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和借喻的區別,最好有例子,借代和借喻的區別 借代,借喻與比喻的區別

2021-03-19 03:08:37 字數 7433 閱讀 7671

1樓:暴走少女

一、側重點不同

1、借喻側重表達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

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現代魯迅《故鄉》)

側重說明「我和閏土之間的隔膜」與「厚障壁」之間有「深、厚,隔開兩事物,使兩事物產生界限」的相似性,是借喻。

2、借代則側重說明本體和借體之間的相關性。

如:先生,給現洋錢,袁世凱,不行嗎?(現代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

側重說明「現洋錢」與「袁世凱」的相關性(「袁世凱」是「洋錢」的標識),是借代。

二、作用不同

1、借喻的作用是使本體形象化。

2、借代的作用是給本體換個名稱。

三、修辭手法不同

1、借代是一種修辭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係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來稱呼它。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借代詞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更形象具體。

2、借喻是比喻的一種。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借喻由於只有喻體出現,所以能產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

2樓:選名太費勁

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

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

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

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係,一般地說,這種關係還是相當密切的;

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想把它們聯絡起來。

3樓:憂鬱de葉子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物件(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徵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物件。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借代又叫「換名」,它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而是借與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

借代手法造句:一個戴著著紅帽子的人突凸地佇立在人群中……良久,紅帽子不急不慢地走近我。這段話的第二句中就用了借代手法,用紅帽子代替這個素不相識的但是又很有特點的人。

借喻手法造句——「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魯迅《故鄉》)以「厚障壁」來比喻「我」和閏土之間形成的感情距離。

區分方法: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否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借喻一般用比較抽象的東西(剛才例子中的「厚障壁」),而借代則常用具體的事物去代替本體(剛才例子中的「紅帽子」)

4樓:如水似狼

區別借喻和借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物件(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徵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物件。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 (借代)

5樓:abc高分高能

借喻和借代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借代和借喻的區別 借代,借喻與比喻的區別

6樓:假蘇更生

借代和借喻,在'代替本體事物'這一點上是相通的。但它們的區別是明顯的:二者構成的基礎不同。

借喻是比喻的一種,它成立的基礎必須是本體與喻體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點的東西,它利用的是本體事物與喻體事物的'相似性'。借代的基礎是相關性,它不直接說出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這個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東西來代替。

區別借代與借喻的最簡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還原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喻是一種省略了本體和比喻詞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據具體語境把本體找出來,再加一個「像」字將借喻還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和「鴻鵠」都是借喻,我們把它們還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萬里的鴻鵠。

借代是用甲事物來代替乙事物,甲乙兩事物之間的聯絡是有某些相關之處。記住是相關性,部分可以代替整體,特徵可以代替事物。比如:

那邊來了個紅領巾。「紅領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隊員的標誌來代替少先隊員。不能說少年隊員象紅領巾。

再比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槍桿子」是借代,用「槍桿子」來代替「武裝鬥爭」。

因為「武裝鬥爭」必須得用槍桿子,二者之間有聯絡。不能說武裝鬥爭像槍桿子。在魯迅《故鄉》中楊二嫂的描寫,有兩種情況,一是作者直接說楊二嫂像畫圖儀器裡的圓規,這是比喻。

但你舉的這個例子,使用楊二嫂的特徵來代替楊二嫂了,這時候就是借喻了。

明喻暗喻借喻借代這四種有什麼區別?各舉個例子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種形式是

明喻、暗喻和借喻。反過來說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別舉例說明這三種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比喻詞常用「像」「好像」「彷彿」「猶如」等。

例如:長城像一條長龍。

這個句子中,「長城」是本體,「像」是比喻詞,「一條長龍」是喻體

2、 暗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常用「是」「變成」「成了」「構成」等。

例如:山間的雲霧構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畫。

這個句子中「山間的雲霧」是本體,「構成」是比喻詞,「一幅精妙的山水畫」是喻體。

3、 借喻是借用喻體代替本體,即只出現喻體,本體和比喻詞均不出現。

例如: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以上這個句子中,本體、比喻詞均沒有出現,喻體是「銀條兒」

而借代則是區別於比喻的另一種修辭手法。即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比擬和擬人, 借喻和借代有什麼不同?請幫忙分析下,最好舉下例子,謝謝

8樓:流杯客

比擬:把人比做物,或把物比做人.涉及面寬.

如:春姑娘回來了.[擬人]

哈吧狗跑到日軍少佐面前,點頭哈腰地說:......[擬物]

擬人:把物比做人.涉及面比"比擬"窄.

如:春姑娘回來了.

怎麼區別:擬人時就是:"擬人";"擬物時就是:"比擬".

借喻:比喻的一種[比喻分為:明喻,借喻,暗喻.]它沒有本體,沒有比喻詞.在文中直接把喻體當做本體用.如:

1,明喻:太陽象一個大火球.[太陽:本體;象:比喻詞;大火球:喻體.]

2,暗喻: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太陽:本體;是:比喻詞;大火球:喻體.]

3,借喻:大火球把大地烤得滾燙.[沒有本體,沒有比喻詞.]

本體和喻體之間只有相似點,而沒有其它任何關係.它們之間只是臨時建立的借用關係.

借代:是用一個事物或物體的一部分來代替整個物體,或者用整個物體來代替部分物體.

如:紅鼻子過來了.[一個人長了紅鼻子,結果,別人就拿紅鼻子來稱呼他.]

二刀肉來了!瘸子來了!順風耳來了![這些都是外號,或者生理上的缺陷,結果被用來代替他本人.]

借代:本體和借體之間有著依存關係.不是相似,相象的關係.而是本體身上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借喻和借代有什麼區別?

9樓:芒果給你吃哇

區別:借喻是比喻的一種,直接借比喻的事物來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都不出現;

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係的另一種事物名稱代替它。

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區別它們,主要把握是相似性,還是相關性:原事物與代替它的事物之間,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關性,就是借代。

區別借代與借喻的最簡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還原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喻是一種省略了本體和比喻詞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據具體語境把本體找出來,再加一個「像」字將借喻還原成明喻的形式。

寫作的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型別: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大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1)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晒化。

(2)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例句: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覆: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覆詠歎,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覆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迴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7.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比喻和借代什麼區別比喻和借代的區別

借代和比喻的區別 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 本體 替代的叫 借體 本體 不出現,用 借體 來代替。借代可分為三類 旁代 對代 其它。借代與借喻的區別是 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係,一般地說,這種關係還是相...

用借代和借喻修辭手法造句,用「借喻」的修辭手法造句。

答 一 借喻句 1.不能讓這些充滿暴力的漫畫毒害我們的幼苗。幼苗 兒童 2.他搖曳著一頭的蓬草,衝出門外去上學去。蓬草 凌亂的頭髮 3.別小看這種樹的 鬍子 它使榕樹成為地球上 4.星空中銀盤高掛 銀盤 月亮 5.飛躍的羚羊,勇奪奧運銅牌。飛躍的羚羊 田徑好手 6.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 我就知道,我們...

象徵和借代的區別

象徵和借代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寫作手法或者說表現手法,後者是修辭手法或者說修辭格。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絡,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 象徵體 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 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