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三元在歷史上本屬罕見,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連中三元的人

2021-03-22 02:05:32 字數 5045 閱讀 5518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確切人數應是18位: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鵬,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狀元及第。

該科進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禮部侍郎於邵。

試題《白雲起封中賦》等。崔元翰是中國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全唐詩》存其詩七首。

武翊黃,字坤輿,官大理卿。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巨集詞為敕頭,時號武氏三頭,生卒不詳。唐官方正史記錄其人其事甚少,吾在這裡為其扶位正名。

張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張薦之子,深州陸澤(河北深縣)人,元和九年(814年) 狀元及第。生卒不詳,流傳詩作17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有資料記載唐後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連中三元」的,此屬誤傳,白敏中雖然狀元及第,但鄉試時卻並非第一。

二、宋代六名

孫何(961-2023年),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字漢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狀元。英年早逝。著有《駁史通》十餘篇,文集四十卷傳世。

王曾(978-2023年),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字孝先,諡號文正。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壬寅科狀元。官至宰相,無較大政績,著有《王文正公筆錄》傳世。

宋庠(996-2023年),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甲子科狀元。曾因**范仲淹,被貶揚州。一生久居相位,終無建樹。

楊寊(1014-2023年),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審賢。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壬午科狀元。中狀元后,授將作監丞,通判潁州,因母親病逝,未及赴任。

喪事辦完不久,楊寊亦一病不起,日漸羸弱,終於撒手人寰,年僅三十歲。

馮京(1021-2023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當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狀元。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多次被貶,後為司馬光所看重。一生政績平平。

王巖叟(約1043—1093),字彥霖,宋代大名清平(今臨清杜窪村)人。。《宋史"王巖叟傳》載:「巖叟十

八、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性格耿直,剛正不阿,官至丞相。

有人認為陳堯叟、彭汝礪兩位狀元郎亦曾「連中三元」,餘細心考證後,毅然把二者排除。

三、遼代一名

王棠(?-2023年),涿州新城(河北涿縣一帶)人,字號不詳。遼興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狀元。

官拜南府宰相,後病逝於任上。在任期間,法度修明,較有政績。宋、遼官方很少記載此案,餘在此修訂補上。

四、金朝一名

孟宋獻,生卒年不詳。開封(今屬河南)人,字友之,號虛靜居士。遼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狀元。高中後不久,因母親病逝,哀傷過度,在服喪期間病逝於家。

五、元代一名

王崇哲,生卒年不詳。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人,字元舉。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漢人、南人榜,考題較難)狀元。在歷史上無甚功勳。

六、明代兩名

黃觀(1361—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安徽省貴池縣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2023年)殿試策論中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元擾,邊境元虞」,取殿試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後燕王朱棣「靖難」,攻破南京,正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黃觀,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勢己去,投江自盡。

黃觀在好多官方古本上連狀元的記載都沒有,餘認真查解,確係「連中三元」,特此增訂。

商輅(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載,號素庵,諡號文毅。2023年鄉試第一,之後屢試不中,10年後會試第一,繼而殿試第一,為明英宗正統十年乙丑科狀元。嚴格地說商輅不能稱之為「連中三元」,而應該叫做「獨中三元」。

他為人直言持正,剛正不阿,與于謙同朝為臣。官至吏部尚書,世人盛讚「一代賢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以及所纂《宋元通鑑綱目》、《寰宇通志》等書。

有人把明代狀元楊守勤劃入「連中三元」的行列裡,其實他在鄉試時只取得了第三名,所以不能入圍,特在這裡澄清。

七、清代兩名

錢棨(1734-2023年),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振威,號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狀元,同榜進士有陳萬青和汪學金等。一生建樹不多。

陳繼昌(1791-2023年),廣西臨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狀元。

同榜進士有徐乃普和陳鑾等,官至江蘇巡撫。著有《如話齋詩存》、《殿試策》。

八、連中三元的武狀元歷史上僅有兩名

王名世,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浙江永嘉英橋(今龍灣)人,明萬曆二十五年(2023年)丁酉科武舉順天鄉試解元,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舉會元、狀元。因明崇禎四年前武舉沒有殿試,故會元即可稱狀元。王名世勉強可以算做「連中三元」。

王玉壁(1617一2023年),字楚珩,浙江富陽人,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臂力過人,能開強弓,作左右射,明崇禎九年(公元2023年),他二十歲,參加浙江鄉試,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順治八年(2023年)再應浙江鄉試武科,中解元。

次年,進京會試,中會元;殿試欽點一甲一名武狀元。官至總兵,律己甚嚴,雙鐗終日不離身,治軍頗有成效。2023年無疾而終,享年89歲。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

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黃觀、商輅;

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

此外,歷史上也出過兩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萬曆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頗有直道君子之風。

其二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爭議補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狀元郎戴衢亨,在一些書中對其有爭議。

有資料記載唐後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連中三元」的,白敏中雖然狀元及第,但鄉試時卻並非第一。

有人認為宋代陳堯叟、彭汝礪兩位狀元郎亦曾「連中三元」。

遼代王棠連中三元,遼興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狀元。官拜南府宰相,後病逝於任上。

另商河相府曾有人連中兩元,卻在殿試中考取榜眼,沒有完成連中三元。皇帝發榜後感覺可惜,下旨在魯北建「魁星樓」以示表彰,現仍存遺址。

黃觀在明代的科舉考試中取得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次第一,後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來稱讚他創造科舉考試史上的奇蹟,可是在明代的登科錄中,卻沒有他的名字。因為在「靖難之變」中,黃觀保持了忠臣的名節,為「君臣大義」的傳統觀念而犧牲了自我。早在朱棣起兵之初,黃觀在其起草的討伐文告中,就痛斥朱棣的所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

建文四年,朱棣的軍隊南下,京城危機,黃觀奉旨離開南京,去安慶一帶招兵。結果,在他返京的路上,朱棣的大軍攻破了南京。黃觀悲壯地為建文帝殉難了,但朱棣卻仍不放過他,憤恨之餘,叫人紮了草人,帶上黃觀的帽子,放到街上斬首示眾。

更殘忍的是朱棣下令**黃氏家族所有的男丁,歷史記載,僅有黃觀的弟弟黃覯留下一子,幸運地躲過一劫。怒氣未消的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把黃觀的名字劃掉,妄圖抹殺他輝煌的歷史。

王曾是北宋名臣,相傳其父見破舊經籍,必加整修,片言隻字,不敢丟棄。一晚,孔子託夢給他:「你如此敬惜我的書,我讓曾參投胎做你的兒子」。

未幾,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兒,因取名為曾。二十出頭的王曾在鄉試中名列第一,即所謂「解元」。此後,被推薦進京,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再居榜首,稱之為「會元」。

接下來,還有一場由宋真宗親自出題的殿試,題為《有教無類賦》。王曾交卷後,其中有「神龍異稟,猶嗜慾之可求;織草何知,尚薰蕕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賞,擢為第一名。這樣,青年王曾便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第一個集解元、會元、狀元於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捷報傳回王曾的故鄉,官民俱引為千載難逢的榮耀。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給掛上「三元坊」的金匾。好事者則繪以桂圓、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紋圖,取圓諧「元」,而寓三數,意為「連中三元」。

張又新[唐](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後在世)字孔昭,深州陸澤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在世。初應「巨集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

應闢為廣陵從事。歷左右補闕。諂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關十六子」之目。

逢吉領山南節度,表為司馬。逢吉敗,坐貶江州刺史。後附李訓,遷刑部郎中。

訓死,復貶申州刺史。終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後娶楊虔州女,有德無才,殊怏怏。

後過淮南李紳,筵上得一歌姬,與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記一卷,及詩文等,《唐才子傳》並行於世。

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後改名庠。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生於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後徙開封之雍丘。宋庠是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的三元狀元。

仁宗天聖二年(1024)甲子科狀元。初仕擢大理評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館,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後被劉太后看中,破格升為太子中允,再遷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為知制誥。

曾上疏建議科舉應文武分試,被採納,不久,知審刑院,當時,密州一霸王澥私自造酒,並殺人滅口,宋庠不顧當朝宰相陳堯佐說情,異常是堅決地判王澥死刑,大快民心。又遷左正言、翰林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深為仁宗親信。寶元中(1038-1040),宋庠為右諫議大夫任參知政事,為相儒雅,遇事是非分明,因與宰相呂夷簡不各,被排擠,加之**范仲淹,被貶知揚州。

慶曆三年(1043)因其子輿匪人交結,出知河南府,徙知許州、河陽。不久范仲淹變法失敗,召回任樞密使,皇祐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終無建樹。輿副使程戡不協,再出知鄭州、相州。

幾經遷徙,鬢染秋霜,被仁宗封為莒國公。英宗即位,改知亳州,宋庠請求告老還鄉,不準,改封鄭國公,最後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

朝廷追贈太尉兼侍中,謐元獻,帝撰其碑曰:「忠規德範之碑」。宋庠與其弟祁均以文學知名,曾校定《國語》,撰《補音》三卷,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

另有《掖垣從志》,三卷,《尊號錄》一卷,《別集》四十卷。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得宋庠詩文,編為《元憲集》四十卷。

事見王珪《華陽集》卷四八《宋元憲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宋庠詩,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元憲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諸書散見的宋庠詩,編定十四卷。另輯得集外詩七首,附於卷末。

古代連中三元的有哪些人,歷史上連中三元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bai度中,有13人能夠du連中三元,他們zhi分別是他們是 dao 唐朝的張專又新 崔元翰 宋朝的孫屬何 王曾 宋庠 楊寘 王若叟 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輅 清朝的錢檠和陳繼昌。據說清朝的老陳是乾隆硬生生提上去當殿試狀元的,為的就是體現他的 盛世 還有一個是明朝...

中國有幾個叫文毅的,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

這個名字不錯。bai網上du答案很多,基本上來zhi自某公司的 全國dao公民身份資訊系統庫內 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 1 崔元翰 729 795年 博陵安平 今河北定州 人。名鵬,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 辛酉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及第十七人。考官 禮部侍郎於邵。試題 白雲起封中賦 等。崔元翰...

誰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歷史上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牛人都有誰?

三元的名稱為解元 會元 省元 狀元 殿試一甲前三名是狀元 榜眼 探花 著名學者趙翼在祝賀錢啟 上為戶 文,下帶木字旁 的一首詩裡寫到 累代如君十一個。據後人考證,在此之前,至少就有十六個 連中三元 者 分別是 唐代 崔元翰 武翊黃 張又新 白敏中。宋代 陳堯叟 孫何 王曾 王巖叟 楊zhi 上寶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