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土地沙漠化的影響地區有哪些舉例說明

2021-03-17 18:57:11 字數 4446 閱讀 4411

1樓:匿名使用者

土地沙漠化主要發生在風力侵蝕地區,並集中分佈於西北地區及華北北部.

風力侵蝕最嚴重的地區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的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等省區的沙漠、戈壁等區域

分佈區域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斷續分佈延伸長達5 500km,涉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等省(區)共212個旗、縣.另外,中國南方的部分溼潤地區也出現了土地荒漠化的問題.

我國許多地區沙漠化現象嚴重有什麼好建議

2樓:匿名使用者

防止沙漠化的對策和建議:1.嚴肅法紀,懲治行政腐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規.

與防治沙漠化有關的有《環境保**》、《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目前又在制定《防沙治沙》,還制定了與這些法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規.   這些法律法規之所以稱其為法律法規,是因為它們本身具有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強制性.在一個法制的社會,沒有凌駕於法之上的權力.

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本身就是非法,為法所不容.因此,任何違背 沙漠化法律法規的行為(包括**行為)都要依法進行懲處,並給予改正.否則,法不成法,只能助長行政腐敗,擾亂社會秩序.

  然而,在我們的各級**部門中,總有人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為個人的特權,好像法律法規是給老百姓制定的,是專門用來管教老百姓的,而約束不了自己.凡符合自己和本部門利益的就依法行政;反之,則千方百計繞過「政策障礙」,甚至尋找種種藉口,把法律法規撇到一邊.應該說,正是這種執法部門的行政腐敗,加劇了我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

  建議全國人大以「西部開發,生態先行」為題,就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地進行一次執法大檢查,及時糾正各級**執法中出現的問題,避免歷史上大開發帶來生態大破壞的悲劇重演.   2.環境問題的決策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識   我國保護天然林、在長江、黃河中上游首先禁伐天然林的決策是在2023年水災後作出的;而禁止採挖和銷售髮菜,制止濫挖甘草和麻黃草的決策也是在2023年春季沙塵暴和揚沙天氣災害連續襲擊北京地區後作出的.

均系亡羊補牢,付出了慘痛代價後而痛下決心.事實上,無論是洪澇還是乾旱,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有學者和**發出了「長江有變成黃河的危險」、「風沙緊逼北京城」這樣的警告.我國高層決策者也並非置若罔聞,只是由於涉及廣泛的社會利益群體,而**的財政支援能力有限,難以當機立斷.

然而,凡屬生態環境問題都有一種「疊加效益」,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根本上解決,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遏制住環境加速惡化的步伐,而且將來一旦治理起來,費用也更加高昂,代價也會更加慘重,遠遠超過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所換取的眼前的和暫時的利益.   建議***設立包括沙漠化在內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專家諮詢小組和預警預報系統,為**部門的高層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

加大防沙治沙的國家資金投入   中國治沙工程,國家長期投入不足.「八五」期間,國家投入治沙資金僅1億多元,地方配套資金又很難落實,因為沙區多是「老、少、邊、窮」地區,地方財力有限.相當一部分群眾尚未解決溫飽,很難拿出錢來防沙治沙.

2023年國家投入治沙資金為3000多萬元,主要用於治沙工程建設,按治理面積平均每畝投入2.26元,只夠買兩三棵小樹苗,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有專家認為治沙經費每年需20億元).目前,在西北地區,造林一畝成本約100元,每畝治沙工程造林,則需500至600元.

過去的辦法是發動農民投工投勞,以彌補造林經費的不足.在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低投資水平加行政命令,硬性攤派,無償使用勞動力的辦法越來越行不通了,更何況***三令五申不允許加大農民的負擔,如果再不加大對治沙的投入,今後工作勢必出現滑坡.事實上,由於缺乏經費,防沙治沙中的許多關鍵性問題,如節 沙漠化水技術推廣、優良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太陽能、風能開發利用……得不到解決;許多治沙林場、苗圃、治沙站、保護站等基層防沙治沙單位、職工工資無保障,生產生活舉步維艱、正常防治沙漠化的工作難以開展,同時也造成了工程建設速度慢、質量低、佈局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管護力量薄弱,造林種草成果難以鞏固等等問題.

這些現狀,與實現國家扶貧攻堅和經濟建設重心向中西部轉移的戰略極不相稱.   建議國家加大對防治沙漠化的資金投入,除多渠道籌集資金,與農業綜合開發、農田基本建設、工程相結合;還應制定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實行誰治理,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推廣荒沙拍賣,租貸、轉讓、股份合作等治理方式,形成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全社會共同參與治沙的新局面.   4.

建立國家防治荒漠化領導小組   防沙治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和管理問題.它涉及了社會、經濟、生態各個方面和林業、農業、水利、環保等各個**部門.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以往,沙漠化防治之所以不盡人意,主要原因之一是社會的各個部門各行其是,難以形成合力,甚至一個部門治沙,其它部門卻在造沙.凡屬環境問題,都是跨行政區橫向發展的,而解決環境問題的**部門卻又是縱向設計的.如果恪守於這種部門分割和地域分割的縱向的行政管理模式,那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任何橫向的環境問題的.

因此,我們也必須橫向來設計我們的環境行政管理體系,避免部門之間工作中的扯皮,內耗,分散和重複,提高生態建設工程的整體效率.為此,建議將國家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升格為國家防治荒漠化領導小組,由***直接領導,以提高其權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據部門的職能分工,辦公室仍設在國家林業局.

同時,要加強「高階專家顧問組」的作用,保證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加科學技術和規劃設計的透明度.   5.把環境成本納入經濟核算體系,將生態建設作為政績考核指標   任何經濟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都要產生或大或小的負面影響,一利帶來一弊.

然而,究竟是利大抑或弊大,如何趨利避害,則要通過對環境成本的評估,決定取捨.例如,近十年來,因挖髮菜還使內蒙古2.2億畝草場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6000萬畝淪為荒漠,其餘的也處於沙化的過程之中.

為此每年對牧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生態破壞的損失不可估量,還引發了農牧民衝突,造成了影響民族團結的社會問題.因此,這種資源掠奪式的經濟活動,理當在禁止之列.   可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對基層幹部的政績考核內容中,只有發展經濟的指標而無生態建設的指標,特別在脫貧目標上,一味強調增加牲畜的存欄數和糧食產量,從而助長了牧民過牧草場,農民毀林毀草開荒種地,而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則不在考核之列.

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一些****和**部門不惜付出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任期內的「政績」.這是導致急功近利,**行為短期化與決策短期化的根源.   由此可見,環境的問題根植於我們社會和經濟的結構、體系之中.

不改變與生態建設的目標不相適應的社會經濟結構、體系,改善環境的努力就不會有大的作為.目前,我們急待解決的就是把環境成本納入經濟核算體系,並將生態建設的具體內容列入各級**的政績考核指標中去.   6.

嚴格控制環境的人口容量,退耕與「退人」結合起來   環境對人口的容量是制定社會發展計劃的基礎.我國西部生態極其脆弱,破壞易而恢復難,「地廣人稀」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由於環境容量十分有限,許多地區的人口已經超飽和.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北方荒漠化地區人口總數已達4億人,比建國初增加了160‰.新疆160萬平方公里土地,可供人類生存繁衍的綠洲僅有4.5%,目前農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0-400人,同東部沿海省份的人口密度已不相上下.

20世紀初,塔克拉瑪干沙漠周緣地區僅有15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含沙漠、戈壁)2人;到80年代,人口增至513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超過聯合國制定的沙漠地區人口密度臨界指標為7人的標準.青 沙漠化藏高原河谷合理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過20人,而今在該地區卻達90人,大大超出土地承載力.過墾過牧,造成風沙肆虐.

西南地區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植被破壞後石漠化嚴重.石漠化使土地永久喪失生產力,因此比沙漠化問題更嚴重,也更難以治理.   退耕還林還草工作要與「退人」結合起來,在生存條件惡劣的地區,逐步將超過環境容量的人口遷移出來,轉移到小城鎮,以便從根本上解決退耕後反覆的問題和「靠山吃山」,繼續破壞植被的問題,給大自然以喘息之機,恢復元氣;同時,發展具有一定規模效應的小城鎮,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業富餘人口,也可以帶動多種產業的發展,增**眾收入,緩和西部人口壓力與土地承載力之間的矛盾.

  7.保護、恢復與重建荒漠生態系統   沙漠化形成與擴張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態系統(包括沙漠、戈壁系統、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草原系統、森林系統和溼地系統)的人為破壞所致,是對該系統中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土地資源強度開發利用而導致系統內部固有的穩定與平衡失調的結果.以往,我們一手植樹種草,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隻手卻破壞荒漠生態系統,製造新的沙漠化土地.

事實上,正是由於荒漠生態系統的破壞,儘管我們營造了「三北」防護林,實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卻仍然未能在整體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張的步伐.可以說,近半個世紀來,沙暴頻頻的真正原因,並非人工植被營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壞過甚.小環境的區域性改善,抵消不了大環境的整體逆變.

  有鑑於此,我們有必要調整防沙治沙戰略,從片面重視發展人工植被轉到積極發展人工――天然喬灌草複合植被;從單純保護綠洲到積極保護包括綠洲在內的整個荒漠生態系統.只有重建荒漠生態系統,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充套件的勢頭,扭轉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動局面,也才能切實有效地改善我國西北地區的大生態、大環境. 防治:

1合理利用水資源   2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3調節農林木牧漁的關係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當地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   6推廣作物的輪休制度   7推進土壤保護制度   8.多種植樹木

中國土地沙漠化的有多少,中國土地沙漠化的比例佔世界的多少

我國沙漠化的有15989674平方米左右 中國土地沙漠化的比例佔世界的多少 國家林業局2005年1月18日宣佈,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 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我國沙漠的總面積的12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 7。1平方公里 100 公頃 中國 我們的家,一個養...

為何在土地沙漠化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地球卻快沒沙子了

我們地球上的可用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沙漠裡的沙子和海水一樣,不能直接供人類使用的。雖然沙漠沙子多,但是沙漠裡的沙子太光滑了啊,不能直接用來作為建造材料的。說一個極端的行為,古有傳聞精衛銜石填海,而現在則有新加坡用沙來填海,用以此來達到擴增陸地面積的目的。人們對沙子的需求依賴會因社會發展不斷...

在沙漠化的地方植樹造林好嘛在沙漠地帶植樹造林的害處

不好因為已經荒漠化了,如果在植樹造林會始原本已近荒漠化地區的深層地下水流失更快,而且,在荒漠化的地區植樹造林會加重人力資源的壓力,水源的缺乏始人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來管理和培育樹木。我認為在荒漠化和沒有荒漠化的交界處設立防風帶,是控制和 解決荒漠化擴散的 最佳方法,現在的科技水平還未達到是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