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詣的意思是什麼文言文中詣的意思都有哪些

2021-03-09 04:12:45 字數 5797 閱讀 1482

1樓:喵喵的森林

釋義:古代到朝廷或上級、尊長處去之稱

符合讀音: yì

組詞:1、造詣[zào yì]

學業、專門技術等達到的水平、境地

2、詣人[yì rén]

訪問別人。 《梁書·張纘傳》:「 子野 ( 裴子野 )性曠達,自雲『年出三十,不復詣人』。

」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六:「上聯『不好詣人貪客過』,下聯『慣遲作答愛書來』。」

3、朗詣[lǎng yì]

通達;豁達。

4、超詣[chāo yì]

高深玄妙;高超脫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諸葛厷 年少不肯學問,始與 王夷甫 談,便已超詣。

」 唐 張說《魏齊公元忠》詩:「 齊公 生人表,迥天聞鶴唳。清論早揣摩,玄心晚超詣。

」5、詣實[yì shí]

符合實際。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唯 王劭 撰 齊 隋 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詣實,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飾詞,皆不之取。

」《元典章·兵部三·驛站》:「 燕 南 河 北,車站人戶,遠年逃竄,有司不肯詣實申報。」

2樓:匿名使用者

yì①《動》到……去;前往。《指南錄》後序》:「賈餘慶等以祈請使~北。」《促織》:「乃強起扶杖,執圖~寺後。」

②《動》拜訪。《赤壁之戰》:「遂與魯肅俱~孫權。」

補充:①拜訪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②到,往,到達   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促織》)   未幾,賈餘慶等以祈請使詣北(《指南錄後序》)

文言文中「詣」的意思都有哪些

3樓:瀛洲煙雨

1、到……去;前往。

《促織》:「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

譯文:於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後面去,(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

2、拜訪。《赤壁之戰》:「遂與魯肅俱詣孫權。」

譯文:於是便和魯肅一起拜訪孫權。

詣的基本解釋

詣[ yì ]

1、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 :詣闕。

2、(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 :造詣。

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詣,候至也。從言,旨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詣,因問候而到訪。字形採用「言」作邊旁,採用「旨」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詣訪[yì fǎng]

前往拜訪。

2、詣闕[yì què]

謂赴朝堂。

3、孤詣[gū yì]

獨到的修養。多指品德學識。

4、理詣[lǐ yì]

謂理政的見識。

5、詣匭[yì guǐ]

指上書言事或諫諍。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作為動詞時,有三義:

1、前往。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先主遂詣亮。——《三國志·諸葛亮傳》

2、晉謁;造訪。古代到朝廷或上級、尊長處去之稱——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3、符合。若執事之言政,詣理切情。——唐· 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

二、作為名詞時,有一義:

指[學問等] 所達到的境地。諸葛巨集年少不肯學問,始與 王夷甫談,便已超詣。——《世說新語》

5樓:匿名使用者

1、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闕。~前請教。

先主遂詣亮。——《三國志·諸葛亮傳》

2、(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指刻苦鑽研,達到別人不及的境地)。

6樓:快樂女孩

動詞:1.前往,到····去

2.拜見,拜訪

名詞1.學業或技術所達到的程度

2.意思

7樓:0距

【動】(形聲。從言,旨聲。本義:前往,去到)【名】〖學問等〗所達到的境地

文言文 亭林先生文言文中

詣,作拜訪、造訪講。後專指臣下拜見君主。

8樓:劉曉東

詣 拼音: yì, 筆劃: 8

部首: 訁 五筆輸入法: yxjg

基本解釋:

詣(詣)

yì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詣闕。詣前請教。

(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造詣。苦心孤詣(指刻苦鑽研,達到別人不及的境地)。

筆畫數:8;

部首:訁;

筆順編號:45352511

詳細解釋:

yì【動】

(形聲。從言,旨聲。本義:前往,去到)

同本義〖goto〗

詣,候至也。——《說文》

詣,進也。——《小爾雅》

未得詣前。——《漢書·楊王孫傳》。注:至也。」

詣,至也。——《蒼頡篇》

吏遂縛詣縣。——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先主遂詣亮。——《三國志·諸葛亮傳》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與魯肅俱詣孫權。——《資治通鑑》

又如:詣闕(親自到達宮廷);詣門(上門,登門)

晉謁;造訪。古代到朝廷或上級、尊長處去之稱〖visit〗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

後數歲,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

又如:詣謁(前往謁見;造訪);詣閣(前往朝廷官署);詣闕(赴朝堂);詣見(前往詣見)

符合〖conformto〗

若執事之言政,詣理切情。——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

又如:詣實(符合實際);詣理(合理)詣詣

yì【名】

〖學問等〗所達到的境地〖attainment〗

諸葛巨集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世說新語》

夫書畫詣絕者,必傳無疑。——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又如:詣極(造詣極深);詣絕(造詣絕後)

文言文中「於」的意思是什麼?

9樓:zero醬

常見意思有:

「在」、bai「到」du

、「從」

「由於」zhi、「因為」

「對」dao、「向」

第一種情況中,「於」主要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子魚論戰》:「答宋公子及楚人戰~泓。」

第二種情況,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進學解》:「業精~勤,荒~嬉。」

第三種情況,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師說》:「~其身也,則恥師焉。

「致」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0樓:冰夏

致:zhi,從至從夊。送詣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1. 同本義

致,送詣也。——東漢·許慎《說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傳》

遠莫致之。——《詩·衛風·竹竿》

2、 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漢·賈誼《過秦論》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徠。)——《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可屈致。——《三國志·諸葛亮傳》

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三國志·荀彧傳》

今宜厚待劉禪,以致孫休。——《三國演義》

致孤危託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5. 造成;導致 [create;bring 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致負誠託。——唐·李朝威《柳毅傳》

致孤危託落。——清·袁枚《祭妹文》

致鬱郁死。——清·周容《芋老人傳》

3、求取;獲得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致,弄到、取得,這裡指買到。動詞。)——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中藏隱情不可致,詰公(袁可立)一覽,立得籍甚。——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餘幼好書,家貧難致。——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4、表達

聽婦前致詞。——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資治通鑑》

5、奉獻;獻納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論語》

6、轉告;回報 [pass on (word);***municate;repay;requite]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己死,致光之言。——《史記》

7、 施加;施行 [carry out]

君子以折獄致刑。——《易·豐》

我乃明致天罰。——《書·多士》

8、歸還;交還 [return]

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三國演義》

9、通「至」。極,盡 [very]

致賞則匱。——《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10、情趣;興致 [manner or style that engages attention or arouses interest]

[蔣]幹還,稱瑜雅量高致。——《三國志》

11、結構上細密 [fine and close]

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緻為上。——《禮記·月令》

擴充套件資料

常用片語:

1、致使 zhìshǐ

[cause;result in] 導致;因…造成。

由於過分疲勞,致使工作出了差錯。

2、 致仕 zhìshì

⑴ [resign] 舊時指交還官職,即辭官(退而致仕。)——《公羊傳·宣公元年》

⑵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禮記·曲禮上》

3、 致死 zhìsǐ

[deadly;lethal;carry off;causing death] 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進一步查詢

4、致謝 zhìxiè

[express one』s thanks(or gratitude)] 向人表示感謝之意。如:登門致謝

5、致意 zhìyì

⑴ [salute;extend greeting to;give one's best wishes to]∶向人表達真實的心意。

拘於俗之眾,不足與致意。

⑵ [address]∶表示問候之意。

他向主席致意後開始了他的演說。

6、致敬 zhìjìng

⑴ [salute]∶向人敬禮

舉劍致敬

⑵ [pay one』s respects to]∶表示敬意。

有各種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則用相互擁抱的方式。

11樓:月色孤殤

「致」的讀音是:【zhì】

「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①<動>送;送達。《柳敬亭傳》:「皖帥欲結歡於寧南,致敬亭於幕府。」

②《動》表達;表示。《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③《動》說;回答。《石壕吏》:「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④《動》達到。《勸學》:「假輿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動》獲得;得到。《送東陽馬生序》:「家貧,無以致書以觀。」

⑥《動》招致;引來。《信陵君竊符救趙》:「致食客三千人。」

⑦《動》招請;招集。《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⑧《動》致使;使得。《孔雀東南飛》:「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⑨《動》送還;交還。《柳毅傳》:「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焉。

⑩《動》用。《張衡傳》:「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

⑪《名》情致;情趣。《蘭亭集序》:「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⑫《形》細密;細緻。《漢書·辛延年傳》:「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⑬《副》通「至」,極。《與吳致書》:「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代詞 他 例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助詞 無實際意義 斯s 代 斯 假借為 此 這,這個 斯,此也 爾雅 釋詁 斯言之玷。詩 大雅 抑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 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黃宗羲 原君 又如 斯世 此世,今...

先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意思是 比這再早的時候。相當於 是先 在這之前。用法 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 專倒敘要屬用到 先是 當說完眼下的情況以後,反過來交代以前的原因時,就會說 先是 跟現在寫文章時說 此前 一個意思。拼音 xi n sh 出處 1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明 歸有光 項脊軒志 2 先是貝勒統軍。清 邵長蘅 青門剩...

「羈」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從的意思是什麼

基本含義 c ng 1 依順 順從。盲從。從善如流。2 採取,按照 從優。3 跟隨 願從其後。4 跟隨的人 侍從。僕從。5 參與 從業。從政。投筆從戎。6 由,自 從古至今。從我做起。7 次要的 主從。從犯。8 冠 從 稱,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 從父。9 中國魏以後,古代官品 有 和 從品 之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