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中,我們可以的到什麼啟發

2021-03-08 22:43:45 字數 5936 閱讀 7740

1樓:的人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再一次發生質的提升,所以歐洲各國之間為了不斷爭奪原料,資源,競爭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擴張,對中國也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商品傾銷和戰爭掠奪.比如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探索 在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短暫發展,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再一次得到發展,實業救國的口號開始出現,後來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短暫的春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3、中國近代化程序進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後,中國也深受影響,在清**的督促下的洋務運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西方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企業,這也間接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為後來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4、中國主觀思想潮流的變 早期啟蒙思想,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使歐洲人的思想也開始進步,資本主義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思想成為歐洲主流思想,這也影響到部分進步的中國人,他們不但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也開始接受先進的思想,這為後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辛亥革命的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5、中國資本主義開始領導革命 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不斷加深,資本主義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道路,在經歷了農民領導革命的失敗後(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觀念開始被廣大中國人民逐漸接受和適應,並最終由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國家.

2樓:遊子逸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3樓:匿名使用者

①發明創造者絕大多數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質高於以工人技師為主的英國工業革命;

②自然科學的新發現較多地應用於工業,科研成果量多質高;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多為生產經驗的總結和技術改進;

③一開始就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各國都有,相互促進,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集中於英國,之後向其它國家發展;

④側重於重工業和電力業、能源工業領域;而第一次開始於棉紡織業;

⑤開始於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形成了兩次工業的交叉。

(3)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特點:

①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

②規模、深度、影響遠遠超過前兩次,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各領域相互促進。

(4)啟發:

①政治變革是科技發展的前提,政治變革解放了生產力,應大膽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的各個環節;

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③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應擴大市場經濟,籌集科技發展需要的資金,培養高素質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器產品深入到生產生活多個領域,汽車和飛機的發明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啟迪:1、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2、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3、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祕的精神品質。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5樓:蘇決小姐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啟示:

一、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

二、在發展新科技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

三、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祕的精神品質。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器產品深入到生產生活多個領域;

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和使用,促進交通運輸事業更大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要發展必須要創新。

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以後社會發展有什麼啟示

7樓:漫天雪舞飛揚

第一次工業革命:1創造巨大生產力2.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3.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4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第二次工業革命:1. 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突飛猛進 2. 自有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 3. 掀起瓜分狂潮

第三次工業革命:

1. 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2. 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變化 3. 推動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工業革命的原因、影響、意義及啟示

8樓:韓琴

原因:1,18世紀時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

2,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3,英國資產階級統治一方面積極發展海外**,進行殖民統治,積累了豐富的資本,擴充套件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最廉價的原料產地。

4,進一步推行「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還是無法滿足不斷擴大市場需要,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影響:1,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2,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

3,生產組織形式發生變化,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4,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出現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引發新的社會問題。

意義: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

2,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3,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

4,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絡,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

5,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奴役當地人民,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落後,是東方從屬西方

6,同時,他們也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衝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

啟示:發展經濟必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擴充套件資料

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

1,飛梭。

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裡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飛梭於2023年被鐘錶匠約翰·凱伊發明,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2,珍妮機。

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spinning jenny)」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

3,蒸汽機車。

利用蒸汽機,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學能變成熱能,再變成機械能,而使機車執行的一種火車機車。2023年,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

9樓:匿名使用者

①發明創造者絕大多數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質高於以工人技師為主的英國工業革命;

②自然科學的新發現較多地應用於工業,科研成果量多質高;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多為生產經驗的總結和技術改進;

③一開始就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各國都有,相互促進,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集中於英國,之後向其它國家發展;

④側重於重工業和電力業、能源工業領域;而第一次開始於棉紡織業;

⑤開始於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形成了兩次工業的交叉。

(3)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特點:

①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

②規模、深度、影響遠遠超過前兩次,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各領域相互促進。

(4)啟發:

①政治變革是科技發展的前提,政治變革解放了生產力,應大膽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的各個環節;

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③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應擴大市場經濟,籌集科技發展需要的資金,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2.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問題

(1)三次工業革命發生的科技條件和社會原因

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為工業革命積累了大量的生產技術知識和骨幹力量;不斷擴大的市場,迫切需要生產手段的變革;以電學理論及其應用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新突破,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機器大工業的深入發展要求有更先進的動力、交通、和通訊手段;以相對論為代表的科學理論出現了重大突破;科學技術的發展具備了更好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二戰期間和戰後各國對科學技術的迫切需要,促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

(2)三次工業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標誌

①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②電力的廣泛應用;③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應用。

(3)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發展的共同影響

①都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佈局的新變化。

②都引起了社會關係的重大變革:第一次導致近代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工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並開始了城市化程序。第二次,壟斷組織產生,並與國家政權結合。

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第三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強化,使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③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殖民擴張造成東方從屬於西方。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第三次,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絡日益緊密。

(4)後兩次工業革命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第二次:日本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壟斷組織出現,成為亞洲強國,東方其他國家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強加緊對各國的資本輸出。

第三次: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中國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韓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特別引人注目,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5)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相比最大的不同點

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

(6)美國在第

二、三次科技革命領先的原因及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因為:①南北戰爭中工業資產階級的勝利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保證。

②西部的開發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③歐洲剩餘資本源源而來。④歐亞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⑤愛迪生、福特、萊特、貝爾等人的眾多發明使美國在電力、交通運輸、遠端通訊等領域領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紀初原子、電子方面的理論就出現重大突破。②一戰後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二戰未影響美國本土,因而具有開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質基礎。

③二戰中贏得戰爭的迫切需求使其**和資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戰推動美國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應用,發明了電子計算機。⑤戰後西歐國家的恢復和新興國家的發展,客觀上為美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共同影響:①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一。

二戰後至70年代初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格局。②導致了生產關係的調整。19世紀晚期美國產生了壟斷組織,生產和資本集中程度最高。

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日益加強。③上層建築的變化。19世紀晚期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號稱托拉斯帝國主義。

二戰後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④為美國爭霸世界創造了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把侵略矛頭從拉美指向亞洲太平洋地區。

二戰後美國稱霸資本主義世界,妄圖在全球建立霸權。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第一次工業革 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相同點 a.本質都是對新能源 新材料 新技術應用過程,生產力迅速發展 b.生產關係深刻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現代工廠制,第二次工業革命確立公司制 壟斷制.不同點 a.前者以蒸汽機發明應用為標誌,後者以電力 電動機和內燃機為標誌 b.前者侷限輕工業領域,後者以...

三次工業革命異同,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瓦特造蒸汽機為標誌 第二次 以電力的運用為標誌 第三次 以pc,高科技引領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第一次工業革 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相同點 a.本質都是對新能源 新材料 新技術應用過程,生產力迅速發展 b.生產關係深刻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現代工廠制,第二次工...

德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政治地位保證

德國工業革命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它對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的運用。這與它重視教育,注意科學研究與生產發展的結合有著密切的關係。早在19世紀20年代,德意志許多邦就開始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並大力興辦職業學校。德國是19世紀後半期文盲率最低的國家。德國的高等教育既注重基礎理論的教學,又重視應用科學的研究。19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