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禮儀故事,關於孔子的禮儀故事

2021-03-21 22:56:43 字數 4778 閱讀 5267

1樓:純純的我的純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禮。

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  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

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

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

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

老子,其猶龍邪! 」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作為社會的一員,難免要面對紛擾的社會與生活。在生活方面,孔子是一個近情近理重情重義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3樓:匿名使用者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我不夠聰明,**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4樓:

3333333333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一定要短

5樓:阿沾

1、孔子行禮

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

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好啊!

」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麼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裡去玩了吧。

」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你行大禮幹什麼呢?

」母親問他。「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2、評贖奴隸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

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被贖出來。

這個人回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

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3、落水救人

有一個人掉到水裡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

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4、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這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5、孔丘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丘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

「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丘讓路。孔丘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裡面,為什麼不避讓車子?

」「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丘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讚歎他說:「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裡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孔丘不由感嘆他說:

「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6樓:陳年老

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

「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

」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覆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

「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

7樓:哦耶哈哈哈嗯

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竹簡上的一部書要寫許多竹簡,還必須用熟牛皮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平時讀起來放著讀的時候就開啟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的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

8樓:百度使用者

顏回輸冠

顏回愛學習,

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

「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

「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瞭情況,對顏回笑笑說: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

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就藉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準了他的假。

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孔子為何犯這個「錯誤」嗎?

9樓:喬嘉琦贏

有一次,孔子在遊歷講學途中,口渴得厲害。他看見路邊有一眼泉眼,正要暢飲解渴時,發現石頭上刻有「盜泉」二字。孔子非常厭惡這個「盜」字,雖然乾渴難忍,也不喝一口「盜泉」裡的水。

10樓:1海底de星星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學了十天還在彈,師襄子說:「可以繼續了。」孔子說:

「曲子雖然已經能走下來,但還沒能把握其中韻致規律和結構。」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韻致已經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

」孔子說:「可是我還沒能得其心志。」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

「志趣已得,現在可以學別的了。」孔子說:「此曲志趣雖然已得,但我還沒能完全進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為人。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彷彿進到新的境界:時而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終於,他說道:「我找到他了:

默然黝黑,頎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繫蒼生,王者氣度,胸懷天下,除了文王,還能是誰呢?」師襄子聽到後,趕緊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師也認為這正是《文王操》呵

關於孔子,孟子或者管仲的小故事

1 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2 始作俑者 孔子誤會了顏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飯吃。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

關於孔子的問題關於孔子的一個問題。

禮本身並不違背仁!你的描述出自柏楊的 中國人史綱 柏楊的學問是好的,但是他對中國歷史文化尤其是儒學抱著一種輕浮和調戲的描述方式。此事在歷史的記載上,初見於 春秋穀梁傳 不見於 左傳 而且只是殺了優施一個人,並不如柏楊所說的 那些 但是此事又被史記所引用,隨後又進入 家語 但是歷代治史之人,皆以此事為...

孔子關於學習的名言,孔子關於學習的名言有哪些?

溫故而知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學習不思考就會勞碌而無所得,光思考不學習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一邊學習一遍溫習,還有比這高興的事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