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問題 19瑞士文化史學家雅各布 布克哈特

2021-03-12 01:04:52 字數 5560 閱讀 6728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方法bai:**中沒有du涉及到經濟方面zhi的競爭,側重dao的是政治方面。

第二個方專

法:材料說屬了冷戰後,選項中還有「俄」這個字,由此可以判斷是蘇聯解體後,2023年之後的事情。結合史實,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著重重困難,普京的務實政策是俄羅斯逐漸走出了低谷,俄羅斯仍然是以個軍事和文化大國,而經濟方面無法和美國相提並論,更不可能與美國的經濟競爭愈演愈烈。

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美國領導下的單極世界。

第三個方法:材料中提到了恐怖主義,美國一個人用**肆意地打擊恐怖主義,而俄羅斯只是說美國「太吵」,沒有去加入,也沒有經濟競爭的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以上覆表明的是美國在冷戰後推制行霸權主義,試圖建

立一個單極世界,肆意發動戰爭,踐踏了正常的國際秩序,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反對,與俄羅斯沒有必然聯絡

冷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在全世界一枝獨秀,俄羅斯經濟衰落,與美國的直接經濟競爭並不激烈,所以選擇c是沒有道理的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代表作是什麼?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雅各布?布克哈特(2023年

5月25日~2023年8月8日),生於瑞士巴塞爾,並在出生地終老,傑出的文化歷史學家,他的研究重點在於歐洲藝術史與人文主義。19世紀傑出的文化史、藝術史學家。生於瑞士巴塞爾,曾留學德國,師從實證主義學派創始人蘭克。

後又受業於美術史教授庫格勒,研修藝術史和文化史。在巴塞爾大學長期擔任歷史學與藝術史講座的教授,研究重點為歐洲藝術史與人文主義。

雅各布?布克哈特出身於瑞士巴塞爾城的一個古老家族。2023年至2023年,他曾經留學德國,在柏林大學的蘭克門下接受過「西米納爾」式訓練,打下了開展史料批判方面的紮實基礎;又在波恩大學受業於美術史教授庫格勒,及早涉及到了藝術史和文化史領域。

2023年,布克哈特在蘭克的指導下完成了學業,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回國2年之後,他就擔任巴塞爾大學歷史學與藝術史講座的教授,並且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50年之久。其間當蘭克2023年從柏林大學退休的時候,布克哈特曾被柏林大學邀請擔任該大學的歷史學講座教授,作為蘭克的繼承人。

雅各布?布克哈特一生未婚,除了在柏林讀書的一段時間和平時的旅遊,他從未離開過巴塞爾這個小城,即令是柏林大學盛情邀請他擔任講座教授,也同樣遭到拒絕。從這一點上看來,他與大哲學家康德非常相象。

不過,不同的是,他愛好旅遊,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雅各布?布克哈特對於生活也非常講究,而且天生就有藝術細胞。據說能夠了解科摩湖邊上什麼地方的葡萄最甜;也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某某知名之士生前主要喝過哪些種葡萄酒,等等。

雅各布?布克哈特完成中學學業後,在巴塞爾學了兩年新教神學(1837~2023年),打算接過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教士,但他很快發現,歷史學更能打動他的心,乃說服父親同意他到柏林大學學習歷史。

此時史學大師蘭克已經聲名鵲起,成了德國歷史學的翹首。他的第一部史學傑作《教皇史》已經於2023年出版第1卷,第2和第3卷也於2023年出版,這部著作很快為蘭克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布克哈特已然閱讀了《教皇史》,並且能將其中的一部分銘記於心。他之所以決心進柏林大學,就是為了跟隨蘭克學習當時最新的歷史學方法。在動身之前,他曾嘗試找人向蘭克推薦他,但沒有取得成功,不過卻獲得了向藝術史教授弗蘭茨?

庫格勒的推薦。懷揣著這份推薦信,21歲的布克哈特於1839來到了作為德國學術中心的柏林大學,他在這裡學習了4年,中間有一個學期去了波恩大學。

柏林的三位教授對布克哈特的學術取向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當然是蘭克。他們兩人的學術承繼關係並不是一目瞭然,除了布克哈特後來的學術取向大不同於蘭克之外,部分是因為他們的個人關係並不融洽。論者均提及,布克哈特並不喜愛他的這位老師,不過這主要是就個人性情、政治和社會態度而言。

對於蘭克的歷史研究,布克哈特還是推崇備至的。除了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和2023年春季在波恩的那個學期之外,他從沒有錯過蘭克任何的課程和討論班。不僅如此,在蘭克的討論班學習時,布克哈特還提交了兩篇長篇**。

前一篇是研究8世紀法蘭克人國王卡爾?馬特爾的**,後一篇則是研究德國天主教教派領袖霍希斯特登的**。兩篇**都使用了「民族精神」這一概念,而這是蘭克十分偏愛的詞語,後者的影響可見一斑。

在《卡爾?馬特爾》一文的開頭,布克哈特宣稱:「本文的目的是確立事實。

」這一蘭克似的宣言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他採用的是蘭克的研究方法,即佔有全部原始資料,對其進行細緻的甄別,並在此基礎上客觀地描述事件的過程。對於布克哈特的這兩篇**以及他後來出版的《君士坦丁大帝時代》蘭克其實都讚賞有加,並推薦慕尼黑大學給予他教授席位。布克哈特還在其他地方表現出對蘭克歷史學的推崇。

在2023年夏天,他和波恩大學的另一些同學送給他們的老師兼朋友、波恩大學神學教授歌特弗裡德?金克爾一件生日禮物,即是蘭克的《宗教改革時代的德國史》的第一卷。許多年以後,在老年的時候,布克哈特准備了一份自己去世後在葬禮上宣讀的生平介紹,其中寫道:

「我很幸運地在蘭克的討論班上提交了兩項有分量的研究,並且很幸運地得到了大師的讚許。」可見布克哈特從未否認蘭克對他的影響。

《世界歷史沉思錄》呂森在談到布克哈特關於歷史的認識時,曾經提到一段非常重要的話:「說老實話,作為一個老師和講師,我從來沒有像有些人那樣,為了教歷史而慷慨激昂地把它稱作世界歷史,而是把歷史看做是一個入門課,換句話說,我要教給學生的是,他們在日後繼續學習任何學科都不可缺少的框架,因為那些學科並非懸在空中。我在教學過程中試圖使學生對過去有所瞭解,但同時又儘量不敗壞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以便他們學會靠自己的能力採摘果實。

此外,我也沒有刻意培養什麼有專業知識的學者和學生,我的目標是促進那些聽課的人確立一種信念、萌生一種願望:對每個個體來說,同一件以往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效果;每個人都能夠並且可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瞭解和理解它,並且很有可能從中看到對自身有益的因素。」

單從這段話來看,布克哈特對於所謂的巨集觀歷史似乎是沒有興趣的,對於歷史哲學更加沒有好感,在《導言》中他說:「我們力求避免系統性的問題;我們並不試圖對世界歷史問題提出觀察,而是滿足於觀察,並且從不同的角度提供歷史事件和片斷的橫切面;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不談論歷史哲學。歷史哲學說起來有點像半人半馬的怪物,是一種明顯的自相矛盾。

」他甚至認為,「歷史只能片面地和非直接地從事這項工作。」

對於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他格外看重直接面對史料,以史料為史學之基礎,這大概是蘭克的影響。他說:「我們在接觸更多史料的過程中,通過比較相似的和相對的東西,自然而然地獲得正確的結論,這比讀二十本講解閱讀技巧的書更有效。

」他認為原始資料具有兩個特性:首先,原始資料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所以,我們需要靠自己來決定,從這些資料得出什麼樣的結果或結論;而整理性的文獻已經越俎代庖地替我們下了結論。不僅如此,只有在直接接觸原始材料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才有可能與被閱讀物件直接結合,從而產生正確的化學反應。

布克哈特一生勤奮,著述甚多。他的主要歷史著作有3部:《君士坦丁大帝時代》(2023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2023年)和《希臘文化史》(1898~2023年)。

除此之外,還有《義大利藝術寶庫指南》(2023年)、《義大利文藝復興史》(2023年)、《義大利藝術史**集》以及2本遺著:《世界史觀》和《歷史片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是資產階級歷史學中關於這個重大的文化革命運動最重要的著作。《世界歷史沉思錄》是布克哈特著作中最具有個人風格的一部,不僅因為他在書中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世界歷史。對現實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雅各布?布克哈特布克哈特雖然接受過蘭克史學的正規訓練,並且熟練地掌握了蘭克所倡導的一整套史料批判和考證的方法,但是他並不贊同蘭克史學的治史理念,不滿足於將自己的史學實踐侷限於史料考證,也不相信一個歷史學家在研究中能夠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和心平氣和。

於是他一再聲稱「歷史就是解釋」、「歷史就是批判」等觀念,與客觀主義史學所標榜的「讓史料本身來說話」的原則大相徑庭。在歷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方面,布克哈特與泰納極為相似,這一點就連泰納本人也公開承認。布克哈特的代表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就是通過泰納介紹給法國讀者的。

他們二人在各自的歷史研究中,都致力於尋找歷史發展過程中各個時代的「典型」特徵,而且都認為這種「典型」特徵是在某些穩定因素(泰納認為是「種族」,布克哈特認為是「國家和宗教」)與時代空間(泰納認為是「環境」,布克哈特認為是「文化」)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布克哈特力圖通過寬廣的文化史視野來觀察「國家和宗教」與社會「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相互作用,從中發現歐洲各個時代的文化形態,進而揭示出各個時代所謂的「典型」特徵。

與此同時,布克哈特在進行歷史研究的過程中,也與泰納一樣擅長運用心理分析和心理解剖的方法,而且總是在揭示社會個體的思想、行為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對應關係的時候得到充分的應用。例如他在解釋佛羅倫薩人對暴君不滿的原因時這樣寫道:「佛羅倫薩在當時是人類的個性發展得最為豐富多彩的地方,而那些暴君們卻除了他們自己和他們最親信的人們的個性以外,不能容忍其他人的個性存在和發展」。

把佛羅倫薩人痛恨暴君的原因歸結為個性受到壓抑,這是一種純粹的心理解釋,而這樣的歷史解釋在他的著作中到處可見。

布克哈特的史學實踐使得他沒有能夠成為蘭克學派的繼承人,然而卻從另一個角度代表著客觀主義史學與實證主義史學的融合趨勢。

關於義大利歷史的書籍

4樓:穆子澈想我

1、一本書讀懂義大利歷史

《一本書讀懂義大利歷史》作者王貴水,該書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較為完整的義大利歷史畫卷,讓廣大讀者彷彿置身其中。

感受義大利這個古老文明國家悠久的歷史和風土人情,讓讀者對義大利這個國家有一個比較明晰的、客觀的認識,感受這個文明古國不同發展時期的歷史概貌。

2、義大利史

《義大利史》又稱《義大利全史》,是圭恰迪尼晚年的作品,其寫作的政治目的在於通過將義大利多城市史熔於一爐,用這種方式喚起義大利人的民族覺醒。本書共二十卷,從1494~2023年,在義大利史學上第一次打破了地域界限。

把義大利所有城邦都納入整體的敘述。同時具有許多內容涉及了西歐許多國家,完全可稱為通史。《義大利史》是瞭解文藝復興的重要歷史。

3、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是瑞士歷史學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3年。

4、義大利美術史話

《義大利美術史話》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人島,用樸實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刻畫出義大利美術的脈絡,讓讀者能輕鬆地瞭解和領悟義大利美術箇中的精華和古雅之莢。

2023年生於湖南新寧,2023年畢業於**工藝美術學院。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觀察》雜誌社副社長,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主編了大型畫冊《名畫觀止》,《現代傳世名畫鑑賞》。

編著有《**的藝術與藝術的**》,《名畫的對話》,《中國當代受歡迎的畫家》等,總計發表專著及**200餘萬字。2023年6月策劃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紀念救亡漫畫宣傳隊成立六十週年》暨《紀念漫畫工學團成立六十週年》的展覽,研討及紀念活動。

5、古典藝術——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導論

本書分兩部分,主要討論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第一部分為作品研究,分別介紹、賞析文藝復興盛期大師們和這些大師前輩們的作品;第二部分為理論研究,描述了文藝復興古典風格所具有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和繪畫形式的特徵。

沃爾夫林研究藝術的方法的特點在於技術、理性和情感的完美結合,字裡行間充滿靈感的火花。他的語言極具洞察力,從形式上解釋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與雕塑,而基本不涉及題材的意義或決定創作過程的其他因素。

其風格分析把文化史和心理學糅合到創作過程中,自成一套完善的審美體系。這種形式理論極大地影響了藝術批評的發展。

日本歷史問題,關於日本歷史問題

甲陽軍鑑 一書,作者一般認為是高阪昌信。但是也有部分的史學家認為是江戶時代的兵學者小幡景憲假借高阪昌信之名所著,或是山本勘助之子所著,借用高阪的名字來發表。內容主要是描寫江戶時代日本甲州地區的軍事專書。是目前所有的史書當中,對於武田信玄的用兵理論 兵制 軍團編成 兵器運用,描寫的最為詳盡和正確的史料...

歷史問題急急急,歷史問題 急急急

商末周初,主要是在商朝末年 其內容依託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周武王姬發封列國諸侯結束。商末周初 武王伐紂的這段歷史 中可以見到 妲己 紂王 吳王 姜子牙 這些人名 所以可以推斷是 商末夏初 商代,奴隸制國家 商紂王亡國,周武王討伐紂王的歷史傳說背景 主要是商末,...

高二歷史問題,高二歷史問題

1全部鐵犁牛耕是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細作是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特點。兩個立足點不同。就像刀耕火種是我國原始社會耕作方法。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我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你只要把書看懂了,這些自然就明白了。鐵器的使用 西周晚期 鐵農具的出現 春秋 鐵農具使用範圍擴大 戰國。精耕細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