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西蒙諾夫分段

2021-03-10 13:09:11 字數 1463 閱讀 7566

1樓:獨孤星月琉璃

第一bai段(1- 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du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zhi截蠟燭中dao

。第二段(專3 ):一名德**官屬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傑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傑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藉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希望採納

2樓:藍色的兔耳

全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起因。

事件發生的時間是2023年9月19日早晨,地點是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附近的一塊方場。起因是五個紅軍戰士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結果其中一個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紅軍戰士犧牲在方場上了。連長準備第二天再去進攻時,再埋葬這位戰士。

在第一部分的敘述中,有環境描寫如第2段中「只有一棵樹還沒倒下,好像有一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單留下一人高的下半截」,從這句描寫中可以看出戰爭的殘酷,側面反映了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第5段和第7段又交代了德國人的炮火「整整一天」「一直轟到太陽落山」,再次交代了戰場上環境的危險,這也是為下文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從「方場的一邊」,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裡去了」,即第31段)寫老婦人埋葬紅軍戰士。

這一部分敘述的地點發生了轉變,以老婦人的住處為中心進行交代。

首先文章交代了老婦人居住的房屋——「一堆瓦礫」「磚瓦半掩著的一個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老婦人就住在這地窖裡。是戰爭使她無容身之地,可以想像得出老婦人對戰爭是無比的憎恨。

接著以老婦人所看到的情景來交代19日早晨發生的事情。當她發現有一位紅軍戰士已經犧牲在方場時,她決定去埋葬這位紅軍烈士。從她「爬出地窖」到後文的為烈士埋葬,這是全文的重點內容,具體而且感人。

老人不忍看到紅軍戰士暴屍戰場,她要讓紅軍烈士安息在南斯拉夫國土上。於是她置生死於度外,冒著炮火安葬紅軍烈士,不顧體衰,不顧艱難,用雙手舀幹彈坑裡的積水,把烈士遺體拖進彈坑,並捧土堆成墳堆。最後老婦人為了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上。

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老婦人對一個蘇聯青年情同母子,他們之間已經沒有國界,這是反法西斯的軍民用血肉凝結的情誼。

第三部分(從「拂曉前」即第32段至結尾)第二天當紅軍們準備找契柯拉耶夫的屍身時發現了那個墳堆,而且老婦人再次送來蠟燭。

這一部分的開頭照應了第一部分連長的決定——攻下橋再埋葬契柯拉耶夫。可是他們找不到那位烈士的屍身,後來士兵們發現了那個墳堆,還有燃著的蠟燭,他們知道烈士是被葬在這裡了,然而這些戰士怎麼也想不到是一位老婦人為這位烈士安葬的。老婦人又送了另一支蠟燭,並且為它點燃,臨走時「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雖然沒有說一句話,可此時無聲勝有聲。

老婦人明白這些異國戰士是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戰鬥在此,犧牲在此的,她心中懷著對他們的崇敬與仰慕之情。由此,我們更加憎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心中也加深了對「和平」二字的理解。

蠟燭的課後問題,西蒙諾夫的蠟燭課後問題

她悲傷,為國家的破落和戰亂而悲傷,也為年輕戰士的死亡而悲傷。她希望自己能夠安慰他的靈魂 她愛著她的祖國和人民,她盼望著和平,她希望那位士兵能夠在天堂中獲得安慰,幸福。她抬起頭看了他們一眼,小夥子們個個精神抖擻,雖然戰火的硝煙讓他們俊俏的臉龐上塗了一層漆黑,可明亮的眼睛裡卻透露出了仇恨與善良。她在心裡...

吧西蒙諾夫的蠟燭改寫成新聞稿

1944年9月19日早晨,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附近的一塊方場上。五個紅軍戰士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結果其中一個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紅軍戰士犧牲在方場上了。連長準備第二天再去進攻時,再埋葬這位戰士。德國人的炮火 整整一天 一直轟到太陽落山,磚瓦半掩著的一個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老婦人就住在這...

西蒙諾夫的《蠟燭》中有那些令人感動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