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精神自覺什麼是職業精神

2021-03-07 06:33:09 字數 4852 閱讀 9426

1樓:手機使用者

是從內心深處湧現出一種復興民族文化的擔當精神

2樓:夢靜甜辛

第一精神是人需要的精神,人對精神的追求,就是一個精神的不斷滿足的過程。人吃母親的奶只到三歲,但是人的精神之奶要一直吃到死。

一個正常的人的生活,就是出生,生長,娶妻、嫁人,生子。正常人就這樣活著,為著這些而活著。這個過程就如同樹木生長一樣。

正常人的精神是自足的,這就如同空氣的自足一樣,從不需要去考慮。一些原始部落的人就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之中。這種正常狀態可以叫做生命自覺。

一個正常的人,對自我往往是一無所知的,因為他從來就不需要去考慮這個問題。只有在看到人瘋狂的時候,才會考慮到這些問題。

現代社會中,通常人的精神是處於一種不滿足狀態中。這種不滿足來自外在精神的空虛,來自內在精神的壓抑。現代人處於一種生命的異化狀態,人們的精神時刻處於一種考驗的狀態中,一種無法滿足的狀態。

這就如同一個陽痿的人,想得到最大的性滿足,但是又不可能得到滿足。

人的精神處於不滿足狀態中,就需要不斷的尋求精神的滿足。精神滿足了,就是幸福。精神不滿足就是不幸福。

那種感到百分百幸福的人,其實是非常少的,大多數的人生是處於一種相對滿足的狀態中。

相對滿足就如同性慾。對於古代的人而言,一個男人可以有任意個妻子,在這一點上,他們處於一種生命自足中,是自滿的。對於現在人而言,一個人只能有一個妻子,這種滿足就是一種相對的滿足。

人總體上處於一種不滿足狀態,但是憋長了,又可以獲得一點相對的滿足,不至於壓抑出精神病來。這個有點像亞健康,總體上不是健康的,處於一種略低於健康的狀態中。但是又沒有什麼明顯的病。

一個湖裡的水乾涸了,只有一些相對不平的坑窪中是滿的,這就是相對滿足。小坑小窪滿了,是小滿,整個湖滿了,才是大滿。生命精神的相對滿足,就是一片沼澤地,處於不幹不溼的狀態之中。

還有一類人的精神是不滿足的。這種人本身就如同沙漠,他們希望得到滿足,但是水會從沙中漏掉。因此給再多的水,也無法滿足,這樣的人,就時刻處於一種精神不滿足的狀態之中。

對於精神不滿足的人而言,任何物質上的滿足,都是無助於事的,他們無法從物質中獲得徹底的滿足。因為他們本身就不裝水。只有純粹的精神,才能夠讓他們得到滿足。

純粹的精神就是第一精神。每個人都在追求,比如各自悟出不同的境界,獲得他們認為的純粹精神。得道成佛,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精神追求,是一種純粹心靈的滿足。

他們不是生活在現實中,而是生活在精神的子宮中。

根據精神的不滿足狀態,可以分為正常人、藝術人、精神人。藝術人是相對不滿足的人,精神人是完全不滿足的人,他們不斷尋求精神。精神追求的人,只有心滿了,他才覺得開始滿足。

這就如同嗜酒的人,喝醉了才叫吃好了,醉了才有美食。

原始人處於生命自覺狀態,這種狀態是最無憂無慮的。相對於生命自覺,還有文化自覺和精神自覺。文化自覺就是按照文明的規律而生活。

比如一夫一妻,就是文明的規律。文明雖然是一種進步,但是同時也壓抑了生命的本性。文化自覺始終是一種相對的滿足狀態。

精神自覺就是純粹精神的覺醒,一切行為都是純粹精神的行為。原始人生命自覺,但是卻不知道精神為何物。精神自覺,像原始人一樣生活,又能得到純粹精神的滿足,這應該是人的理想狀態。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儒家哲學的直接理論形態就是人生哲學。它始於人的實踐理性的自覺,即人心固有的良知良能的自我意識。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人有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等「善端」或者說是「道心」,儘管有一種說法「道心惟微」,但人卻可以在真誠的道德踐履中,擇善固執,操存涵養,逐漸使其充實擴大,直至成為浩然之氣。

致良知良能於萬事萬物,廓然而公,達到道德生命的自我完成。孔子、孟子等都深知「內聖外王」、「致君堯舜」的困難。道德生命的完成需要自然生命的成長,需要在漫長的道德實踐中體驗、省思、學習,從而才能獲得具體而微的情境性的實踐智慧,也才能逐漸獲得普遍原理的明證性和堅定性。

孟子所說「四十不動心」,不是道德生命的終止,而是如孔子所說「不惑」於外物、人言的內在堅定,是「收其放心」的「不動心」。孔子至七十歲才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不是聖人的謙虛,而是真實的道德感言。道德生命領會的自覺最初只能是主觀性的精神環節,雖然「求仁在己」、「吾欲仁斯仁至矣」,主觀道德的意欲較易實現,但仍要在具體的道德情境中客觀化、物件化,要與外在的禮法規範相統一。

至於內在與外在、主觀與客觀的契合自如,以及道德自由的境界可能真的需要畢生的努力。如果說「內聖」是可期的,「外王」則就是儒家兩千多年的一個夢想。歷代帝王「望之不似人君者」有多少不好說,但真正能以民為本、以道治國者是太少了。

總之,儒家道德生命自我完成的生命領會和精神自覺,是一種超越的道德形而上學。它雖沒有黑格爾式的理性形而上學的邏輯形態,卻同是區別於個別化的自然生命的普遍化的精神生命作為本體的領會和自覺。

按照後現代主義哲學的思路,中西哲學都根源於人與自然的斷裂,即人的自我意識的出現。黑格爾在許多著作中強調通過思想的努力重新回到人與自然統

一、和諧的天真狀態,中國哲學也有「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說法。我們可以說,中西哲學的生命領會和精神自覺都指向「天人合一」的絕對目標,都力求達到自在自為的統一。但無論是西方哲學對理論理效能動性的自覺,還是中國哲學對道德理效能動性的自覺,都是一種精神的覺解,或者說都是觀念論的、唯心論的精神自覺,用海德格爾的說法,中西哲學所開啟的思想方向、開啟的思想視域註定無法完成彌合人與自然**的「原始創傷」。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對人的自然狀態、物質生命的否定、漠視或淡化。即使如黑格爾這樣最思辨的學者,也仍然在自然與精神、自在與自為、個體與普遍的區分中,把自然、自在和個體的慾望作為低階的意識而揚棄。中國哲學也在人心與道心、人慾與天理的區分中,否定了人的自然慾望的道德意義。

中西哲學對精神生命的自覺與提升是哲學的歷史貢獻,但對自然生命的貶抑則使其難以成為普通大眾的精神自覺,從而受到歷史的懲罰。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歷史開始進入到一個物質主義時代,高貴的形而上學的人的自我意識,被世俗的縱慾主義的狂歡所淹沒。學理上的形而上學終結、後形而上學等說法,無非是我們時代個體自然慾望當權的理論表現而已。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才是必然的,馬克思哲學才成為有特殊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的理論學說。

按照海德格爾的看法,馬克思哲學用「生產過程」取代了黑格爾「生命過程」的存在論,用「人的優先性」取代了「意識優先性」,馬克思沒有超出「主體形而上學」的視域。「生產過程」恰是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人的自在存在和自為存在統一的過程。物質生產過程既是滿足人的自然慾望的過程,也是人的精神創造和精神提升的過程。

「生產過程」的存在論真正克服了傳統哲學中人和自然的**,是對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真正辯證的整體覺解。在馬克思的思想中,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要的生產勞動是歷史存在的前提,因此,作為自然存在的個體的慾望不是應使人害羞的動物本能,而是人性固有的並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只有在滿足了人的基本物質生活需要之後,才能有人的精神生命包括理論理效能力和道德理效能力的自由發展。

馬克思並未否定希臘自由民純粹理論生活的理想,而是認為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已經具備了或者說應進一步創造條件使社會具備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全面發展的希臘式公民。同樣我們也可以推論說,馬克思並未否定中國儒家道德生命自我完成的理想,而是認為只有在物質生產力高度發展、基本社會制度是正義的前提下,「內聖外王」才是可能的。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生命領會和精神自覺,是對中西哲學精神本體的內在超越,是一種新的存在視域的開放。

按照馬克思的理想,人類社會將進入「後物質主義」的時代,在共產主義的「自由王國」中,勞動成為遊戲,人是自然的朋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是存在的自身綻放、自身顯現。自由的人才能給自然以自由。海德格爾晚期苦苦尋求的超越「主體形而上學」的存在感受也許只能在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中才能真正獲得。

4樓:匿名使用者

有意識長期的磨練轉化為潛意識。

5樓:張浩

可以理解是很好的自制力,或毅力。

思想自覺是什麼意思?

6樓:必無獨知者

即:在思想上自己有所認識而覺悟。

7樓:山海軒

思想自覺:在思想方面自覺主動(向黨的最新指示靠攏)

8樓:ah小左

就是自我覺悟,在的思維方式決定自己的行為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很清楚你是從那個作者哪本書看來的概念,因為每個作者都有對這些所謂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想我的理解「思想自覺」就是有種自然的律己精神,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有點像遵紀守法,不過卻是自自然然,由心發出來的行動。

不知你的理解如何呢?最後推薦你看看《禪者的初心》(japan)鈴木俊隆 著。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教了一些禪宗知識,讓人感覺很舒服。呵呵~

什麼是職業精神?

10樓:墨陌沫默漠末

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絡,具有職業特徵

的精神與操守,從事這種職業就該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覺。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由多種要素構成,它們相互配合,形成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職業精神的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立業四個方面。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都應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盡職盡責,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不同於其他社會制度下的職業精神,它具有以下三個重要特徵:

第一,它是社會主義精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社會生活分為三大領域,即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就是職業領域內社會主義精神的特殊要求。

第二,它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社會消除了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從根本上使職業利益同社會利益、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致起來,各種職業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

因此,各行各業可以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即為人民服務,並使之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發揮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第三,它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灌輸性」。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精神是在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基礎上形成的。它的主體內容不像舊的職業精神那樣,可以自發產生,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下,通過有覺悟的職業成員的努力建立起來的。

什麼是運動員職業精神

運copy動員職業精神指是參加bai職業運動的人們du,具有職業特徵的精神zhi與操守,從事這dao種職業該具有精神 能力和自覺。運動員職業精神不僅應該表達為運動員 更高更快更強 的自我超越,更要表達為運動員對追逐夢想的堅持 對體育道德的尊重 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對國家榮譽的珍視。職業精神是一種尊重,...

什麼是海綿精神,什麼是水的精神?

海綿精神就是像海綿似的 不斷積累知識,也要像海綿似的擠幹水後吸收新的水分,加快對已學知識的消化吸收並學以致用。對黨員幹部來講,發揮 海綿精神 就要海納百川 相容幷蓄地吸收知識。新形勢下,一些黨員幹部面臨著本領恐慌問題,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要學政策檔案領會上級精神 學先進經驗改進工作方法 學黨規...

什麼是 匠心精神,什麼是匠心和工匠精神?

匠心 指 精巧的心思,多指文藝上創造性的構思。詳細解釋 工巧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中創造性的構思。出處 1,唐 王士源 孟浩然集 序 文不按古,匠心獨妙。2,明 胡應麟 詩藪 古體中 兩 漢 之詩,所以冠古絕今,率以得之無意。不惟里巷歌謠,匠心信口,即 枚 李 張 蔡 未嘗鍛鍊求合,而神聖工巧,備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