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什麼意思

2021-03-09 06:25:24 字數 2826 閱讀 6310

1樓:筆有千秋業

1:這句話的出處《赤壁賦》

2:具體解釋: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作者在這裡觸景生情,採用當時的傳說,借題發揮,以抒發自己被貶謫後內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憑弔古蹟,表達了作者對江山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虛無的消極思想。

2樓:一線口語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是蘇軾赤壁賦中一句

作者在這裡觸景生情,採用當時的傳說,借題發揮,以抒發自己被貶謫後內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

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憑弔古蹟,表達了作者對江山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虛無的消極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要聯絡上文一起翻譯,不能單獨看這一句。大體意思應該是「世間長久不變的,恐怕只有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了吧」

4樓:第一職責

只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

原文:前赤壁賦

宋代:蘇軾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共適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蘇軾說:「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

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儘可以一起享用。

」於是同伴高興的笑了,清洗杯盞重新斟酒。菜餚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裡互相枕著墊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瞭)。

擴充套件資料

第一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客曾「羨長江之無窮」,願「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即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

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

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不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

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並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而後,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予以進一步的說明。

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此情此景乃緣於李白的《襄陽歌》:「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進而深化之。

第二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後,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遊賞之樂,而至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這篇文章 意象連貫,結構嚴謹。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扣舷而歌之」則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樂甚」向「愀然」的過渡。

客人寄悲哀於風月,情緒轉入低沉消極;最後仍是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變異、人生哲理的議論,從而消釋了心中的感傷。景物的反覆穿插,絲毫沒有給人以重複拖沓的感覺,反而在表現人物悲與喜的消長的同時再現了作者矛盾心理的變化過程,最終達到了全文詩情畫意與議論理趣的完美統一。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的下一句

5樓:冉薺

下一句是「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內藏也,而吾與子之

容所共適。」

此句出自蘇軾的《赤壁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散文,分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其中《前赤壁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通篇以景貫穿全文,「風」和「月」是為主,「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覆再現風、月形象。

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昇華的複雜過程。而《後赤壁賦》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與前篇雖無二致,但是筆墨全不相同,以敘事寫景為主,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具有詩情畫意。

6樓:弎斧子半

耳得之以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7樓:彼岸和依米

出自蘇軾的《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的後面是「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8樓:折蘭如玉

語出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山間明月江上清風無形一跡徒託虛文。求財測的字什麼意

山間明月,看似實,實則虛,看似近,實則遠。看得到摸不到。你離它進一步,它離你遠一步。江上清風,看似虛,實則實。經江而過卻無痕。再加上後面的兩句,只能說你最近沒什麼財運,而且勸你最近最好不要進行理財投資,以免錢財打水漂。求學而終之,無望哉!運氣江上清風什麼意思 健康上,在凶星 弔客 的影響下,不 宜於...

古漢語翻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是夫」(出自論語)

能做到這樣的,只有我和你.出自 論語 述而 子謂顏淵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是夫 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推行於世 不能任用我時,就將這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藏之於身。只有我與你能做到這樣啊!出自 論語 述而十一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維我與爾有是...

皇甫惟明與王忠嗣簡介

文成公主 史書中沒有記載文成公主的祖籍 出生地 名字 父母,而記載她為宗女。文成公主 625 680 唐朝皇室遠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漢族。漢名無記載,在吐蕃被尊稱甲木薩漢公主,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第二位皇后 第一位皇后來自今尼泊爾 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薰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並信仰佛教。6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