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 請問這話深刻的涵義 特別是 是名自己,是什麼意思

2021-03-22 00:51:15 字數 5914 閱讀 6214

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我們反觀自心的話

,我們心自然就如如不動,那時侯,我們的心中自然生起原始本有的智慧,心中自然生起良好的功能,心中智慧的光明照亮起來,一切業障的黑暗自然就消失,我們的明心見到自己的本性和萬法皆空,進入見道,逐漸圓滿佛德。菩薩就是覺悟一切諸法的本性空和明心見性的人。

證悟心性必須要認識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的心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智慧要依靠禪定及清靜的心。我們認識自己的心需要自心觀察自心,自心自明的功夫上,明心觀察心的本性,才能令自心見到本性及自悟,這個叫明心見性,在明心見性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不斷地修煉成熟,明心如如不動地安住在本性上,自心求無上的覺悟及圓滿佛果。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不知出自何處,把我自己的理解說說吧。

是名自己,到了那個時候,四大皆空,那個本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法形容。所以我們命名為自己(心裡面沒有自己,而是覺遍十方三世一切有情)。

你還是從基本的學起,傳統的東西一定要去做,才會有體會,而且越來越深,那是智慧。不像我們現在學校內的學科,純脆的是知識,不用不成經驗。

3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因此,不能著相來悟道。那樣就走邪了。「本性不動,是名自己」,不知道你聽誰說的。

應是萬法本性皆空。緣起緣滅的現象,就沒有固定的本性,也無有一個實質性的我。自己是我們人類的本體,稱之我。

但是這個我也不是恆常不變的世界本性,他有生、老、病、死的變化。任何物體也有成、住、壞、空的變化。這些是自然規律。

懂了吧。

4樓:不知冷熱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有句話叫「悟者識本性」,也就是說開悟的人知道他的本性。有些人不開悟,一輩子不知道人應該怎樣做,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個不懂因果的人,一個不懂得思善的人,他很快就會得到惡報。

所以,惡果惡報都是因為自己的學佛心不強、精進心不夠所造成的。

實際上,一個人要得到解脫,靠的是什麼?解脫靠的是真 修。一個人如果不是真 修實 修,那麼,就很難把自己的心管好。所以我們經常跟大家講,萬 事 萬 物的成功靠的是自身的真 修。

「修」是什麼?修分兩種,一種是虛修,另一種是實實在在的修。實實在在地修,就是修平等心。

我們說做什麼事情,平等心很重要。能夠真 修的人,他能夠包容別人,能夠可憐別人,能夠原諒別人。而虛修的人,只能在表面上做一些功夫,心沒有動。

例如:就是在觀音堂裡,插   插花,搬搬凳子,他的心仍舊沒動。真正實 修的人,鍛鍊的是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沒有任何汙點,讓今天的每一分鐘、每一時段都能夠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臺長經常跟大家講,什麼叫解脫眾生的境界?不要讓眾生只想到自己。我們把自己的境界提得高一點,這樣我們就知道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

很多時候,學佛人必須要學會忍耐。真 修的人是有忍耐心的,實圝修的人是有忍耐心的。所以,我們不要去煩惱,不要去憂傷。

有時候,忍耐一下,很多事情就能夠過去。實際上忍耐就是心裡對某一事物的適應過程。當你能夠忍耐這件事情,說明你的心已經適應了某一個事 件的整個過程。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我們要莊嚴佛淨土。菩薩講:「以具相好,及淨佛土。

」就是要懂得自己的心和行為都要想通。心想通了,相貌也會好,心裡也會莊嚴。其實學佛就是學一種剋制,學佛就是自然產生的與眾不同的一種境界!

學佛就是要拿把鏡子經常照自己,不要照別人。學佛的人就是要懂得不要讓自己走歪路,不要讓自己心中不乾淨;讓人懂得端莊,讓人懂得清淨,讓人懂得學佛就是要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習慣和不良的嗜好;能夠把自己的心和菩薩的心合二為一——這樣才是學佛!

臺長告訴大家,我們人不能經常想不好的事物,如果常用自己的觀點去看別人,去衡量別人,怎麼能和別人和睦相處?要經常想一想,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這是菩薩應該做的嗎?

所以有句話叫「悟者識本性」,也就是說開悟的人知道他的本性。有些人不開悟,一輩子不知道圝人應該怎樣做,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個不懂因果的人,一個不懂得思善的人,他很快就會得到惡報。

所以,惡 果惡報都是因為自己的學佛心不強、精進心不夠所造成的。

我們要懂得,怎樣讓自己加強 精進心呢?就是要讓自己的言行和慈悲心結合在一起。當一個人懂得慈悲的時候,就能證得菩提身。

當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他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本性天天都是一樣的。人的良心和本性看不見,但是良心是由佛性記憶體的原始本性所觸發出來的,由它所產生出來的另外一種分圝子結構。所以我們經常說「你這個人良心沒有了」,並不是指你的佛性沒有了。

因為你的良心已經隨著你的習慣轉換成另外一種物質。所以,只有真正的懂得,自己還有良心,還有本身的佛性,實際上你還是圍繞著這個心在用本性在人間生活著。

臺長告訴大家,人要用心管住自己,不是說誰都可以這樣做,我就可以這樣做;不是說誰都這樣做錯事情,我也應該做錯事情。實際上人的毛病就是:自己的本性、根性和外心經常摻雜在一起,讓自己沒有知覺,讓自己不懂得如何增與減。

修心裡面講的增與減,本自用心不用減——人的本性來自無心,所以,本來就毋用減去的。希望大家證得本心,要懂得無論如何要用良心和本性去做事,你就能得到人間的一切善果。

臺長經常告訴大家,我們活在世界上要對法圝律負責,而修行人要對因果負責。果報來了無人替代,就猶如我們在人圝世圝間,病到痛時方知苦。修行人與其知道總有一天要放下,還不如早一點把自己身上的包袱放下,讓你的心活得踏實一點,讓你的心活得開心一點。

臺長經常告訴大家,你一煩惱,就是一個罣礙,對不起,你這樣只會產生一種顛倒妄想。實際上這就是提醒我們,當我們的魂魄、我們的自我意識在身上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造成煩惱。所以,要用一種護持力讓自己不煩惱,那就是要懂得慈悲別人,圓融自己,對自我不執著。

能夠慈悲別人,才能夠圓融自己啊!只有自己的心經常對什麼事情都圓融,那麼他一定有慈悲心。然後靠著菩薩的護持力,堅持精進圝修心啊!

護持力會由自心內在的嚴格護持達到無我的境界,那就是人間的菩薩!

---恭錄:白話佛  法  慈悲眾生  自性無我

"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是什麼意思呢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覺悟的人,覺悟到的實際上是自己的本性;本性是沒有變化的,只是明確了自己。

7樓:祥雲過境

悟道的人,是領悟了(覺悟)他的本性;本性不會改變,變的是自己.

自己悟的,沒法改了,不懂便放下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找出自己思想的根源。然後就比較能夠把握自身,即本性不動。所謂不動,就是相對穩定,也不是絕對不變的。

主要針對隨波逐流的、迷茫的人士。其實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無限遠。

9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個象棋高手,可以認清自己的棋應該怎麼走,如何不會被吃掉,如何去吃掉別人。

人生也如此,一個有悟性的人,可以認清自己的路應該怎麼走,如何不會走錯路,如何去實現夢想。他可以清楚自己性格的優點與缺點,揚長避短,以長補短。

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好深奧的話啊~~~

你**看來的啊?

所謂悟,就是覺悟到自己的本性,然而一個人的本性是不怎麼會變的,變的只是自己,是自己改變了才叫悟

11樓:開心蠢燕

思索者,一直在思索著自己自己的潛質,自己的想法不表達出來,才能成就自己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所謂醒悟,其用意是自己感知並拿捏自己的本質,根據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本質是好的,在世俗的渲染和慫恿下,人會不自覺地懷疑自己的本質,但通過真正的悟就可以看清自己並保持住自己原有的良好本質;本質不變壞(我個人認為這裡的變,特指變壞),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佛教問題

13樓:親殊

本性非外得。在凡不增 在聖不減 悟者 依戒修行才能悟 覺悟本性

絕非依字解義。通過思維理解的那些不是真意。

是名自己 告訴我們身體是四大假合不真實。

自性才是『自己』也是修行過來人,給我們後者指明修行方向。怕在色相上妄執

為己。遵佛遺教 依戒為師

14樓:匿名使用者

本人愚見,悟者應該是開悟的人,能夠知道什麼是本性,認為本性是不動的,只有體內這個不動的神識 才是真正的自己。既是佛性。

15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悟,就是覺悟到自己的本性,然而一個人的本性是不怎麼會變的,變的只是自己,是自己改變了才叫悟。也就是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是不大可能改變自己的本性的,只有自己明白了才叫覺悟。

16樓:雨過的印記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

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

」金剛經中的其中幾句 但願能給你帶帶一些用處

南無阿彌陀佛

佛在那本經書裡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

17樓:匿名使用者

忘了不是?其實我也不曉得啥經典。

勸你看看《壇經》,裡面講的自性。

我的理解:真正的本性是不生滅的,無來去的,非是眼耳鼻舌身意能夠的著的,造就自己的一切成就自己的一切的那個,需下功夫去體悟的。

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是什麼意思?

18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的思想,和明心見性差不多,差不多就是佛性在每個人心中,見自性即悟道成佛的思想,大概是這樣。

虛空者心安,不悟者無恨什麼意思?

19樓:東方尚英

虛心者請教理得(德)心安

不醒悟者不知無有怨恨

東方尚英 : 豔陽紅

( 回答 )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出之人民網「中共**立何奇功大敗國民黨令陳誠急到**?」的文章......鄒畢兆在回憶錄中說:

「我們製造的大玻璃杯,把蔣介石這位委員長也扣在裡面。蔣介石變成了我們日日夜夜監控著的杯中人主角。他對他自己花費心力編的密碼是大有信心的。

可是蔣介石到死也不知道他的密碼全部為共產黨破譯了。真可謂,虛空者心安,不悟者無恨。」......

鄒畢兆在回憶錄中發出「虛空者心安,不悟者無恨」的歷史**嘆,是因為他明確地知道當年的歷史事實。其中最為提氣壯膽的一個歷史事實是——由於破譯了密電險些捉住蔣介石!......  對我軍破譯了敵人的全部密電,不僅蔣介石不知道,就是國民黨高階將領也一直矇在鼓裡。

這也是佛學常識,意思是:佛經有一句話,如是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這時,我才恍然明白,我們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屬於自己、完全隨著環境在團團轉,為了別人的錯誤而自我折磨。

我們不要把錯誤當作是一種罪惡,如果錯誤是一種罪惡,那麼一個成功者,就是一個累積滿身汙穢的人。

假如,你有心學佛,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找尋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寧靜'。當你找回自己真實的內在,就可以體會到,其實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樂。

世界上種種的繁榮虛華,並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無法永恆?運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來的快樂,通通都是暫時性的。好比看一場電影,聽一場演奏,場散、曲終,終有結束的時候。

以上供參考。

佛說的覺悟具體是什麼?我們需要覺悟什麼?佛教是不是認為人生是虛幻的

佛說的覺悟具體是什麼?我們需要覺悟什麼?無所住而生心 佛教是不是認為人生是虛幻的?不實不虛,不空不有,唯心所造,能生萬法。1.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 作法都錯了,這是錯誤...

佛教的覺悟和智慧有什麼區別和意義

打個比喻,某乞丐口袋裡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但他不知道,別人告訴他也不相信,故從未伸手往口袋裡摸摸,一直過著行乞的生活。終於有一天,他相信了,掏出寶珠,不但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時還幫助了無數貧苦之人。覺悟即親自見證這顆本有的寶珠。智慧即運用寶珠幫助他人。如果你懂些唯識基礎,就好講了,凡夫是八識五十...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東南亞佛教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三者之間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 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 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 典章制度 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 信仰習俗 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都是佛教,在根本教義方面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不同點,只表現在非本質的表面現象方面。傳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