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事蹟說明了什麼屠呦呦的事蹟給我們怎樣的心靈感動政治

2021-03-06 00:44:16 字數 4805 閱讀 3286

1樓:匿名使用者

屠呦呦的事蹟說明了屠呦呦是中國藥界的驕傲,像她一樣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艱苦奮鬥,細心耕耘,為中國的中醫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屠呦呦為我們年輕一代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她執著的進行科學研究,攻堅克難,向醫而行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入人心。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並因此在2023年9月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2023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中國女藥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與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獲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理由為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科學研究需要學術自信和文化自信。屠呦呦從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儘管今人看來「封閉、保守」,但充滿了激情和必勝的信念。屠呦呦及其團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土法上馬,經過191次實驗終於取得成功,可謂百折不撓。

「兩彈一星」和人工合成胰島素均不例外,都源自信念的力量。不僅如此,那個年代的科研人員有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如鄧稼先等),即便拿自己身體做實驗也在所不惜。這對當下某些人而言簡直不可思議。

  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成功還得益於文化自信。青蒿素研究源於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的記載,正是基於對傳統古典醫藥典籍的崇信,他們鍥而不捨,終成正果。

反觀,中國當下的科技教育界,最缺乏不是科研條件而是學術與文化的自信。近現代中國遭受外國列強蹂躪,被簡單地歸咎於傳統文化的「落後、愚昧」。這種文化自卑感至今仍未消除,如中醫藥「偽科學」論仍不絕於耳。

因此,唯歐美馬首是瞻的思維定勢,使亦步亦趨地追隨變得似乎天經地義。如果他國研究超音速4倍的發動機,中國步其後塵而不是創制新的航空器,那終將受制於人。如果留洋經歷和sci**變相地成為某些科研機構和高校人才任用和績效評價的尺度,那中國科技人員就有淪為歐美學府奴僕的危險,國家科技與文化安全都令人堪憂。

如果傳統的中國哲學、歷史、文學、文字學、民俗學、中醫(藥)學科研人員,也被迫為稻粱謀而留洋,那文化消解與瓦解則勢所難免。

二、要建立有利於各類人才成長和創新的機制和體制。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者既無院士頭銜,又無博士稱號,更無留洋經歷,這給中國人才任用和評價體制帶來了尷尬。筆者雖不贊同網上有關廢除中國院士制度的偏激論,但制度本身的「弱踵」因素值得考量。

由於現代人缺乏公心,即便有蔡元培式的伯樂,也不敢貿然不拘一格用人。為了規避任人唯親,誕生了中國化一刀切式的系列管理辦法。如上世紀90年代要進科研院所和高校,須碩士學位;隨著博士雨後春筍般「孵出」,如今要進重點科研院所和高校,須博士名號外加留洋經歷。

50年後是否須有月球遊歷經歷不得而知。貌似公平的管理制度,卻讓以權謀私者有機可乘。假冒偽劣的院士成果也屢見不鮮。

於是眾多的屠呦呦被拒之於門外。如何讓「低學歷」的華羅庚和錢穆們、「非專業」的郭沫若們脫穎而出、大顯身手,又不讓方鴻漸們投機鑽營,是未來中國科研體制、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政體改革面臨的難題。

三、科研要有點非功利心、需要默默耕耘的精神。屠呦呦及其團隊是自2023年聽從上級安排,開始試驗研究的。雖然2023年下半年已取得顯著療效,但2023年才得到完全認可。

第一篇中文**2023年才發表,而且還是以「青蒿素協助組」的名義;英文**更是到2023年才刊發。他們科研不是衝著大筆科研經費和獎勵,而是受一種使命驅使的。今年三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都已耄耋之年,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獲大獎。

屠呦呦的啟示告誡人們:科研要有點非功利心、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功利性愈強,愈經不起挫折。

反觀當下的中國科技教育界的研究,急功近利似乎已成常態,為了早獲名利不惜殺雞取卵。

四、媚外是國之大忌。屠呦呦獲此殊榮當然可喜可賀,但決不能以諾貝爾獎項作為科研成果最高、甚至是唯一的評價尺度,須知袁隆平、王選等中國科技精英對人類的貢獻,遠非諾貝爾獎項所能涵蓋;也不可以一榮俱榮之心侵染科學的神聖。筆者獲悉屠呦呦家鄉的舊居,被以1.

5億元(人民幣)天價標出;前些年莫言獲獎後,其故居周邊的草木都被拔光「沾仙」。這些暴露的是潛在的文化自卑和媚外習氣。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明和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中華文化,是中國人文化自覺自信不竭的動力和源泉;簡單地媚外崇洋為國之大忌。

五、科研成果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投入的多少。科研成果與投入往往不成正比。據說中國研製「嫦娥一號」的開支,僅相當於一公里地鐵的費用。

屠呦呦們從事青蒿素的研究條件十分簡陋,他們土法上馬,購置三口大缸做實驗用具。現在一些科研人員動輒要求與「國際接軌」與老外攀比。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中國每年的科技投入是相當可觀的,但高水準的、具有首創性的成果卻不多。

大量的資金因疏於監管而浪費,裝置被閒置。要改進和完善相關的制度。

屠呦呦的事蹟給我們怎樣的心靈感動政治

3樓:墨冰公子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2023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2023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專案的組長。

經過兩年的研究物件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專案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2023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專案組終於通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裝置、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

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翻開屠呦呦的履歷,裡面的「中國精神」如一縷縷春風撲面而來。在屠呦呦教授出版和發表的眾多著作和**中,早在2023年她就在《中西醫結合雜誌》第6期上發表了「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為國爭光」一文。從文章的題目就可看出,屠呦呦在本職工作中所體現的愛國之情直抒胸臆。

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學家一樣,如果沒有對國家、民族、人民,以及對人類的文明進步捨我其誰的情懷,沒有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就沒有科學創新的動力。在這一點上,屠呦呦不但默默無聞地做著研究,更是把自己的愛國之情毫無掩飾地表達出來,這樣的科學家更值得讚美。

屠呦呦身上凸顯的「中國精神」也體現在她的「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上。從表面上看,青蒿素的發現是中藥學的成就,但從本質上說,這更體現在傳統的中醫藥學與現代實驗醫學巧妙而有機的結合。這種大膽的改革創新,接受了現代科學的考驗,事後證明這種結合十分成功,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規律,也是當代醫學界的精髓之一。

因此,屠呦呦的這種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不僅令中國精神生輝,更讓這種精神閃耀全世界。

這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最讓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她了!

4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兩名再過科學家,因在瘧疾**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榮獲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以上是大致的內容

屠呦呦事蹟適用於什麼話題

5樓:觀海

志利於科研,不為名利所動,10年磨一劍,不拋棄不放棄。

6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家不急功近利,不貪圖虛名,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研究

感動中國屠呦呦100字故事概括

7樓:九月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2023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23年12月18日,***、***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2023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

8樓:匿名使用者

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她的「韌勁兒」。青蒿素的發現談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團隊付出了怎樣的艱辛,世人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鍥而不捨的「韌勁兒」,科學實驗難有建樹。

「千錘萬鑿出深山」,學習她的「鑽勁兒」。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引發瘧疾的瘧原蟲產生了抗藥性,科學家們開始尋找新藥。在漫長的探索中,中國**也啟動了「523專案」,屠呦呦開創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新方法。

如果沒有勇於探索的「鑽勁兒」,這項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諸東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習她的「悟勁兒」。屠呦呦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入手,她查閱經典醫書、地方藥志,四處走訪老中醫,做了2000多張資料卡片,最後整理出一個600多種(包括青蒿在內)草藥的《抗瘧單驗方集》。「我們祖先早有用青蒿**瘧疾的經驗。

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出來呢?」屠呦呦再次翻閱古代文獻尋找答案。《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引起了她的注意: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如果沒有「悟勁兒」,屠呦呦不會想到結合現代科學技術,首次採用乙醚低溫提取,如願獲得抗瘧效果明顯的青蒿提取物。

「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她的「補勁兒」。大學時學的是西醫,畢業後進入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接受過兩年半的「西醫學中醫」教育。西學中的屠呦呦在中醫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就在於她的「補勁兒」。

不斷注入新知識,貫穿中醫精粹,形成了淵博的學識,才會到達「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不畏浮雲遮望眼」,學習她的「敢勁兒」。屠呦呦專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與枯燥,勇於面對質疑,不為世俗所動,不圖「短平快」,終於站在科學的巔峰,接受全世界的矚目。

9樓:匿名使用者

屠呦呦為青蒿素**人類瘧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得到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廣,挽救了全球範圍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為人類**和控制這一重大寄生蟲類傳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也成為用科學方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並走向世界最輝煌的範例。

屠呦呦團隊成員有多少人,屠呦呦團隊又有什麼突破性發現?

呦呦呦團隊主要有7人,分別是 屠呦呦,張伯禮,姜廷良,廖福龍,孫鵬,向麗,馬悅 屠呦呦團隊又有什麼突破性發現?屠呦呦團隊經歷過的事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 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

給屠呦呦的頒獎詞給屠呦呦的頒獎詞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藥學獎獲獎者對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寄生蟲疾病 上做出來革命性貢獻。其中,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將目光轉向傳統中草藥,以研發對抗瘧疾的新 她篩選了大量中草藥,最終鎖定了青蒿這種植物,但效果並不理想。屠呦呦查閱了大量古代中醫書籍,獲得了...

屠呦呦獲諾獎祝賀詞,屠呦呦獲獎頒獎詞是什麼

瘧疾肆虐,copy生靈塗炭,她臨危受命,百折不撓 以身試毒 捨生取義,她以拯救千萬生靈為己任 出身藥學世家,汲取中醫藥精華,她率先破解青蒿 瘧疾的密碼 歷經挫折,百轉千回,她用中西結合的實踐碩果向世界詮釋中醫藥之美 她,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2015年世界生理學或醫學的諾貝爾獎...