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詩經》的藝術成就

2021-03-06 11:20:49 字數 4584 閱讀 4992

1樓:白色的明

《詩經》是一部彙編而成的樂歌總集,其作者不一,內容各異,故其藝術風格並不完全一致,而藝術成就也高有別。概括言之,其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樸實、自然的風格特徵;賦、比、興地表現手法;優美、和諧的語言藝術。

1、樸實、自然的風格特徵

《詩經》主要產生於我國古代北方地區。作為文學作品,它以藝術的形式體現了西周至春秋那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理性精神,表現出重人事、重實際、重現實的思想特徵。

反映在藝術風格,儘管《詩》三百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多樣化,但就總體而論,卻不能不說樸實而自然的藝術風格為其基調。

2、斌、比、興的表現手法

前人從《詩經》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歸納出了所謂「賦、比、興」的表現手法。這不僅是對《詩經》藝術技巧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準確地揭示了中國古代詩歌藝術表現手法的基本特點。

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不僅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而且是中國佔代詩歌藝術民族特色的具體表現,也是對我國詩歌藝術寶庫的傑出貢獻。

3、優美、和諧的語言藝術

這一藝術風格直接表現為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和直率地表達感情,《詩經》中的作品,大多是「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緊貼現實生活,不作無病呻吟,感情真摯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不少作品富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鄉土情調。

作者善於運用寫實的手法,描寫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刻畫那些頗富特徵的細節或生活側面,抒發淳樸真摯的內心感情。作品不事雕琢,自然而然從心田流出,這種樸實、自然的風格美閃耀著現實一主義精神的光輝。

2樓:¢不二月嵐

《詩經》產生於北方,風格平易質樸。除少數史詩中含著民族起源神話以外,《詩》中一般不表現超現實的事物,也沒有浪漫的奇想和荒誕的情節。這一點與後起的楚辭有明顯區別。

在此基礎上,《詩經》在藝術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這些成就突出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鮮明的形象性

《詩經》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詩。這些詩不以刻劃人物為主,但其中有了較為鮮明的主人公形象。詩人往往通過感情的直接傾訴,使人感受到他們的不同個性。

同是思念戀人的歌,《鄭風·狡童》中的姑娘在失戀時悲傷地唱道:「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而《褰裳》中的女主人公則詼諧地戲謔對方:「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

同是棄婦詩,《邶風·穀風》中女主人公的哀婉纏綿和《衛風·氓》中女主人公的剛毅果斷,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帶有一些細節和行動描寫,使主人公的情態宛然可見。《周南·關雎》的主人公因思念心愛的姑娘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邶風·靜女》的主人公因找不到前來約會的戀人,急得「搔首踟躕」;《衛風·伯兮》寫女主人公在丈夫離家後無心膏沐,以致「首如飛蓬」;《王風·黍離》寫主人公走在路上憂思滿懷,「行邁靡靡,中心搖搖」,都很有生活氣息,使主人公的形象更為鮮明。

《詩經》中有的作品運用了景物和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感情。如《小雅·采薇》用「楊柳依依」反襯主人公離家服役時的悲愁,用「雨雪霏霏」來烘托他遠戍歸來時的哀苦;《王風·君子于役》用傍晚禽畜歸窩的景象襯托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愁緒;《陳風·月出》以月光和美女相映襯,把主人公幽邃的情思和空靈淡雅的畫面融為一體。這方面最為突出的作品是《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遊從之,宛在水**。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中把蕭瑟的秋景、悽迷的夜色和主人公懷人不得見的悵惘心情交織在一起,情景交融,魅力無限。

2、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前人把《詩》中的表現手法概括為賦、比、興。宋代朱熹對賦比興的解釋最為妥貼。他說:

「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詩集傳》)賦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在《詩》中,它是一種積極修辭手段。

詩人往往用這種手法對客觀事物具體細緻的描繪,《豳風·七月》用賦的手法,以時令和物候的變化為背景,詳細描寫農夫們一年四季的生活狀態,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農村風俗畫。《小雅·無羊》用賦的手法,把牧場上牛羊和牧人的情態刻劃得栩栩如生: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溼溼。

或降與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騫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這種描寫可謂窮形盡相,筆筆如畫。賦的手法用於抒情,則有利於充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把倏忽變化的情感和浮想聯翩的思緒呈現在讀者面前。有時,詩中還用賦來表現人物對話,構成意趣盎然的生活情景,如《鄭風·女曰雞鳴》、《齊風·女曰雞鳴》就採用對話的形式,寫夫妻間的床頭絮語,表現了融洽和諧的家庭生活氣氛。

賦對構成《詩》的寫實性和形象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同上)比就是比喻。

《詩》中的比喻生動貼切,豐富多樣,並帶有鮮明的感**彩。例如,詩人把心愛的姑娘比作美麗的木槿花,比作皎潔的明月;把醜陋的統治者比作癩**,比作老鼠;用「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比喻意志堅定;用「中心如醉」、「中心如咽」形容內心的憂傷;用「牆有茨,不可掃也」比喻宮廷內的醜事難以講述;用劈柴離不開斧子比喻娶妻不能沒有媒人。或用明喻,或用暗喻,或用正喻,或用反喻,都十分生動形象,富於情趣。

有時,詩人運用博喻,把一連串比喻排列在一起,從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徵。如《衛風·碩人》中用「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來刻劃莊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來顯示周朝軍隊的強大氣勢,非常精彩傳神。《詩》中還有通篇用比的作品。

如《豳風·鴟鴞》假託一隻小鳥訴說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層人民的生活慘況,是一首新穎別緻的禽言詩。

2 《詩經》的藝術成就

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同上)興用於一篇或一章的發端,用以引出後面的句子。

有的興句與後面的內容沒有內在的聯絡,只是起個引子的作用。例如有的作品用「山有……隰有……」起興,就是民歌中一種常見的套語,並不包含什麼實際含義。但多數興句具有類比、象徵的意味,能使人產生聯想,或用於烘托、渲染氣氛。

如《周南·關雎》用雎鳩鳥的和鳴起興,引出對窈窕淑女的讚美;《邶風·穀風》用「習習穀風,以陰以雨」開端,給全詩籠罩上一層陰暗色彩,預示著矛盾的爆發和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有些起興的意象具有豐富的內涵,可在詩中產生多重藝術效果。如《周南·桃夭》的第三章分別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蕡有實」,「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起興,祝福新娘出嫁後「宜其室家」。

鮮豔的桃花烘托出一種喜**火的氣氛;同時,桃樹果實豐滿,枝葉繁茂,又象徵著主人公婚後生活美滿,家族興旺。巧妙的起興使這首詩生趣盎然。

比和興都是形象化的詩歌表達方式,二者的區別是什麼?一般來說,比是用一種事物比喻另一種事物,兩種事物之間一定要有某種較為直觀的相似性。而興則是通過具體物象來感發意志,引起聯想,物象與詩義之間不一定要有什麼邏輯上的聯絡。

凡是觸景生情、託物言志、啟發感悟、引申發揮等,都屬於興。比興手法常常在結合在一起,引譬連類,含蘊無窮。

3、富於表現力的詩歌形式

《詩經》中主要是四言詩,每句二拍,每拍兩字。這是在原始歌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期詩歌樣式,適應了當時勞動、舞蹈的節奏和語言發展水平。但不少作品又突破了四言的格局採用從二言到八言不等的句式,形成了參差錯落,靈活多變的詩體。

《詩》與**配合密切,普遍採用了迴環復沓,重章疊唱的形式。每詩由若干章組成,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對應地更換幾個詞,反覆詠唱,造成迴環往復,層層遞進的藝術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柏舟》、《無衣》、《蒹葭》等詩。

又如《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夫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夫苢,薄言捋之。采采夫苢,薄言袺之。采采夫苢,薄言襭之。

全詩共12句,兩句一組,反覆歌唱。通過動詞的變化,表現了迅速敏捷的採摘動作和收穫物有少到多的過程,展現了熱烈歡快的勞動場面。清代方玉潤稱讚此詩說:

「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之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詩經》的語言是經過提煉加工的書面語,其特點是準確生動,豐富多彩,特別是動詞和形容詞運用得巧妙精當。例如,光是表示手的動作的詞彙就有50多個。眾多的動詞、形容詞使作品對意思的表達極為精細準確。

《詩》中還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詞語,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感和**美。雙聲詞如參差、踟躕、栗烈、流離、悠遠等;疊韻詞如綢繆、輾轉、窈窕、沃若、 等;疊字如關關、呦呦、依依、采采、欽欽、蒼蒼、諄諄等,它們或刻畫形態,或模擬聲音,或形容色彩,或表示內心活動,都能做到「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流利婉轉,音韻和諧。《詩》中有很多詞彙,如「瞻望」、「佇立」、「翱翔」、「顛沛」、「一日三秋」、「憂心如焚」、「赳赳武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至今還為人們習用。

《詩經》的影響

《詩經》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光輝的一頁。它對後世的影響首先是它的寫實精神,其中很多作品是「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產物。詩人直抒胸臆,敢於大膽地反映現實,旗幟鮮明地頌美與怨刺。

這種強烈的現實性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一個優良傳統。其次是《詩經》的賦比興手法以及純熟的創作技巧,被後代詩人大量借鑑。特別是比興,在古代詩歌中已不單純是表現手法,而是生動的形象與深厚的內容、蘊蓄無窮的風格的統一。

它是我國詩歌史上最重要的創作原則。另外,《詩經》靈活多樣的詩歌形式和生動豐富的語言也對後代各體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魏晉時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學習《詩經》,創作四言詩。

文學史上的賦、頌、箴、銘等韻文也都與《詩經》不無關係

《詩經》的藝術成就

詩經 的藝術成就一方面是樹立了詩歌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是開創了詩歌的藝術形式。2 首先從詩歌的藝術風格方面來說,詩經 開創了我國詩歌文學的現實主義風格。詩經 裡的絕大多數詩篇,是奴隸制社會的生活寫照。作者們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加以表現,抒發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 七月 伐檀 碩鼠 君子于役 ...

論老舍的京味小說及其藝術成就,分析論述老舍小說的藝術特徵。

1,取材特色 老舍用他北京的生活經驗來描寫市民的庸常生活,職業活動和場景風致內,連走卒小販也寫的頗有特容色.2,對北京市民文化心理的揭示.他們講究規矩和禮節,追求精緻的生活,但性格中也有懶散,苟安,懦弱,謙和的一面.在班駁破敗中仍不失雍容.3,幽默的風格,調侃中見諷刺,幽默中洋詩情.4,語言藝術.老...

孫權勸學頗有成就,試分析他的勸學藝術

當初抄,孫權對呂蒙說 卿今當塗掌勢,不可不學!用的是雙重否定句,表現了孫權對呂蒙嚴格要求,嚴厲中又透著親切,關心,期望。對呂蒙不聽勸誡,孫權現身說法說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表現了孫權善勸。電影藝術的含義是什麼?它與其他藝術門類有什麼關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