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指揮的「襄樊戰役」,到底是關羽擅自發動發動還是劉備授權

2021-03-20 12:14:16 字數 6022 閱讀 1577

1樓:電腦96461甭節

襄樊戰役是指公元219年關羽進攻魏國的襄陽、樊城,遭到孫權偷襲,最後敗亡的戰役。 在此次戰役中,有幾個問題本人長期以來頗感疑惑,特作此文加以**。問題如下:

1. 是關羽擅自發動了進攻襄樊的進攻嗎? 2.

參加襄樊戰役的各軍有多少人馬? 3. 關羽此時進攻襄樊符合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嗎?

4. 在四川的劉備軍主力為何不對關羽進行支援? 5.

孫權為什麼要突然背棄與劉備的盟約偷襲關羽? 6. 關羽的部隊為何如此容易潰散和投降?

一. 戰役前的態勢 公元219年,劉備率主力在漢中打退了曹操,完全控制了漢中地區和上庸、房陵郡,基本奠定了蜀國的領地。由於漢中的得手,不僅使整個四川得到了北部屏障,還控制了漢水的上游,為下一步自西、南兩個方向夾擊魏國的荊州地區(襄陽、宛),完全佔領整個荊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佔領了整個荊州,不僅進可以向北進攻魏國的中原地區,或與由漢中北上的部隊夾擊魏國的關中,退可以保護四川的東大門。因此,當時劉備的戰略形勢是相當不錯的。 由於成功的擊退了曹操親自統領的主力,佔據了漢中,劉備下一步就可以按照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計劃復興漢室、消滅曹魏了。

曹操從漢中撤退後,留下部分主力防守關中和隴右地區,防止劉備趁勢進攻,自率大軍回了鄴都。由於連年征戰,魏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於是曹操制訂了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待時局變化的戰略,在全線改取守勢。 孫權方面,在與劉備聯合擊敗了與赤壁之後,又奪取了江陵,基本控制了長江的整個中、下游地區,取得了比較有利的地理態勢。

隨後雖然又不斷對曹魏政權的淮河一帶發動了多次進攻,但是收穫不大。 在荊州戰役後,原本江陵等沿江戰略要地均由孫權佔據,劉備只奪得了南面的武陵、長沙、零陵和桂陽四個比較偏遠的郡。為此,劉備親自找孫權要求擔任荊州的領導,在長江沿線劃給一些地盤。

孫權答應了劉備,將原劉備曾駐軍的公安一帶交給其管理,隨後又把最關鍵的南郡借給了劉備。 在劉備入川圖謀劉璋時,派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馬良等重要將領統重兵防守荊州。自己則帶領龐統、黃忠、魏延和數萬人進入四川。

後來,由於戰局嚴峻,劉備不得不從荊州抽調張飛、諸葛亮、趙雲等人帶兵入川增援,僅留下關羽、馬良、糜竺、傅士仁、關平等人駐守荊州。 在216年為爭奪荊州南方各郡而發生矛盾時,雙方險些兵戎相間,最後將荊州6郡按每家3郡平分了事。但為以後雙方對荊州的爭奪埋下了禍根。

根據上述協議,江陵等地劃歸了劉備。劉備非常重視這半個荊州,將其視為自己發展壯大的根據地和東線的戰略據點。 二.

戰役簡況 公元219年7月,關羽留糜芳、傅士仁守江陵、公安,自率主力進攻襄陽、樊城的魏軍。曹軍立即派于禁率7軍(3萬多人)增援,屯兵於樊城以北。 吳陸口守將呂蒙看到關羽北上進攻曹軍,就準備趁機偷襲荊州。

為麻痺關羽,讓不知名的陸遜接替自己的位置。關羽果然又抽調部分後方防禦部隊北進。 8月,大雨,漢水暴溢。

屯於城外的于禁軍全部被水淹沒和包圍,關羽軍趁勢以水軍發動攻擊,魏軍大部投降,于禁被俘,龐德被殺。接著關羽趁水包圍了樊城的曹仁軍和襄陽的呂常軍,並加緊攻打。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均投降。

曹操得報,立即自關中返回洛陽。 10月,魏陸渾縣孫狼起兵反曹,向南投靠關羽,許都震動。曹操想遷都以避關羽鋒芒,但被司馬懿和蔣濟勸止。

同時建議勸說孫權攻擊關羽的後方。 這時,關羽由於俘虜的敵軍較多,糧食短缺,就搶奪了吳軍屯在湘關的軍糧。孫權大怒,並找到了進攻關羽的藉口。

曹操命徐晃率將軍徐商、呂建立即趕往樊城增援。關羽準備在偃城阻擊魏援軍,但是被徐晃嚇退。曹軍逼近關羽軍紮營,並將吳軍要偷襲荊州的訊息用箭射入樊城和關羽軍中。

魏軍又增加殷署、朱蓋統領的12營部隊,於是徐晃開始進攻關羽軍。徐晃攻破了關羽軍設在高地上的四座軍營,並擊退了關羽親自率5000人的反擊。接著,徐晃率軍突破關羽軍的圍塹,傅方和胡修均被殺死。

關羽於是撤圍而退。

2樓:百度使用者

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戰役呢?有人認為,關羽「自作主張擅離駐地,出兵襄樊」,「在錯誤的時間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但筆者的觀點與之恰恰相反。

一、策應劉備集團對新奪取漢中地區的鞏固 漢中位於今陝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是益州的北部屏障和門戶,漢中西邊的陽平關則是益州的關隘。若益州方面擁有漢中和陽平關,既可閉關自守,確保益州的安全,又可據此向東西北三方拓展;若北方敵人攻克陽平關,佔據漢中,則可避開米倉山和大巴山的險阻,沿嘉陵江谷地深入蜀中,故漢中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劉備入蜀之初,對漢中重要地位的認識是不足的。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率領十萬人馬西征張魯;七月,張魯敗退巴中,曹軍遂佔南鄭。蜀人聞曹操已攻佔漢中和南鄭的訊息後十分震恐。蜀將黃權向劉備進言:

「(蜀)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劉備這才認識到漢中的重要性,遂以黃權為護軍,率領諸將去巴中迎接張魯,以便連手收復漢中。然而,此時的張魯已返回南鄭,投降了曹操。

這樣,局勢對劉備更為不利了。如果曹操趁勢率部繼續南下,兵鋒直指成都,那麼,對剛剛佔據成都的劉備無疑是凶多吉少。不過,曹操並未繼續南下而是留下夏侯淵和張郃率領部分曹軍鎮守漢中後,自己領軍返回北方。

對此,謀臣法正力勸劉備乘機「舉眾往討」奪回漢中。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親自率領法正等人率部進軍漢中,開始了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漢中戰役。該戰役初期,劉備領軍作戰失利,損兵折將,便急令坐鎮成都的諸葛亮發益州兵馳援。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在漢中定軍山大敗曹軍,接著屯兵陽平關。同年三月,曹操率領大軍自長安出斜谷與劉備進行漢中決戰。劉備軍則「斂眾據險,終不與交鋒」,與曹軍相持數月,拖得曹軍官兵病的病,逃的逃,死的死。

曹軍陷入欲進不能,欲還可惜的處境,最終迫使曹操在同年五月領軍撤出漢中,返回長安。劉備終於得到漢中。 由於漢中地區先後經歷了張魯的長期管轄和曹操近四年的統治,近期又遭遇數次大戰,民眾受到極大的傷害,漢中經濟也受到嚴重破壞,撤到長安的曹操對漢中仍是虎視眈眈,故而劉備在漢中的統治是不穩固的。

為了鞏固劉備在漢中的統治,防止曹操捲土重來,確保蜀地長久穩定,劉備令關羽繼續進行襄樊戰役也是必然的。 總觀關羽統兵坐鎮荊州的十年,未曾有過擅自大規模用兵的歷史。即便是建安二十年發生孫權襲奪關羽所轄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事件,關羽也沒有擅自用兵而是待「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後,才領兵三萬進駐益陽與東吳魯肅所部對峙。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戰役,無論是用兵規模、時間跨度,還是影響程度均大大超過關羽以往的軍事生涯。如說這樣的一場戰役是關羽擅自所為,顯然缺乏邏輯性。 襄樊戰役也不是一次孤立的戰役。

從發動時間看,襄樊戰役與漢中決戰可以說是同步進行的。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緊密相關的。再就是, 關羽領兵來到襄樊前線後,劉備還派特使費禕前來向關羽授予前將軍稱號和假節鉞特權。

這至少說明兩點:一是授命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二是希望和鼓勵關羽打贏這場戰役。如果說關羽發動的這次戰役是擅自的且背離了劉備集團的建國方略,打亂劉備的部署,那麼,特使費詩為什麼沒有勸止呢?

退一步說,即使費詩不能勸止,也會急報劉備統帥部,由劉備責令關羽退兵。由此可見,關羽奉命策應鞏固漢中而發動襄樊戰役是肯定無疑的。事實也證明,襄樊戰役確實起到減輕漢中前線蜀軍壓力和鞏固劉備漢中統治的效果。

因為,曹軍于禁、龐德所部和徐晃所部都是從漢中前線調往襄樊地區的。最後曹操也不得不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率部從長安返回洛陽, 漢中的威脅基本解除。

二、 為了進一步實現跨有荊益的戰略方針 赤壁之戰後,隨著劉備集團佔據荊州和益州,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跨有荊益的戰略方針已初步實現,但離《隆中對》所設想的兼有荊益的方針仍有相當的距離。因為《隆中對》中所說的荊州是指當時被劉表佔領的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和竟陵等八郡;而此時劉備集團佔領下的荊州僅限於南郡的南部和江南的零陵和武陵兩郡,地域狹小,人口較少,物產也不豐富,與益州的交通聯絡不便,且又處於曹操和孫權的半包圍之中。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變,不要說實現《隆中對》所提出的兩路北伐,復興漢室的既定方針,就是求得關羽軍團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曾經長期居住在襄樊附近隆中的諸葛亮對襄樊的軍事戰略位置以及對整個荊州的影響的認識是十分清楚的, 因而才在《隆中對》中為劉備集團提出「北據漢沔」的方針。其實諸葛亮所說的「北據漢沔」就是北據襄樊。 襄樊位於漢江中下游,由漢江分割開的襄陽和樊城兩座城鎮構成,其地理條件優越,水陸交通條件便利。

從陸路看,有驛道由襄樊北上,經新野、宛(今河南南陽)可到中原的洛陽,即《隆中對》給荊州關羽軍團指定的北伐路線;往南,也有驛道經宜城、當陽、江陵,可到漢壽(今湖南常德)。從水路看,沿漢江、沔水而上可至西城三郡和漢中,順漢江南下可達夏口(今湖北武昌),進入長江,然後溯江而上可去江陵、秭歸, 進而入蜀;如順長江而下又可到達建業(今江蘇南京),故襄樊的軍事戰略地位十分突出,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劉備在漢中剛一得手時就急令駐守秭歸的孟達所部迅速北上,一舉奪得西城、房陵和上庸三郡,接著又命令關羽率部發動襄樊戰役。

這樣,襄樊戰役就更具如下特別意義: 一是可將漢中、西城三郡和襄樊連成一線,將蜀漢的北方防線整體往北推進,形成一個能便於相互聯絡和相互支援的荊益戰略根據地。這樣一來,如漢中戰事吃緊,荊襄蜀軍可通過漢沔水路迅速增援;若襄樊有事,漢中及西城三郡和江陵、公安的蜀軍也可很快趕來支援;如江陵、公安一旦遭到攻擊,襄樊的蜀軍則可水陸同時並進南下馳援。

二是可將曹操的勢力壓退到黃河以北,為日後「逐鹿中原」奠定基礎。建安二十四年,當關羽率部向襄樊曹軍發動猛攻時, 黃河以南的曹魏管轄區便發生了「樑、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 為之支黨」的農民暴動,曹操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都投降了關羽,鄴城和許昌城內的反曹勢力也在積極活動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對此,曹操不得不考慮「徙許都以避其銳」。

如果曹操真的將都城從許昌遷至鄴城(今河北臨章縣境內),那麼黃河以南的地區必成蜀漢的勢力範圍。這就更有利於劉備成就霸業和復興漢室了。 三是有利於獲得日後「問鼎中原」的物質條件。

襄樊也是當時社會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戰亂不止,襄樊相對安定,故吸引了許多北方人士來此安家落戶,並隨之帶來了北方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秀的文化思想,使襄樊地區的經濟、文化相當繁榮,成為名士的聚居地和東漢朝廷財政收入的主要**地。關羽一旦攻佔襄樊,不僅能擴大其活動範圍,獲得較為充足的和高質量的兵源,而且物資**也將大大改善,從而為日後「問鼎中原」奠定物質基礎。

有人說,關羽發動的襄樊戰役「背離了劉備集團的建國戰略」,其實不然。因為,劉備建國戰略的首要內容就是軍事上要「跨有荊、益,保其巖阻」,建立起鞏固的荊益根據地。而能否真正控制荊州並使其發揮戰略作用,關鍵看是否同時掌握了襄樊、江夏和江陵。

這三個據點呈三角之勢,彼此關聯。當初劉表就是據此有效控制著整個荊州地區的。然而,赤壁之戰後,江夏被孫權所佔,曹操據有襄樊,劉備通過「借」的手段才獲得江陵,因此,魏蜀吳三方都不能真正控制荊州,使其發揮應有作用。

就當時形勢看,劉備集團必須奪得襄樊。只有得到襄樊才能徹底改變關羽軍團的處境,建立鞏固的荊州根據地與益州相呼應。當時也只能奪取襄樊,因佔據江夏的孫權是劉備的盟友。

可見,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一連串的行動:借南郡,奪益州,爭漢中,控制西城三郡和發動襄樊戰役,實際上就是按照《隆中對》所提出的既定建國戰略進行的。

三、 受漢中戰役勝利鼓舞和求功心切而為 漢中戰役剛一結束, 劉備便在漢中沔陽設壇自稱漢中王並給文武百官加官進爵,尤其是給在漢中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馬超、張飛、魏延和黃忠等人加封了很高的官職。這既極大地鼓舞了關羽軍團廣大官兵的鬥志,又深深刺激了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心理。因為,他一向看不起的劉表降將黃忠也在奪取益州和漢中的戰役中立功而獲得後將軍稱號並與自己排在同列。

根據先秦沿襲下來的慣例,武官如要加官進爵就必須在戰場上立軍功,而關羽鎮守荊州十年雖有很大的功勞,但沒有獲得斬殺敵方重要將領,爭城奪地和掠人口之軍功。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加封關羽前將軍稱號和授予假節鉞特權,主觀上故然要求關羽繼續努力並打好「兼有荊益」的收關之戰——襄樊戰役,但客觀上必然刺激關羽求功心切,要在戰場上與馬超、魏延、張飛和黃忠等高階將領一比高下。因此,關羽求功心切的心理也促成襄樊戰役的發動。

也正是在這一心理支配下關羽奉命發動了襄樊戰役。 另外,關羽當時擁有獲得襄樊戰役勝利的可能性。曹魏方面,因漢中戰役導致後方不穩,**謀反、農民暴動不時發生,尤其是漢中戰役失利, 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也相繼丟失,曹軍士氣非常低落,加之「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孫權攻合肥」,曹軍分兵,駐守襄樊的曹軍相對較少;蜀漢方面,因漢中大捷,劉備稱王,蜀軍士氣高漲,加之關羽率重兵進攻,不僅在人數上超過襄樊駐軍,而且擁有水軍,因此,關羽在擁有勝算的前提下發動襄樊戰役應屬正確而適宜的決擇。

以上所述已清晰表明:如果說襄樊戰役是關羽擅自作為,違背劉備集團建國戰略和戰略佈署,在錯誤的時間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和不符合邏輯的,也不符合人物身份與個性的。因此,筆者堅信: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是忠實地執行了劉備建國戰略並按劉備集團統帥部的統一部署進行的。

華雄到底是不是關羽斬殺的

華雄 190 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公元190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明 羅貫中所著歷史 三國演義 中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義弟關羽所殺,這段被稱為 溫酒斬華雄 的故事情節也流傳於後世。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

關羽的汗血寶馬到底是有多麼珍貴呢

關羽的 赤兔馬 就是 汗血寶馬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從古至今都是馬中良駒,堪稱無價之寶,無比珍貴,傳說中可以日行三萬裡,對於領兵作戰的人是最好的幫手。汗血寶馬是在征戰邊疆時帶回的一種馬匹,它們通常都是腰部纖長,步伐輕盈,在長時間騎行時顛簸的感覺很小。所以很珍貴。關羽的汗血寶馬是相當珍貴的,汗血寶馬...

關公到底是怎麼樣的人,關羽是個什麼樣的人

關羽對主上極度忠誠,為人重情義。自身武藝超群又能征慣戰,所以有點小驕傲,看不起其它人 但是絕對不是忌賢妒能之輩 蜀國的罪人,大意失荊州,使蜀損失一半人口 土地 再也沒能興盛起來,儘管諸葛亮費盡心機,也難為無米之炊 不同人寫的史書是不同的,往往帶著個人色彩。一般史書一般說他講情義,忠誠,善戰,傲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