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的思想對中國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2021-03-22 03:18:38 字數 5680 閱讀 9851

1樓:匿名使用者

儒釋道是中國流傳至今的三家宗教,真正看這方面書的人一般都是上層社會的人,且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如今的小年輕是不行了,對當今社會有什麼影響呢!可以說中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來自這三家宗教,影響有多大已經沒法形容了,

2樓:霍桂蘭輝雲

這些思想的積極意義在於:

先說孔子

首先告訴我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秩序的必要性。有序社會的先進性和可行性;秩序性和節約性。

其次給我們炎黃子孫規定了一個簡單的區分上下左右前後長幼的順序,讓我們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懂得簡單的或者複雜的秩序的內涵和外延。符合邏輯推理。因此具有前瞻性。有說服力。

再次告訴我們,必須要有仁愛心。因為通過邏輯思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為因果關係。

等等等等。

再說老子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太精闢,所以真正能了悟的「人」沒幾個。

對這部經典的理解,後世大德們的高論也因為子孫的劣根性逐漸式微,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揚。缺少輔助的解釋和論述。

是為國教的無奈。

末學淺見以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初級階段的理解竊以為

就是老子希望大家發現世間萬法都天生具備的規律性,是為存在即是合理也。

找到並順應這種自然法則去做事。只要找到了這種規律性,不用費勁,只要循著這個規律發展,就能達到希望的目標。此為「無為而治」。

是真正的大智慧。

老子發現了規律這個真理,佛陀了悟了本有的存在。

這兩個人算是頂級智慧人哈。(有點跑題,因為本人學佛)

請樓主能夠正確看待以上文字,純屬交流,只代表個人偏見,請大德不吝指正。

3樓:曲印枝邵黛

孔子的學說一以貫之,是忠、恕二字,這兩個字要是做起來一輩子恐怕還不夠,不能說不思進取,能被當權者看中就說明問題了,為什麼他們不用別的什麼學說呢!!!

老子是教人隨順自然,把自己放低,瞭解天道!!事實證明人類總說征服自然已經吃虧了!!

總而言之,教人忠孝禮義、謙卑向善的當今社會都需要!!不能再教競爭了,將來變成戰爭,大家用核**打起來誰吃虧呢!又去怪誰呢!!

孔子思想對當今社會有哪些影響

4樓:喬芝英多凡

基本沒有影響,而且我非常討厭那些說什麼解釋孔子思想的什麼書,我承認也有好的書但我沒看到,而且那也不是孔子的思想,想學習孔子的思想就去看論語,看不懂原文就看翻譯就這麼簡單。

5樓:匿名使用者

1,孔夫子的思想可是很多的

。不過他最主要的貢獻還是儒家思想。

2,儒家總體說來就是講究:忠,孝,禮,義,節。

3,忠:現階段的表現就是忠於國家,忠於集體,忠於單位,忠於家庭。也就是愛國主義,熱愛集體,熱愛家庭,熱愛工作等具體表現。

4,孝:現階段突出表現為尊老愛幼。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只有充分認識到老一輩人對我們生活的巨大貢獻,才能更好地做到這一點。而這也使我們自己對今後的老年生活放心的最大的心理保障,因此意義重大。

5,禮:現階段表現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突出表現在請文明,懂禮貌,樹社會新風上。這一點與古代的「禮」的含義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6,義:現階段主要表現在建設誠信社會的問題上。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對國家都要講究一個誠信的問題。建設誠信社會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至關重要。

7,節:現階段的「節」與古代的「節」多少還是有些區別。它主要表現為「節氣」。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做違反原則的事情。要經得住考驗,不能因為受到各種**而放棄做人的原則與尊嚴。

孔子對當今社會有什麼影響?

6樓:百度使用者

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儒家思想最為重要的內容。孔子"仁愛"思想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並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仁",原本指對人親善或持有一種同情心,在孔子那裡被髮揮成了一種學說、一種哲學觀。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礎上的家國同構,是在農業文明為主的時代以家族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家天下。與這種家天下的譜系結構相平行的精神紐線是孔子的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的仁學思想。

這個仁學思想的核心是"仁",從這個核心出發,是孔子的"仁者愛人",進而是"入則孝,出則悌",是孔子仁學思想的又一要義、又一個紐結,最後,他提出"泛愛眾",完成了仁學思想的基本建構。

在孔子看來,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門敬(悌)兄長,才能把"仁"這種主觀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廣到社會,才能"泛愛眾"。並且,"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學思想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奴隸制國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礎的。

最後,孔子為他的仁學思想這根精神紐線畫上了一箇中止符,他說:"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了"天下歸仁",他又提出一種辦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把它作為"忠恕"之道來行仁。

從"仁"出發到"歸仁",顯然是孔子認為的一種完滿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愛人"的說法,仁的基本含義應該落實到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上面,具體地說,應該承認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確的人化意識和行為。孔子"仁"的思想強調人倫義務,希望人人盡倫盡職。這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就應該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以"愛人"解釋仁,作為仁德的根本標誌,他不僅希望以"仁愛"精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以"仁愛"原則來治國安邦。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愛之心,上下、長幼、尊卑有序的禮治社會便不難實現了。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孔子思想自然是基於對那時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他的仁愛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會如何安定,是怎樣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層面上,孔子的仁愛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從而建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理論體系,以仁來統攝諸德,強調仁在智、仁、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誠信、寬厚、敏捷等德行作為實現仁德的標誌。

孔子以後的幾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荀子都對仁學有重要發展。尤其是孟子將孔子的仁愛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影響後世極大。孟子把"惻隱之心"看成"仁之端"。

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憐憫、同情之心,進而把仁看**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依據,因而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儲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備了仁德,才能以仁愛之心處世待人。

在將仁愛思想建立成為人性論的依據之後,孟子又將仁愛精神推而及於政治,從而產生了他的仁政學說。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這便是孟子的仁政論。

在他看來,仁與不仁應當作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這是歷史經驗已經反覆證明了的。不仁者而得邦國尚有可能,"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要統一天下,得到天下人民的擁護,不施仁政是絕對做不到的。

秦漢以後,孔、孟的仁學思想不僅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還在後世的實踐和闡發下繼續得到了發展。

秦由**而亡的教訓,給了漢初統治者們帶來太多的思考。當戰爭的煙塵散盡後,漢初政治家和思想家不能不認真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陸賈因此撰成《新語》,認為秦"用刑太急",不知教化,是導致強秦速滅的重要原因。賈誼在《過秦論》中的話更是切中了要害,這便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對漢初的政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面對極度凋弊、百業俱廢的嚴峻現實,漢初的統治者不得不取用"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他們看到了儒學"難與進取,可與守成"、"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的特徵,於是,當經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之後,他們還是選擇了儒家思想,以鞏固封建統治秩序,維護社會倫理綱常。

漢統治者取用儒學卻不是專用儒學,他們也離不開其他各家的一些主張,如法家的"尊君抑臣"思想就倍受漢武帝的歡迎。漢朝學術是一種綜合學術,那時的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儒、法雜糅,仁義與法刑並列。這表現在漢朝的施政方針上,則是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刑德並用"。

西漢的"中興之主"宣帝就表白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漢武帝便是"內多欲而外施仁義",雖然他們內裡多欲,但為了江山的長治久安,仍然要壓抑自己,行王道,主德治,施仁義。

儒家思想對中國現代社會有什麼影響?

7樓:天下的大路

儒家思想對中國現代社會的影響有3個方面:

1,儒家「有教無類」思想的提出,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的進步,適應了社會的發展的需要。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包含以下兩種含義:第一,從人的外在性來看「有教無類」是指在教育物件上,不分地域與國別,不分貴族與平民,人人都應該受教育。

第二,從人的天賦素質以及後天的習慣與行為方面來看,「有教無類」是指不論智愚、不論品行善惡,只要誠心求教,都應當給與教育,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存在深遠的影響

2,儒家「因材施教」的倡導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和方法始自孔子,雖然他並沒有在理論上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 ,但卻始終將之貫穿於教育實踐活動中。所以朱熹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展,是科學求實的,是孔子留給後世的彌足珍貴的教育思想財富。

3,儒家思想比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孔子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善於自省、明於外察,別人身上好的品質和壞的方面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自己則應該加以分辨和取捨。

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儒家思想在仁政,為人的闡述上的確有點道理,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天下的君臣民都能按他的要求來做,那天就是充滿了真善美。但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孔子的門徒和儒家的學者是世界上最最執著,最最頑強,最最富有事業心的人。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富國強兵,法家和墨家的思想比較流行。儒家思想是最不受歡迎的東西,但孔子帶學生周遊列國去宣揚他的學說。

孔子死後,他的學生們把他的言論彙編成論語,繼續不斷地發展孔子儒家的理論學說並沿街叫賣,一直到漢武帝時的衛倌。終於給他搞成功了。

第三,中國歷史發展到漢武帝時,終於成為一個比較完整和穩定的國家。這時候儒家思想的精髓就被統治者看重並拿了出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實就兩點。

1,崇古。他們認為,古時候的東西都是好的,完美的。就像孔子特意要為西周的禮儀專門請教當時東周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老子。

他認為,如果現在的人不去破壞過去的禮法,就沒有世間的動盪了。就像漢什麼帝(名字俺忘了)要修改國家的法律法規,問下面的大臣,那位大臣(儒家的。不好意思,名字俺也忘了)對他說,現在的法律法規是高祖皇帝和蕭大丞相制定的,皇上你的才能比高祖如何?

俺的才能比蕭大丞相如何?那位皇上當然不能說自己比高祖老流氓劉邦更高啦。那位大臣說,既然我們都比不上他們,所以,高祖和蕭大丞相制定的法律法規當然是最最完美的啦。

皇帝雖然胸悶,也沒辦法。有句名言叫「按既定方針辦」就是這個意思。

2,克己復禮。這是當一個平常人成為統治者後最最看的上,聽的進,用得著的東西。天下都是搶來的,打來的,搞到手是很不容易的。

既然搞來了天下,誰又願意失去呢?那麼就要大家安次序坐好,都要聽話,不要把屁股放在不該放的地方。有點想法是可以的,但要有剋制,不能違了禮數,那樣會大逆不道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規規矩矩,那樣就能世世代代了。君父,就要施仁政,臣子就要獻孝心,所以就有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的東西。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人效能得到發展嗎?

這樣的話,法家的思想是追求社會的不斷的變革,墨家的思想是猶如現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怎麼能讓統治者看的上,那不是要挖自己的祖墳嗎?

儒家思想統治了中國兩千年,在這兩千年裡,幾乎抹煞了其它的所有的思想體系,中國的知識分子浸淫其中不能自拔,因為那是要出人頭地的唯一的小徑,從而抹煞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創造性。在這兩千年中,由於思想的禁錮,中國幾乎無科學而言。當西方列強帶著洋槍洋炮來到中國的時候,就難免的捱打,而且是幾乎沒有還手的餘地。

到今天還有人在談儒家思想的如何如何的有用,俺不知道他們是很懂的在談還是不懂亂談,估計是兼而有之。但這種思想是非常非常有危害性的,就像當官要為民作主一樣,看上去是很有道理,但骨子裡就是把自己當成了人民的主人。

克隆對當今社會有什麼意義,克隆對當今社會有什麼意義?

醫療,生物.都很有用.令人長生不老也有可能.很可惜現在有些自己老的快死的保守派和宗教勢力正在想方設法的在阻止這項技術的發展.克隆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有什麼意義 1 克隆技術可解除那些不能成為母親的女性的痛苦。2 克隆實驗的實施促進了遺傳學的發展,為 製造 能移植於人體的動物器官開闢了前景。3 克隆技術也...

在當今社會相親還有意義麼孔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還有沒有意義?

當然有。曠男怨女還是很多的,笑 在你不瞭解一個人的時候,相親幾乎是最快的辦法。這和自由戀愛不一樣。自由戀愛是一開始就有感情的,所以當有感情之後才發現對方條件不好的情況很多。而相親正好可以避免了這種情況。在不瞭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當然要先看對方是否符合我們的條件,特別是年齡偏大的男女,對方的經濟能力如...

我對當今社會的一點看法,談談你對當今社會的看法?

你還沒出社會,很多名人在沒出社會前跟你一樣的觀點,到了現在多部分在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你去搜尋一下,你接受到的只是教科書,你沒有質疑過他的真假。你可以看看一些客觀一點的書,最好是英文版的,好與壞,這次社保的事已經把大部分人驚醒了 是個好孩子 中國是一個生存能力很強的國家,不會這麼容易就被打到的再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