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河有關的所有資訊

2021-03-09 00:50:13 字數 5614 閱讀 3535

1樓:o0感覚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還。

——李白《將進酒》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關於黃河的詩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詩歌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崔曙 吾友東南美,昔聞登此樓。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嚴子好真隱,謝公耽遠遊。清風初作頌,暇日復銷憂。

時與文字古,跡將山水幽。已孤蒼生望,空見黃河流。

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天高不可問,掩泣赴行舟。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

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

鬆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

荒疇餘故塍。

不覩人行跡。

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當澄

2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2023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這是人們熟知的歌曲《黃河頌》的歌詞。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浸沉在對黃河的無限追憶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維繫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象徵。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在黃河流域內已經發現了2000多處原始村落的遺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時代,祖先們就在這遼闊的土地上定居,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

新石器時代中期,散佈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上的黃帝族,和當時的蚩尤族、炎帝族同為中國遠古時代的3個部族。他們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後來炎帝聯合黃帝攻殺了蚩尤。

不久,炎帝族和黃帝族的人民逐漸融合,並定居在陝、甘、晉地區,共同開發黃河中下游地區。

3500多年前進入奴隸社會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自稱「華」或「夏」。華族就是漢族的前身,所以漢族人民都把黃帝奉為始祖,自稱為黃帝(也稱炎黃)的子孫。

當時的華族居住在中原地區,人們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稱這一帶為「中華」。後來,華族的文化向全國各地傳播,「中華」二字便成了整個中國的名稱。

商王朝的盤庚遷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陽縣),他的勢力範圍已達太行山與泰山之間的華北大平原,稱為殷帝國。殷朝的文化相當發達,與當時的埃及、巴比倫並稱為3個古代帝國,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還儲存著刻畫挺秀、文句嚴密的甲骨書和美麗細緻的青銅器皿。

可是,在3個古代帝國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數人類還過著原始生活。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化古國之一,古國的文化就在黃河的懷抱裡發祥。

殷朝以後,直至北宋,近2023年,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稱長安),從西漢至隋唐,先後有11個朝代建都於此,歷時 1100多年,不僅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陽,先後有9個朝代在此建都,歷時近千年,故稱「九朝古都」。

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雲集於洛陽,為中國和世界文化寶庫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幾千年來,黃河流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而廣大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的鬥爭也接連不斷。秦末的陳勝、吳廣,兩漢的赤眉、銅馬、黃巾,隋末的瓦崗軍,唐朝的黃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都在黃河流域這塊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壯的史劇。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地區是中國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據地,直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我不知道你想要什麼,所以從網上找了些,你看看吧。

3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是我們

的母親河讓我們來認識我們這位偉大的母親吧!

黃河(the yellow river) 中國古代也稱河,又名濁河、中國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于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裡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調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彙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

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202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2023年)。

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長度 5464 千米

源頭海拔 4800 米

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

流域面積 752443 平方公里

源頭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經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

中華民族的搖籃

「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2023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這是人們熟知的歌曲《黃河頌》的歌詞。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浸沉在對黃河的無限追憶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維繫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象徵。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在黃河流域內已經發現了2000多處原始村落的遺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時代,祖先們就在這遼闊的土地上定居,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

新石器時代中期,散佈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上的黃帝族,和當時的蚩尤族、炎帝族同為中國遠古時代的3個部族。他們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後來炎帝聯合黃帝攻殺了蚩尤。

不久,炎帝族和黃帝族的人民逐漸融合,並定居在陝、甘、晉地區,共同開發黃河中下游地區。

3500多年前進入奴隸社會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自稱「華」或「夏」。華族就是漢族的前身,所以漢族人民都把黃帝奉為始祖,自稱為黃帝(也稱炎黃)的子孫。

當時的華族居住在中原地區,人們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稱這一帶為「中華」。後來,華族的文化向全國各地傳播,「中華」二字便成了整個中國的名稱。

商王朝的盤庚遷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陽縣),他的勢力範圍已達太行山與泰山之間的華北大平原,稱為殷帝國。殷朝的文化相當發達,與當時的埃及、巴比倫並稱為3個古代帝國,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還儲存著刻畫挺秀、文句嚴密的甲骨書和美麗細緻的青銅器皿。

可是,在3個古代帝國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數人類還過著原始生活。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化古國之一,古國的文化就在黃河的懷抱裡發祥。

殷朝以後,直至北宋,近2023年,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稱長安),從西漢至隋唐,先後有11個朝代建都於此,歷時 1100多年,不僅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陽,先後有9個朝代在此建都,歷時近千年,故稱「九朝古都」。

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雲集於洛陽,為中國和世界文化寶庫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幾千年來,黃河流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而廣大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的鬥爭也接連不斷。秦末的陳勝、吳廣,兩漢的赤眉、銅馬、黃巾,隋末的瓦崗軍,唐朝的黃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都在黃河流域這塊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壯的史劇。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地區是中國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據地,直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水文特徵

源頭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但真正源頭所在現在依然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山海經》、《爾雅》有河出崑崙的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于于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見於《史記·大宛列傳》)。

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

」。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 2023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2023年)康熙帝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

康熙帝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帝五十六年(2023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製出來。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2023年)乾隆帝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裡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2023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

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2023年,青海省邀請**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2023年—2023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

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千米,長於卡日曲11.9千米。

2023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誌。

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

0-1.5米,深0.1-0.

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為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湧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

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河流終年有水。約古宗列曲與卡日曲匯合成黃河源頭最初的河道瑪曲,然後注入星宿海。根據十萬分之一航測地圖測量,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25千米。

卡日曲流域面積為3126平方千米,約古宗列曲流域面積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測得約古宗列曲流量為2.

5立方米/秒。據此2023年的黃河源頭考察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

有關黃河的詩歌,有關黃河的詩歌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

有關黃河的俗語,有關黃河的俗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 將進酒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李白 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 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 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 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

蒐集有關黃河的,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

李白詩曰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約古宗列盆地。經青藏高原的青海 四川 甘肅,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寧夏 內蒙古 陝西 山西,華北平原的河南 山東,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黃河因其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