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的順序

2021-05-12 07:22:50 字數 6206 閱讀 4242

1樓:棒棒噠哈哈哈哈

一年四季共有24節氣,依次稱為: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開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數九嚴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2樓:鈄靜珊少銳

二十四節氣簡介

立春:在每

年公曆2月4日前後。中國習慣把它作為春季開始的節氣。

雨水:在每年公曆2月19日前後。此時農村開始備耕生產。

驚蟄: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為驚蟄。

"過了驚蟄節,

春耕不停歇"。

北方進入驚蟄,春耕大忙便開始了。

春分:每年公曆3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徑0°時為春分。

這時陽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陽光平均,所以晝夜幾乎等長。

清明: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及大部地區的氣溫開始升高,雨量增多,

春暖花開,天空清澈明朗,

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

另流行掃墓活動。

穀雨:在每年公曆4月20日前後。

"雨生百穀"道出了穀雨節氣的由來。

穀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

立夏:中國習慣把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一般在公曆5月6日前後小滿:每年公曆5月21日前後為小滿。

顧名思義,

小滿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將要飽滿成熟的意思。

小滿後,

北方各地的小麥就要熟了,而黃淮流域的冬小麥將開鐮收割。

芒種:芒種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節,

一般在每年公曆6月6日前後。

夏至:每年6月21日前後為夏至。

夏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

同時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小暑:在每年公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後就要數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從夏至後第三庚開始的),

所以小暑標誌著一年最炎熱的季節就要到來了。

大暑:在公曆7月23日前後。

顧名思義,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立秋:在每年公曆8月8日前後。

中國習慣上把這一天作為秋季開始。

處暑:在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

處暑是反映氣溫由熱向冷變化的節氣。

白露:在每年9月8日前後,白露指氣溫降低,並出現露水。

秋分:在每年公曆9月23日前後。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此時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寒露:在每年公曆10月8日前後。

寒露一到,華北地區便開始進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黃,是秋遊的好時節;

而東北地區則呈初冬景象,

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卻仍鬱鬱蔥蔥。

霜降:每年公曆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表示氣候漸漸寒冷,北方地區已出現降霜或開始有霜。

立冬:每年公曆11月7日前後為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的節氣。

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前後。它表示已經到了開始下雪的季節。

此時,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地區氣候寒冷。

大雪:每年公曆12月7日前後。

一交大雪,黃河流域的冬小麥進入了休眠期。

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後為冬至。

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這天晝最短,

夜最長。

冬至過後便是"數九"了。

小寒:在每年公曆1月6日前後。

這時正值"三九"前後,

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大寒:在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

大寒為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節氣與公曆(陽曆)有著密切關係。

我國民間流行有"節氣歌"一首: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3樓:手機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4樓:匿名使用者

距驚春清谷天,夏滿芒種暑相連東楚。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樓:慎駿桀綦平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6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凊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的順序bai:

初春:立春、雨水

du盛春:驚蟄、春分

zhi暮春:清明、穀雨

初夏dao:立夏、小滿

盛夏:芒種、版夏至

暮夏:小暑、大暑

初秋權:立秋、處暑

盛秋:白露、秋分

暮秋:寒露、霜降

初冬:立冬、小雪

盛冬:大雪、冬至

暮冬:小寒、大寒

8樓:第n次抗日戰爭

立春copy、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9樓:極品小學生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0樓:匿名使用者

讀二十四節氣歌就知道了

11樓:暴凝荷冒婧

春季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驚蟄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穀雨4月19--21日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滿5月20--22日

芒種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日--24日秋季

立秋8月7--9日

處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冬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麼?這些節氣是怎麼按照順序排列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分別為,順序排列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詞語釋義:

節氣可作兩個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節氣。稱十二節氣。

二、二十四節氣的泛稱。節氣一般是按農曆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

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

歷史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小滿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1]

24節氣每個節氣的意義

立春 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雨水 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驚蟄 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春分 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

24節氣歌的每個字的意思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春 春雨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指春季的開始。春雨 指的是雨水量漸增。驚蟄 指喚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春...

24節氣的詩歌,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歌

關於24節氣的詩歌有很多,包括 雨水草木萌動花盛開,春耕閒田有人來。大地氤氳天生水,淅瀝滋潤貴如油。立春柳枝條條探芽苞,輕風吹拂催嫩草。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種春苗秧。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