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天取經的地形特點,玄奘西天取經的意義?

2021-03-20 02:25:29 字數 3392 閱讀 8367

1樓:波彌你仙

玄奘西遊主要路線是從長安經河西沿絲路北線、中線交叉至西域,越帕米爾高原至中亞,再沿帕米爾和喜馬拉雅山南線到印度,回國時則穿越喜馬拉雅再往西,沿塔克拉馬干南部邊緣至於闐,再走絲路南線到河西。

這條路線幾乎覆蓋了大半個亞洲,所經之地無論地形還是氣候甚至當時當地的政治格局與宗教格局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

從地形上來講,大漠、雪山、高原、盆地、森林、草甸,幾乎涵蓋了地球陸地上所有的地理狀況。其中最高處有被稱做「萬山之祖」的帕米爾高原,海拔七千多米的凌山;最低處有中國最低的地方——低於海平面150多米的吐魯番盆地。有中國最大的流動性沙丘——塔克拉瑪干,又有分隔甘肅與新疆,被稱作「魔鬼戈壁」的莫賀延磧。

有終年積雪氧氣稀薄看不到一絲生命跡象的大雪山,又有終年炎熱空氣溼悶各種生命多得受不了的熱帶雨林。地理環境之複雜,在世界其它地區幾乎找不到類似的地方。

從氣候上來說,瓜州一帶被稱作「世界風都」,那裡的民諺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之說,以現代的氣象資料來測量,那裡每年八級以上大風就在150天以上,其中的「百里風區」更是在250天以上!從河西到新疆的鐵路是中國最難保證通行的路段之一,2023年通車迄今,年年遭受風魔襲擊,運輸時常迫停,僅暴風颳翻行進中的列車,造成重大事故的情況。就達二十多次。

「百里風區」每年因大風停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

莫賀延磧大戈壁晝夜溫差可達八十度以上。這裡的降水量每年平均只有16.6毫米,可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即使有降水也降不到地面,在高空中就被蒸發了。

帕米爾高原終年酷寒,而印度又終年酷熱,最高溫度可達攝氏50度以上。直到今天,印度還每年都熱死人,也不知從小生長在北方的玄奘在印度各處遊學之時是如何保證自己不中暑的?

玄奘的旅程是不可思議的,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如此。所以後來才會產生那麼多光怪陸離的取經故事。

2樓:霍珂靈

起點:長安

關中平原——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祁連山脈——吐魯番盆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阿爾金山脈——塔里木盆地——帕米爾高原——伊塞克湖——興都庫什山脈——印度沙漠——恆河平原

終點:印度

玄奘西天取經的意義?

3樓:最愛燈火憑欄處

增加天竺和大唐的友好**往來,促進兩國發展。

玄奘西行的傳奇經歷,不僅為中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還為中印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玄奘不僅把印度文字的佛經譯成漢文,把我國哲學著作《老子》譯成梵文,溝通中印文化,而且還把已經失傳的「大乘起信論」重譯為梵文,為印度人們儲存了珍貴的文化遺產。玄奘在**的協助下,譯出了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教經籍。

玄奘由於西行途中常受風寒,以及連年譯經的勞累,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於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圓寂,享年六十三歲。

4樓:匿名使用者

宣揚佛法啊,就是宗教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增加天竺和大唐的友好**往來,促進兩國發展。

玄奘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6樓:因緣法

早在南北朝時,佛教學術界就開始了「一闡提眾生有無佛性」的論爭。到玄奘時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經》、《成實經》、《毗曇》學與真諦在南方譯傳的《攝論》、《俱舍論》,構成當時南北佛學的主流。但玄奘師通過學習,深感真諦等古德譯著不善,致使義理含混,理解不一,註疏也不同,對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分歧很大,難以融合。

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意。

鑑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這才有了唐僧取經這個千古流傳的壯舉。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中土只有小乘經典,沒有大乘

為什麼唐玄奘西天取經就一定要走絲綢之路

8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639年,玄奘得一匹良駒相伴,自長安出發,歷時17年,途徑138個國家,終取得真經,返回大唐。要說玄奘途中的經歷可真是豐富,玄奘一路西行,途中經過秦州、蘭州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了距今天吐魯番40千米的高昌國,當時的高昌國王被玄奘一人勇闖大漠的精神所感動,將其視為座上賓,殷勤招待並希望玄奘能在高昌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後玄奘繼續西行,終於到達天竺,師從戒賢大師,學習大乘佛教。而高昌國也是《西遊記》中第十七回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的發生地,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火焰山,火焰山是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內的一座山,因其所有的盆地地形,使得火焰山成為了全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溫度可以達到四十至五十攝氏度,每當盛夏,七月流火,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焰雲繚繞,紅色的山體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維語稱火焰山為「克孜勒塔格」(紅山之意),而吳承恩在《西遊記》中這樣描述火焰山:「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

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雖然這段話實在是過於誇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火焰山高溫、寸草不生的特徵,但在火焰山的山腹中因地殼運動產生了許多的溝谷,火焰山的奇特地形也給了瓜果生長充足的糖分的機會,哈密瓜、葡萄、桃等瓜果得以在這裡生長,每到收穫季節,到處都是瓜果飄香。而現在香甜的哈密瓜,大串大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已經成為了新疆的靚麗名片。

玄奘在絲綢之路西行取經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為我們所熟知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並不像《西遊記》中的故事一樣膾炙人口,但會還原給我們一個真實的唐玄奘。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中玄奘的是三位徒弟是作者吳承恩編造出來,娛樂大眾的,但在歷史上,玄奘真收過一個徒弟,此人名叫石磐陀,十分崇拜玄奘,便執意要與玄奘同行,但經過幾天的行程,石磐陀覺得前途艱險,便萌生了放棄的想法,殺師叛逃的惡念。一天石磐陀趁玄奘正在打坐,抽出鋼刀,向玄奘逼近。

此時的玄奘明白無論自己是苦苦求饒還是與之強硬對抗,都難逃一死,於是玄奘靜靜地坐著,閉目不視。見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終於還刀入鞘。直到此時,玄奘才開口說:

「石磐陀,你為何還不走?我沒有你這樣的**,你快回家和妻兒團聚吧。」在玄奘的責難下,石磐陀終於慚愧而去。

石磐陀一事就我們便可以看出玄奘並不是《西遊記》的那個軟弱的和尚,而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得道僧人,這才是最真實的玄奘。

在天竺學習了多年的佛法後,公元643年,玄奘滿載經書啟程東歸,並向沿途的民眾講解佛法,普度眾生,歷經兩年終於回國,完成了自己遊學之旅,也受到了大唐民眾的熱烈歡迎。此後玄奘一直在大雁塔潛心翻譯佛經,宣講佛法。

玄奘的西行將西域的佛法之道帶到了中原,成就了佛法的傳播,而玄奘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很好的將兩方的文化進行了融合,玄奘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的執著精神同樣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西域到大唐的必經路就是絲綢之路,而且在當時**繁榮,人民交流頻繁,關鍵當時經濟基礎決定了當時必經那路!

東晉西天取經第一人 幾經波折,比玄奘取經還要早!這位法師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這位有著傳奇故事的高僧就是法顯大師,因為他當時留下了著名的遊記 佛國記 法顯大師從65歲出發,尋得真經,用了15年,他是高僧,也是旅行家和翻譯家。唐僧早200多年,還有一個人去西天取經,他當時已經60多歲了,他就是東晉的高僧法顯大師。而且他當時還留下了著名的遊記,佛國記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比唐僧早...

西天取經的玄奘與死去絲綢之路有什麼關係呢

張騫 約公元前114年 前164 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 葡萄 苜蓿 石榴 胡麻 芝麻與鴕鳥蛋等等。曾經奉命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基礎。東漢時的班超經營西域並再次打通延伸了絲路,以及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羅馬人通過安息帝國 貴霜帝國和...

《西遊記》裡的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西遊記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像化金蟬 中,有觀音點化唐僧曰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故而玄奘向皇上請命,西行取經。為了取得真經後,回到唐朝,宣講佛法,普度眾生,讓世人停止殺戮,讓時間不再有苦難,叫人向善,所以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