鬥智的故事,最精彩的一段是孫劉聯合抗曹火燒赤壁的歷史。從孫劉聯合抗曹中我們看看諸葛亮勸說的藝術?

曹操在烏巢燒糧破了袁紹後就威逼江南,荊州向曹操投誠,曹操平定江南的敵人只剩劉備和孫權。為此曹操發檄文給東吳:邀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

孫權當然明白:這是「假道伐虢」之計,先滅劉備再滅東吳?

面對窮追不捨的曹操,劉備唯一擺脫困境的途徑就是聯合東吳抗曹以成鼎足之勢。而當時東吳正徘徊於是戰還是降?正在勢頭上的曹操一方面挾天子而令諸侯,一方面以百萬得勝之軍虎視江南,因此抗曹確有很大的風險:

如果抗曹不成,江東三世基業將付之東流,因此東吳許多謀臣主?ldquo;降者易安,戰者難保?rdquo; 孫權在抗曹的問題上存在兩面性:

既不想受制於曹操又擔心寡不敵眾。因此要實現孫劉聯合的關鍵是要說服孫權抗曹?

要說服孫權可非易事,作為孫權心腹的魯肅,他勸孫權?ldquo;……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因為別人照樣可以當官,而你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魯肅這一番效忠的勸說著實讓孫權很感動,可是並沒有打消孫權寡不敵眾的疑慮?

當孫權聽說號稱臥龍的諸葛亮已到東吳,就想問計於諸葛亮,但在會見前要諸葛亮先會一會江東的諸謀臣,意思是:一方面讓諸葛亮看看江東也是人才濟濟;另一方面要看看諸葛亮能否說服那些主張投降的人。因而引出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鬥智:

諸葛亮面對東吳謀臣的各種問難都針對不同的人和問題,給予有力的駁斥,或引經據典,或借古喻今,或劉備勝戰曹操的案例,使問難者或啞口、或羞愧不語?

諸葛亮對孫權的說服更是採用先激後勸。孫權越怕曹兵多,孔明越誇張曹操兵多將廣,並勸孫權如打不過曹操趁早俯首稱臣。孫權說?

ldquo;劉備怎麼不降啊?rdquo;,孔明說?ldquo;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

」孫權聽了孔明此言,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眾謀士都笑孔明?ldquo;愚蠢」,他們**知道,孔明是在激孫權的帝王之志,所以當孫權聽魯肅說孔明有破曹良策,才能回嗔作喜復邀孔明求問破曹良策。

權曰:「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劉備和我。

今數雄已滅,獨劉備與我尚存。我是決心抗曹,但劉備剛剛被打敗還有能力抗曹嗎?」孔明曰:

「劉備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形成矣。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惟將軍裁之?rdquo;權大悅曰?

ldquo;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吾意已決,更無他疑。即日商議起兵,共滅曹操?

rdquo;,為孫劉聯合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孔明知道孫權雖然作出決定,但孫劉聯合的基礎尚不穩固,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周瑜。周瑜主張抗曹,他和魯肅相交又最好,可是周瑜在孔明面前偏偏對魯肅說:

「為使江東百姓不遭生靈塗炭作藉口,稱投降是上策?rdquo;周瑜的目的是想讓劉備有求東吳以便要價。面對周、魯二人的爭辯,諸葛亮不但沒有幫助魯肅勸周瑜,反而笑魯肅不識時務。

孔明說?「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對敵。

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

這一笑實際上是是一激:周瑜為苟且偷生不思報國;

孔明更進一步說?ldquo;我有一計: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大喬、小喬兩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rdquo;周瑜迫不及待的問孔明:怎麼回事?於是孔明吟曹操做的《銅雀臺賦》:

……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hellip;…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

「老賊欺吾太甚?rdquo; 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

rdquo;瑜曰?ldquo;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

rdquo;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ldquo;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

死罪?rdquo;瑜曰?ldquo;吾與老賊誓不兩立?

rdquo;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rdquo;瑜曰?

ldquo;吾承伯符寄託,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

rdquo; 這是孔明二激周瑜的勸說藝術?

周瑜的抗曹之意進一步推動了孫劉的聯合。孫權為表抗曹的決心,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ldquo;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

rdquo;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孔明心中明白:孫權雖然表了決心,但並不表明完全消除了孫權心中的疑惑;孔明也知道:自己再怎麼勸也是劉備的謀士,同樣的話如果出自孫權的心腹、負責軍旅的周瑜去勸效果就不同。

所以當週瑜升帳回來問孔明破曹良策時,孔明說?ldquo;孫將軍的心尚未穩,擔心曹兵之多,怕寡不敵眾,所以現在還不可以決策,如果將軍能以軍數開解,使其釋疑,然後大事可成?rdquo;

當週瑜復見孫權問?ldquo;明天我要調撥軍馬,主公心有疑否?」果然孫權?

ldquo;但憂曹操兵多,寡不敵眾耳。瑜說:「主公因見操檄文,言水陸大軍百萬,故懷疑懼,其實這是假的,操軍也就是

二、三十萬,而且是久疲之卒,曹操對投降之軍尚心存疑慮,其數雖多,不足畏也。瑜得五萬兵,自足破之。願主公勿以為慮?

rdquo;權撫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釋吾疑。張昭無謀,深失孤望;獨卿及子敬,與孤同心耳?

至此孫劉聯合才算全部完成。從歷史看:孫劉聯合固然有聯合的基礎,也有各自的利益在,但如果沒有孔明的成功遊說,恐怕孫劉聯合難以實現,即使勉強實現了聯合也難成功火燒赤壁,三國鼎立之勢更無從談起。

當然歷史就是那麼安排的,必然有孔明這樣的人物推動此事。但從孔明的遊說中可否對我們有一些啟示呢?表面上看是諸葛亮能說會道,但他決不是坐談立議無人能及,而隨機應變百無一能的人;諸葛亮的遊說中融入了他多少的智慧和對真相、歷史、對交戰各方的態勢、人物、地理的瞭解,更能審時度勢、察顏觀色地嫻熟的運用勸、激、辯、釋,甚至以退為進等多種藝術,使每一次勸說都向成功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6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攻荊州,劉琮(劉表已死,琮為其次子)降,劉備已無立錐之地。諸葛亮對劉備道,孫權也已感到極大壓力,不能再觀望不前,他可以去東吳說服孫權聯盟抗曹。劉備同意。

諸葛亮來到東吳,見了孫權,首先分析當前形勢,說:「曹操已統一北方,又佔據荊州,威震四海。我主無力擋其兵鋒,吃了敗仗,退到夏口。

請您根據自己的力量,決定是和是戰。如能戰,則馬上同曹操斷絕關係,不能,就趁早投降。若像現在那樣,外託服從之名,內仍猶疑不決,大禍即將臨頭。

」孫權一聽,反脣相譏,問道:「既然如此,劉將軍為甚麼不降?」亮乘機激將,答道:

「我主是王室後代,英才蓋世,天下仰慕。即使大事不成,這是天意,哪能屈膝降曹!」權被亮一激,激動地說:

「我不能將江東地方和十萬士兵受制於人,決心抗曹。」

諸葛亮怕孫權仍有顧慮,對孫權進一步著重分析曹操的弱點,說:「我主雖兵敗長阪坡,但關羽、劉琦尚有水陸精銳兩萬多人。而曹軍北來,長途跋涉,已十分疲乏,幾戰之後,已成強弩之末,而且北人又不習水戰。

此外,荊州百姓歸附曹操,只是迫於兵勢,並非心服。如果您能派猛將統率數萬士兵,與我主同心協力,是能夠把曹操打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成敗之機,就在今朝。

」孫權聽了這番合情合理的分析,增加了聯劉抗曹的信心。但孫權的大臣又因主和主戰分成兩派,勢均力敵,故權決定在內部再作討論。討論結果,主戰派佔了上風,此後就發生了孫劉聯盟,赤壁鏖戰,三國鼎立。

張飛與諸葛亮對啞謎的事《諸葛亮巧答老師》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短文主要內容

話說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感於劉備的誠心誠意,答應出山。但是,在未走出茅廬時,突然諸葛亮出難題,要求劉備他們仨兄弟猜個啞謎。劉備和關羽一聽,不敢應答,因為他們不會此術。可三弟張飛卻不買賬了,怪眼圓睜著,大聲吼叫 這有何難!待我去對待這老傢伙!張飛不管三七二十,衝進了茅廬。諸葛亮一言不發,舉起右...

諸葛亮的名字是誰起的?為什麼用,諸葛亮的名字是誰起的?為什麼用 亮 字?

他父親給他起的,亮 字倒沒什麼特殊。他的字 孔明 就是他上學堂是老師給他起的 這是古人名與字的特點 聽說 孔明 是對 亮 的補充或說明。因為他老爹教書,總喜歡拖,一直拖到黑了,他還想拖,可是看不見了。於是他給兒子起了個亮字。應諸葛亮字孔明,所以他應名亮。諸葛抄珪是他父親,當然是諸葛bai珪起名,賓客...

關於後人寫諸葛亮的詩有那些,關於「諸葛亮」的古詩有哪些?

1 閣夜 唐代 杜甫 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譯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 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時,當地的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