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最後一課」閱讀理解及答案

2021-03-12 15:37:12 字數 2795 閱讀 4076

1樓:匿名使用者

動作 語言 神態 心理 表現人物沉重、悲哀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動。

不會損於師生的形象,他們為國土的淪喪而感到恥辱,極度的悲痛正是他們愛國主義的表現。

這將是鄭振鐸先生在暨南大學乃至在他教學生涯中的最後一課,這節課將深深地教育、影響著要求進步的青年學生。

2樓:匿名使用者

(1)動作 語言 神態 心理 表現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2)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動。

(3)不會損於師生的形象,他們為國土的淪喪而感到恥辱,極度的悲痛正是他們愛國主義的表現。

(4)這將是鄭振鐸先生在暨南大學乃至在他教學生涯中的最後一課,這節課將深深地教育、影響著要求進步的青年學生。

3樓:小雪

1.對12月8日發生的這件事的態度就像試金石一樣準確地驗明每個人對祖國、敵人的立場和態度

2.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為下文學生上完最後一課,關閉校門做鋪墊3.(1)以平靜的景物描寫烘托出當時我們內心洶湧澎湃(2)表述出了時間的推移

4.因為日本軍的入侵,我們已無法在這塊土地上繼續學習下去5.比喻 所有的師生團結如一,意志堅定,絕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教書學習,苟且偷生

6.「我」對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詞語也表現出了「我」的堅定和決然——絕不在日本人的鐵蹄下教書育人!

鄭振鐸的《最後一課》閱讀答案

4樓:小雪

1.對12月8日發生的這件事的態度就像試金石一樣準確地驗明每個人對祖國、敵人的立場和態度

2.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為下文學生上完最後一課,關閉校門做鋪墊3.(1)以平靜的景物描寫烘托出當時我們內心洶湧澎湃(2)表述出了時間的推移

4.因為日本軍的入侵,我們已無法在這塊土地上繼續學習下去5.比喻 所有的師生團結如一,意志堅定,絕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教書學習,苟且偷生

6.「我」對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詞語也表現出了「我」的堅定和決然——絕不在日本人的鐵蹄下教書育人!

鄭振鐸 最後一課 閱讀答案 25

5樓:後樂鬆

1、不是,更透露出一種愛國之情,希望在日本兵到來之前讓學生用只是武裝自己,和他們鬥爭到底。

2、這是對日本人的一種無言的**,透露出和他們誓不兩立的觀點,也表示日本人是齷齪的,卑鄙的,不配與聖潔的學校對視。

3、:"我"宣佈下課的時候所有的學生一致的起立......,這部分最讓人感動,這是愛國的行動,是愛學習的舉動,標示出學生熱愛學校,痛恨日本人的愛國情懷,景觀學生捨不得學校,但在國家和學校的選擇當中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國家,這是這一代的希望,有這樣的學生,戰勝日本人是理所當然的。

6樓:啡啡

1.答:不是。他還要讓學生們記住自己永遠是中國人,不要忘了祖國。

2.答:表示我們對日本侵略者的無聲**和極大憤慨。

3.「講下去,講下去,講下去。」這三句表現出老師以及學生在日軍到來之前,教與學的急切心情。

「我的表在衣袋裡低低的嗒嗒的走著,那聲音彷彿聽得見。」以衣袋裡的懷錶的聲音來反襯當時的課堂的寂靜無聲與嚴肅悲壯的氣氛。

(兩句任選一句)

7樓:超人

2023年的鴉片戰爭,是一百五十年前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但它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它使中國蒙受了一個半世紀的恥辱,當時中國的**和孩子有著那種亡國的切膚之痛……

2023年7月世界的另一端爆發了戰爭——普法戰爭,法國首先發動.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

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執行**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最後一課》就寫於202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8樓:匿名使用者

新的教材吧 想當年最後一課是法國人上的

鄭振鐸《最後一課》的一些問題

9樓:年輕魏

你的第三個問題:上午十時三十分,為什麼時間要具體到分鐘?

從整篇文章的大意來分析,它所敘述的是日本侵華時發生在學校裡的事。它所要表現的是當時人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大家飽受日本鬼子侵略摧殘時國人的心連在一起的愛國主義熱情。因為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

(校長和許多重要的負責者們都己經到丁。立刻舉行了一次會議。簡短而悲壯的,立刻議決了:

"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大學關閉結束。")

大家都在等待著這一讓人心痛時間的到來,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這一時刻將永遠被他們記在心中!故文章具體提到「上午十時三十分」,具體到分鐘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個問題:如何理解「十二月八號是一塊試金石」?

試金石是指一種可用來鑑別**的石塊。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文章中專門用一段來提:「學生們不到的人很少。 」

很明顯,平時肯定有很多學生不到課堂上課,這些學生的情況讓人擔憂!作者意思是用日本侵略學校這一件事來檢驗學生的愛國之心。平時學生有很多缺點,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作為學生連去上課這一最基本的事都不能做到,小事反映大素質,這些年輕人將來能否為國家出力。

以點放大,整個國家的年輕人能否把心聚集起來,齊心協力捍衛祖國?通過學校被侵佔這一事件,檢驗出了學生的愛國之心,讓人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這一天的確可以講是一塊試金石。

10樓:匿名使用者

第7課 《最後一課》教案

教學目標

最後一課鄭振鐸閱讀答案最後一課鄭振鐸閱讀答案

1.通讀全文,思考 從來沒有那麼無紛紜的一致的堅決過,從校長到工役 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情況危急,大家都已經明白,在這裡的日子不多了。日本鬼子就要侵略過來了!2 別的十幾個課堂裡也都是這樣的情形 聯絡上下文,說說這樣的情形是什麼?因為日本要實現文化統治,它們如果不選擇結束學校,則要教授於日本文化和日本...

最後一課的故事閱讀答案,《最後一課》閱讀答案。

最後一課bai 的閱讀試題 du1.根據 文意,在zhi最後一段的兩處dao橫線上填上恰當內的詞語。容 2.對哲學家 如何除掉這些雜草 的提問,為什麼 們的回答都不正確?3.根據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 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 的問題?4.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 變...

都徳的《最後一課》與鄭振鐸的《最後一課》的相同處與不同處

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 鄭振鐸 最後一課 的一些問題 你的第三個問題 上午十時三十分,為什麼時間要具體到分鐘?從整篇文章的大意來分析,它所敘述的是日本侵華時發生在學校裡的事。它所要表現的是當時人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大家飽受日本鬼子侵略摧殘時國人的心連在一起的愛國主義熱情。因為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