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三國,隋朝,元朝的不同叫法

2021-03-07 06:56:38 字數 3550 閱讀 7067

1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是中國美麗的寶島,別名很多。比如《尚書》中的「島夷」

、《漢書》中的「東魚是」、《三國志》中的「夷洲」、《隋書》中的「流求」等,都是指臺灣。遠在十五世紀中葉,由於新航路的發現,歐洲人以東方為出產香料及**的寶庫,逐漸東來。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佔據澳門之後,繼續作東北之行,航船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見臺灣翠綠如畫,雄偉瑰麗,便譽之為「福摩薩」,意思是「美麗之島」,後來,歐美各國就以此作為臺灣的稱呼。

荷蘭人佔據臺灣後,就稱臺灣為「福摩薩」,不過,這名字我們是避而不用的,因為它含有殖民主義色彩。

臺灣,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稱號。據臺灣史學家連橫在《臺灣通史》上說:「臺灣為島上荒島,古者謂之『毗舍耶』,梵語也。

毗為稻土,舍耶莊嚴之義,故又謂『婆娑世界』。就是把臺灣描寫成一個安樂窩的說法。但另外也有一個**人名稱:

『埋冤』,為中國人最早移徙到臺開墾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們入臺之初,每每不能適應當地氣候,或被土人殺害(當時有獵頭風俗),不能生還,所以稱之『埋冤』,後來,才諧其聲易為臺灣。」臺灣名稱的由來,又據《臺灣雜誌》上說:「荷蘭人初到臺灣,築城而居,城以磚石砌成,制若崇臺,外沙環水,瀕臨海灣,故名臺灣。

」此一說法,未盡可靠。

其實,早在周嬰所著《遠遊篇》中即已稱臺灣為「臺員」。「員」字與閩南的「灣」字諧音所以臺灣這個名稱在我國福建一帶流傳已久。到今日,這名稱已經固定,並且以這塊美麗土地永遠屬中國的一部分,就象我們身上的一部分一樣,永遠不可分割。

(代義國)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夷洲

隋朝:流求

元朝:琉球

三國時期,隋朝,元朝對臺灣的稱呼各是什麼

3樓:白玉幡竿是孟康

秦朝稱臺灣為「瀛州」

大漢和三國時稱東鯷與夷洲

隋代改為「流球」

宋朝稱「毗舍耶」

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臺灣窩」等諸種稱謂

明代萬曆年間,在一份發往福建的公文上正式使用「臺灣」這一名稱。

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曾改名為「東郡」

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4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隋朝稱「流求」;元朝稱之為「琉球」,元**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臺灣正式屬於**管轄。

5樓:於昊天

三國時稱東鯷與夷洲,隋代改為「流球」元朝對臺灣稱呼: 琉球

6樓:風兒吹呀呀

夷洲(注意是洲,不是州)

琉求琉球(注意求與球)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叫夷州 隋朝是叫流求{注意是流求不是琉球后來才叫琉球} 元朝時叫就叫琉球···

臺灣三國,唐朝,元朝,明朝時分別稱為甚麼

8樓:寒妍焉

秦朝:瀛州來

漢、三國:夷洲自(東夷)(古文獻《臨海bai水土志》du記載,但現仍有爭議zhi)

唐朝:dao琉球

宋朝:毗舍耶

元朝:東鯤(元朝發現小島皆用此名)

明朝:小琉球、東番、臺員、大員、大圓、臺灣、大灣等等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臺灣的中國對臺灣的名稱有大約有如下的叫法:

東蕃 、毗舍耶、臺員、大員、大圓、臺灣、大灣、東鯤、埋冤、琉球、島夷、東夷、海夷、夷州、東鯷、大灣,大宛等

(1)臺灣在三國、元朝時期的稱呼是什麼?(2)元朝和清朝是如何加強對臺灣地區管理的?

9樓:水瓶座的光輝

(1)三國:夷洲 元:流求

(2)元: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併入其內,卻是中國****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定。

清:2023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設定臺廈道,臺灣與廈門共署,設一府三縣,置臺灣為一府,稱臺灣府,府治設在今臺南,下轄臺灣縣(今臺南)、鳳山縣(今高雄左營)、諸羅縣(今嘉義),隸屬於福建省,道署設於廈門。臺灣重新納入中國****的統一管轄之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與大陸的聯絡更加密切,成為國家統一整體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2023年,臺廈道分出臺灣道,道署移至今臺南,設一府四縣二廳。

臺灣在元朝和三國時期叫什麼名字

10樓:匿名使用者

1、臺灣在三國時期叫「夷洲」

公元230年 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到達夷洲。

2、元代臺灣叫琉球

元朝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但本島仍然沒有納入管理。

臺灣從隋唐到元朝的名字

11樓:此昂村

春秋戰國bai

時期稱臺灣為「島夷」

du;秦朝稱zhi「瀛州」;dao

三國時版期稱「夷洲」;

隋朝至元朝稱權「流求」。

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臺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臺灣北部)、「北港」(臺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臺員」、「臺窩灣」(指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後鄭經改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而臺灣由於物產豐富,又稱「寶島」。

臺灣地區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中華臺北」。 葡萄牙人稱臺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於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2023年代前是歐美對臺灣的主要稱呼。

日本古代曾稱臺灣為「高砂」、「高砂國」、「高山國」。

12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漢語拼音:táiwān)一名源於居於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臺專窩灣」社的社名,意為屬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

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39]  秦朝稱「瀛州」;  三國時期稱「夷洲」;  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臺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臺灣北部)、「北港」(臺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臺員」、「臺窩灣」(指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後鄭經改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而臺灣由於物產豐富,又稱「寶島」。  臺灣地區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中華臺北」。

葡萄牙人稱臺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於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2023年代前是歐美對臺灣的主要稱呼。 日本古代曾稱臺灣為「高砂」、「高砂國」、「高山國」。

1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夷洲

隋唐至元時期:流求

明中期:東番

明後期:大員

荷蘭殖民:福摩薩

明末:臺灣

14樓:喇叭健健康康

三國時叫「夷洲」,隋代叫「流求」,唐宋元時也稱「流求」或「琉球」

三國演義中長胳膊大耳朵的是誰,在三國裡究竟是誰的手臂最長

劉備的胳膊到底有多長?人體比例 學有種 頭身 的說法,即頭長與身體長度比例是有規律的,一般亞洲 頭身比例大致在六至八頭身之間。也就是說,身高除以六或八就是頭長,我們取中間值七,以七頭身換算劉備的頭長 三國志 說劉備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 漢一尺長度為23.1cm,七尺五寸的劉備身高173.25cm...

劉備在三國裡的大名是什麼

1 玄德。三國裡,一般都稱他的字來表示尊敬。2 劉備 161年 223年6月10日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 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 徐州陶謙...

三國演義中關於曹操的片段,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經典片段

三國演義 第一回中就提到了曹操摘取部分描寫 語言 外貌 動作都有了 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見操,言 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