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海生爬行動物呢,海洋中的爬行動物有哪些?

2021-03-16 23:24:58 字數 3632 閱讀 8466

1樓:北京創典文化

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中生代的霸主恐龍剛剛在陸地上誕生之前,那時候稱霸地球海洋的已經是形形色色的海生爬行動物了。史前海洋中的爬行動物與現在的不同,不僅種類更為豐富,而且體形巨大,形狀怪異。18世紀西方的博物學家首次發現這些「巨獸化石」時,將其稱為「海怪」,並做出各種各樣古怪的復原。

此後,海生爬行動物的化石始終是古生物學中的熱點,並強烈地激發了公眾的好奇心。

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動物。它們能在鹹水環境中生長、覓食,不經常進入淡水環境,但它們不一定在海洋中繁殖後代。現代海洋中僅有海龜、海蛇及其他少量爬行動物,而在中生代的海洋中則有魚龍、鰭龍、海龍、滄龍等大名鼎鼎的動物,其中最富盛名的是魚龍和蛇頸龍。

魚龍是一類高度適應水生生活的已經滅絕的爬行動物。現存關於魚龍最早的**繪製於2023年,不過當時被當作了魚。2023年在德國也發現了魚龍化石,但直至2023年,這批化石才被法國著名的比較解剖學家居維葉首先正確地鑑定為海生爬行動物。

2023年發現了第一條完整的魚龍化石,當時認為這是在「大洪水」中死去的海豚或鱷魚。「魚龍」這個詞到2023年才由大英博物館的柯尼希創造出來,以後被廣泛接受並沿用至今。

魚龍有著流線型的體形和槳狀的四肢,與海豚外形有些相似。居維葉曾說,魚龍具有海豚的吻部、鱷魚的牙齒、蜥蜴的頭和胸骨、鯨的四肢和魚的脊椎。魚龍嘴巴長而尖,上下頜長著錐狀的牙齒,整個的頭骨看上去像一個三角形。

頭兩側有一對大而圓的眼睛,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釐米,而現生脊椎動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藍鯨的眼睛,直徑也才15釐米。因此魚龍可以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深海里追捕烏賊、魚類等獵物。科學家估計,魚龍可以下潛到海洋中500米的地方。

魚龍椎體如碟狀,兩邊微凹,一條脊椎骨好像一串子被串在一條繩索上,尾椎狹長而扁平。

絕大多數爬行動物是卵生,把蛋下在沙子或窩裡。魚龍已經非常特化,沒法上陸地下蛋了,那麼它是如何繁殖的呢?直接把蛋產在水裡嗎?

開始人們不知道答案,後來在德國南部的霍斯馬登附近發現了肚子裡有胚胎的魚龍化石,人們才瞭解到魚龍原來能夠直接產下幼仔。在德國的這個侏羅紀的魚龍「公墓」裡,化石產出在黑色瀝青質頁岩中,連**的印痕也儲存了下來,因此人們能夠準確恢復魚龍的外貌。這裡所有成年雌魚龍體腔內的完整骨骼,除胃腔中的以外,都被認為是小魚龍。

人們已經發現有胚胎的魚龍化石近百條,這些化石多數腹部保留有1~4條胚胎化石,最多的達到12條。所有小魚龍的化石都是在大魚龍的下腹部位置發現的,這些小魚龍的化石都十分完整,不像被消化後的食物那樣骨骼七零八落。科學家們目前一致認定,魚龍是產仔的動物,他們甚至找到了處於生產過程中的魚龍化石。

在這些標本上,小魚龍的一半位於母親的體內,另一半已經從產道滑出了體外。魚龍分娩時,尾巴首先從母體中伸出,這和現在的鯨是一樣的。作為用肺呼吸的海洋生物,頭部先出生就意味著死亡。

長期以來,這些標本一直被視為魚龍同類相食的證據,但用這種「胎生」理論似乎比其他解釋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不過學者們至今還無法相信,海生爬行動物怎麼在那麼早就演化出了這種進步的繁殖方式。

在我國安徽早三疊紀發現的魚龍,是已知時代最早的魚龍之一。我國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海拔4800米的地方,發現了三疊紀(2億多年前)的魚龍化石,是迄今為止海拔最高的脊椎動物化石。這足以證明當時那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卻抬升成了現在的世界屋脊。

蛇頸龍和上龍是人們很早就認識的另外一大類海生爬行動物。早在2023年,就有了第一張關於蛇頸龍骨骼化石的插圖。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發掘出來,2023年,英國牛津博物館甚至出版了一本關於蛇頸龍的鑑定手冊。

蛇頸龍和上龍是相當成功的爬行動物,曾經廣泛分佈在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海洋中。蛇頸龍身體寬扁,配上長長的脖子,小小的腦袋,就像一隻海龜的頭裝在長蛇身上似的。蛇頸龍脖子可達身體的一半長,體長可達10多米。

所謂「尼斯湖怪物」就是按照它的模樣編造出來,並引起過不小的轟動。但是事實證明,蛇頸龍確實在白堊紀末就已經滅絕了。它們主要以魚和菊石(一類中生代的軟體動物)等為食。

上龍是蛇頸龍的近親,但它們的頭很大,脖子比蛇頸龍短,牙齒很鋒利。其中最大的種類體長可達25米,頭部就有5米長,是侏羅紀時惟一一種體形與現代藍鯨相仿的海生爬行動物,估計體重可能有100多噸。這種上龍可以進攻當時海里的任何動物。

蛇頸龍和上龍有鰭狀肢,科學家認為其游泳方式與海豹類似,鰭狀肢向後划行,它們前進的軌跡很可能是一起一伏的波動。

魚龍復原圖

由於從來沒有發現過帶胚胎的蛇頸龍或上龍化石,我們無從知道它們如何繁殖後代。這些動物的骨骼表明,它們還具有在陸地上爬行的能力,儘管這種能力十分有限;但是上龍體形巨大,對於它們來說,爬上海灘絕非易事,所以「胎生」是它們可能的一種繁殖方式。迄今為止,從未發現過上龍的蛋化石。

蛇頸龍和上龍都屬於鰭龍類,這類生物還包括三疊紀的腫肋龍類(如我國的貴州龍)、幻龍類(如歐龍)及奇特的楣齒龍類(如礫甲龜龍)。近幾年,在我國貴州省發現了大量儲存精美的魚龍、鰭龍和海龍化石,它們都足以和歐洲著名產地的化石相媲美。鰭龍類的生活時間幾乎貫穿整個中生代,在早三疊紀就已經產生,到白堊紀最末才滅絕。

但是魚龍卻在晚白堊世剛開始時就消失了。這兩個類群的祖先是誰?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魚龍在白堊紀中期的滅絕?

現在這些問題都還沒有答案,等待著人們進一步去探索。

海洋中的爬行動物有哪些?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爬行動物是第一批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真正征服陸地的脊椎動物,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陸地生活環境。爬行動物也是統治陸地時間最長的動物,其主宰地球的中生代也是整個地球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時代,那個時代,爬行動物不僅是陸地上的絕對統治者,還統治著海洋和天空,地球上沒有任何一類其他生物有過如此輝煌的歷史。

其中,蛇頸龍和魚龍是所有海生爬行動物中最凶猛的,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它們始終都控制著海洋。蛇頸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在其生存的遠古時代,它那龐大的體型在海洋世界中稱霸一時。蛇頸龍頭小頸長,脖頸是身體和尾部長度的兩倍,體軀寬扁,體長可達18米,四肢呈槳狀,牙齒鋒利,屬於肉食性海洋大型爬行動物。

儘管從科學理論上說蛇頸龍早已滅絕,但有人曾懷疑尼斯湖水怪可能就是蛇頸龍的後裔。除此以外,在白堊紀晚期的海洋中,生活著一類最為凶猛的爬行動物——滄龍。它們的頭骨很長,在構造上與現代的巨蜥很相似,所以滄龍與巨蜥有較近的親緣關係,它們是由遠古的蜥蜴類進化來的。

它具有現代的巨蜥和蛇一樣的下頜骨,這個下頜骨不僅能下降得很低,而且還能向兩側開啟,使裝滿的食物不會漏出去。

魚龍是中生代海洋中生存過的已滅絕的魚形爬行動物。2023年,柯尼希認為它們是介於魚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動物,因此創立了魚龍這個詞。居維葉曾對魚龍有過較形象的描述:

「魚龍具有海豚的吻,鱷魚的牙齒,蜥蜴的頭和胸骨,鯨一樣的四肢,魚形的脊椎。」同時指出它們也是一類古老的爬行動物。

到了中生代晚期,兩棲類動物一部分徹底告別了大海,到陸地上定居,從而進化成爬行類的蛇。還有一部分依戀故鄉大海成了今天的海蛇。海蛇身體呈圓桶狀,尾巴扁平,善於游泳,喜歡棲息於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區,以澳大利亞北部與南洋群島之間最多。

有些種類的海蛇也有在海面上大規模叢集的習性。廣東沿海地區漁民常見到成千上萬條海蛇追捕魚群的場面。2023年5月4日,馬六甲海峽出現過壯觀的海蛇長陣,寬約3米,長達110米。

在全世界2700多種蛇中,海蛇只有49種。

除了海蛇,最著名的就要數「活化石」海龜了。海龜的祖先遠在2億多年以前就出現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龜和不可一世的恐龍一同經歷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

後來地球幾經滄桑鉅變,恐龍相繼滅絕,海龜也開始衰落。但是,海龜憑藉那堅硬的背甲所構成的龜殼的保護戰勝了大自然給它們帶來的無數次厄運,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海龜步履艱難地走過了2億多年的漫長曆史征程,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來,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古老、頑強而珍貴的動物。

烏龜是爬行動物嗎龜為什麼是爬行動物

在1億年前,bai 爬行動物是地球du上最成功的動zhi物。它們主宰地dao球,繁盛一內時,人們稱之為容 恐龍時代 恐龍從地球上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是個未解之謎。現生的爬行動物如鱷魚 蜥蜴 蛇 烏龜等只是 恐龍時代 一小部分殘餘。它們中的很多種類依然保持著祖先的凶猛頑強,在自然界很少遇到對手,即使人類...

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是什麼

海龜是現今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由於海龜在恐龍時代就存在在世界上了,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海龜是一種長生不老的動物。現存海洋爬行動來物只有海龜 和海蛇源兩類,你說那個體bai形大?海龜du是稜皮龜zhi科 dermochelyidae 和海龜科 cheloniidae 的海棲龜的統稱。dao ...

你知道什麼群居的爬行動物還有昆蟲嗎

尼羅鱷有群居行為。某些種類的蛇在繁殖期有群居行為,其他的不知道。昆蟲中群居的有蟻類和蜂類。養什麼昆蟲做寵物好 養甲蟲比較好養一些,另外你如果想讓他們殘殺的話,可以放在一起養。不過要先徵得父母同意哦!只能幫到這了 螳螂和甲蟲是可以放在一個籠子裡面的,但有時候它們會打架的。養蚊子,在屋裡養一下蚊子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