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目送》的賞析詳細一點的

2021-03-07 21:43:22 字數 5367 閱讀 4741

1樓:zarathus灬

賞析: 文章將深刻的哲理寓於深情的敘述之中.透過作者極富真情的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讓人學會珍惜親情、珍惜生命,讓我們沉靜下來,純粹起來,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目送」包含的兩層含義:

①目送兒子漸漸長大的背影,表達出對兒子的牽掛與不捨以及面對兒子的成長 難以釋懷的落寞;

②目送父親漸漸老去遠離的背影,表達出面對父親的老去而無法挽留的痛楚.

2樓:營祖胥銀

《目送》讀後感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而且,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惟有任憑他們漸行漸遠。」人到中年、地位。

其實,你的心會不會劇烈的顫動一下,總看見奶奶撩著圍裙的一角不停地擦拭著眼睛。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女士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這裡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環顧四周。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做兒女的要明白,有些關。你不管怎樣離開,步入中年?我們的這一生、兒子們掙脫自己的保護要遠行,哪怕轉了彎仍捨不得收回目光:

不必追,而不是含淚看著我們漸行漸遠,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著我的離開。但我們從小到大隻管著一心離開,然後我們會目送著我們的孩子蹦跳著離開,滿眼的目送、資本,偶爾回首,在別人眼中擁有一切的「我」卻無力將他們一一挽留,但是平靜下來才發現父親已經遠去。有沒有在這裡找到你的影子。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只不過意味著、朋友們在曲終之際漸漸散去。但是我們都很難去回頭張望、母親也在慢慢的老去、失敗等種種坎坷,為你掛牽,為你等待、挫折。那時很不以為然,從未回頭張望過,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讓他(她)自己體會孤獨,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名利,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又不是再也不見,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援,他們不放心的,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

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只能一個人走」,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但是,默默「目送」,幹嘛就像最後一次般傷感?

這是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目送》中扉頁上的一段話,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次走時,說得既令人心酸又無奈,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後一次,因為「有些事,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擁有年輕時所向往,只能一個人過、所追求的一切,當你讀到這段話的時候,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這才是真正的愛,只能一個人做,只因我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承受他們不捨的,被父母目送著,我昂頭在前面大步流星、兄弟姐妹各自經營著自己的生活,「有些路啊

求龍應臺《目送》中 ,那篇《明白》的賞析。 求求求 10

3樓:悠然遠山念

「從**來,往**去」,人們總是說老人就像小孩,其實正是這個道理。人慢慢長大,成熟,到最後衰老,心智同樣盛極而衰,迴歸童稚。

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難以忘懷的過去,特別是那些發生在我們「愛戀自己的青春」時期的事情。「我」和麗茹的母親之所以時光會錯亂,最大原因在於她們並沒有放下年輕時候的回憶,不管哪回憶是苦是甜,都是她們記憶和思維的歸宿。

作者的「明白」是明白了母親內心最深處的感情,隱藏在母親心裡、平常不能開口的那一份記憶。為了子女,母親可以故作堅強,可是人老了,就受不住了,老人的記憶回到了自己最刻骨銘心的那一處——作者再一次體察到了母親的愛。這句明白,也昭示了她內心的痛楚,因為對母親的傷痛無能為力而深深難過。

文章在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妙齡女郎,那是因為她們就如同20多歲的自己,那時還不能明白母親,對母親的關心無動於衷,甚至是厭煩,而現在,她們已經50多歲了,當了母親,也明白了當時母親對自己的愛,可是這時的母親已經時光錯亂了,甚至認不出自己的女兒,她們已經錯過了。

「從**來,往**去」人生本就是一個又一個輪迴,以前關心照她們的母親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是她們關心照顧母親了,也許在人生最後,她們能做的只有默默地陪伴,維護母親最後一絲尊嚴;同時妙齡少女是美的象徵,象徵母親一去不復返的青春,那是母親永遠也抹不掉的記憶。

4樓:l小豬狗的海角

文章在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妙齡女郎,那是因為她們就如同20多歲的自己,那時還不能明白母親,對母親的關心無動於衷,甚至是厭煩,而現在,她們已經50多歲了,當了母親,也明白了當時母親對自己的愛,可是這時的母親已經時光錯亂了,甚至認不出自己的女兒,她們已經錯過了。「從**來,往**去」人生本就是一個又一個輪迴,以前關心照她們的母親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是她們關心照顧母親了,也許在人生最後,她們能做的只有默默地陪伴,維護母親最後一絲尊嚴;同時妙齡少女是美的象徵,象徵母親一去不復返的青春,那是母親永遠也抹不掉的記憶。

求龍應臺《目送》裡幾篇散文的句子賞析

5樓:林老肥兒

1,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送自己的兒子華安,作為一個母親,對於親情,她有的只不過是不捨和眷戀。兒子從未遠離自己,這一去,不知何時回來,飽含了一個母親對兒子強烈的不捨。

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表現了作者作為母親,親盼兒子能夠回頭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沒有」包含著失望,是從心底發出的感情。

3,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這是作者看著自己的父親,從而想到,天下的父母,即使再卑微,也是深深的愛著子女。

4,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

我掠開雨溼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深深、深深地凝望」表現了作者對自己父親離世的不捨,「希望最後一次的目送」是女兒希望父親走好的情感。

5,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酸甜苦辣鹹 是生活五味 同樣也是人生五味經歷了人間百態 也才能懂世間真諦。

擴充套件資料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組成,是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

書中,龍應臺寫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寫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兄弟攜手共行,兒子的離別,朋友的牽掛;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個人的走路、賞樹、觀鳥、拍照、生活等。

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龍應臺娓娓道來。

正如作者所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賞析龍應臺的目送

6樓:木木木子丶李

《目送》這本書,細加辨析的話,慈為慈愛、和善,是輸一己之善良關愛於外界,方向向外;悲,為悲憫、同情,是納別人之痛楚無奈於胸懷,方向向內。無慈難以成悲,無悲亦難以為慈。這兩者,互為因果,常常相輔相成,每每聯袂而行。

在《目送》中,龍應臺明顯地將筆觸伸向了「人」的內心世界,用散文的方式,述說著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她娓娓述說,述說著親情的血濃於水,也述說著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但更多的是告訴人們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

「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卻永別。」 這或許就是龍應臺想要告訴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這些溫情的語言,如一劑醒腦益智的良藥,使我們深陷塵世羈絆的心靈,一次次得到解脫和自省。

構成《目送》濃墨重彩的華章的部分,也就是寫自己父母的那些篇章,首先體現的是一個「慈」字——不用奇怪,父母,是長輩,但是地球人都明白老人即孩子的道理,過了一定年齡的父母,就是孩子,就是晚輩,就是兒女們懷裡濃濃的「慈」的最頻繁也最緊迫的承受者。

擴充套件資料

《目送》是作家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龍應臺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

龍應臺,2023年2月13日生於中國臺灣高雄大寮鄉眷村,現代作家、曾擔任「臺灣文化部部長」。

2023年畢業於臺灣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2023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2023年,出版《人在歐洲》。

2023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在上海相繼發行。

2023年,龍應臺出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2023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為孔樑巧玲傑出人文學者。2023年11月15日,龍應臺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7樓:金果

作品賞析

《目送》這本書,細加辨析的話,慈為慈愛、和善,是輸一己之善良關愛於外界,方向向外;悲,為悲憫、同情,是納別人之痛楚無奈於胸懷,方向向內。無慈難以成悲,無悲亦難以為慈。這兩者,互為因果,常常相輔相成,每每聯袂而行。

很難想象到筆鋒銳利、慣於批判外界現實的龍應臺,在《目送》這本書中,開始對親情作詳盡感受描述,也開始對生活作深度的體會與思考,轉向私密。如她對生命中兩件刻骨銘心事情的描寫。

在《目送》中,龍應臺明顯地將筆觸伸向了「人」的內心世界,用散文的方式,述說著生命中的悲歡離合。

她娓娓述說,述說著親情的血濃於水,也述說著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但更多的是告訴人們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卻永別。」

這或許就是龍應臺想要告訴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這些溫情的語言,如一劑醒腦益智的良藥,使我們深陷塵世羈絆的心靈,一次次得到解脫和自省。

構成《目送》濃墨重彩的華章的部分,也就是寫自己父母的那些篇章,首先體現的是一個「慈」字——不用奇怪,父母,是長輩,但是地球人都明白老人即孩子的道理,過了一定年齡的父母,就是孩子,就是晚輩,就是兒女們懷裡濃濃的「慈」的最頻繁也最緊迫的承受者。

無論是《雨兒》所敘述的每天跟媽媽通一次**、一遍遍給媽媽解釋自己就是她的雨(女)兒、到潮州看望媽媽就陪她睡陪她聊、女傭把媽媽帶上陽明山就帶媽媽去泡溫泉、給媽媽拍照,還是《明白》裡面記錄的那張紅色的、正的反的連蓋好幾個方方正正的章的「銀行證明」,

還是《散步》裡面寫到的徹夜不眠之後幫媽媽穿上最暖和的衣服、圍上圍巾後牽著媽媽的手進行的那場有犬吠聲相伴的凌晨散步,《走路》裡面所寫的歷盡艱難、最後以一句句爸爸熟悉的古詩作牽引,

讓老爸終於從終日枯坐的沙發裡站起了身子、邁開了如學步的幼兒一樣的艱難步伐……這一切,都是龍應臺這支中華的健筆、這位龍家的孝女,奉送給自己父母的濃濃的「慈」。

龍應臺《目送》中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急急急

目送 的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 母親的老 兒子的離 朋友的牽掛 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 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龍應臺 目送 裡每一章的主要內容概括 70 在這本書中,她用優美真摯的文字記錄了 做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 做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

再詳細一點,能不能再詳細一點

你很有希望的,千萬別膽怯,這個是一定要大膽的去追求,只有臉皮厚才能吃個夠,堅持不懈的出追求,一定能成,不能心急,時間會打破一切障礙的,祝你成功!首先擺正你和那個女的關係,甚至是刻意疏遠她 別耽誤人家 愛女神你就接著追,表白是愛情的衝鋒號。能不能再詳細一點 可以說得再詳細一點嗎?具體是哪些地點?望洞庭...

求此題解答詳細一點,急 求高手解答 詳細一點!!

解 用0 9,組成4000 9000的奇數,數字不可重複,個位數有1 3 5 7 9五種選擇,那麼千位數有4 6 8,5或7四種選擇,十位 百位可在剩下8個數字中選2個,綜上,共有5 4 c 8,2 560種。數字可重複,個位數有1 3 5 7 9五種選擇,那麼千位數有4 5 6 7,8五種選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