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翻譯

2021-03-06 04:26:12 字數 3994 閱讀 5711

1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春秋》推崇的天下一統,這是天地之間的永久原則, 是古往今來的一致道義。現在,每個經師傳授的道不同,每個人的論點各異,百家學說旨趣不同,因此,君主沒有辦法實現統一,法令制度多次變化,臣下不知應該遵守什麼。

我認為,方向不同,所有不屬於儒家『六藝』範圍之內,不符合孔子學說的學派,都禁絕其理論,不許它們與儒學並進,使**不正的學說歸於滅絕,這樣做了就能政令統一,法度明確,臣民就知道該遵循什麼了!

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傳·董仲舒傳》

人物成就: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董仲舒從儒學經傳中尋找統一的理由,他從《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統"。董仲舒就根據《公羊春秋》的記載,提出了"大一統"論。他在《天人三策》中說:

"《春秋》所主張的大一統,是天地的常理,適合古今任何時代的道理。"

在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統的建議之後,施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將儒學作為正統思想,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了儒學的權威,產生了中國特有的經學以及經學傳統。漢代立五經博士,明經取士,形成經學思潮,董仲舒被視為"儒者宗"。

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春秋》推重統一,這是天地永恆的原則,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師所述的道理彼此不同,人們的議論也彼此各異,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樣,所以處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統一的標準,法令制度多次改變,在下的百姓不知道應當怎樣遵守。

臣認為凡是不屬於六藝的科目和孔子學術的學說都一律禁止,不許它們同樣發展。邪僻的學說消失,然後學術的系統可以統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從的物件了。

翻譯: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 》所主張的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天地的常理,適合古今任何時代的道理),

是董仲舒胡扯,硬拉《春秋》作為擁護大一統的工具,所謂「一統」,按他自己的解釋,就是要「一統乎天子」。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是什麼意思?

4樓:十三子川

《春秋》推重統一,這是天地永恆的原則,是古今共通的道理。經:原則、條理、秩序;誼: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這句話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本傳敘述董仲舒其人其事,詳載其賢良對策。

董仲舒,少習《公羊春秋》,景帝時為博士,武帝初,以賢良對策,主張更化善治,「前德而後刑」。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統紀而明法度。又奏請立學官,州郡舉茂材孝廉。

兩任諸候相,後家居治學著書。其學混合儒家學說和陰陽五行說,形成「天人感應」的思想體系,鼓吹「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思想,宣揚黑、白、赤三統迴圈的歷史觀和三綱五常的倫理道理準則。

翻譯春秋大一統,天地之常徑,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

5樓:愛藍色的夢

春秋大一統,天地之常徑,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熄,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春秋大一統,天地的常規路徑,古今的通則的,現在老師不同的道路,人不同的看法,百家學說旨趣不同,因此上了以實現統一,法制數變化,下不知道該守臣愚以為那些不在,六經的科,孔子之術的人,都斷了他的道,不要讓並進,**的說法熄滅,然後綱要可以一而法度可以明,人們知道怎樣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重視道統的一致,這是天地間恆常的規律,古今都遵循的方法,如今學者有不同的道統,個人有不同的論調,各個學派方法、經意不一樣,因此帝王不能夠維持一貫的方針,法理制度經常變化,下民不知道如何守臣道。我認為各種不屬於六藝範疇,孔子學說的方法,都應該禁止它的傳播,不要讓什麼理論都能發展,終止妄邪的理論,這樣以後法紀和道統就能統一,而法律的標準可以顯明出來,人民就知道怎麼做了。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是董仲舒所強調的大一統思想,這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春秋》推重統一,這是天地永恆的原則,是古今共通的道理。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8樓:走過

罷黜百家 , 獨尊儒術

態度: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對於扭轉內外鬆弛的局勢十分有利,深受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接受董仲舒「 罷黜百家 , 獨尊儒術 」的建議,並付諸實行。

影響:獨尊 儒術 在最初起到了統一思想、統一**、穩定國家的作用,但後來卻成為封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禁錮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個性思想。

9樓:匿名使用者

態度: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對於扭轉內外鬆弛的局勢十分有利,深受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接受董仲舒「 罷黜百家 , 獨尊儒術 」的建議,並付諸實行

閱讀下列材料《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10樓:我愛陳瑞香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原因:各種學說盛行,亂人們的思想,妨礙「大一統」的實現。目的:統一思想,鞏固統治。

(3)確立了儒學在思想文化領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斷絕了研讀其他學說的人求取功名利祿之路。

(4 )這一措施使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但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不利於文化的發展。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

11樓:手機使用者

(1)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2分)

顧炎武認為天子是天下大權的所有者,但應分君權於地方,以突出君權的尊貴。(2分)(2)結果:董仲舒的建議被漢武帝採納。

(1分) 影響: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治;使儒學成為正統思想。(2分) 經濟根源:

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分)(3)內涵演變:漢武帝時期,傳統的儒家思想得到改造,包容了法家等思想;明清時期的儒學批判地繼承了宋明理學的許多思想觀念,並賦予時代新內容,使之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19世紀末,康有為把儒家思想與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諸觀念相結合,使儒家思想近代化(6分)

試題分析:(1)材料一「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體現了大一統思想,「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體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材料二「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於天子」 體現了分權的思想。

(2)結合所學知識,董仲舒的思想迎合了漢武帝的需要,儒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顧炎武觀點形成的經濟根源是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3) 結合所學知識,注意儒學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演變,即漢武帝時期、明清之際、近代維新變法時期。

點評:儒學在不同時期的社會地位及原因

1)、春秋戰國:儒家思想被冷落

2)、秦朝:儒家思想遭壓制

3)、漢代:儒家思想享「獨尊」

4)、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出現危機

5):宋明:理學確立統治地位

6)、明清:儒家思想遭批判

7)、維新變法時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8)、新文化運動: 儒家思想受抨擊

董仲舒在答漢武帝的策問中指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

12樓:粥粥嗇佬

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準確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闡述了董仲舒的新儒學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結合法家、陰陽五行家思想,主張用思想大一統鞏固政治大一統,符合漢武帝的統治需要,因此b符合題意。

故選b。

漢朝的大一統的意義是什麼,漢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1.第一次有了漢民族,中華民族的概念 2.奠定了中國的政治的版圖 3.完善了郡縣制 4.確立的儒家的獨尊地位 答 原因 1 客觀上 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 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2 主觀上 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措施 1 政治上 削弱諸候國的勢力,諸候國越分越小 2 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

隋朝屬於大一統的朝代,隋朝有哪些名人

1 楊堅 隋文帝楊堅,弘農郡華陰 今陝西省華陰市 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 581年 到仁壽四年 604年 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開皇盛世氣象恢巨集磅礴,楊堅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 即後來長安城 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

漢武帝時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1 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加強皇權。打破封侯為相的慣例,起用布衣為相,完全控制丞相。任用低階的官吏和侍從人員為尚書令 侍中等職,共議軍國大事,形成 中朝 決策機構,其中尚書令權力日重。以丞相為首由三公九卿組成的機構,演化為一般的執行機構,稱為 外朝 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強皇帝對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