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的來歷?為什麼又叫中元節

2021-03-07 15:59:15 字數 5646 閱讀 9905

1樓:言出得必行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2樓:奧斑馬真的很帥

古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中國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

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十五日,稱為下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元節又稱亡人節、月半。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

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

「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元節俗稱鬼節,盂蘭盆節.它是在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

今年的中元節是在8月8日 (也是中國男子節 立秋 星期二)請你參考:

5樓:妖念

中元節又稱鬼節、亡人節、月半。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

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

「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農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 中元之意由元宵節延伸而來。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圓稱為上元(故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七月為歲中,七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稱為中元,因以為節名。

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節,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民俗信仰,於是益加普及。

民間普遍流傳著「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樑代開始照此仿行,相傳沿襲成為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

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

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中開始。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

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活動,所謂水燈,就是在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說法,水燈是用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賀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

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

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6樓:匿名使用者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每年夏曆七月十五這這天,是中國傳統中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但是,「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夏曆七月十五這天,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則稱之為「鬼節」。當然,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及其民間的鬼節,既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這三節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內涵。

一,道教的「中元節」

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裡說的「官」,不是指人間**的「官」,而是指意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著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

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

中國道教不同於世界上的的許多宗教。世界上的許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教那樣講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體,這使得宗教傳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國道教傳教的目的很明確,道教傳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傳播道德倫理是「因材施教」的。

對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經》的道理,對那些智慧不夠或者沒有多少時間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倫理建設的人,就採取編寫故事去說明道理,「寓教於遊樂」,就是**於中國道教的傳教方法。

中國道教的「中元節」,其實主要是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也就是倡導人們在這天注重修德。中元節這天,有思想和有時間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對於一般教眾,道教則創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於遊樂之中」。

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個叫做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女兒結婚,分別在正月十

五、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三個任務,他們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否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他們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但是,中國道教又是一個很寬容和隨時給予人轉變更新自己的機會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並不僅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的節日,而主要是個「赦罪節」,所以,「中元節」又是中國節日中的「懺悔節」和「贖罪節」,一年中有罪過的人可以在中元節這天通過各種儀禮去檢討自己和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二,佛教的「盂蘭盆節」

傳說,有個叫做目蓮的人做夢,他夢見自己去世的母親淪落在餓鬼行列中,於是,他送飯給母親,卻屢屢不行。木蓮將此事告訴佛,佛勸他供養僧眾多行善事,以解脫母親在陰間的罪孽,木蓮在七月十五這天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於是,佛教僧眾集體為木蓮母親唸經超脫,使得其母脫離了苦海。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三,民間的「鬼節」

七月十五為「鬼節」,這大概是因為民間人們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這半月的時間中給先人燒紙錢和祭祀,這種人魂對話的氣氛,使得人們產生了鬼的節日之說。

中國民間鬼節中,七月初一為開鬼門,死去的先人就要魂歸人間檢察後代們是否善惡,後人也要乘機祭祀他們;七月十五,為鬼節。過了七月十五,就關鬼門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還沒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遊魂人間。……

應該說,中國的鬼文化相當發達,我們不能夠簡單將其說成為是什麼封建迷信而一杆子打倒,其中蘊涵著很深刻的道德觀,其也曾經對中國道德倫理建設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也對拉動一方經濟和就業產生過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以前常見的紙火香燭業,就解決了一批人的就業問題。而像酆都鬼城,則從古至今都是旅遊勝地,給重慶豐都一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發展機遇。

由於中國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和民間的鬼節都帶有獎善罰惡和祭祀先烈及其提倡忠孝等共同文化內涵,所以,自唐宋以後,七月十五還被一些地方**和家族借用,搞成了集體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節日,這就是說,中國歷史上,七月十五,又是個祭祀國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這裡說的忠孝大德之人,並不僅僅是指家庭倫理範疇中的忠孝之人,還是指意那些歷史上曾經為國家、集體、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地方安全作出過傑出貢獻的人。

人們都知道,世上本無鬼,人們心中的鬼實際上是活著的人對死去的親人思念。在土鄉,崇鬼敬鬼習俗十分濃厚。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裡,每一個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個親人。

他(她)們離開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冥世界。痛失親人當然是最傷心的最痛苦的事情。為了寄託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土鄉人把這美好的思念的情誼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裡。

因此,對於過七月半這個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親人,寄託自己的哀思,是土鄉人最莊嚴隆重的習俗。

七月半,即七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早早地就起了床。到山上摘來一大把桐油葉,用於包裹練好的糯火粑粑。粑粑包好後,放在鍋子裡蒸熟,然後放在堂屋中的大方桌上,祭祀親人。

桐油葉包裹的粑粑,柔軟細嫩,噴灑著一種悠悠的桐油葉清香,祭完祖宗親人後,方

可讓大人或小孩吃,這時,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

夕陽西下後,每家每戶都在全力以赴地準備好為死去親人的錢紙香燭,並用紅紙莊重的寫上每個死去親人的名字,然後放在地上和錢紙香燭一起焚化。為了使每個死去的親人都拿到一筆豐厚的禮品,在燒化紙錢時,必須按照親人輩份的大小和死去的早晚順序擺好,每人可拿一堆,每堆錢紙上都要擺好事先寫好的名字,這樣就不會錯亂。在燃燒紙錢的同時,寨子宗廟的祠堂裡,正在舉行隆重的祭鬼節燈會。

在族長主持下,把紮成各種形形色色的鬼燈和神燈按順序擺好。主要有鬼王燈、鍾旭燈、冥王燈、判官小鬼燈、牛頭馬面燈。在神堂裡主要有觀音燈、羅漢燈、三星燈、三才燈、南極仙翁燈、玉皇燈、王母燈、瑤池燈等等。

這些形式各異大小不等的扎燈,一律按照大小擺好,然後由土老司唸咒祭祀。法事完了之後,就把這些扎燈和錢紙香燭一起燃燒掉。全寨子各家各戶的長者,在上面貼上自己祖宗祖先的牌位,端回家中在神坎上放好。

七月半祭鬼節也就到此結束。

什麼是中元節 鬼節,中元節是鬼節嗎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的,中元節也是被稱之為盂蘭盆節和鬼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 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 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中...

中元節是什麼來歷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1 中元節的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2 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是上墳祭掃的日子。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

中元節是什麼,中元節是什麼節呀?

盂蘭盆節是指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節日,也稱盂蘭盆會 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該節日為鬼節 施孤,或亡人節 七月半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意義上,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盂蘭盆 ullambana 中 盂蘭 意思是 倒懸 盆 的意思是 救器 所以,盂蘭盆 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