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含義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特點

2021-03-07 01:00:45 字數 4736 閱讀 6352

1樓:匿名使用者

祖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的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於一身,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為基礎,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特點,在世界傳統養生文化中舉世無雙,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與長壽一直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美好願望,因而養生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遍佈世界。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由於有著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

它彙集了我國曆代勞動人民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堪稱一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祕色彩的智慧樹。探索中國養生文化這棵古老而神祕的東方智慧之樹,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趨勢。

2樓:野佬

中華,至少是指中國境內,可以是儒釋道文化圈,包括東南亞日韓。

傳統,至少是經百年檢驗說明可以有些利益的習俗。

養生,利於人身健康的思想、言論和行為。

文化,文:紋也,痕跡之意;化,轉也,變也,受影響之意。

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國這片土地上、由先人們經上百年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有利於人類心理和生理健康的、一系列口傳的文字的實物的記錄。

3樓:匿名使用者

緣生食品,好的生態環境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特點

4樓:陽光晴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重要

5樓:峰何以笙簫默

(一)形神兼顧,養神為先

就養生學的範疇而言:

1、形:指形體,包括人體的皮肉、筋骨、脈絡、臟腑及充盈基間的精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外殼。

2、神:指人本的精神思維活動,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內在主宰。

3、形神之間的關係:形是基礎,神是主導;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所生。形體與精神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互為依存的密切關係,所以養生包括養形和養神,二者必須兼顧,形神共養,不可偏廢。

只有形神統一,才是生命存在的首要保證;只有形神共養,才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的最佳手段。

形體與精神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互為依存的密切關係:一方面,形的存滅決定了神的存滅,神只能即形成存,決不能離形而生,神的生機旺盛只能建立在形體健康的基礎之上,所以欲養神必先養形,用《黃帝內經》的話來說,就叫做「形體不敝,精神不散」(《素問·上古天真論》);另一方面,神的健康與否,也直接影響形體的盛衰存亡,欲康健形體必須重視養神,否則「精神內傷,身必敗亡。」(《素問·疏五過論》)可見養形與養神,二者必須兼顧,不可偏廢。

4、養身需先養心

主張形神共養,決不意味著把形、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上。事實上就總體而言,中國養生學從來都視養神為首務,正所謂「太上養神,其次養形」(《藝文類聚·養生》)。

鑑於祖國中醫學關於心神能統率五臟六腑、五官七竅、四肢百骸而為一身之主宰的生理觀,所以古代養生家大多認為調養心神,不但能使心強腦健,有益於精神衛生,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養心調神還可以有助於調養整個形體。《靈樞·天年》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問·上古天真論》也認為: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卻病延年;反之,神傷則病,無神則死。由於可見,形神兼顧、養神為先確實是中國養生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古代醫學認為,心神能統率五臟六腑、五官七竅、四肢百骸,為一身之主宰。 即‚神‛是生命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此,調養心神,不但能使心強腦健,有益於精神衛生。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養心調神還可以有助於調養整個形體。 所以養生首務是養神,調形必先調神,養身需先養心。

(二)虛靜養神,凝神益智

祖國養生學向來認為「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此,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養神‛來保養和提升人的內在生命力。

(三)順乎自然,物我合一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靈樞》。闡明瞭自然界的一切運動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觀點。順應自然的養生理論大致包含以下兩重含義:

1、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以護養調攝。《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法於陰陽,調於四時」和「因時之序」,都表達了這種意思。就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而言,對人體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四季交替和晝夜晨昏的變更,因此養生也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

2、順應自然而然的狀態。所謂順應自然而然的狀態養生,實際上是指人們只有認識人與自然二者本身所具的客觀規律,並依循這種規律養生,才可能健康長壽。

(四)養生與養性、治國相統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生從來就不侷限於研究機體本身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而總是與道德品性修養,以及治國安邦之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呂氏春秋·先己》篇中提到:‚昔者先聖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

這種觀點實際上是揉合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道家修身養性的理論在內,因而具有極為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儒家的養生理論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壽‛(《論語·雍也》)的觀點,後來又十分肯定地提出‚大德必其得壽‛(《禮記·中庸》),認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長壽。其後中國的養生家基本上依循這一思路,強調養生必須與道德修養相協調。

事實上,良好的道德情操,確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而心理健康則是去病延年的必要前提。漢代哲學家兼養生家董仲舒在分析孔子關於‚仁者壽‛的原因時曾精闢地指出:「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則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春秋繁露》)。

(五)客觀因素與主觀努力並重

所謂客觀因素,實際上包括人的先天遺傳,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祖國養生學認為上述條件與人的健康長短有著直接的關係。

從養生文化的特點來看,人的主觀能動性則是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強調個體必須通過「養性立德」來主動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以便達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至於如何「養性立德」,《黃帝內經》提出應該力求做到「恬淡虛無」,具體要求是「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不下相慕」。

中國養生文化中這種主張通過「養性立德」來增強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的做法,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似乎失之消極被動,但從養生延年的觀點來看,它無疑也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作為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重要特點之一,客觀因素與主觀努力並重這一特點的存在同樣不是孤立靜止的,它的產生本身就是儒、道兩種學說相互融合的結果。我們知道,早期儒家學說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便是協調人際關係,在社會政治領域提倡積極進取,主張「知其不可而為之」。

6樓:

(央視國際)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與長壽一直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美好願望,因而養生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遍佈世界。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由於有著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

它彙集了我國曆代勞動人民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堪稱一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祕色彩的智慧樹。探索中國養生文化這棵古老而神祕的東方智慧之樹,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趨勢。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終於以自己的聰明睿智創造出了一系列與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獨特理論方法,逐漸使養生成了一種極具華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

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義就在於探求各種文化現象的內在目的和特徵。就感應的中國養生文化而言,儘管它的研究物件是人體的健康與長壽,但健康和長壽在人類社會中從來就不單單是人體本身的問題,而是與人們所處的社會生活及其自然環境有著一種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就提醒我們,研究和探求中國養生文化的基本特徵決不能僅僅囿於人體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須結合社會、經濟、政治、哲學,乃至藝術的諸多層面加以綜合考察。

中國養生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的產物,其理論體系本身具有這種學科所具有的雙重特徵。具體來說,中國養生文化的社會科學性質主要體現在其理論體系與中國古代哲學存在著一種千絲萬縷的關係,中國養生文化的自然科學性質則主要體現在它的傳統醫學發生一種血肉相聯的關係。

作為一種煥發著勃勃生機的文化現象,傳統養生學在數千年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而且也積累了一整套實用、同時又充滿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睿智的實踐方法。

詳細可參見

誰能談談對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祖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的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於一身,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為基礎,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特點,在世界傳統養生文化中舉世無雙,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8樓:匿名使用者

1目宜常運 2面宜多擦 3發宜常梳 4耳宜常彈 5齒宜數叩 6舌宜舔顎 7濁氣宜常呵 8腹宜常摩 9穀道宜常提

10膚宜常幹浴 11肢節宜常搖 12足心宜常擦

運用中華文化的特徵,說明為什麼中國傳統養生文化

9樓:費作首雪晴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和史書典籍是其重要見證。中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漢字和史書典籍作為其基本載體,使其能一直流傳至今。

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表現為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等。中國傳統養生文化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為基礎,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特點,在世界傳統養生文化中舉世無雙,表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所以能一直延續至今。③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幷蓄,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彙集了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順應了社會生活的變遷,能夠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能夠步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裡。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節的來歷,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來歷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重要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建國前,繁文縟節較多,封建迷信嚴重。臘八過後,擇吉日掃灰。臘月二十三日辭灶之後,開始忙年,做大棗餑餑等。二十九日 封門 貼春聯 窗花 過門箋 掛宗譜。三十日晨,供盛飯。下午,上祖墳 送吊子 請先祖回家過年。門口置 拴馬樁 院內橫鋪秫秸。晚十時...

運用中華文化的特徵,說明為什麼中國傳統養生文化

中復華文化源遠流長,制 漢字和史書典籍是其重要見證。中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漢字和史書典籍作為其基本載體,使其能一直流傳至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表現為獨特性 區域性 民族性等。中國傳統養生文化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為基礎,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特點,在世界傳統養生文化中舉...

中華傳統文化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資料

中國書法 篆刻印章 華表 牌坊 長城 寺院 園林 古鐘 古塔 廟宇 亭 井 黃土 民宅 秦磚 漢瓦 兵馬俑 紅燈籠 京戲臉譜 皮影 武術 桃花扇 景泰藍 玉雕 中國漆器 木板水印 鐘鼎文 漢代竹簡 漢代竹簡上的隸書 文房四寶 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 風箏 佛 道 儒 法寶 陰陽 禪宗 觀音手 孝服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