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促進和鞏固大統一局面,在政治上 思想文化等方面採取了

2021-03-21 02:47:03 字數 5708 閱讀 3622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出巡圖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

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2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措施:削弱諸侯國勢力。思想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辦太學。

3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集權。思想:獨尊儒家

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

4樓:川歌歌

漢武帝出巡圖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

開通了西漢聯絡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政策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出巡圖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

開通了西漢聯絡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6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7樓:百度使用者

政治上行推恩,並限制蕃王權利並加強對封國控制。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上北征匈奴南滅諸國西並西域東征高句麗總共吞併了幾十個零散小國這些措施奠定了中華大國的基礎

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採取了什麼措施?

8樓:勝寒

政治上,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設立太學。

1、政治方面:

(1)改革官職,組成內朝和外朝,加強皇權。

(2)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與考核;實行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僚的控制。

(3)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集權。

(4)強化完善封建法治,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5)強化監察制度:在**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

2、軍事方面:

三次反擊匈奴,改變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中的被動地位;進軍西南地區,征服東越南越,設定南海等九郡。

3、經濟方面:

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君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均輸平準」平抑物價,徵收大商人,高利貸者的財產稅。

4、思想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提倡大一統,儒學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與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了封建官學制度。

此外還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實行統治的根本思想。

9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又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集權,使西漢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為了鞏固劉氏江山,漢初統治者實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諸侯。到漢武帝時,這些諸侯國的勢力相當強大,嚴重威脅到**的統治。為了加強**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

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武帝還找藉口,逐漸削減侯國,將權力收歸**。這樣,逐漸解除了諸侯國的威脅,加強了**集權,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漢武帝時期,在財政經濟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是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的經營權收歸**,統一鑄造五銖錢,從而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的增加了**的財政收入,加強了**集權的經濟勢力,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西漢初年,諸子百家各派人物非常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對**集權很不利。漢武帝為改變這種局面,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並在長安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學。從而使漢武帝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統。儒家學說從此被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而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推崇。

與此同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爭鳴」局面,因而不利於學術交流和文化發展。

漢初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戰爭經歷了較長時間,其中大規模的戰役有三次,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役,具有決定性意義。經過這次戰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從而實現了軍事上的大一統。

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軍事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參考資料

10樓:匿名使用者

(1)經濟:第一,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第二,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政策

第三,算緡和告緡。

政治: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 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潛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脅;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定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軍事:第一,攻勢作戰,橫掃匈奴強邊固防

第二,發展馬政,造就真正的騎兵時代

第三,鼎新經濟,打牢強兵財力基礎

民族:通西域,逐匈奴,西南郡縣,和越族;開闢絲綢之路,與朝日越印有交遊流。

11樓:匿名使用者

漢高祖時期,劉邦為了鞏固江山,分封同姓王為諸侯,可到了漢武帝時期這些諸侯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了,威脅到了**的統治。為了加強**集權,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頒佈了「推恩令」用來削弱諸侯的勢力,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

漢武帝還在思想上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

漢武帝為促進和鞏固大一統局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意義如何

12樓:將軍樑

1、措施:① 置中朝(內朝:尚書檯):成為朝廷的決策機構;外朝(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目的: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② 設刺史:位卑權重,代表**監察地方(包括諸侯和地方**).(但到了東漢,刺史逐漸演變成郡縣之上的地方行政長官) ③推恩令:加強**集權,解決了諸侯國問題.

2、意義:鞏固和發展大一統的局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權力的過於集中也帶來一些弊端,東漢後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與宦官互相傾軋,導致政局長期動盪.

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一,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各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13樓:只為不負流年

秦始皇:

1.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2.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4.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5.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儲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6.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7.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8.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9.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改造了鹽鹼地4萬餘頃,使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迅速富庶起來.

漢武帝:

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漢武帝獨尊儒術,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徵和二年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將注意力轉向「富民」.

為鞏固統一,秦始皇和漢武帝各採取什麼措施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 政治上 建立 集權制度 1 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2 設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管理行政 軍政和監察。3 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 經濟上 1 統一貨幣 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2 統一度量衡 3 思想文化上 1 統一文字 小篆 隸書 2 實行 焚書...

漢武帝為什麼頒佈推恩令漢武帝頒佈推恩令為什麼

滿意答案 fu fu 15級2009 08 06公元前127年 漢武帝元朔二年 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 推恩令 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將自己封地分給子弟,由皇帝制定封號。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 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

漢武帝和隋煬帝很像,只是漢武帝運氣好,國家沒垮,大家認同嗎

我並不認同,首先漢武帝還是非常英明的一個皇帝,有他在,百姓們沒有受過戰亂之苦。而隋煬帝明明就是一個暴君,好大喜功,導致百姓苦不堪言。不認同,雖然他們兩個人都比較好大喜功,但是相對於隋煬帝來說,漢武帝的好大喜功,更多的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但是隋煬帝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喜好。其實不是運氣問題,漢武帝和隋煬帝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