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防止日本走軍國道路,對日都有哪些制約

2021-05-23 19:21:09 字數 5159 閱讀 9232

1樓:愛不易

美國單獨佔領日本後,為了確保日本不再成為美國的軍事威脅,麥克阿瑟以本國政治制度為模式,對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的各個方面實施了大規模的民主化改革,力圖將日本納入美國的戰略軌道。 麥克阿瑟在日本進行的民主化改革,其基本的依據和政策指導是美國**頒佈的兩份檔案。其一就是2023年8月29 日由杜魯門批准、9月22日發表的「美國戰後初期對日政策」;其二是同年11月3日發給盟軍最高統帥的「有關投降初期佔領和管制日本的基本指令」。

麥克阿瑟採取的每一政策和措施都是在這兩份檔案的規範和指導下進行的。 在「初期對日政策」中,美國**首次全面制定了將要在日本實施的政策目標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檔案表示:

日本人民或**發起的在**形式方面的改革,凡旨在變更其封建主義和**主義的目的的,都將為盟****允許並贊助。具體說來,這種所謂「**形式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主要包括:解除武裝和國家的非軍國主義化;懲辦戰犯;鼓勵人民爭取個人自由和民主程序的願望。

在經濟方面包括:經濟結構的非軍事化;促進民主經濟力量;恢復和平經濟活動;賠償和歸還掠奪別國的財產和物資等。「初期基本指令」則詳細規定了盟軍統帥部應對日本實施的改革政策的具體步驟和細節。

在上述政策指導下,從2023年9月開始,麥克阿瑟推行了大規模的民主改革,以便「最後建立一個以支援美國為目的而負責的**」。具體說來,這些改革主要集中於如下五個方面: 第一,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改革。

麥克阿瑟實施了對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整肅政策,其目的在於清除日本政治生活中長期存在的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意識,使代表「日本人民自由意志」的新政治力量和新領導人能控制政權。整肅共分兩個階段,2023年1月以前主要是國家層面的整肅,此後擴大到社會層面。第一階段始於 2023年初,該年1月4日,麥克阿瑟頒佈兩個「整肅令」,其一宣佈取締一切鼓勵軍國主義、贊成或助長日本建立亞洲霸權的極端民族主義政黨,其中包括大政翼贊會、黑龍會等27個臭名昭著的組織,2月23日,列入整肅名單的團體增加到147個;其二稱為「解除公職令」,規定一切積極參與推進軍國主義活動和軍國主義團體的成員均在整肅之列,不得繼續擔任公職,對參加眾議院選舉的所有候選人進行甄別。

政治整肅的結果對日本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凡1937— 2023年間擔任過內閣成員以及與「思想控制」有關的**全部被清除出**。整肅於2023年1月進入第二階段,物件進一步擴大到地方**、經濟界和**界的頭面人物,受到甄別的人數先後多達71萬,其中20多萬人受到整肅。

2023年3月,整肅基本宣告結束。 整肅的同時,麥克阿瑟認為:解散日本多達589萬的軍隊和不計其數的準軍事組織,是民主化政策能夠實現的基本前提。

因此,從2023年9月起,美國就著手解散日本軍隊以實現其非武裝化。9月3日,盟總頒佈《關於在日本某些地區設定盟國佔領軍,以及具體指導日本解除武裝和復員的命令》。解散命令執行得非常迅速,到 10月15日,麥克阿瑟宣佈,日本全國武裝兵力解散問題業已告終,日本軍隊不復存在了。

2023年,日本在國外的300多萬軍隊繼續被遣返回國,作為軍事強國的日本從此不復存在。 此外,與處理納粹戰犯一樣,盟總處治了日本戰犯。2023年9月11日,麥克阿瑟宣佈逮捕前首相東條英機等首批39名甲級戰犯,年底又逮捕了104名甲級戰犯;2023年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並開始審判戰犯,2023年11月,法庭判決首批25名戰犯中7人絞刑、16人無期徒刑,使戰爭罪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第二,社會民主方面的改革。麥克阿恐改革的最初著眼點就是在日本推行民主和自由。2023年9月10日,盟總髮布的第一項改革指令,是「關於言論和新聞自由的指令」。

隨後,它又先後釋出了《關於日本新聞規劃的備忘錄》、《關於廢除對政治、公民、宗教自由限制的備忘錄》、《廢除對新聞、電影、通訊的一切限制的法令》等有關改革檔案。10月4日,麥克阿瑟頒佈《撤消對於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法令》,正式拉開了社會民主改革的帷幕。10月11日,麥克阿瑟在接見新任日本首相幣原時,將這套政策概括為 「確保人權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進工人的團結和組織、教育的自由主義化、將國民從**政治中解放出來、日本的經濟結構民主化。

五大改革指令的發出,是促使日本社會按美國意圖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第三,修改憲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為了確保日本不再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適應美國的戰略需要,美國從2023年開始就著手將各項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過立憲的形式徹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

佔領初期,麥克阿瑟就要求新組成的日本**組成修憲班子,並提出修憲的基本原則是:在修改後的憲法中,日本**不應再對天皇而應對一個具有廣泛性的、在投票基礎上產生的選舉團負責;天皇制的保留或廢除由日本自行決定;今後可能設定的軍事機構的首腦必須由文職人員擔任。根據上述原則,日本先後於2023年底和 2023年初提出兩個修改憲法草案,但由於在天皇的地位問題上始終不合美國之意,美國決定乾脆拋開日本**,親自負責修改憲法。

2023年2月,麥克阿瑟同時規定了修憲三原則:(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權力必須受憲法的限制並從屬於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遠放棄戰爭和戰爭準備;(三)廢除日本國內現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經過短短六天的準備,修憲班子就以美國政治制度為藍本制訂出了一部日本的新憲法草案,2023年3月5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該草案。

同年 11月3日,日本新憲法正式頒佈並生效。 新憲法除兩項條款外,幾乎完全是美國憲法的翻版。這兩項條款是:

變絕對天皇製為相對天皇制,規定「天皇是日本國之象徵,是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其地位基於國民之總意,主權屬於日本國民」,廢除樞密院、內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屬機構,首相由國會提名通過,內閣對國會負責;放棄戰爭權利,規定「日本國民誠實希求基於正義與秩序之國際和平,永遠放棄由國家權力發動之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手段。為達到前專案的,不保持陸海空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之交戰權」。 第四,解散財閥,實現經濟生活民主化。

財閥集團是戰前日本最有勢力的經濟力量,控制和操縱日本的政治、經濟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戰爭潛在勢力,正是這些財閥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為成為可能」。基於消滅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基礎的考慮,美國將解散財閥、解散大的家族聯合企業和分散日本經濟權力作為重要的改革內容。 2023年9月21日,麥克阿瑟釋出解散財閥方針的指令,要求日本**消除經濟生活中的壟斷現象,鼓勵並贊助在民主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工業、農業和勞工組織。

隨後,盟總責令最大的15家財閥彙報其營業內容與資本構成,宣佈凍結全部財產。同年年底,美國**成立了一個由財政經濟專家組成的財閥調查團前往日本,隨後又成立「控股公司清理委員會」,具體負責解散財閥的工作。11月4日,在盟總指令下,日本**被迫在一拖再拖之後提出瞭解散財閥的具體計劃。

2023年9月至2023年9月,盟總先後指令解散了83家大型財閥企業。2023年,日本**分別頒佈以限制與分割壟斷企業為目標的《禁止壟斷法》和以實現經濟民主化為目標的《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排除法》,先後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等最大的財閥集團,限令財閥家庭的領導一律辭去其擔任的經濟職務。 2023年以後,由於「冷戰」爆發以及日本**的敷衍塞責,美國放棄解散財閥的政策。

因此解散財閥工作並不徹底,許多財閥得以保留,併成為後來日本壟斷財團的支柱。 第五,農地改革,摧毀日本經濟的封建主義基礎。土地問題是日本因明治維新不徹底而遺留下來的嚴重製約社會進步的消極因素。

由於少數地主佔有大量土地,人多地少的日本農村階級矛盾十分突出。戰後初期,糧食匱乏情況十分嚴重,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糾紛和衝突進一步加劇,租佃糾紛從戰前的每年平均900餘起激增到2023年的5171起。為了避免日本經濟的崩潰和社會的大動盪,佔領軍當局決定立即在日本實施農地改革,以平息農民對沒有土地的嚴重不滿。

2023年12月9日,盟總向日本**下達《關於農地改革的備忘錄》,要日本****「那些長時期以來損害土地結構的惡弊」,限三個月內向盟總提交將土地從地主手中轉讓給耕種者的計劃。2023年12月29日,日本**頒佈了第一份農地改革方案,但因該方案明顯偏袒地主,遭到無地農民的強烈反對。在佔領軍當局的直接干預下,2023年6月30日,日本**頒佈第二份農地改革方案,並於10月份得到盟總的認可後開始實施。

該方案規定:國家強行收購不在鄉地主的全部土地;在鄉地主超過1町步(摺合15市畝)以上、自耕農超過3町步以上以及其他經由各級農地委員會決定的土地也均在收購之列;收購後的土地,按低價**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原租佃農戶有優先購買權;殘留的出租地的地租由過去的繳納實物改為繳納現金,地租率水田不得超過產值的25%,旱地不得超過15%。農地改革雖未能徹底解決農村的社會矛盾,但它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賴以生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助於社會進步和美國統治地位的鞏固。

戰後初期,麥克阿瑟在日本推行的大規模民主化改革徹底消除了日本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程序,為其日後走向現代化奠定了社會政治基礎。這些史料,王繩祖教授在《國際關係史》中都有詳細的闡述。

2樓:手機使用者

首先是駐日

軍事基地,這是太平洋戰爭日本投降的產物,太平洋事件給美國造成了極大的陰影,所以駐日基地 美國給予強大的軍事及給,對於日的海外出兵也有很大限制。雖然明著說美日軍事連盟 其實日本地軍事帝國夢一直都在被美國扼制,美國第一個不允許

3樓:手機使用者

有兩大制約因素: 1、日本的現行憲法,即於2023年制訂的《和平憲法》。該憲法是由當時的駐日盟軍最高司令: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一手製定的。日本新憲法共11章103條, 其中第二章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這一條款被形象地稱為「和平條款」 。有關日本新憲法的「和平條款」的產生,在麥克阿瑟的回憶錄中是這樣記載的: 2023年1月24日中午,已轉任吉田茂內閣國務大臣的幣原喜重郎因事來到我的辦公室。

在談話中,我見幣原有點侷促不安和欲言又止,問其原因時,幣原提出,在新憲法的條款中,應當加入所謂「非戰條款」,要用憲法手段禁止日本有任何軍事建制--不論任何形式的軍事建制。在談及這樣的原因時,幣原認為,這樣就會達到兩個目的:舊軍方將被剝奪他們有朝一日可能奪回政權的一切手段;另外,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會知道日本將永遠不會發動戰爭了。

幣原說:「日本是一個窮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把財力花在戰備上了。國家所剩下的任何資源都應當用於扶持經濟。

」 幣原的意見得到麥克阿瑟的肯定,於是,在《日本國憲法》第二章第九條中有了如下的表述:「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專案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 因為有了這一條款,日本的戰後憲法又被稱作「和平憲法」,而「和平憲法」的第九條也已成為日本戰後思想的最重要的基本檔案。正如日本學者撰文指出的:「和平憲法」是日本總結戰爭教訓之後向世界作出的「公約」。

第二就是樓上提到的駐日美軍基地。駐日美軍基地可謂是美國一箭雙鵰之作,一來可以防止日本重走軍國主義道路,可以隨時扼殺日本軍國主義的萌芽。因為二戰時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另外美國也可以利用日本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在冷戰時期可以扼制蘇聯的太平洋艦隊西出太平洋,現在可以利用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島鏈鉗制中國海軍。

飛美國途徑日本轉機,去美國從日本轉機需要過境簽證嗎?

什麼叫概率。只要轉機時間超過xx小時的都會給你臨時簽證,是100 給你過境。難道你覺得機場會讓你在候機廳過夜?而且出國留學利用轉機可以免去旅遊簽證就可以入境旅遊,但最多是7天。但在中國買機票只能買最近轉機時間的,如果從國外回國時在國外買機票,可以買比如芝加哥到日本,然後轉機時間可以是7天之內的任何一...

日本人為何崇拜美國,藐視中國,日本人崇拜美國嗎?

日本人喜歡強者,藐視弱者 誰強崇拜誰,誰強聽從誰,這就是日本 日本人崇拜美國嗎?不是崇拜,是敬畏,日本人向來是軟的欺負硬的怕,參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的日本的對外政策,其中就有 失之歐美,取之鄰國 的意思,也就是說打不過歐美就欺負弱小鄰邦。再參考十九世紀中葉,美國開啟日本國門,日本表面上屈服,但實...

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二戰日本為什麼打美國

日本是不得不打美國了,日本的戰略物質基本靠海運,美國對日本的封鎖和制裁對日本是致命的,而且美國在後期擴大了範美安全區,實際上美國早就站到同盟國一邊,日本也清楚認識到美國早晚會參戰,如果不先下手,日本海軍是無法對抗強大的美國海軍的.德國是不希望美國參戰的,德國在進行海上封鎖的時候希特勒曾經下過命令,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