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個歷史學家,為什麼喜歡古代帝王的墳墓

2021-03-07 18:07:47 字數 2778 閱讀 2386

1樓:陳璐燕

郭沫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尤其對考古非常感興趣,覺得古代帝王的墳墓裡會有許多重大的歷史發現,他的夢想是把中國各大帝王的墓挖出來看看。

2樓:匿名使用者

1、因為墓葬出土文物的史料

價值更具客觀性、更真實。

我國史書雖然非常豐富,但是史書往往也會有一些「主觀因素」,導致後世史學家在研究的時候,難以探知真相。因為史書是後一個朝代編寫的,有的時代要抹黑前朝,就會把前朝寫得很不堪,有史學家為了給當朝皇帝樹立一個好的模範榜樣,也可能把前朝塗抹得非常好……總之,史書會被新增很多「私貨」,動搖了其真實性。

2、郭作為一個大家,顯然不能滿足於靠閱讀史書來進行研究,人云亦云。能有實物進行研究,顯然會讓他距離真相更進一步。

3、古代帝王陪葬豐富、陪葬品規格高,顯然對研究那個時代的文化、科技、工藝、財政、軍事……都很有價值。

4、建國後只考古挖掘一個明代定陵,對中國史學研究,有重大意義,改寫了很多史學認識,很多歷史專業研究方向都取得重大突破。比如通過對萬曆皇帝骨骼病變的研究,讓後世知道萬曆數十年不上朝的原因是骨骼變形癱瘓,而不是滿清修明史說的荒淫無度;出土的萬曆皇帝甲冑實物,讓史學家真正瞭解中國盔甲的防禦力是什麼水平;從陪葬的**數量,也能側面瞭解當年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財政狀況……

郭沫若為什麼非要挖帝王的墳

3樓:初級提問者

郭沫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對歷史有著獨特的研究,曾著作多本歷史書籍,在哪個年代,中國許多的文物都流失到了國外,令郭沫若非常惋惜,郭沫若由於喜歡歷史,尤其對考古非常感興趣,覺得古代帝王的墳墓裡會有許多重大的歷史發現,他的夢想是把中國各大帝王的墓挖出來看看。

在2023年,郭沫若和一批歷史學家想開啟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遭到很多的人的反對,由於當時的技術達不到現在的要求,怕墓裡的珍貴文物,會遭到破壞,就算挖出來,也會怕得不到妥善保護,得不到應有的歷史價值。

但是郭沫若還是不死心,於是請示了上級部門,為了很多的瞭解明朝的歷史文化,便同意了,但是,到了朱棣的陵墓後,挖掘卻是困難重重,已連挖掘的幾天還是不見進展,於是郭沫若一臉失望的回去了。

郭沫若一看朱棣的陵是挖不了了,於是改挖了萬曆皇帝的墳墓,郭沫若一行人來到了陵墓,一連幾天毫無進展。(萬曆皇帝,朱翊鈞(2023年—2023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隆慶六年(2023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這天,郭沫若的隊員,在定陵勘探,覺得很累,便在一個石頭上做個下去,結果突然看見,城牆的上方有幾塊磚掉了下來,露出了一個圓洞,原來這就是進入地宮的入口,眾人進去一看,被皇陵裡的景象驚呆了,發現許多的陪葬品和珍貴文物在裡面,可是也有被毀壞的文物,原來眾人開啟皇陵以後,許多的字畫和書籍以及其他文物,接觸到空氣被氧化了,很快被灰飛煙滅了。

這座幾百年的陵墓終於展示在後人面前,後來郭沫若又提議挖掘乾隆和武則天的皇陵,這次上級部門不再答應郭沫若的請求了,如果這次還是像上次的情景,許多的文物被破壞,那不如不挖,等到有條件的時候再挖,還命其他10年之內,不許再挖皇陵。

4樓:匿名使用者

想斷華夏龍脈。這種刨祖宗墳的事。美其名考古。其實是刨墳。

郭沫若為何喜歡挖掘墳墓,他是真正的考古專家嗎

5樓:

郭沫如果我國近代出名的文學家和汗青學家,對汗青有著怪異的研討,曾著作多本汗青乘籍,正在哪個年代,中國很多的文物都流失落到了國外,令郭沫若非常惋惜,郭沫若由於喜好汗青,出格對考古非常感興味,感觸感染古代帝王的墳墓裡會有很多嚴峻的汗青發現,他的空想是把中國各大帝王的墓挖出來看看。

正在2023年,郭沫若和一批汗青學家想開啟通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遭到很多的人的否決,由於當時的技能達沒有到現正在的要求,怕墓裡的貴重文物,會遭到粉碎,就算挖出來,也會怕得沒有到妥當呵護,得沒有到應有的汗青**,但是郭沫若還是沒有s心,因而叨教了下級區域性,為了很多的瞭解明朝的汗青文明,便同意了,但是,到了朱棣的陵墓後,發掘卻是費力重重,已連發掘的幾天還是沒有見進項,因而郭沫若一臉掃興的歸去了。

郭沫若一看朱棣的陵是挖沒有了了,因而改挖了萬曆皇上的墳墓,郭沫若一x人到來了陵墓,一連幾天毫無進項,此日,郭沫若的隊員,正在定陵勘探,感觸感染很累,便正在一個石頭上做個下去,功效俄然望見,城牆的上方有幾塊磚失落了過來,閃現了一個圓洞,原本這就是進入土宮的入口,眾人進入一看,被皇陵裡的景象驚呆了,發現很多的陪葬品和貴重文物正在裡頭,但是也有被粉碎的文物,本下眾人開啟皇陵當前,很多的字畫和冊本和其他文物,相識到氛圍被氧化了,很快被灰飛煙滅了。

郭沫若為什麼一定要挖掘朱棣的陵墓

6樓:不曾明瞭

主要是因為《永樂大

典》。《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是專由姚廣孝以及內閣首輔解屬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明朝嘉靖年間重錄《永樂大典》後,有關大典的記載就很少見了,特別是永樂正本的下落更是撲朔迷離。永樂副本也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有人認為大典正本毀於戰亂或火災,早已蕩然無存。

但也有人認為《永樂大典》正本可能存在朱棣的長陵裡,所以建國後打算髮掘長陵。

由於無法找到長陵的墓道,所以先發覺了萬曆的定陵。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棺槨被毀,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所以叫停了所有帝王陵墓的主動發掘工作。

歷史學家是,歷史學家認為,文明時代的三個標誌是什麼

歷史學家有 司馬遷 班固 司馬光 范文瀾 郭沫若等。全世界比較知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古希臘的希羅多德 普魯塔克 波利比烏斯,古羅馬的塔西佗。我國西漢的司馬遷,唐朝的劉知幾,北宋的司馬光,南宋的鄭樵,清朝的趙翼 錢大昕。近現代我國的歷史學家,王國維,陳寅恪,胡適,呂思勉,郭沫若,錢穆,吳晗,范文瀾,翦...

現在社會很少有人看歷史,歷史學家還研究歷史有什麼用

如果一個民 抄族中斷了對歷史襲文化的傳承,這個民族就將走向消亡 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思想上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行為上的章法失落和舉措失當,哪一樣和不瞭解中華文明傳承無關?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緣故,而歷史就是方圓 多學點知識還是有用的 歷史學家是研究什麼的呢?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

歷史學家怎樣評價川島芳子當漢奸,歷史上的川島芳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日軍戰敗後,針對戰犯的審判逐一進行。此前川島芳子的摯友李香蘭 本名山口淑子 已因其日本人身份而被予以釋放。川島芳子若能證明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則同樣可以脫罪。川島芳子生性機敏,善於言詞,常讓法官啞口無言。事實上她的身份既不可能直接 平民,也不可能參與制訂日軍軍機大事,法庭受審時已無昔日風采 所以法庭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