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是什麼意思歷史上的燭影斧聲是怎麼回事這個迷揭開沒有

2021-03-07 09:29:20 字數 4764 閱讀 9017

1樓:blackpink_羅捷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王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之事。

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

2樓:匿名使用者

燭影斧聲

斧聲燭影是指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經過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弟弟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進宮飲酒,當時趙匡胤身體很好,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趙光義讓所有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外人只遠遠看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說了一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退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之聲,聽見趙匡胤高聲說:

「好為之,好為之。」(你好好去做)天快亮時,趙光義急急喚人,叫皇子都來,說趙匡胤已經逝世。二十一日晨,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

這個事件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成了千古疑案。《宋史·太祖本紀》上只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

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

『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

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則極力為宋太宗辯解。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已是四鼓時分,宋皇后派內侍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往開封府召趙光義,晉王的親信左壓衙程德玄己在門口等候。趙光義聞後大驚,說「吾當與家人議之。

」王繼恩勸他趕快行動,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趙光義便與王繼恩、程德玄三人於雪地步行進宮。據此,宋太祖死時,太宗當時不在寢殿,不可能「弒兄」。

後世評價

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

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

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鑑》即力主這一說法。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

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

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

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后」,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后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燥狂憂鬱症。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

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3樓:匿名使用者

開寶九年十月十日(2023年11 月14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對於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有一段簡略的記載: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但宋代的筆記野史上卻有一些頗為離奇的記載。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二十日那天,「上御太清閣四望氣。

……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紂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

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

』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大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沼於柩前即位。

」可能這段傳聞在宋代流行很廣,因而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雖認為這一傳聞「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錄在書中,留侍他人詳考。由於《續湘山野錄》中的這段記載,語氣隱隱約約,文辭閃閃爍爍,於是便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自宋代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者**過這個問題,即宋太祖究竟是怎麼死的。

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

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

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鑑》即力主這一說法。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

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

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

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后」,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后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燥狂憂鬱症。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

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費氏,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歷史上的"燭影斧聲"是怎麼回事?這個迷揭開沒有?

4樓:為誰為誰為

趙匡胤早年結識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詳,以**神準為人稱道。宋太祖即位後,一直想要找到他,可惜久久不能如願。終於,在開寶九年,趙匡胤西巡洛陽時,重新遇見了這位老友。

道士給太祖作揖,並說:「別來喜安」。太祖當然是大喜了,就把他帶入宮廷,諮詢說:

「朕想見你好久了,問一件事情,也沒別的,朕還有多少年陽壽啊?」道士回答說:「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氣晴朗,陛下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不是,就請您準備後事吧」。

很快,十月二十日到了,趙匡胤懷著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閣。仰望天空,只見星光璀璨,趙匡胤非常高興,十二年,可以大幹一場了。熟料天有不測風雲,忽然之間,下起了鵝毛大雪。

天意如此,亦復何言?連忙派人召見晉王,只見燭影之下,趙光義時而離席,好像不勝酒力。喝完,積雪已達數尺,趙匡胤用柱斧除雪,喊道:

「好為之,好為之。」於是解衣入睡,鼾聲如雷,第二日,發現皇帝「玉色瑩然如出湯沐」,但已經駕崩。

後面發生的事情,司馬光的《淶水記聞》記載的較為詳細。大意如下:

皇后發現太祖皇帝駕崩,連忙讓太監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找來,要讓他入宮繼承大統。王繼恩「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就沒找德芳,直奔了開封府。趙光義什麼反應呢?

「大驚,猶豫不行」,說要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繼恩在門外等候許久,不見晉王出來,連忙跑進去催促:再不進宮,皇位歸人家啦!

聽罷,趙光義這才前往。

皇后聽說王繼恩回來了,問道:「德芳來了嗎?」王公公回答:

「是晉王來了。」皇后見是小叔子,一臉懵逼,知道大勢已去,馬上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趙光義安慰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這個謎還有爭議,尚未揭開。

5樓:半闕相思

一、燭影斧聲:指宋開寶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

「好為之」,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此事被後人稱為燭影斧聲。

二、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有兩種說法:

1、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

2、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之事。

三、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謎底仍未揭開。

燭影斧聲的斧字指什麼

個人還是比較相信 金匱之盟 的說法 即使不由太后做主 趙匡胤也只有將政權交給久經風浪的趙光義 而非自己的黃口小兒 才能確保宋室江山 燭影斧聲 是無端推測 斧 劈柴所用柱斧 燭影斧聲是指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

歷史上詩中指的金陵是什麼意思,烏衣巷古詩全文意思

金陵 指南京。詩中含有 金陵 的句子 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專生道傍。李白 勞勞亭歌屬 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李白 金陵三首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謝朓 入朝曲 南京,簡稱 寧 古稱金陵 建康,是江蘇省會 副省級市 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

歷史上的廟號,諡號,尊號,年號,廟號是什麼意思?怎麼分開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 諡號 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廟號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福臨 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